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萧从警多年以来,光是自己独立侦破的案件就有一百多起了,并且,还亲手击毙了十个暴徒和剿灭了一个黑社会性质的团伙。
可是,被叶萧击毙的那十个暴徒也没有复活起来说声“你给我等着”或者是化成冤鬼来找他,并且,叶萧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只要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间,绝对会躺在床上,从不熬夜,并且,只要头颅碰到了枕头,就放下心中的所有案子,呼呼大睡着。
根本就不怕什么鬼啊、神啊的来吓唬自己,并且,叶萧也常常自己对自己说道:“这个世界上没有鬼,所谓的鬼都是人内心制造出来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有鬼,自己身上阳气和正气都是最浓重的,那些鬼躲避都来不及,还敢主动挑衅?”
秉承着这个原则,叶萧对待任何事物都是很乐观,就算是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叶萧都能从容面对,更何况是一个孤魂野鬼了。
可是今天,叶萧居然害怕了,是真真正正的害怕了,他也第一次感觉到有“鬼”的存在。
叶萧惨笑了一声,然后自嘲道:“呵呵,看起来,我也并不是邪气不侵的那种人啊!看来302的案件,确实有些意思,居然能令我害怕。”说完叶萧又点了一根烟,然后深深地吸着。
叶萧为了把那种恐惧感从自己的脑海中清除,强制性的把自己脑海中的问题换成了陈立是怎么在601消失的事情。
叶萧自语道:“为什么陈立会消失在601呢?可是,除了从阳台逃脱掉以为,别的地方根本就出不去啊!如果不是鬼附身的话,那么就是类似于鬼附身的梦游?”
叶萧在脑海中回想着一切关于陈立梦游的事情,最终要的就是,陈立有一次梦游差点杀了黄警官。
忽然,叶萧一拍大腿,然后高兴的说道:“对了,陈立就是梦游!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陈立肯定是梦游跳下去的。”
为什么叶萧会这么肯定陈立是梦游才跳下楼的呢。
因为,人在梦游的时候是全身放松,并且处于瘫痪状态,或者说,大脑的意识,会将人许多的行为意识的“开关”给关闭上。避免人们在睡眠无意识状态下伤害到自己。
比如说伸手,朝着自己的脸打一拳什么的。
但人要是受到了某种刺激的情况下,会使得大脑中的部分神经会比较异常的兴奋。
于是出现了大脑中枢的一种断裂。
简单的说吧!就是说你的大脑一部分是清醒的,一部分仍然在继续沉睡,而这两部分之间的信息是相互不通的,于是人就会发生梦游的行为,当自己醒过来之后,却不知道自己睡觉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而且在梦游的状态下,身体上的肌肉,明显要比平常放松许多。
并且在梦游意识当中,注意力也会集中在某一点上,从而忽略了旁边的一切其他的因素,当然,也包括危险等等。
这种情况下,人往往可以做出平常不敢做,或者说是做不到的事情出来,事实上,这个原理就跟人在害怕的时候会做出一些平常里做不到的事情一样。
虽说不能像超人一样拥有特异功能,但是要比平常厉害的多。
比如会拥有更强的弹跳力跳过一个令平常人不敢跳的悬崖,或者说一个平常人扯不断的绳索,都会被梦游中的人轻松扯断。
所以不同的是,人在害怕的时候,既然是收缩紧张的,这种紧张可以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或者是勇气。
而人在梦游的时候,肌肉就是放松的,具备了更好的柔韧性,并且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
就像道家所推崇的老子的名言“专气至柔能婴儿”就是指人类的一种状态。婴儿的状态是最放松的,没有什么紧张可言,而且,在道家眼里,这种放松的状态,即“湛寂”正是修炼的最高境界,此时真气可以在身体里自然流转,人便可以“无为,无所不为!”,拥有比常人更加强大的力量了。
而且在卷宗的记载下,陈立曾多次梦游,先是在302音响的里面发现了雨柔被肢解的尸体。
然后那天他梦游去了601室里面,不知道做了什么,后来扶着601的阳台,一层一层的向着楼下的阳台跳去,也极有可能是在梦游状态下进行的。
因为,只在有梦游状态下,陈立才会放下跳楼的恐惧,肌肉得到了放松,身体也会变得异常灵活,所以,灵活自如的扶着一层又一层的阳台跳下去。并且还在空中保持好自己的姿势和重心。
其实,说那些上刀山,下火海的人都具备特异功能,都是错的。
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特异功能”或者说是拥有比我们常人更好的灵活度和硬度。这些他们都不拥有,他们也是人。
但是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神经,对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进行“自我催眠”。而在“自我催眠”的状态下。
这些被催眠的部位不但不会感觉到疼痛,而且具有常人所达不到的坚韧性和导热性,保护自己的身体不会受到伤害。
不过,叶萧很快就推翻了自己推理中存在的漏洞。
叶萧喝了一口水,然后面带不解的自语道:“等等,如果说陈立扶着阳台一点一点的向着下面跳下去,可是,那么人头呢?那个601房主的人头怎么没有,陈立根本就做不到一手拿着人头,一手扶着阳台跳下去。就算是梦游也不可能!
难道是陈立先把人头扔下去?然后自己在跳下去?可是,地面上并没有发现血迹啊!到底人头是怎么消失的呢?又是被谁拿走的呢?”叶萧仔细的回想着。
忽然,叶萧想到了那只怪异的黑猫。
因为,在花坛的泥土中,发现了黑猫的那双小脚印。
叶萧自语道:“难道……人头是黑猫叼走的?黑猫真的有这么厉害?还是说,有人控制黑猫做着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