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公主墓地 神秘传说
擒彘鲲2015-10-25 03:533,607

  逃出了竹林,才感觉天地是如此的广阔。

  回到分队时,天色已晚。班长问我们怎么现在才回来,分队长刚才准备派人去找,竹子怎么也没有砍回来。

  我们将离奇的遭遇和班长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一向沉着冷静的班长也开始皱起了眉头。

  “什么,怀安公主?你们见到了怀安公主的墓碑?完了完了,这是不祥之兆啊,咱们防化连肯定要出大事了!”班长摇摇头,叹了口气。

  不是吧,说得这么严重,已是惊弓之鸟的我更是感到一股寒意涌上心头。这怀安公主到底是什么来头,没什么小头老同志和班长的反映如此之大,这所谓的出大事了到底指的是什么?

  在我的再三追问下,班长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班长是浙江金华人,十年前还是个帅小伙的他来到此处投身国防。当年此处还是荒山野岭,防化分队也是刚刚组建不久,各项配套设施都很不完备,营防也没有建好。班长随部队进驻山中的时候还是住的帐篷,风餐露宿,条件十分艰苦。

  当地居住的是少数民族,人口不多,居住也十分分散,一座山头就住一两户人家。这里的人世代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果树为生,生活宁静祥和。军队的到来,给这片山林增添了一抹生机。军队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当地的老百姓很拥护人民军队,给分队送木材送水果,帮助分队建设营房。渐渐大家都混得熟了,分队队员从当地老百姓口中得知了一个他们世代流传的一个古老的传说。

  此传说源自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婉约派,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或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公元八四七年(唐文宗开成三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李商隐经历了晚唐的种种动乱,其中触动他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唐文宗将唐绛王李悟的女儿寿安公主(一称怀安公主)嫁给王元逵一事,于是有感而发。

  公元八三四年(唐文宗大和八年),成德节度使王廷凑猝死,其子王元逵继任。王廷凑凶毒好乱,公然对抗朝廷。王元逵一反父亲风格,对朝廷较为忠顺,岁时贡奉,维持着臣属关系。文宗对此深感满意,于公元八三七年(开成二年)六月以绛王(李悟)女儿寿安公主嫁给王元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李商隐对大唐的将来颇有隐忧,于是写下了《寿安公主出降》一诗。

  寿安公主出降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

  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

  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

  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通篇以讽刺为基调,诗人就寿安公主出嫁大发感慨,很显然,诗人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索锐师”“分送王姬”都表明诗人深挚伤痛的对象是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由伤痛转为对寿安公主出降的关心,由关心放眼到藩镇割据对中央王权的威胁。而把这种威胁与朝廷一再软弱中,诗人站在维护中央集权的立场难免要把“和亲”视为屈辱,并对此进行嘲讽。嘲讽之中亦流露出诗人对唐王室衰败的深长叹息。

  相传寿安公主年方十八,天姿聪慧,貌若天仙。各路诸侯王子皆垂涎她的美色,纷纷向文宗皇帝提亲。文宗皇帝考虑各方利害关系,最后决定将寿安公主许配给成德节度使王元逵。但此时的寿安公主已心有所属,不愿嫁给王元逵,可皇命难违,寿安公主也只能含泪出嫁。在准备出嫁的这段日子里,寿安公主经常是以泪洗面。

  她的情郎是一位容貌俊伟的江湖术师,年方而立,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与寿安公主在一次元宵灯会上邂逅。其时,此术士正在灯会祭坛上作法,为众民祈福。只见他挥剑潇洒自如,时而腾空而起,道袍在空中飞舞,凌厉的剑气在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他人一落地,剑气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八卦图。众人纷纷喝彩,寿安公主被这俊美的男子深深吸引,看得呆了,许久才回过神来,忙和众人一起鼓掌喝彩。她命随从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香囊打赏给这位祈福的术士。术士来到寿安公主面前拜谢领受了香囊,寿安公主借机眉目传情,术士也是个有血有肉的真男儿,自然是心领神会。他向公主点头微笑并从衣袖掏出一只锦盒赠与公主,然后飘然而去。

  寿安公主回到宫中,将锦盒打开,一道金光射出,小小的锦盒里竟飞出一只青鸟。青鸟绕着公主的闺房飞了几圈就从窗口飞走了。几个时辰之后,青鸟又飞回来了。它停在了寿安公主的手上,腿上多了一封信,是祈福术士写给公主的情书。从此以后,寿安公主就依靠这只青鸟和祈福术士互诉衷情,祈福术士也时常翻越宫墙来和公主幽会。

  这是一段未曾公开的恋情,由于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一位是天朝尊贵的受万人景仰的公主,一位是浪迹江湖卖弄法术的茅山术士,相差甚远,他们两个是无法突破皇权和世俗而结合到一起的。

  眼见公主出嫁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公主伤心欲决,术士也是十分悲痛,整日借酒浇愁。他纵使有再大的本事也无法挑战皇权与整个大唐为敌,毕竟自己也只是一个凡人,没有通天的本领。此时的术士是有心无力,十分无奈。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师傅,自己的师傅法术高超,有移花接木的本事。他想请师傅出山,营救出寿安公主。师傅有意成全这段美满佳缘,于是答应帮助徒弟救出公主。师傅拿出一块千年寒冰玄铁,命徒弟铸成寿安公主的模样。师傅是个喜好诗文的人,尤其是李商隐的诗他是颇为欣赏。他将李商隐的新作《寿安公主出降》的诗句中间下了一句符咒,命徒弟刻在铸好的人像上面。只要将铸好的人像刻上诗文交到公主手上,公主吟诵完这首诗,人像就会变成真人的模样,到时候让人像去成亲,公主就可脱身了。想那千年寒冰玄铁是从千年冰封的雪山顶上取得,乃是天外之物,遇火即产生寒气,专能克火,一般的火是不能将其铸造的。怎么办?除非能取得千年灵蛇之血,将其浇到玄铁之上,方能克其寒气。师傅当年就是在雪山顶上的千年灵蛇洞内找到这块玄铁的,当时灵蛇正盘在玄铁上休息。只见灵蛇皮肤与玄铁接触的地方散发着阵阵热气,使得整个洞内温暖如春。师傅知道这块玄铁是件好宝贝,于是想方设法引开了灵蛇,将玄铁拿到手上。

  说干就干,术士拿上紫金宝剑和紫金壶就奔雪山而去。靠着自己一身虎跃龙腾的本事,术士很快就来到了雪山顶。他找到灵蛇洞,灵蛇正在休眠。术士小心上前,拔出锋利的宝剑在灵蛇厚重的皮肤上割开了一个小口。等到灵蛇感觉疼痛醒来的时候,术士已经装满了一紫金壶的血准备离去了。灵蛇大怒,口吐红信,张开血盆大口向术士扑来,术士左躲右闪,眼见就要逃脱了,可灵蛇突然吐出一口毒雾,术士躲闪不及,毒雾侵入体内,顿感体内五脏六腑有千百条毒蛇在噬咬。术士强忍着钻心的疼痛,逃出雪山,见到师傅的时候已是毒发攻心,不久就毒发身亡。师傅拿着还带着徒弟淡淡体温的紫金壶,很是悲痛。为了完成徒弟未了的心愿,师傅用灵蛇血将玄铁铸成了两樽人像,一樽是寿安公主的人像,一樽是徒弟的人像。剩余的一点玄铁,师傅将其制成一块铁牌,在上面刻上了李商隐的《寿安公主出降》,并在其中附上了两道符咒。师傅将这块铁牌挂在了徒弟的脖子上,瞬间徒弟的身躯就被寒气封冻了起来,这样尸体就永远都会完好如初。师傅化作一位送信人进入了公主府,将寿安公主玄铁人像送给了寿安公主,并没有告知徒弟已死的消息就马上遁去了。可青鸟却带来了术士已死的消息,寿安公主悲伤至极,在出嫁没多久后就饮鸩毒自尽了,死的时候还紧紧握着那樽玄铁人像。

  寿安公主被葬在了山林中的一块风水宝地。在墓室被封死的那一刻,突然疯风大作,凭空出现了一条黑头、碧眼,头上长角,身体银白色闪闪发光的大蛇。是那条千年灵蛇,它嗅到了和公主随葬的玄铁人像上属于自己的血的气味,它是来复仇的。修筑墓室的兵士无一幸免,全被灵蛇吞食。不知道为何,灵蛇却没有破坏墓门进入古墓,而是在寿安公主墓的墓碑上盘踞了下来,它口吐毒雾,将整个墓地笼罩起来。此后,没有人再敢接近公主墓了,凡是接近公主墓见到灵蛇真容的人必死无疑,就是当时跑掉了,过不了多久也会离奇死亡。

  术士的师傅听闻寿安公主为情自尽,感慨唏嘘不已,后将徒弟葬在与寿安公主墓相对的山上,让他们隔山相望,永世不再分离。

  原来是这么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听后让人心酸不已。

  “当地老百姓说这怀安公主墓的对面山上有一座王子坟,与公主坟相对而望,应该就是那位术士的墓地了。可一直以来很少有人能找到这两座古墓,能见到这两座古墓的人都死掉了。我当兵第五年的时候,曾有一伙跨国偷盗古墓的犯罪团伙化装成地质考察团来这边盗墓,就是冲着寿安公主墓来的,可他们一进山就很久没有出来,后来跑出来了一个被我们哨兵发现了,可当时他就面色发紫,口吐白沫,只说了一个‘蛇’字就一命呜呼了。总部命我们进山进行搜查,可山中突然出现了大片很浓的瘴气,我们当时的防护设备还很落后,不足以抵挡这么高浓度的瘴气,就放弃了进山搜查。这些人都神秘失踪了,肯定早就就没命了……”

  见到公主墓的人都会没命?难怪班长说防化分队要出大事了,莫不是我们三个就要命丧于此了?不会这么倒霉吧?这个传说不会真的应验在我们身上了吧?

继续阅读:第15章 应验传说 灵蛇出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怀金之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