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周勃、周亚夫父子和众大臣齐聚未央宫门前,吴王等王爷全都在,大家都在等着早朝开始。
太子和梁王兄弟俩却还没出现,林凡等众也未出现。
已经临近早朝开始的时辰了,这种情况往日还没出现过,众大臣和王爷不由议论纷纷,宫门前嗡声响起。
原来,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武一大早就到仙居宫,将耿新平等八人请到未央宫中来了。此时,八人正和汉文帝、太子刘启与梁王刘武一起谈论昨晚诱捕内奸未果之事。
梁王刘武听说有皇宫侍卫充当了内奸,十分光火,恨恨地说:“抓住内奸,要将他大卸八块!”
汉文帝关心的是,魏王勾结匈奴人的证据是否已掌握,便问:“若是抓获内奸,便可顺藤摸瓜往深里挖了?”
“是的。所以,林凡跟决曹大人李轶正忙着抓侍卫中的内奸呢!昨晚要不是三个报仇的人来打搅,应该会抓住内奸派来的刺客的。”耿新平介绍说。
“哦,昨晚还抓到三名刺客呀?他们是怎么进得了皇宫呢?”太子担心的是皇宫的安全。
“是从安门附近爬皇宫高墙进来的。可惜皇宫侍卫没有发现他们,这也说明皇宫保卫工作存在不足的地方,应该加强。”邓燕冲说。
“那他今天早朝来不了?”汉文帝还想着让林凡当代左相的事情。
“极可能赶不来了。他说,内奸不除,皇宫不安全,他不放心。”耿新平编着说。
汉文帝想想也是,这内奸的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自己的性命什么时候丢了也不知道呢!于是,汉文帝想到了一个办法。
“你是长公主的国婿爷,今后可要好好地帮林凡处理政事呀!”汉文帝说。
“会的。林凡那么忙,我会尽力帮他的。”耿新平答道。
“那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翼相了。朕让你帮助林凡处理政事,早朝上朕就会宣布这事的。太子,通知上朝去。”汉文帝开心地对太子刘启说。
太监唱喊声中,众大臣和王爷们依序进入未央宫大门。
朝拜完毕,汉文帝让过平身,望着庭下众大臣王爷,突然想到魏王勾结匈奴的事情,不由冷眼看了魏王一眼。
魏王此时正好抬头望向汉文帝,见了汉文帝冷冷的目光,心房不由打了个寒颤,“卟通”一声跪倒,大声说:“皇上,臣该死!臣有罪啊!”
汉文帝一脸惊愕地望着魏王刘戊,不解地问:“魏王为何称罪?”
“秉皇上,昨日午间,臣在大街上偶遇众位国婿爷。皇上也知道,这朝堂之上,哪位大臣不仰慕众位国婿爷的才华呢?臣也一样对众位国婿爷的风采仰慕得很,便热情相邀众位国婿爷上酒楼小聚,好当场讨教,谁知一刺客当街行刺林国婿爷。皇上有旨,谁请众位国婿爷,谁就得负责众位国婿爷的安全。臣请了众位国婿爷,却未能保得周全,令国婿爷们受到惊吓。臣因此该死,因此有罪呀,皇上!”
汉文帝见魏王自行请罪,因众位国婿爷并未因此受到伤害,况且尚未掌握其勾结匈奴的铁证,若是重罚于他,难免被众臣误以为重女婿轻大臣;若不责罚于他,亦显为不妥。
不若,想到这,汉文帝生气地说:“魏王明知朕有旨在先,仍未能护得众国婿爷周全,实应治罪。朕念汝素日恭谨守礼,且众位国婿爷并未受到伤害,就罚银三千两以抵汝罪。汝心服否?”
魏王见只是罚银了事,连声说:“皇上宽宏大量开恩于臣,臣心服口服,身心俱服!”
汉文帝严肃地看着殿下群臣说:“今后无论是谁,如无能力保证众国婿爷的安全,便不要相邀了。”
全殿的大臣王爷们很一致地大声说:“遵皇上圣旨!”
见魏王之事已告一段落,汉文帝面泛笑容,问:“众爱卿可有事奏来?”
光禄勋赵广出班:“启奏皇上,昨晚有贼子潜入皇宫,众侍卫拼死战之,贼人方退。但被其劫走行刺于国婿爷的杀手尸体,众侍卫两死十四伤。臣卫护皇宫不力,方给贼人以机会,臣自请皇上处置。”
汉文帝虽然已经知道此事,听了仍然很生气,说:“赵大人身忝京城守卫之责,却连皇宫也未能保卫周全,三个毛贼便将许多的皇宫侍卫给杀得甚是不堪,的确该领处罚了。但此事尚未了结,且待了结之后,朕再予处罚于你。死伤侍卫,按宫中规定给办理。另身亡的侍卫,每名加拨银300两,好生安抚其家属。”
“臣替身亡的弟兄家属,谢过皇上恩典!”赵广领旨归位。
“众位爱卿,还有事要启奏么?”
“秉皇帝,我等就大汉目前之状况,思得一策可大利于大汉。不知当讲否?”耿新平起身拱手而奏。
“国婿爷有良策相益于大汉,此乃天大好事,尽可奏来。”汉文帝喜孜孜望着耿新平说。
“大汉地广,人口东南多西北少。但西北不缺地,唯缺人口。我等以为,皇帝若能赦免狱中轻罪者,以充旷野无人之地,令其垦耕新地,所得按垦一减一,垦二减二,垦三减三,垦四以上减四之赋税计算法,给予减赋负鼓励。如此,当极大地拓宽大汉财赋收入渠道,使得国库盈满,亦减牢狱之费用;垦殖者所获亦较耕作他处之地为多,势必感恩于皇帝的赦免,感受国策之鼓励,自将努力开垦、努力耕作,以求发家致富。如此利国利民之策,请众大臣商议后,请皇帝定夺。”耿新平说。
汉文帝听了,大为欢喜,说:“如此好策,朕着你督办便是。哦,众爱卿,朕有一事要宣布。老陈相摔伤不能上朝处理国事,朕命林凡为代左相,从今日起处理国家正事;耿新平为翼相,协助林凡处理政事。翼相,充耕之法,你大力去办,众大臣不得有所阻拦!”
耿新平拱手为礼,说:“谢皇帝信任,以代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