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山水有清音——坐井五国城
———————————————
相传,宋神宗夜梦李后主,翌日,赵佶诞生。神宗乃至人们,都认为赵佶是李煜转世。不管传说是否真假,赵佶与李煜的人生际遇,的确很相似。尤其,多才多艺,赵佶比李煜,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皇帝,到囚徒,赵佶父子不是第一个倒霉蛋。周文王为囚推演《周易》,李后主为囚吟咏《虞美人》,而赵氏父子为囚,则可谓演绎“坐井观天”了。
千古一帝,千古一憾。
赵佶,在位25年,皇帝当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自然是千古一帝。
赵佶,九牛二虎的皇帝,被弄到五国城去坐井观天了九年,成了宋徽宗,千古一憾。
何谓九牛二虎功力之皇帝呢?
一虎,驾驭女人数以百计。
赵佶对女人的需求多多益善,可谓千古一帝,千古一憾,不能不令人浩叹。
皇帝,有一个皇后,有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宝林、二十七御女,等于92女人。这个很正常,当上皇帝都可以这样。但不是每个皇帝,都会用完这些“后宫制”。说后宫佳丽三千,并非真的有三千,只是虚指。而赵佶呢,用完所有后宫制数额,还嫌不够,还在宫外有不少女人。
赵佶,他的女人不论出身,只要漂亮、有特色就行。按常理,“一后四夫人”不能随便晋封,可赵佶,当就由采女、六尚各司的婢女,转升有名号的就占31人。。比如,他与第二任皇后郑氏,就很有故事。
赵佶即位,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皇帝,虽为正宫,并不得宠。倒是郑、王二妃,很受宠爱。
郑、王二妃,同为出身向太后宫中的押班(内侍官名)。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赵佶为亲王时,每到慈德殿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赵佶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到赵佶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赵佶如愿以偿,甚为欢喜。
这位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显而易见,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赵佶处理奏章。因此,赵佶更偏爱郑氏。他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政和元年(1111年),王皇后去世,赵佶马上册封郑氏为皇后。可见,才子皇帝,也爱才女。
值得一提的是,赵佶曾经特别宠幸的刘贵妃去世时,一听臣子杨戬说,有一位也是姓刘的女子,有倾国倾城之貌,不亚于王昭君,便赶紧将其召入宫中。
这位刘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贱,但长得光艳风流。赵佶一见,魂不守舍,瞬间便将丧妃之痛遗忘殆尽,对刘氏大加宠爱,与她形影不离。若离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刘氏天资颖悟,善于逢迎赵佶。还极善涂饰,每制一衣,款式新颖,装扮起来胜似天仙。其穿着打扮,不但赵佶喜欢,就连京城内外也竞相仿效。在赵佶看来,刘氏回眸一笑,六宫粉黛尽无颜色。
赵佶,就是如此这般地热爱漂亮女人,更为离奇的是,皇宫女人,远不能满足皇帝赵佶的需求,宫外猎艳也是赵佶一绝。专门设立行幸局,负责出行事宜。从亲王到皇帝,都是时常光顾,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其中,名冠汴京的名妓李师师,更是深得赵佶青睐。他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
是故,赵佶的日子,过得好潇洒,可谓如虎如狼地纨绔生活的风流君王。然而,自从成了阶下囚,他的不少妃嫔都成了敌虏的玩物。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勘称千古一帝,千古一憾。
————————————————
一虎,生产了80个子女。
赵佶“盛产子女”,亦可谓千古一帝,千古一憾,不能不令人咂舌。
1125年12月,赵佶禅位。在位25年,育皇子女65人(子31、女34)。有皇孙儿16人,有皇孙女30人。孙辈排前的,当然就是赵桓的太子赵谌(10岁),公主柔嘉(7岁)。
赵佶禅位后,育子赵相。赵佶被囚禁后,还育子女14人(子6、女八)。就是说,其前后生育子女80人。(而其长子赵桓,被囚禁后也生育子女各2人。)
其中,32子——
1、长子赵桓,宋九帝(靖康帝)。九子赵构,宋10帝(建炎、绍兴帝)。
2、亲王17——柽、楷(郓王)、楫、枢(肃王)、杞、栩、棫、材、模、植、朴、棣、è(木咢)、栱、栻、榛、椿。
3、郡王2——赵楃、赵楗。
4、国公11——机、梴、樾、yīng(木英)、椅、栋、橞、桐、柄、枞、相。
5、薨于靖康之难前的皇子7——柽、楫、材、朴、栱、椿、机。
6、出生五国城的儿子——赵极、赵柱、赵檀……
一个终年54岁者,竟然生育子女八十人,不能不说是“伟男子”。子女多,当然女人也多。单就侍婢转妃嫔的就有31人,所以为之生儿育女的,也就多了。
一个男人,驾驭女人数以百计。难怪有人要问,赵佶的霸气,都对付生育去了?
另外,赵佶似乎对树木情有独钟。38个儿子,都取名“木”。其中,“木咢、木英”结构的字,都变古字了。啊啊,真是难为了。单就子孙“取名”,就够呛吧!
然而,生的多,死的多。除了靖康之难前的7个,属于正常死亡外,其余的绝大多数死于灾难了。可谓生育越多,灾难越大。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勘称千古一帝,千古一憾。
————————————————
宋代,牛人多,最牛的,非赵佶莫属,当得百艺之王“九牛人”。
一牛书法“瘦金体”,二牛丹青“文人画”,三牛蹴鞠无敌手,四牛茶论独一人,五牛裱褙“宣和装”,六牛道士皆朋友,七牛创始“工笔画”兼理论,八牛大手笔艮岳集天下美景于一园,九牛做人艺术绝顶。
其一,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
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之感,又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如“屈铁断金”。特点是笔划瘦细而有弹性,尾钩锐利,运笔迅疾。字一般呈长形,张弛有度,有一种秀美雅致、舒畅洒脱的感觉,而且通篇法度严谨,一丝不苟。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此后尽管学习这种字体的人很多,但能得到其神韵的却寥若晨星,这足以见证赵佶的书法功力。
其二,独树一帜的“文人画”,诗书画印四结合,尤为擅长花鸟画,也喜欢收藏花鸟画。《宣和画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786件,占全部藏品的44%。可见其偏爱之深。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
其三,蹴鞠,是赵佶最为喜爱的运动。每每逮着一个蹴鞠高手,让他觉得有了对手,玩个尽兴,对方往往都能得个一官半职。
其四,《大观茶论》极有见地的点评道:茶叶这种东西,发挥瓯闽的秀气,饱含山川的灵禀。祛除体内滞留之物,能够使人清醒调和,那就不是凡夫俗子,可以知道的……
其五,“宣和装”,开启了书画裱褙之先河。
其六,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凡道士,都发给俸禄。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成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凡此等等,都说明其与道教,非一般的结缘。
其七,“工笔画”兼理论,对后人研究美术史有极大的贡献。其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赵佶每每亲自出题,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
尤其,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留下了佳话。
一日,赵佶踏春而归,雅兴正浓,便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在御花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画考。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
许多画师虽有丹青妙手之誉,却面面相觑,无从下笔。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面沾着几片花瓣,但都表现不出“香”字来。独有一青年画匠奇思杰构,欣然命笔。
画面,构思很巧妙: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踏花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
赵佶,俯身细览,抚掌大赞:“妙!妙!妙!”
接着评道:此画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无形的花“香”,有形的跃然于纸上,令人感到香气扑鼻!
众画师一听,莫不惊服,皆自愧不如。
他自己,更是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
赵佶,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为“御题画”先驱。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赵佶。因此,他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赵佶,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清明上河图”。
凡此等等,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为重的发展。
其八,皇家园林艮岳,那是旷古之杰作,乃其一生最大之大手笔。
其九,做人到位。俗话说,千难万难,做人最难。赵佶,做人做到大受欢迎,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真是令人五体投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即位过程,极为不一般。
话说,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驾崩,没留下子嗣。显然,皇帝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择。神宗共有14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
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宰相章惇,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为帝。
这两个建议,都排除了端王赵佶。
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赵佶并非向太后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向太后坚持立赵佶为帝呢?普遍认为,可能与赵佶,在向太后心目中良好的印象有关。
之前,赵佶每天都到嫡母向太后住处请安,称得上是又聪明又孝顺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爱他。哲宗病重期间,向太后对谁继承皇位,早已胸有成竹,故她并不接受章惇的意见。
她语气坚决地说:“老身无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应再有区别,简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诸兄之前,而申王眼有疾病,不便为君,所以还是立端王为好!”
表面上看,向太后办事公平,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显然是在偏袒赵佶,为其继承皇位,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
宰相章惇,是反对端王即位的,他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这是将攻击的矛头,直接转向了赵佶的人品。向太后,却不以为然。双方为此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关键时刻,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
最后,章惇势单力薄,不再争辩。赵佶就这样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真是,也幸,也不幸。
另外,无论是亲王的赵佶,还是皇帝的赵佶,都大受臣子与女子的喜爱与欢迎。除了亲和亲善,八面来风,关键的还是多才多艺、才智绝顶。
是故,百艺之王“九牛人”。其中,每“一牛”都是万言难表,故事良多。也可为此,列一赵洁“成就清单”。
一、20多岁独创书法“瘦金体”。这个年龄段,历代书家中再无第二人。
二、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三、在音乐、建筑、演艺、茶道、竞技、瓷器、考古、钱币领域,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其《大观茶论》,对中国茶叶发展之路的良好导向,影响非同小可。
四、在中医中药,《道德经注解》,这类专业领域,也堪称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五、是“诗书画印一体化”最早成型的全能艺术家。其画尤好花鸟,自成“院体”。
六、具有完整深厚的“院体绘画思想”,对后世的“文人画”影响深远。
——当然,“清单”只能列其几点,无以穷尽这位多才多艺皇帝辉煌的一生。
————————————————
天地可作证,山水有清音。
这样的皇帝,如果没有金人入侵中原,如果北宋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一直发展下去,中国必定是世界第一王者,第一强国。
只可惜,历史不忍细看,历史也最不能假设。
尽管,赵佶在位时,没有将主要精力与才智,用于治国于国防的强大,也并非没有政绩。在其统治的中期,赵佶派遣将领王厚,消灭了青唐羌政权,收复了自中唐以来已经陷于吐蕃人之手300多年的青唐地区,并且在大观二年(1108),派遣童贯远征青唐残部,一路远征至今新疆且末县附近。
按王安中《定功继伐碑》所记载:“二年诏发兵六万讨之……师逾青海至节占城(今新疆且末县)”。因而,一度控制了西域的东南部地区,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至于,治国繁荣、子民富裕、文化大发展等方面,那就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大一帝了。
赵佶,性格上“羊性”十足,当皇帝也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终于被“狼性”十足的金人灭掉。即使“羊角”如好钢,也没用在强大国防的刀刃上,最终沦为阶下囚,失国、失家,失去女人,更失去众多子女与宗亲一大族。
靖康之难,给金兵统帅带来的是功名利禄,子女玉帛,而给这些无辜的人们,带来的是深重的屈辱和不幸。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勘称千古一帝。也太遗憾了,他真不该做皇帝。
比如,当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可见,他最在意什么方面,便可见微知著了。
赵佶,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赵佶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来,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凡来过依兰的人,都会听到过有关北宋二帝,在五国头城“坐井观天”的故事。
“井”是指四合院的院心。坐井观天,形象地概括了被囚禁的凄惨景象。
五国城,座落于黑龙江,依兰县城北门外。
辽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的“生女真人”,建立了越里吉、奥里米、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笃,这五大部落,史称五国部。
依兰,是五国部第一城,“越里吉”城,为五国部会盟之城,称为五国“头城”。
辽圣宗时,五国部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署司。”当时,辽朝除任命各部的“酋帅”,负责管理本部事务外,另派节度使一员,驻守其地。
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1123年,灭辽后,逝世。
1126年,女真人南下,汴京沦陷。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一年之久的赵桓,只好率百官捧呈降表,酿就“靖康之难”。隔年4月,金兵押解赵佶、赵桓二帝,与随从千余人,及其金银珠宝随军北运。次年7月到达燕山府,又来到中京(西京云州),再迁移上京(今,哈尔滨、阿城区、白城子)。金帝完颜吴乞买,当面降封,太上皇赵佶为“昏德公”,靖康帝赵桓为“重昏侯”。12月,又将二帝从上京发配至韩州(今,辽宁昌图八面城)。直至1130年7月,金兵押解二帝,自松花江上游乘船而下,46天后,到达依兰,被软禁五国头城——五国城。
五国城,从此以囚禁北宋二帝,而闻名中外。
————————————————
赵佶、赵桓父子被囚禁五国城后,所遭受的苦难,池墨罄宣也难书。
后人李山有诗曰:
云雾缭绕气蒸腾,登高一望客心惊。
水拥依兰摄北渡,山枕江流向天横。
蛙声鼓噪二帝井,世事沧桑五国城。
莺飞草长三月暮,何人不起故园情。
赵佶,被囚禁了9年。抬头低头,只能看见“一井”天地,度日如年。尽管如此,仍雅好写诗。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流传神州大地。五国城,也因关押二帝而扬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赵佶,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完颜亶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金帝完颜亶,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完颜亶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赵佶,追封为天水郡王,将赵桓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天水郡王,升为一品。原封赵桓为三品重昏侯,升封为天水郡公,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
然而,这种封赏,对于本为帝王的赵佶父子,成为阶下囚后,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赵构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佑陵)。
——————————————
赵佶早已作古,余痛尚留人间。
赵佶,这样的一位“虎虎生威、九牛一身。”的皇帝,祖宗“一寸山河一寸血”拼来的大好江山,却断送在他的手里。而他在位时,却生了子女人数,独占历代君王,排行榜之鳌头。
虽然如此,丝毫不影响他成为,成就非凡的卓越艺术家,而且是“百艺之王”。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宋徽宗为囚时的这首《在北题壁》,满满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读来依然让人心中,隐隐作痛。
+++++++++++++++
[吴央注:遵嘱,收集了“靖康之难”的实录,分成朝廷、女人、皇宫、子民、将士、臣子、伪帝、帝囚八个部分编辑纪实之,以供某人御览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