石碑上的内容根本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手笔,记录的时间是在李靖去世的几年以后,字迹狭长而锋利,一看就知道是用利器随手雕刻而成,刻字人对于李靖十分尊重,语气十分谦让,甚至可以说是孝顺,次品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于是从头再一次看了起来:不孝弟子山野次郎,于贞观二年得良师授业于坐下,贞观十二年自感学业有成,邃不辞而别,浪迹天下。家严山野正男一生醉心于铸器,因仰慕中原铸器之术而东渡扶桑,穷其一生,欲求得铸器之术带回东瀛,然父之一生,未得一良师,夙愿未尝,山野有幸,能得益师倾囊而授,于贞观十五年返回扶桑,将恩师技艺授于国人。
贞观十七年,不孝弟子携带所铸唐刀,重返天朝,欲与天朝铸器名师一教高下,连设擂台百日而未逢敌手,弟子狂妄,自觉足以睥睨天下,然终遭重创,惨败于一无名少年之手,历尽千辛所铸唐刀,不过一合尽毁。
弟子大败之余,重返扶桑,每每思及当日折刀之辱,念及少年之言,普天之下,堪称铸器名家者,为李靖耳。痛定思痛,弟子终顿悟,乃明白所习之技艺,不足严师之万一,然羞愧之下,已无颜面再见恩师容颜,终日恹恹不得所为。
永徽四年,弟子厚颜重返天朝,欲请罪于恩师坐下,终生不离其半步,然时不待我,恩师仙归已去,吾为恩师唯一之弟子,生不能尽孝,侍奉恩师在前,死不能尽忠,为恩师披孝抗棺,吾自感无颜苟活于世。然念及恩师种种益处,尤以铸器之术闻名于世,为弟子者,当以发扬恩师技艺为宏愿,邃伴于恩师墓前,潜心学艺,十数年不曾离开一步。
十余年后,终习得师傅技艺,自觉此世不及师傅之万一,然铸器之心不失,又费十年光阴,邃寻得同一天外飞石,耗却三年之时,终得一刀,虽难及恩师“寸证”之威,亦算人间利器,终感国人所习之铸器技艺远不及天朝,邃叩别恩师墓下,再返扶桑,将恩师之技艺传于国人。
恩师大德,弟子终生不敢遗忘,恩师所铸“寸证”,弟子自知残生无法望其项背,后人亦不能再比肩于斯,弟子不敢忘却恩师授业之德,抚育之恩,邃将此刀名为:村正,意指此刀为恩师所授之技艺所铸,木为恩师姓讳之一,正为恩师技艺之半,村正者,实为祭奠恩师之恩。
弟子拜别恩师后,当重返东瀛,此生必将恩师之技艺传授于世人,使恩师之大德厚载于世。显庆五年九月二十一日,不孝弟子山野次郎叩上。
当次品再次将这些文字看清楚后,次品的心情,已经不能再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对于倭国的历史,次品多少了解一些,妖刀村正在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其锋利程度更是无人不知,几千年来,一直是倭人的骄傲,但次品没想到的是,村正竟然是出自于李靖弟子之手。
而村正这个名字的真正由来,却是由于当初的到大唐来学艺的山野正男的儿子,为了纪念师傅李靖才如此命名的。次品忽然想到,要是将这块碑文上的内容公诸于世的话,那些倭人会有什么反应,一直以来,倭人都以自己的武士刀为荣,扯什么武士精神,更是对妖刀村正奉若神明,对于唐刀则直接否认,这石碑上记载的文字,无疑是给了那些倭人狠狠的一耳光。
但次品很快就否决了这样的想法,按照倭人那无耻的性格,即便看到这些文字了,也会说是假的,老祖宗的话也根本不会承认,反正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再做两次,次品相信倭人们也不会有半点脸红。
轻轻的吐了口气,次品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后,对着李靖的石棺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头后,缓缓的走到石棺面前。此刻次品终于明白为何李靖的石棺边上会有四大神兽的雕像,原本心中的震撼亦在此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神往和敬重。
“前辈,得罪了!”次品对着石棺一躬身,满脸肃然的说道,然后缓缓的推开了石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