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终于写完了!”
码完最后一个字,伴随着“嘎吱”“嘎巴”的脖颈骨头渗人的响动声,陈墨抬头一瞧,却见天色已经略显昏暗。楚云看了下有不少新的回帖,然后点开了下面的回帖,一如所料,《仙》已经大火,看着600多万的点击,着实震惊了下。
这时,一个帖子跃入眼帘,并不是回帖的内容多么精彩,相反很平淡,不过里面说到一件事让楚云稍稍留一下。这是一个叫萧定的人说开了自己的书后,受到启发要写一本《诛仙》,看一下时间,希望“随流水”大大能去看一下给点意见,是5月16号的帖子。
想了想后,楚云按照上面的地址很快就找到了“诛仙”的帖子,点开一看,果真是前世大红大火的那本小说。想了下后,楚云决定回一个帖子。大意是希望萧定好好写,不要赶,不要因为外在云因影响自己。这主要是因为前世诛仙后来烂尾了,楚云不希望一部优秀的小说因为赶稿的原因而被毁了。
写完这个帖子,楚云不再管对反是否采纳自己的意见,继续翻看其他的回复。
突然,楚云激动起来,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帖子,帖子里面先是肯定了自己,然后提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一些建议,都很中肯,短短几句话就让楚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本还有些许欠缺的地方如果按照这上面说的修正会,楚云发现会立即畅通起来。
不过这些还不足以让楚云这样激动,而是这个语气太熟悉了,那个和蔼的身影再一次闪现在眼前,楚云用颤抖着的右手按住鼠标往下拖动,同时双眼死死的盯着屏幕。终于拖到底部,当楚云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的时候,已经激动的站了起来。
“真的是老师,真的是•••”楚云站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名字喃喃自语,而他怪异的表现也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向他行注目礼,不过楚云对此不管不顾,满眼只有屏幕上的三个字:王—东---明!
不错,就是自己的老师王东明,也是楚云唯一承认的老师,前世自己让他失望了,今世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很快,楚云开始在下面回了一个帖子:王教授您好,我叫楚云,感谢您的••••••一篇三百多字的回帖楚云一气呼成,没有丝毫停顿,同时首次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黄昏、无风、天色晦暗、燥热的天气然人浮躁。
转进林木荫荫的山间小路,这是大寨村的人为了每次逢年过节时,从镇里回家是特别开辟的一条小路,平时很少有人,路间生满了杂草,两排的树木层层叠叠的伸展,遮挡住天空,就像一条地下隧道,本就晦暗的天色显得更加阴森。
走在阴森的山路间,楚云丝毫不害怕,反而显得悠然自得。现在他的心情很激动,阴森的环境在他眼中显得别有一番风味。
自从出了网吧,他的笑容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回到家里,仍旧保持着笑容。
回到房间,楚云拿出一根笛子,这是楚云在不久前自己做的,大寨村村南那里有一大片竹林,而在这片竹林里面偶尔会出现一两颗紫竹。而楚云手上这根竹笛就是他好不容易寻到的一颗紫竹后制作而成。
制作笛子的材料,以紫竹和白竹居多,少量也有用湘妃竹做的。用这两种竹子做出的笛子,音色略有区别。白竹做出的笛子,声音明亮清脆,所以白竹适合做梆笛,也就是F调以上的笛子。而紫竹做出的笛子,声音圆润浑厚,却是适合做曲笛,即E调以下的笛子。
而且,这是一根单节的笛子。一般来说,高级一点的演奏笛,一般都是两节的,中间由铜制的插口连接。这样的笛子方便调节音准,适合和乐队联合演出。单节的笛子没办法调节音高,但如果是极品的单节笛子,其音质却又要胜过双节的笛子。所以一般挑选笛子的人们,认为的“双节的笛子定比单节的笛子……”好的认识,是错误的。
要知道,虽然低音笛的作品一般都是比较缓慢,听上去比较简单的曲子,没有梆笛曲里那些“吐音小“飞指小“花舌”等技巧,但低音笛对气息的控制和对演奏者笛子素养的要求,却要比高音笛还要高。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平湖秋月》等大笛曲,在笛子考级中都要被列为最高级别的缘故。此刻楚云手上的就是这样一根笛子。要知道,吹这样的一支大笛,如果不是演奏功底很深厚的话,不要说演奏了,能不能用气把笛子灌满都是个问题。
轻轻用单手将笛子横起来,将膜孔轻轻的贴到了自己的脸上。这个动作叫“醒膜”。笛子的膜是用苇子膜做的,贴上去时间长了会发干,发松,吹出来的声音不好听,这个时候,就要用到醒膜了。
贴了一会儿之后,楚云又将笛子横了过来,双手按住六个出音孔,用嘴唇包住了吹孔,轻轻地向里面呼着气。
这一套做下来,膜醒得刚刚好,接着,楚云将吹孔轻搭唇边,自然吸气后,一股气流直直灌入笛身之中,随即,按在笛身上的六指迅速以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起伏起来。
一道音阶,如同一簇火花般,直窜而上,真个珠圆玉润,声声干净悠扬的曲调响起,这并不是什么名曲,楚云只是心随意走,把自己的感情有笛声表达出来而已。
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楚云没有察觉到,笛声已经逐渐起了变化,从一种情感的倾泻回上升的灵感的回归,同时,楚云身上一股独特的气息升起。如果有国学大师在这里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种情况他们也经历过。这正是晋升国学大师时的共鸣。
一曲罢,楚云有一种圆转如意的感觉,竟然是隐隐有一种进入新层次的感觉,感觉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眼前的一切变得鲜活起来。
楚云知道,自己终于达到了前世自己一直期望的境界,国学大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