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岳飞身陨」
朱云大恐之时,只见凭空出现一只毛笔,轻轻一拔灵柩灯,灵柩火焰立刻消失,婴啼之音立止。
“燃灯,看在我的面子上,饶过他这一回吧!”这只毛笔发出了人声,朱云已遇到过葫芦发声,见怪不怪。
“孔宣!”燃灯惊道:“你已是大逍遥之人,何必来趟此浑水?
”“燃灯,我弟弟大鹏已为佛门作了千年尊者,如今脱离佛门归入紫薇门下,我这当哥哥的自然不会不管,何况你得了朱门主的好处,离证大罗道果明灭灵柩灯不远,何必赶尽杀绝,你不怕因果之下,无法证道吗?”
燃灯忙住了手,想了一想,一只手掐住了灵柩灯上一朵焰苗,抛向朱云,“我即得你重生之光,当还你寂灭之焰,拿与不拿全凭自己,此后,你我因果已消,再见面时,恐怕你就没这么好运了,至于大鹏尊者,佛主自会追回。”言罢,身影己消失,回西天去了。
朱云向那支笔谢道:“多谢前辈解困之恩。”
那支笔抖抖笔尖:“我也是看在我弟弟的面子上才出手的,以后不定是敌是友呢!”
朱云看着这寂灭之焰,不知如何是好,紫薇咒托不住,再生咒与之相克,怎么办?
突然想起天都峰上学自吕纯阳的三十六式摄火诀,朱云掐动手诀,一捏寂灭之焰,焰苗飘至指尖,化为一团黑气,渐渐凝聚成一粒黑晶,朱云见其已无寂灭之相,毫不犹豫,一口吞下,滑入丹田生息钵内。而后紫府灵台金色灵魂立刻裂出一只金蚊,长喙吸收黑晶,金蚊渐成黑色,吸完黑晶,至成墨色,然后蚊身颤抖,从长喙挤出一条白目黑鱼,在紫海内游玩嬉戏。
朱云见丹田紫海内有了生灵,又惊又喜,岂不知生息钵本就是息壤所铸,自然能存养万物。
又见大鹏元神在紫海上端坐,便想到令他气忿不已的秦桧来。
急忙一裹王安石,长虹射向临安风波亭,也就是那血光最盛之处。
朱云落入亭内,亭内只有十二名太监,各执一面金牌,金牌射出紫薇拘魂光环绕住了一个人影,正是岳飞,只是由于魂魄不全,神情呆滞。亭内还有二人,一是秦桧,对面站立一人乃是包拯,只见秦桧竟然口吐江水抵住包黑子的神目诛邪刀,令得诛邪无法近身。
前面说了秦桧乃八部天龙第七龙转世,专为收伏大鹏尊者岳飞而来,其法力也非同小可,可这包拯乃是雷部普雨天尊闻仲转世,其神目可明阴阳辩人鬼,分是非,更有今生三口铜铡相助,杀得秦桧步步倒退。
“包拯,本相乃是奉皇上的命令办事,你阻挠本官就是违抗圣命。”秦桧边抵抗边嚷。
“秦桧,少拿皇上压人,你杀害岳飞,也是奉皇上的命令吗?岳飞扫北抗金,夺回大片山河,与国有功,你凭什么杀人?”
“岳飞抗命不遵,擅专出兵,已有图不轨之心,皇上最恨的就是武将专权,岂能由他胡来。”
“你,你简直胡说八道,岳飞若心存不轨,怎么会跟你回来,若他不想回,谁又能请得动他。”
“岳飞前头抗旨,后又听生肖令回朝,乃是狡诈之徒,如此不忠无信之徒怎能当我大宋元帅。”
“你,你血口喷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哈哈哈哈,包黑子,你若是岳飞元帅,也会不听皇命吗?”
一句话,咽得包拯哑口无言,慢慢收回了功力。包拯是个忠臣,可皇帝身边这一些小人环绕,若是有一天发一道错误的圣旨,我是听还是不听?听,则遗恨,不听则为不忠。
秦桧狡捷一笑,“包大人,本相这就带十二掌令太监回宫复旨,告辞了。”
突然一道紫光闪过,岳飞的魂魄不见了。秦桧一看,场中多了一人。
“原来是朱门主,皇上前几天还在念叨你呢!”
王安石跑向包拯,将其拽到一旁。
“秦相爷,岳飞的魂魄我带走了,这十二生肖令牌今后再也不会拘魂了,你就照此回禀皇上,叫他以后好自为之。”
“那好,我就此回禀皇上去了。”秦桧一拍手,这十二掌令太监依丛而去。
“包大人,可见到岳飞的尸体了?”朱云问道。
“我命岳云已将尸体装殓,我若早来一步就好了,可恨法海老和尚阻我一刻,只救下了岳云。”包拯气愤难平。
朱云道:“恐怕岳家人会受牵连,包大人,你赶紧安排岳家老小去避难吧,岳飞的尸体我想还不会有人敢伤害,我组织些老百姓为岳飞立一庙宇,供其尸身,以平怨气,你看如何?”
“好,我去安排吧!'包拯快步奔入暗夜之中。
第二天一早,临安郊外,人山人海,白绫缠首,痛哭嘶声,震天恸地,将岳飞尸体用银布包裹,置于一新建庙宇之中,然后金漆涂遍全身,干后再涂一遍,一连三遍。
朱云摇头叹息,自己还是来迟了,见到岳飞尸首时,尸体已僵直,不能用启明再生咒救活。
这人身有阳气,若是早晨死的,直到傍晚均是处于白天,阳气不易散失,可用摄魂术令其暂时还阳,若用启明再生咒可以救泛活。但若是一过晚上,阴气入侵,阳气散尽,不可救也。
朱云正叹息间,见从临安城内走出一队人马,当头正是赵构,身后百官均是白绫绮首,居然前来拜别岳飞。独缺太师庞文与相爷秦桧。
朱云以为赵构这是收买人心来了,政治家一惯的手腕。冷哼一声,飞遁而去。
却不见身后赵构居然痛哭失声,大骂秦桧,私设刑堂云云,而后亲笔题词:“岳王庙”。百姓这才悲声稍止,转而深恨秦桧。
三日后,秦桧于紫阳洞偶感天象有变,雷声震天,却有云无雨,东方临安上空,一条银龙飞向西天。
后来,半山说:“岳飞死后,三日秦桧毙命,人们将其尸跪铸于岳王庙前,受万世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