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山水有清音——靖康皇宫殇
———————————————
“靖康之难”成了历史发展之必然。汴京皇宫被劫告罄,人财尽去。
靖康二年三月初七,张邦昌被金封楚帝以代赵宋。这位伪楚帝刚登帝座,立即面对金人又下令,还要进行最后的根括。张邦昌遣使求免。表示说,即使汴京城内,铁锅铁板都变成金银,房屋殿宇皆化为布帛,也凑不成金军所要的那个数目。金人心中有数,知道再也榨不出什么东西,就移文表示同意所请。
这足以证实,汴梁全城,上下皆空也。自汴京城破,金人便向宋廷索取所谓军饷。被侵略者要给付侵略者军饷,这就是战争,就是战争胜败因果。
金人开出的犒师财物是:
“今议和,须犒师之物:定犒军费,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绢彩缎各一百万疋(同匹),马、駞(驼)、骡、驴之属各以万计。须于十日内,轮解无阙……”
时,宋、金朝廷官银,基本通用白银计量,以五十两为一锭。每锭金作价五~八锭银,随市浮动。每锭银作价兑铜钱百贯文(一贯,一两银)。民间也流通,一至五十两不等银锭。
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天文数字!
金一百万锭,按最低金银兑换计,折银也是银五百万锭。金银共计,银一千万锭。
一锭为50两,百万锭为5000万两,千万锭是多少?五千万两之十倍也!
————————————————
五万万两白银,五个亿!
面对强军压境、兵临城下,宋廷只能耳提面命。虽然无法做到,也倾力给予。
靖康二年正月初三,金军以金银成色不足为由,又派人入城追索。
“未尝恤人,惟务苛刻。”
初四,金人退换金银数车。于是,皇家车马,再换金银运出南熏门,不可数计。
同日,汴京府张榜曰:“奉御笔根括金银,以报大金全活生灵之恩,切须尽力,不可惜人情,苟可以报金国者,虽发肤不惜……”
初五、初六日,汴京府记录:“津搬金银表段,动以车计,又退换表段不及端者。督责根括,殊为紧急。按汴都陷后,此类事无日无之,正不必仅。”
初八,大雪,汴梁冻死不少人,人马都难以行走。一直到晚上雪才停。何栗、李若水等,依然被bi而往来商议金银数目。金二帅却要靖康帝出城加金帝吴乞买徽号。于是,若水对靖康帝说:“若陛下往见二帅,必可减。”
初九,金人向身兼汴梁府尹的李若水,索要上元灯饰。于是这日,又搬运景龙门常衣灯。所用金灯、瑠璃、翠羽、飞仙之类灯饰,赴金军营交纳。自月初,金人大索元宵灯烛,欲于城楼做元宵。十余日,凡在京道宫、佛寺、店铺所有灯饰,搜绝殆尽。稍不堪者,金人便责令退换。
初十黎明,靖康帝车驾第三次由南熏门入青城寨,减去禁卫734人。金兵皆成列以迓(育声,迎接)。当晚,御前侍卫王孝杰自城外来传圣旨,“出城见两元帅议加徽号事,为诸酋未集,议事未毕,来日入城,各宜知悉。”汴梁府便榜诏曰:“朕出城议徽号事,为诸帅未集,来日定回,仰居民安业。”
同日,太上皇怀疑金贼欺骗,意在靖康帝去而无还。而金银不足,恐其纵兵,不得已,乃以皇太子监国,枢密使孙傅为留守。秘密对孙傅说“我(指靖康帝)至番寨,虑有不测,当以后事付卿。”
果真,父子俩所虑非虚。靖康帝此次入金军寨,即被扣押为人质。然后,金军紧接着放出话来,说是只有把金银凑齐,才能放靖康帝回城。于是,京城之内,挖地三尺,“一铢一两,无不括纳,车载而去者络绎于道。”为了吓唬汴京居民,金军还揭榜表示,如不把金银全部上交,当遣大军入城搜空。士与民“相顾失色,莫不疑惧。”
13日,王宗沔(免声)同金使入京城,边说边哭,市民惊疑。纷纷相传,皇上在斋宫(金营)不食三日矣……
14日,金军营寨张灯结彩,要市民上城楼观赏。
15日,金人“辇景灵宫供具纳军前。退太祖皇帝殿什物回,令张设如初。”
19日,金令权贵缴纳金银。汴梁府重申。于是,又根括到金16万两,银200万两。
25日,这日又大雪,京城不断死人。金再勒索,玉册、车辂、冠冕一应宫廷仪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乐工数百人。及其内夫人、优倡及童贯、蔡京、梁师成等的家用声乐。
27日,金取内侍五十人,晚间退回三十六人。指定要曾经获皇上任用过的。
28日,金军来取蔡京、王黼(甫声)、童贯家姬47人出城。又取皇后冠、御马装具。宋廷又搬擎大礼仪仗、大晟府等物,尽赴军前。
29、30日,金索要大礼仪仗、大晟乐器、后妃冠服、御马装具、太常寺礼物、戏仪,以追樽罍、笾豆,弈棋、博戏之具等,无所不征。载而往者不可胜计。
————————————————
二月初一,金索要工匠各色人,及其三十六州守臣家属出城。接着来取应修内司并东西八作司、文思院、后苑作工匠、唱探营人、教坊乐工。
初五日,金人之前索要的万匹马,经过连日挖地三尺,备就七千匹,尽送金军前。
初六日,金人移文汴梁府索军器。汴梁府即贴告示言之,谁收藏军器,全部交公,限期不纳,依私藏法。
先是城破。军士拋掷军器,狼藉道路,多为民间收蓄。
后是收缴。市民无乃,凡甲仗、军器,以车辇去,或用搬担,数日方尽。官府归拢后,尽送金营。
初七,太上皇及其宫眷,被解押青城。而后,搜刮更是变本加厉。
初九日,“根括金银益急”。
13日,虏索丝绢百万匹,军民搬运南熏门交纳。
15日,金又索锦缎百万匹,朝廷继续尽搬皇宫元丰库、左藏库所有,如数交付。整整十几日,尚搬运未尽。
23日,金收金7万5千两、银150万5千两、表缎40084万匹。
26日,金人入国子监取官书。奇怪的是,“凡王安石说皆弃之”。
28日,金索宋廷秘书录所记载古器出城。
……
3月13日,金人督责金银表段益峻,官司征催莫敢怠慢。又散榜逐坊巷,按户口单名及所摊认数,责成汴京府衙,多多派人分头催督,急如星火。小民应之而不问,官府也无可奈何。
依然继续索要,依然拼命筹措……
————————————————
数月时间内,凡被派遣出城的人,都蹑手蹑脚于道途。
有一次,金人见其随行宋吏笼内有金银,粘罕大怒,斥责根括官吏曰:“以谓皆以为尽绝,各有结罪文状,今乃如是耶?”故移文再行根括,监督责办的,更加严峻而急迫。
然而,的确搜无所搜,刮无所刮。于是向金人求情曰:“委四壁官,根括如初,民情自是始无生意。自月初发遣宗室、宦官、宫嫔辈,至今已尽,号呼之声道途不绝……”云云。
期间,除了金军巧取豪夺,内部也乘机明抢暗偷,顺手牵羊皇宫财物的也不少。
诸如此类,要数宋臣王时雍最可耻。金人索取赵姓皇族,他不遗余力,按名单抓人,一个不剩。等金人求索,宋能文能诗的士人。其中有他女婿,熊彦诗。老王便,设计以免。他又借贿赂金使为名,在皇宫大内,多长一只手。偷走了不少,价值连城的宝物。
期间,也有金人例外“开恩”的。
二月28日,有金使送回郑太后家属入京城时说:“日前,粘罕请上皇相见,上皇乘轿子至寨门下轿,着紫道服,戴逍遥巾,趋而入至幕次。粘罕出迎入帐中坐。良久,上皇起白粘罕云,老夫得罪,合当北迁,但帝姬下嫁者,敢乞留,荷大惠也。粘罕不答。有顷,郑皇后自外至,启粘罕云,臣妾得罪,自合从上皇北迁,但臣妾家属不预朝事,敢乞留下。粘罕点头许之。至今日,果送太后家属入城。”番使又笑云,“太后善言辞,进退有法,容止雅丽,故元帅许其请。”
意思是说,郑太后请求粘罕,赦免其家人为俘虏,粘罕居然答应。能够获此优待,皆因郑后,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容貌典雅而美丽。
————————————————————
三月19日,左副帅粘罕,右副帅斡离不,谨致书于大楚皇帝阙下:“会验宋时,除依辽国旧例,岁输银绢五十万两疋(匹)外,别纳钱一百万贯,初以代燕地所出。今若依例输纳,且念地既分割,民有凋弊,特免钱一百万贯,减放银绢二十万两疋,每年只议纳三十万两疋,银绢各半其数,亦依旧例交割。布此悃悰(诚挚之心),冀为照察。专奉陈达,不宣,谨白。”
真是猫哭耗子假慈悲。今日把汴京搜刮得山穷水尽,再索要来日方长财物。知道原来开价,乃狮子大开口不切合实际,又口蜜腹剑给自己找台阶下。
22日,金人移文伪帝、伪楚朝廷,命25日前,将所有皇室宗室解发尽绝,不得遗落一人。官家承命,一切禀听,委托汴梁府实施。金人督促,伪楚朝廷上下,小伙下辈,进行地毯式搜索。狭街僻巷,无不周遍。小民无知观望,金人辄于市井大声号呼。言之不得隐藏赵氏,如有收藏者,火急放出,庶免连累。如是肆无忌惮号呼,官家一味从之而不问,大多唯扼腕而泣血也。
23日,皇家宗室等,皆赴金军营中,络绎不绝于道,又载宫嫔出门者,大数千车。
同日,靖康帝临别前,给城中王时雍,徐秉哲写信:“王,徐二公,社稷山河,皆为大臣所误,今日使我父子离散,追念痛心,悔恨何及!见已治行,缺少厨中所用什物,烦于左藏库,支钱三千贯收买,津遣至此,早晚成行。请勉事新君,毋念旧主。”士庶传闻,血泪迸落。
24日,“汴梁府津,又送王公帝姬及宗室等,节次出门。哀号之声达于远近。又追取宫嫔以下1500人,亲王25人,帝姬、驸马49人。市井聚观,莫不愤怒,无一人敢问谁,何故?
25日,金人以根括金银不足为由,杀宋朝尚书梅执礼等四人,并把他们的首级示众。金朝使节越派越多,往来穿梭。金人前军准备启行前,“日夕入城,径造宫阙,如诣私家,折花饮酒,自相娱乐。”
26日,城外大火亘天,金人前寨焚寨栅。
27日,邦昌用天子仪卫法驾,缟素出南薰门,设香案,率百官士庶素服恸哭,送太上皇、主上,北行。
29日五鼓。太上皇、主上北行。太上皇,在斡离不军中,主上在粘罕军中。主上乘马,侍卫百人,后有监军从之。诸王,各乘车。亲王、驸马、宗室多徒步,不能行,便被驱之使前。
至此,皇室子女、皇孙子女、二帝妃嫔,宫女等三千余人;宗室少女,妇女、女婢,官女等,共计男男女女,一万五千余人;另外,汴京百姓男女,先后十余万人。尽去。
至此,不仅皇家,也先后取官吏家属、百工、伎艺等。凡是有被遣送者,每每至南薰门,城中贵贱老幼,号呼不绝。如此这般,已经百余日。
至此,宋朝君臣“二百年积蓄,一旦扫尽。凡人间所须之物,无不毕去。”
终于,北宋皇宫,人去财尽。偌大皇宫,空空如也。
呜呼!北宋立朝168年。兴替至八帝、九帝,人丁枝繁叶茂的皇族,上下大小、男女老幼,数千人,尽为人虏,继而哀鸿北去、死伤惨重。存活者,亦为囚为妾为妓为奴,遥遥无期。
哀哉!北宋立朝168年。兴替至八帝、九帝,财物久蓄而厚积之宝藏,除了宫墙宫瓦、雕梁画栋,皆告罄。就连太上皇杰作,万寿山(艮岳)皇家园林之一草一木,也因大雪严寒,予民取暖而殆尽。
————————————————
1127年阴历4月1日,历史抹不去的,赵宋巨创之日,女真凯旋之日。
宋朝彻底灭亡!金军烧军寨,拔营撤军。完颜氏,带走赵佶、赵桓两代皇帝在内的全部俘虏和财物。他们带着浩繁人与物,马驮车载人扛,难计其数,浩浩荡荡北归。
凡北宋末皇宫,金银珠宝,帝王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祕阁、三馆书、天下州府舆图,及其京都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倡优等及其市民,家藏蓄积,通通为之一空。成了女真财物战利品。
全部赵宋皇室,除遗漏在外执行“求和、勤王”的康王赵构外,尽去。其中包括,赵佶的30个儿子,34个女儿,及其子女后代。
赵佶育子31个,唯第九子赵构,暂时幸免于难。
赵佶育女34个,之前夭折4人,最小的1岁帝姬北行时不知去向。其余则一网打尽。
凡赵佶、赵桓二帝,皇家、宗亲、近亲之祖宗三代、男女老幼,外加宫女,部分外戚、臣子、名流等等,成了女真人物战利品。
其中,上皇、皇帝,两帝皇后,靖康帝的太子。
郓王。肃王。景王。济王。祁王。莘王。徐王。沂王。和王。信王……
燕王偲。越王俣。吴王佖。和仪郡王伟。永宁郡王仪……
安康郡王。嘉国公。椅瀛国公。樾昌国公。柄温国公。栋仪国公……
王贵妃。乔贵妃。韦贤妃。王婉容。阎婉容。任婉容。王婕妤……
康王妃。郓王妃。肃王妃。景王妃。济王妃。祁王妃……
嘉德。金福。华福。惠福。令福。纯福。宁福。永福。柔福帝姬(公主)……
康宗姬。郓宗姬。肃宗姬。景宗姬(郡主)……
郡王。国公。朝臣。州吏。儒士。名仕。宫女。艺人。能工巧匠……
……
——庞杂绵长而萧索悲凄的队伍,悲壮而徐徐前行。向北,向北,再向北。
队伍中,太上皇与郑后,赵桓的朱皇后、皇太子皆行。如此等等组合,悲凉而去。
赵桓帝在金军队伍中,顶青氈笠,乘马,后有监军随之,自郑州门出而北。每过一城,辄掩面号泣……
少年太子于车内,每每掀帘而悲呼:宋子民,救我……
康王妃骑马前行,不断前看后看,寻找康王府的人,尤念康王的五个宗姬在哪……
这可真是,“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队伍中,忽然传出悲怆而悱恻之宋玉慨叹: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
靖康帝赵桓,这位时乖的皇帝。为帝仅年余,便成了宋朝末代皇帝。
靖康帝赵桓,这位苦命的皇帝。被金人掳去,天堂转眼便成了地狱。
呜呼!汴京泼天祸,靖康皇宫殇,赵桓无尽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