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言行举止陈远管不住,但他能管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管别人如何挑衅,他都一概保持沉默。因为跟斗嘴打架相比,陈远有着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
到了第二等的势,果然是跟第一等的势有很大的不同,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最后一势跟前两大势的原理相同,那么克服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陈远始终相信一点,就是能用时间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一个大问题。
大问题,陈远没有任何的心理优势,小问题,则是无所畏惧。陈远自认不是一个做大事的料子,但若真的碰到的话,他也必定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只是世上的事说来好生奇怪,陈远尽力完成的事,往往总是差一点,相反不是很尽力完成的事,却总是超出他的意料。可说到底,尽力不尽力,就连他自己也分得不是很清楚。
单凭想象,陈远很难把自己抽离出来,可若是无法把自己抽离出来,那么只会是事倍功半。陈远心里很清楚,他的抽象思维一般,无法模拟出自己想要达到的那种效果。他有时也很为此苦恼,可苦恼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他还是得另辟蹊径才行。
不过这世上的山头,往往都不只是一条路直达到底,很有可能有些是被隐藏了起来,或者是暂时没被发现罢了。针对自身的弱点,陈远只能是借助实物,旁敲侧击,进而演化成自己的一套惯用思维方式。
如果说第一等的势是一条直线的话,那么第二等的势就是一条斜线。斜线可看为是两条直线相交,取其首尾的两点,连成一线,那就是陈远想要的斜线。
这么分析的话,就简单多了,只是难就难在两条直线是如何相交的,也即是如何把两势融为一体。不同势尚且能融为一体,更别说是同势融为一体,只是这平衡点在哪里,因而只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的中心点,就可以啦。
两条直线,什么时候相交最合适呢?其实,陈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90°,也即是一个方位。有时候,陈远相信直觉远远超过了理智,尤其是直觉带给了他,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更重要的是,直觉救过他的命。
当然,这直觉也不是没出过错,但基本都还在陈远的接受范围之内。心里想着90°,那么跟90°相关的信息就会浮现在脑海里。信息很庞大,要搜索查询也不是一件简单的活。
不过陈远又想到了一个关键字,那就是势。忘了什么也不能忘了这,他为什么要找中心点,还不是想得到启发,而不是真的去找什么中心点。他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一个能触发他灵感的契机。
排除了许多不必要的信息之后,陈远很快就找到了一条可能突破的途径。之前,他不是为了掌握精确掌控而特意学了如何从意识发起,从而引导势的各个形态。
再加上最先学的从手发起,那就有两种啦。正好这两者形成的角度很是符合90°的标准,当然,这手还得做一些小的调整。不过到真正演示的时候,陈远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没错,这有点类似于一心两用,可又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一心两用全是交由意识主控,难度还是*纵范围之内。可现在衍生的问题是有两个主控的个体,而且还要这两个主控的个体保持同步,这样的难度无疑是超出了*控范围之内。
不过仔细想想,说是两个主控的个体,也不尽然。手是听从大脑指令行事的,而大脑又是肉体的中枢系统,它的作用跟识海在命魂中起到的作用没多大的区别。
当然,非要较真的话,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大脑没有形成自我的意识,它的指令基本上是来自于本能,因而一些太过复杂的指令,大脑是处理不来的。
凡人一旦大脑负荷了,就会出现失控的情形,但修者不同,大脑负荷了,还有意识可以*控,这就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说,意识随时可以越过大脑处理一些信息。
一般来说,大脑足够应付日常中的大小琐事,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谁也说不清哪一天会有类似的情形发生。不过这样做也不是没有任何弊端,尤其是肉体跟灵魂,可以视作为两个单独的个体。
灵魂只要一天没有蜕变,那就只能一天受到肉体的约束。例如,意识正常*控下需要耗费一分元气,那么非正常时,就要耗费两分、甚至三分的元气。
也就是说,意识越过大脑给手下达指令,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到最后,很有可能就不只是一心两用,而是一心三用、四用了。即便如此,陈远也要这么做。
倒不是大脑真的无法跟意识同步,实在是陈远不敢拿大脑测试。要知道,修者在侯境之前,大脑跟凡人没两样,同样是那么的脆弱,而且是超乎想象的脆弱。
一句话,就是伤不起。因而陈远宁愿多绕些远路,也要把大后方先稳固下来。这样一来,所有的风险都转移到意识身上了。难道说陈远不怕意识伤到?也不是,只不过怕是没用的。
陈远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其一是大脑伤不起,其二是意识可以自行恢复,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不会有事的。想想也是,虽然这是陈远第一次尝试一心三用、四用,但这心里好歹是有数的,是吧?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理论,真正的效果如何还有待检证。为了保险起见,陈远还是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先控制手聚势,看看意识越过大脑下达的指令执行力如何,第二步就是合理分配意识,以便实现真正的同步。
意识刚被调动,就迅速夺过了大脑的指挥权,手一听到指令,二话不说,就开始聚势。这时候,陈远就会根据整个聚势的过程判断出这部分需要耗费多少元气,再根据总的元气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