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桃花仙人
• 在无数次心灵的相逢里,我眼含热泪,轻轻地告诉你,记住,我想念你。记住,你的世界我曾来过。那一地月光,那一树花影,那春去秋来的脚步声,是我刻在你世界上的痕迹。——《你的世界我曾来过》
三清道山脚下,良云一行人在此等候道门来人接引,第一次入山总是需要有道门的接引才能上去。一则是山上有许多可怕禁制,若是触动后果不堪设想;二来,若不是道门中人,擅自上山将被视为对道门的不敬,这比触动禁制更加危险。
“道家规矩真多!”于青抱怨道,若不是有求于人她才不会耐着性子在这里等,从来都是别人等于大小姐,哪里见过她像现在这样等别人。
“不知道门派什么人来接引,竟是如此耍大牌!”大象也有些不赖烦,他是佛门中人,修的是金刚罗汉法身,在三人小队中就是一个活肉盾,也叫MT!
“若是说规矩多,俺们佛家的规矩才叫多!不能吃肉,不能喝酒,最恨不能逃离娘子!”猴子听到于青抱怨,也跟着抱怨道,看着于青的眼神楚楚可怜。
“以前,我不相信道、佛什么的,以为都是哄骗无知百姓的!那天亲眼看到你们我才信了,虽然很不科学,但是科学又能解释多少呢?”于青同情的捋了捋猴子的头发,或者说是猴毛,想想猴子虽然可怜,但是能够腾云驾雾是多少普通人羡慕嫉妒恨的事情啊!
“其实,大道并不违背科学,我也是生长在这个年代的人,我也曾见过飞机,用过手机!但,事实上科学只不过是低端的修行原理而已!人修行道术,便是和大自然沟通,模仿大自然,所以能够呼风唤雨、御剑飞行。而科学也是一样,人们通过理解自然,了解自然规律,从而模仿自然,于是才有了飞机、冰箱、手机等等这些造物。所谓道法自然,万法相通!只不过目前的人类并没有进化完全,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感受自然,从而和自然沟通……”彭祖又是一通宏论,然而众人并没有觉得他在卖弄,且都听得很认真,其中最认真的便是于青。
“哇哦,原来是这样!小时候上自然课的时候,就觉得科学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电灯能发光?气球能飞?电视机里面能装那么多人?……”不像良云的童年总是纠结于自己的怪病,于青的童年纠结便是这些事情,她还想过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这类问题,老师的回答当然是理所当然的,哪来那么多为什么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许道门能解释我的异能也说不定,我有太多的疑惑!”良云若有所悟,存在便有道理,现在是未解之谜,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嘿嘿……道门若是讲不出所以然来,活佛也许能帮你,你要知道活佛可是有求必应的!”猴子兴奋道,显然对话中的活佛很是信服。
“泼猴,佛本是道!世间万物,莫离大道,又岂有道法不能解释的?你可知,一阴一阳谓之道,相互对立,却有完美结合!你可知,世间有何物脱离阴阳而存?”只见一身穿三清道袍的道人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众人身前,连良云都毫无察觉。
“彭祖拜见丁道兄!”彭祖躬身道,现在此人在道门有些地位。
“李汉见过道长!”,“李涵见过道人!”大象和猴子纷纷见礼。
“诸位不必多礼!久等了,久等了!这两位想必就是能预见未来的客人,在下丁阳子,是来接引你们山上的!”丁阳子连忙扶起彭祖,显然比较重视彭祖,想必彭祖在年轻一辈中是佼佼者。
“古月良云携妻于青拜谢丁道长,有劳道长带路!”良云和于青一同学着龙组三人的样子行了一古礼。
“哪里?哪里?尽些本分而已!刚刚观中有事耽搁了,并非有意延客,请勿挂心!”丁阳子连忙回礼,显然道门对良云有些了解,不然也不会如此客气。
于青好奇的打量着丁阳子,只见他身高六尺,鹅蛋脸上五官生的正派。身穿深蓝色的天罡道袍,足穿布鞋,头戴三清巾或束发冠,背上配着一把八卦剑,活脱脱一个电视中穿越到现代来的道人形象。
“不敢,不敢!还请道长一解心中困惑!”良云再行一礼,就凭刚才这丁阳子能无声无息来到众人面前便值得良云重视。
“我哪里有资格为你解惑,徒增笑耳!还是随我上山见过仙家吧,仙人也很想见见你!”丁阳子本就来迟了,此刻更不愿耽误功夫,迟了惹得仙人责骂又是何苦来哉?
于是一行人随着丁阳子沿着蜿蜒的山路上山,一路上奇花异草遍地,有青松、翠竹于道旁,一派仙家景致。只见丁阳子步伐看着缓慢,实则极快,道袍随之飘忽,形容很是潇洒飘逸。彭祖也是一样的行法略略慢上些许,猴子和大象一路狂奔方能勉强赶上。于青一开始便跟不上,良云回身把她背到身上就是一阵快跑,速度已经达到极致,勉强能跟上,却很消耗体力。后来直接一路瞬移,先前彭祖有说不能御剑飞行或腾云驾雾,可没有说过不能瞬移。
约过了半柱香时间,众人才看到山上雄伟的道殿,然而也只是到了半山腰而已。山腰处有一座凉亭,凉亭外有一口古井,还有一龟背上伏着一石碑。凉亭上写着‘逍遥亭’三个字,附有一对联‘春风吹散梅花瓣,新画送旧颜,红红,点点,绿绿,斑斑’,下联‘秋雨拍落梧桐叶,空枝换满根,簌簌,散散,默默,叠叠’。看了对联于青幡然醒悟,才注意到凉亭周围果然有腊梅,虽未开,却能想到冬去春来腊梅带着骄傲逝去时的悲壮;有梧桐,叶虽在,也可想象秋雨绵绵,梧桐叶带着种子落叶归根时的荣耀。
“好一个逍遥亭!一副对联岂一个妙字了得!”良云看着周围景物的布局,和对联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显得十分巧妙。
“此亭相传是一个叫做逍遥子的仙人所造,意在为初上山的人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丁阳子介绍道。
大象有些渴了便到古井中去取水,亭中自然有饮水的竹器,只见井上镌刻着逍遥子植树造亭时的画像。正所谓喝水不忘挖井人,想必这口井便是后人为了纪念逍遥子所办。旁边的石碑倒是相对简单,只见上面只有隶书‘三清山’三个古字,字迹带着剑气,看着看着,便仿佛能看到一道人潇洒自在的用剑刻出这三个看似简单,却又富含逍遥意境的古字。
一行人喝了水,稍作休息,便又上了路。越是往山上爬,就越是云雾缭绕,道殿就越显得宏伟神秘。山中的古树也越发古老参天,却始终无法挡住道殿。
终于来到大殿前,却是一排百余米长的阶梯通到大门前,门上写着‘三清观’三个大字。上了台阶,有道童迎接,进了大门是一个巨大香炉,香炉中还隐约有青烟冒出。
“此时观主想必在主持早课,仙人着急见你就不必先见观主了,且随我到后院。你二人等下通知观主,我已带客人去见上仙。”丁阳子吩咐来迎接的两个童子一声,便在前面领路往后殿走。
“诺!”两个童子同时应声便退下了。
到了后殿,一路上纷纷拜过三清祖师塑像,观中仍然是古树参天,时而路过一些炼器房、炼丹房之类,无暇顾及。
众人匆匆来到一名作桃花庵的庵堂内,入了庵堂大门又是一番景致,此时并非桃花盛开的季节,庵堂内却满树桃花开。八株桃树成八卦之势,中间一太极图案空地,空地上自有黑白香炉点缀其中。
“嘿嘿……托于青姑娘的福,俺老孙才能到这等地方,不知桃树何时能长出桃子!”猴子仿佛到了蟠桃园,看到桃树便自然的想吃桃子,可惜只有桃花朵朵开,却不见半个桃子的影儿。
“泼猴,不得放肆!见了仙人可别忘了礼数!”丁阳子严厉呵斥道,显然这位仙人是道门德高望重的人物。
正当猴子欲说话时,只见八株桃树绕着中间太极旋转起来,周围一阵烟雾寥寥。烟消云散处,一老者身穿黑白道袍,手持拂尘,俨然仙家气相。细看时,竟是鹤发童颜,脸色红润,却又佝偻着脊背。
“果真不是凡人!”一浑厚的声音响起,正是老者在说话。
“弟子丁阳子拜见上仙!”丁阳子连忙执弟子礼。
“弟子彭祖拜见仙人!”,“李汉”,“李涵”,“拜见仙人!”龙组三人随丁阳子一同行礼。
“凡夫古月良云携妻子拜见仙人!”良云和于青也学着彭祖的模样下拜。
“不敢当,老夫可受不起!我乃山中一老道而已,因喜桃花,便盖了此庵,后辈称我为‘桃花仙人’!却当不起仙人二字,以老朽观二位筋骨,反倒隐隐有仙气,却不知二位可是仙人下凡!”老者慢慢向良云和于青走来,手里拄着蟠桃棍,一边走一边细细打量着二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