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宋初大臣张咏,将蜀汉锦官城(成都)的花市,描绘的美不胜收。
吴央一行,错过了成都府的正月灯市,却赶上了锦官城的二月花市。
成都府十二月中,皆有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成都正月上元节放灯,唐代就很有名。二月花市,唐代即已兴起。宋代延续,花市在青羊宫至玉局观,沿锦江由西至东,一线展列。根据传统习惯,成都人把“百花生日”,即儒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的前后定为成都“花市”。
因为,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故传百花的生日,在这里举办花会,当地称之为“赶花会”。
赶花会,其实是从二月二的踏青节开始。踏青节这天,官府彩舫数十艘,出万里桥,与宾僚分乘之,歌吹前导,称为“小游江”。同时,也是花市的开始。
锦江,府南河的别称。是岷江流经成都市区的两条主要河流,府河、南河的合称。锦江,为赣江的支流。发源于宜春地区的慈化山区,流经万载县、上高县、高安市。锦江横穿上高城区和高安市区而过。两岸山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令人目不暇接。
在滔滔东逝的锦江上,有一浮桥飞渡两岸,连接南北,势若长虹,这就是高安著名的景点——锦水翔虹。
北宋苏辙有诗曰“虹腰宛转三百尺,鲸背参差十五舟。”
锦江,发源于贵州第一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梵净山。流经铜仁地区江口县,再由西向东横贯铜仁市全境,尔后进入湖南省麻阳县,最后在辰溪县汇入沅江。锦江全流程158千米,流域面积4086.5平方千米,平均水面宽105米,深10~30米,可通行100-150吨级船舶。
二月十五日,吴央携父亲吴近等,一大早就到了青羊宫,沿锦江之江岸,由西向东赏花。一路上,游人不断。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洛阳牡丹、碧鸡海棠、虬枝梅花等等,百花争艳,万朵斗芳,令人目不暇接。果真是男女老幼全出动,争先恐后扑花香,尤其妙龄女郎的欢声笑语,特别地引人注目。吴近带来的家仆,还有七个跟着,正当青春年华,看他们一个个,眼睛都不知道望哪看了。真应了张咏描绘的“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
难怪,陆游有诗曰“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而大唐,薛田的“柳堤夜月珠帘卷,花市春风傍幕褰。”正描绘了眼前的盛况。可知唐代的花市,与宋代一样,以竹筏运载,市傍锦江而设。
想起陆游,吴央不禁惦念。而今已经十八岁的陆游,真的情困唐婉了么?于是便决定,返程时,要去看看。
从青羊宫起始,一路花团锦簇,游人穿梭,不知不觉,终点玉局观到了。
吴央,凭岸伫立,突然顺水而下的竹筏上,背手矗立着一位特别高大的男子。难道是虞允文?这么巧?本来,此行计划中,就包括要到眉山去看看虞彬父的。
吴央赶紧要随从,大声喊叫虞允文。等他看过来,她向他挥手。
吴央?虞允文一眼就认出了她,也向她挥手,掉头向她这边划过来。
待上岸后,问清楚了吴央此行的目的乃旅游,下榻何家客栈,便要他的书童去把行李取来,同住一家客栈,自告奋勇,要陪同游览。吴央,自是正中下怀。
——————————————————
吴央一行九人,加上二人,就有十一人了,一起进住成都锦里客栈。
锦里客栈,是时下最大、最豪华的客栈,由风格各异的建筑群组成。庭院内有廊坊、天井、花园。房前屋后,假山耸立,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环境清幽,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客房内部装修古朴典雅,配套红木家具,还提供特色健康粗粮早餐,送餐进房。客栈紧临武侯祠。周边会集了成都许多知名的饭馆,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当晚,彬父就开始滔滔不绝,介绍成都,成都平原。
成都是四川地区的中心城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带的成都平原上。宋代,成都的经济十分繁荣,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南宋,成都平原的范围大致包括:成都府、崇庆府(北宋为蜀州府)、嘉定府(北宋为嘉州府)、汉州、彭州、邛州、眉州和永康军。
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富。从战国时期,李冰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来,这里的农业就迅速发展,历秦汉到唐代,都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宋代,成都平原上的水利事业继续发展,屡有兴修,都江堰的灌溉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并形成了一套,管理和维修的制度。都江堰,有专门的各级官吏管理,“凡堰高下、阔狭、浅深,以至灌溉顷亩,夫役工料及监临官吏,皆注于籍,岁终计效,赏如格。”
成都平原,经济特点以农业为主。另外,造纸业、造酒业、制香业,都很发达。
而三月蚕市,虽然形成历史悠久,但主要因为,宋代以蜀锦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换战马,实行专卖。当然,而作为织锦所需的蚕丝原料,或者是织锦附产的丝线之类女工用品,也在锦城之锦市上进行集市交易而已。
就是说,蚕市以寺为会,每年定期举行。让百姓在市上,鬻卖农器,进行农用物资交流。正如北宋田况有诗描绘的:“龙断争趋利,仁园敞邃深。经年贮百货,有意享千金。器用先农事,人声混乐音。蚕丛故祠在,致祝顺民心。”田况,生于宋真宗,卒于宋仁宗年间,曾经做过成都知府。
所以,蚕市,并不是指,蚕丝业发达,与江南蚕丝之市,不是一回事。
至于,成都正月上元节放灯,唐代就很有名。其由,唐人叶法善,导引唐明皇,至成都富春坊吃酒观灯的传说,流传至今。北宋开宝二年(969),朝廷命:“明年上元放灯三日。”
此后,以为常便。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开坊市燃灯。
成都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田况,《成都上元灯市诗》:“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惟兹全蜀区,民物繁他州。春宵宝灯燃,锦里香烟浮。连城迷奔骛,千里穷边陬。”一诗,正描绘了此盛况。
陆游,也有诗吟咏道:“鼓吹连天沸四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可见,成都正月灯市盛况。灯节期间,游人聚集。于是,灵药、名花、工商、珍奇等,无不备具。大约正月初五以前,即为灯节;初五至十五,为蚕市;十五以后,则为药市。但是正月之市,又笼统称之为灯市。
而锦里客栈的诞生与命名,正是缘于田况的“春宵宝灯燃,锦里香烟浮。”
接着,彬父概要介绍了,成都的锦市、扇市、香市、宝市、桂市、药市、酒市,梅市、桃符市。
——————————————————
虞允文,字彬父(彬甫),虞允文,成都平原眉州仁寿县人。出生宋徽宗重和年间(1110年)。其父虞祺,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可谓三朝元老。自从绍兴八年,秦桧为相后,与秦桧执政观念格格不入。愤怒之余,请求辞官。同时,请求允许其子虞允文,辞去公职,回家读书。记得当时,吴央私下帮腔道:“君上,答应他们。请为朝廷留下年轻的宝贵人才,将来或可大用。”于是,父子双双离职,归隐家乡。
“吴大人,家父对我说过,他辞官,你送行时吩咐,要我近期内,不要去参加春闱考进士,跟着吴璘手下当差。这个‘近期’指多少年?而今,我都33岁了,再等下去,我看头发都等白啦。”
看着,比自己年长四岁的彬父,煞有介事地掐指一算,无奈道:“绍兴24年,有甲戌科春闱,你那时去临安一搏吧。”
彬父,情不自禁地长大嘴吧,被惊呆的说不出话。好久,才道:“绍兴十二年,绍兴二十四年,还要等十二年?那我,不是45岁了么?还真的要等到头发白了!”
吴央微笑道:“也许,这就叫大器晚成吧。姜子牙,还80岁遇文王呢。45岁不老,正当年富力强。”
“不行,那样也太磨人了。你不会是,要我修练城府吧?”
吴央收敛笑容,严肃道:“彬父,传言你,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如今,不说你大智大慧,单就翰墨而言,你的书法,笔致含蓄,于奇崛处见俨雅。情趣天成,于不经意处显功夫。在时下书坛,很有个性。如是才华的你,考个进士算什么?你说的不错,修练城府。朝廷,政治风云诡谲险恶。大丈夫,要想在朝廷叱吒风云,大展抱负,没有静水流深、通融各方的能力,执掌朝政,那就是一句空话,抑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她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继续道:
我当年,为什么同意你跟着岳飞?因为他乃大宋第一将,你跟着精通军事、能征善战的他,自然将来能够知兵、统兵。
绍兴八年后,我为什么建议你跟着吴璘,因为他比其兄长吴玠更优秀。吴璘,比你年长8岁,年龄接近,容易沟通。如今,他执掌川陕,远离朝廷,正是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你看他如何领军,如何抗金,如何执政,便可丰富自己阅历,有利无弊、有益无害。如果你连吴璘都相处不好,得不到他赏识与重用,那你还能够指望谁,征服谁?你我一样,只有让自己,如何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我。
另外,你父亲辞官,同时要你远离朝廷,他是为了保护你,免遭迫害。如今,秦桧当政,炙手可热,为所欲为。连我,都不愿意看到他那张嘴脸。这不?周游山水来了。因为我需要熟悉,全国各地的社会状况、民生、民情。
不要以为,佞臣就好对付,正相反,忒难对付。宋徽宗时期的蔡京,那也是大才子。童贯,那也是文武双全,宦官中冠绝古今的第一人。至于秦桧,论才智,不亚于蔡京。更糟糕的是,秦桧的妻子王氏,乃宋神宗熙宁年间,宰相王圭的孙女,也是童贯的干女儿。这个王氏,祖上美德没有遗传,倒是阴诈、凶狠如其义父童贯。夫妻俩夫唱妇随、狼狈为奸,无比险恶。
——说到这里,她对彬父简述了岳飞父子,及其张宪遇害与营救失败情况。
在陈述时,吴央就象讲述一个,与己无关的远古故事,抑或传说故事一样。神情,很是淡然、漠然。吴近,一直流泪静听。彬父,听的拽紧双拳、怒目喷火。跟随岳飞好几年,待他有如亲兄弟的岳将军之种种,浮现眼前。最后,他克制不住,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吴央起身,为父亲,为彬父,弄湿两条丝帕,递给他们擦把脸。接着,分别递给他们一杯茶水。待他们安静下来,吴央接着,分析了岳飞的人生得失。分析了主战、主和,如何相得益彰。
最后,关于主战、主和,吴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她认为,无论是朝廷,还是社稷与子民,都迫切需要一个时期的和平年景。就算朝廷没有连下十二道金牌,岳飞经过力战,收回了失地,将汴京开封夺回,那也是暂时的。必将形成,若是当年春夏夺回,当年秋冬又失去;若是当年秋冬夺回,来年秋冬再失去。周而复始,回环往复。南宋复国大十几年来,已经这么的反复折腾多少次了?另外,既然已经定都,就要集中钱财建设皇城。如果不停战火,十年建成皇城,就是一句空话。那么,朝廷何时立稳脚跟?所以,她认为,皇帝赵构的决策,是对的。一位皇帝的决策,往往与一位将帅的观念,有不一致的时候。这个很正常。虽然,宋金第二次和议,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才换来“立足”,也算迫不得已的成就。
一句话:大宋需要稳定,朝廷需要立足。
所以,作为她吴央,必须情感认知,服从理智认知。
吴央侃侃而谈后,然后听彬父述说,如果将来他主战,会怎么做。
于是,彬父也畅所欲言地,谈论了一番。吴央听了彬父的执政见解,露出会心的微笑。
最后,吴央问彬父,是否知道赵开,现在何处,她要去登门拜访。
彬父告诉她,赵开逝世于绍兴11年,即去年。但是,他可以为吴央,详细介绍赵开之种种。因为,赵开是他的忘年交,好朋友。
于是,吴央一边为父亲与彬父泡茶,一边仔细静听彬父回忆赵开。
————————————————
宋代,最牛的经济学家赵开,演绎了层出不穷的买卖故事、生意经,是个理财大家。川陕之地,能够有今天这样,比较繁荣的市场局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赵开。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四川遂宁)人,宋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及第。
进士及第,就是一甲及第。不是状元,也是探花、榜眼。
就是说,赵开,经历了北宋的宋哲宗、宋徽宗、靖康朝,直至南宋的建炎、绍兴朝,四朝元老级人物。与这个时代所有的人一样,赵开走的是科举做官的路子。经过努力,赵开考中进士,开始走上仕途。与其他的官员相比,赵开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当官之后,别人都在上下打点,跟同事和领导打好关系。即使打不好,也要经常联络感情。即使不熟,也要混个脸熟。而赵开,根本不开窍,从来没有做这样的事情。
赵开唯一的爱好就是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多年的旅游生涯中,赵开走遍了宋域内外,对各地经济了如指掌。于是,知道什么应当推行,什么应当废除,而整顿国家经济的雄心壮志,在心中燃起。
宋徽宗年间,朝廷任命赵开,为成都府转运判官。宦海沉浮多年的赵开,终于得以一展身手,发挥自己在财政经济方面的才华。
成都府转运判官任上,赵开解决了成都路,财政经济方面多年的积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赏,他也因此名扬天下,有“一趾步而能运百货,一咳唾而能济三军。”的美誉。
南宋,建炎二年,赵开上奏章,尖锐而详尽地指出“榷茶、买马”之五害(榷,专卖)。
一是,黎州买马,自嘉祐年间,就定额年2100余万缗。自置司榷茶,年定额四千万缗买马,且获马兵超过千人,还是不够用,多费衣粮。此为一害。
二是,嘉祐年,以银绢博马,价皆有定。如今,官吏为奸,不按时归货币两讫,以空券给夷人,使卖马者待久充次。似此,夷人怨恨,必生边患。此为二害。
三是,初置司榷茶,借本钱于转运司52万缗,于常平司20余万缗。自宋神宗熙宁年,至今60多年,旧所借钱不偿还一文,而每年岁借乃准初数,不断累加。此为三害。
四是,榷茶之初,预先造表收茶户本钱,后又继续于数额外更改增加和买。或者,顺遂压制预表钱充和买。茶户因而破产,而官买岁额却增加。因而,茶市日趋滥杂,官茶已经不堪食用。导致,私贩公行,刑不能禁。此为四害。
五是,承平时,蜀茶之入秦(秦地,一般指陕西中部、甘肃东部)者十有八九,尚且忧患积压难售。如今,关、陇全遭战火扫荡,仍旧拘泥旧时定额,还有什么用?茶兵、官吏,坐而縻费衣粮,未却没有减免科配州县费税。瓷为五害。
奏请依照嘉祐年间做法,尽罢榷茶,仍令转运司买马。即五害并去,而边患不生。如果说,专卖茶还不能马上罢除,也宜并归转运司,痛减税费额度,以扶苏茶户;轻立价,以惠茶商。若如此,则私贩必衰,盗贼消弭,本钱既常在,而息钱自足。
——朝廷,对赵开之说,认为很有道理,赵构立即擢拔赵开,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并使各地推行之。
于是,赵开大大更改茶马之法,官买官卖茶一并罢除。酌情看考宋徽宗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印给茶引。
具体做法是,茶商,可以手执茶引,与茶户自相贸易。改成都旧的买卖茶场,为合同场。即买茶引的场所。同时,仍然于合同场,设置茶市。交易者必须通过茶市交易,而茶引与茶叶必须相随。茶户十家或十五家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隐带贩卖者。凡买茶引,每一斤春茶为七十钱,夏茶五十钱,而旧制流通市场的例头子钱,依旧。茶所,过每一斤征一钱,住征一钱半。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秤茶、封记、发放外,不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事。
旧制买马,及三千匹者转一官。但对比,以所买数推赏,往往产生一任,转数官者。
于是,赵开奏请:“请推赏,必以马到京,实收数为格。或死于道,黜降有差。”朝廷准奏。实施当年,到建炎四年冬,茶引收息至170余万缗,买马乃逾二万匹。
赵开,大肆改革、变通经济、商贸法,除了得到皇帝赵构的赏识与支持,也与张浚的鼎力支持分不开。
建炎年间,当张浚,经略川陕时,急需财政方面的人才,赵开当然是首选之人。
张浚,以赵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赵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
张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赵开先是大改变茶、马法,再改变酒法。最后又变盐法,与茶法大抵相类似。法既流通,民以为便。即,为了增加财政税收,又不增加百姓的负担,赵开决定从茶、马、酒、盐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于赵开采取的措施,那就应当从原因、措施、效果、影响等诸多方面而阐述的。
简单地说,赵开把原本是官府垄断的茶、马、酒、盐,引入了商品竞争。只要你交了足够的钱,就可以竞争经营这些行业。而经过竞争,取得了经营权的商人,要根据经营的份额缴纳税收,而且税收很高。
经过赵开的努力,川陕地区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从原先的每年1600多万缗,到每年的3000多万缗,增加了将近一倍。而在事实上,并没有增加川陕地区老百姓的负担。
从此,士兵们再也不会担心吃不饱饭,而且每月还能给家里寄点钱。这等待遇还不拼命,那就不是大宋的军人,也对不起朝廷了。于是,西北军将士,能够固守西北一隅。
赵开算无遗策,虽然军中的花销很大,但是还有盈余。有记载“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资声,钱税、费用),尽取办于开(赵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于是,张浚有了赵开,关于钱粮的问题,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绍兴年间,张浚走后,吴玠能顺利守住四川防线,也当归于赵开一份功劳。
因此,赵开,赢得了川陕人民的普遍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