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濒临生死抉择之时,任何人都会或有或无的一丝念想去渴望生存,不管他是王侯将相,或是白丁黎民,都会渴望活下去。虽然儒家教化世人舍生取义,可是真正做到舍生取义的人又有几人?我们暂且不管那些自诩为圣贤之人能否做到,即使他们人人都能做到又如何?天下最多的不是那些圣贤之人,而是最为常见的普通人,士兵,农民,商人,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啊,所以在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我们没有权力去判断谁对谁错,因为每一种选择都有他们本身难以逾越的规矩!士兵知道自己的生死,以几千残兵疲将去对付数倍于己的敌人,不管谁是将军,谁是统帅,我相信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何况粮草不足,军心涣散,如何去打败虎狼之师呢?
夜幕渐渐地落了下来,就如同戏曲一段的终了,当帷幕渐渐地降下来之后,不过是一段的完结,可是这群残兵疲将的前途就像这夜幕降临以后,也许会有明天朝阳再次的升起,或许就是永远的黑夜。夜幕苍苍送走了白日的光华,一轮冷月洒着令人心碎的话银光,草木萧萧,在夜色的掩映之下,只剩下了黛影婆娑来诉说着夜的悲凉,山风阵阵,吹不去遮蔽在月亮之上的丝丝乌云,寒星逃也似的不愿露出整个身子来照耀着大地,他也怕乌云遮星蔽日,也是一味的躲避着。
当,当,当....
锣声震荡起无数的早已经濒临与崩溃边缘的脆弱的心,此刻,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心里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恐惧,盘聚在他们内心的不再是如何为项王冲锋陷阵,杀敌以报项王知遇之恩,而是如何保全卿卿性命,来留恋着滚滚红尘的繁华。
军人,军魂,军心,军训,哪里还有半点在他们心中存在?越是危难的时候越能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心性,在平时的那些豪言壮语,此刻早已是如烟四散。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危难之时背弃忠义,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在生死关头想到他人的,我不认为这就是自私,如果我们在最危难的关头强人所难,也是不可原谅的。
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被称之为伟大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最为本真的动物行为。
帅帐之内集合了楚军所有的军官,今晚确定作战计划,众将官在一起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项王却低头沉思。”报”
来人气喘吁吁的跑进营帐之中,显然只是一个探子,看着身上所着衣服便知一二,高级将官头戴头盔,身着佩剑,背上少不了一件红色战袍。而这个人只是身着青灰长衫,一副几近破烂的军靴,手中只是一把普通士兵用的军刀。
”赐茶,带他下去休息吧,等他缓过来再令他禀报。”
”大王,不,不,不,大王,小人不累,不累,军情紧急,容小人现在禀报。”说着喘着粗气,如牛吼一般。
”好吧,你快说吧。”项王不紧不慢的问着这名军士。
”大王,四面八方的敌军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了,他们已经备好了粮草,军械,战马等战斗必备军用物资,正徐徐向我军进发,缩小包围圈,打算趁着夜色来突袭我军,小人在敌军帐外听得敌军于明天夜晚子时进攻我军,愿大王想出破敌妙计,给汉军以沉痛打击!”
”明天进攻我军,哼,我军就来个攻其不备,来呀,重赏这个军士,好了,你就下去领赏吧,辛苦你了,看本王如何杀他们个片甲不留,今晚二更造饭,三更向乌江方向突围。”
项王军令一气呵成,那军士一愣一愣的,等项王说完了,才随诸位将军出了帅帐。
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只为三更的那一次突围,成则天佑楚军,以图东山再起,败则天亡西楚,少年宏图顿化云烟飘散。
项王亲自挑选八百精兵强将,谁也没有想到几天前只是迫在稳固军心而编出来的假军令,如今倒也实现了,竟然丝毫没有差离,苍天真是一个伟大的戏剧导演,连项王自己也没有想到如此巧合。不觉之间,一更像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全军随时待命,只待项王一声令下,楚军,这点残兵也想震撼天地,至少,包括项王在内的所有楚军都是这么想的,他们像肩负着一项伟大的使命一般,个个昂头挺胸,军威侧漏。他们明明知道此战必败,可是他们认为突围加偷袭就会成功,至少成功地把握会明显地增大,他们活下去的机率也会明显提高。可是,他们错了,所谓谋事在人,可成事却在上天,所以谁也不能猜测出下一刻中,他们会怎么样,是生还是死?
虞姬被项王安排在只有项王自己知道的地方,可是,虞姬要与项王在一起,生同枕,死同穴,她就凭着与项王的心心相通的特殊感应,她也骑着一匹马,慢慢地朝东走去,项王他们是急行军,虽然八百余人,剩下的残兵都留在原地未曾开拔,固守旧营,只是这一点与先前的假军令不同。永远都不会明白的事情,却是最为美好的,而那些整天将忠诚仁义挂在嘴边的人们,也许只是伪君子,他们的内心没有忠诚仁义,但是他们要用这些来掩饰他们那令人作呕的心灵,我不想用卑劣的辞藻来描绘我所厌恶的人或事物,但是我实在不能用高明的词语来修饰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所谓画皮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项王在马背上,披坚执锐,身后八百精兵,在他们身后是数千兵将的身家性命,项王完全相信那名探子的情报。我相信这才是楚军败亡的最根本的原因,过于相信别人只会自取灭亡,而过于相信自己,太刚愎自用也会导致国破家亡,而这两点,几乎是每个王朝败亡的前兆,很不幸,项王这两点都有体现。再在即将到达汉军的包围圈时,项王乌骓鸣嘶不已,这是项王与宝马的特有的交流,项王先是一惊,继而掉转马头,朝来的路上狂奔。
”撤,快撤,我们被伏击了!”项王大吼,诸将紧随其后,可是他们谁也没有看到一个伏兵,尽是草木萧萧,不会是打战在即草木皆兵了吧,仅仅凭着乌骓宝马的嘶鸣就断定有伏兵,未免太草率了吧。不,这次真是有伏兵,一个将军在战场上的随机应变能力必须是一流,而他们的直觉更要惊人的可怕。
天快亮的时候,这支军队终于又回到了大本营,半个夜晚的行军让他们人乏马疲,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前往寻找项王的虞姬,也同军队回来了。
顾不得半刻钟的歇息,只是饮了几杯茶来消渴。
”来呀,带那个探子来营帐之中见我!”那个探子被五花大绑押入帅帐,那名探子依旧是那么朴素的装饰,黑灰色的长衫,只是再也没有受到赐茶的待遇了,以前他是一名楚军探子,为楚军效力,虽然地位低微,但是总也是自家兄弟,召见虽然不如那些座上宾客一般锦衣玉食,倒也不用五花大绑如囚犯一般。
”你本是我楚军兵士,我何曾对你不仁不义,你却为何为汉军效力,反而来暗算自家兄弟,你说你该当何罪?”声声暴呵如雷,听者都会心惊肉跳,更何况是当事人呢,更是不寒而栗,胆战心惊。
谁也不能阻止这一切的一切去发生,因为面对生死,生,总是那么令人奢望,而死,总会使人感到无与伦比的恐惧,这源于人们对黑暗的最为原始的害怕。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谁也不能保证有十足的把握生存下去,而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人不顾一切的去追求生存,即使让那些所谓的忠诚信义去牺牲,这些,便给了战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总有一些人怕死,这是必然。
”大王,饶恕小人吧,我怕啊,我怕大王您会遭到不测,我怕我们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命丧沙场,我怕楚国再也没有根基,他日如何东山再起?我并不想违背一个军人应该有的誓死效忠,我在汉军承诺优待我们的时候才曲意逢迎,他们答应过我说,只要项王肯缴械投降就会既往不咎的呀!项王,您饶了小人,小人愿意为我军窃来汉军军情,以助我军一举击溃汉军,继而重复我楚国天下!”
直说的涕泪俱下,句句发由肺腑,在场诸将顿时觉得此士兵虽然地位低微,却能够为整个军队着想,竟有人欲为之求情。但是,一部分真正为楚军着想的军官却联合起来,顿时,帅帐之内,嘈杂不堪,如市井小人在骂街。”大王,此人虽然地位卑微,却能为我军着想,非但不能杀了他,我们要饶恕他过去的那些微小的错误,给予赞赏,以为众将士作个表率....”
”小人,住口,此等卖主求荣之人应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留之必定后患无穷无尽啊,大王,明鉴啊!”
”......”
”......”
”好了,诸位将军就不要吵了,本王自有查断,列位都忙了一夜了,就各自回去休息吧,本王也累了。”
”带他下去,重杖八十,留他性命,准他带罪立功。”
项王疲惫不堪。诸将也疲惫不堪,都是因为那一人,若不是项王宝驹鸣嘶而示,这些随着项王去的将士将凶多吉少。战争是无情的,它剥夺人们的性命,而那些人们为之付出性命的战争只是为了能够满足某种意义上的虚荣与欲望,我认为这是可耻的,到头来终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了利益进行狂热的战争,谁会去为这些人青史留名,尔虞我诈的游戏,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的悲凉。
为了欲望可以发动战争,那么为了生存必然会选择背信弃义,对于那些花言巧语的小人,我们只能杀之而除后患,对于敌人的仁慈,便是对于自我的残忍,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任何事情任何时间都行之有效。项王在鸿门宴了仁慈的放了无赖刘邦,遗恨千古,而如今又错放奸细,必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欲成大事者,至亲可杀,这是武则天的成功秘诀,可惜,项王不懂,因而他只能是个悲情英雄,不能成千古帝王霸业,当然了,这都是些题外话。废话少说,那名探子交代,他被齐王韩信捉拿,这倒是给项王一个妙计,本来战争就没有什么诚信可言,汉王可以纠结诸侯联合来打楚军,楚霸王也可以利用这些诸侯来反过去打汉王。所谓春秋无义战,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都没有正义的战争,在几百年后会有有道义的战争吗?想想都是如此。
项王想要利用这一层特殊的关系去拉拢韩信,毕竟齐王韩信与汉王刘邦的关系并不怎么好,而且韩信有点居功自傲,没有怎么把刘邦放在眼里,虽然韩信表面上承认刘邦为首领。
如果韩信肯与楚军联合,那么谁胜谁败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