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续论华夏道统
腾格里2015-10-25 08:123,361

  马相伯笑呵呵地点着头,语气充满肯定地向秦政保证:“正己尽管放心,这二十万两银子老夫一定会花在该花得地方,按照你的意思,除了建造屋舍以外,还会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成立奖学基金。你的想法很好,真的很好,有奖学金的存在,对困难学生确实大有帮助!哈哈哈,以后老夫还可以联系商界人士,发动他们捐献金钱,不断注入奖学基金,以形成细水长流之势。”

  “呵呵,具体*作全由先生安排,我就不管了。教育,兴国之大计,倘若将来复旦公学的校史上能记下关于秦某浓浓的一笔,也不枉我们为之所做的努力。马公,我听说写《天演论》的严复先生来了,你能引荐我认识严先生吗?”秦政微笑道。

  从复旦公学的学生中得到这个消息时,秦政立即上了心。严复算是清末少有的几位秦政所知道的学贯东西的文化大家,另外一位章炳麟先生,正在上海的监狱里吃盒饭呢,临时无法接触。

  马相伯略略惊讶,想不到秦政的消息这么畅通,颔首笑道:“正己很想见到几道嘛,呵呵,这次如你所愿喽。不仅严几道来了,鹤卿在上海,明日老夫约他们谈谈你这笔钱怎么使用,到时候介绍你们认识。你的那篇《华夏自有道统》几道和鹤卿都读了,两人赞不绝口,对你这位年轻后生都很感兴趣,也想见见面。”

  秦政高兴地笑起来,心中充满了喜悦,不由浮想联翩。挖走王炳奇以后,秦政一直希望能再搞到一位国学大家,结合他的意识形态,改造儒学,塑立适应革命需要的新官学。革命需要理论基础和理论创新,秦政有想法,但很粗糙,需要一位国学方家帮助他润色贯通,使之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辅助者不仅要精通国学,还需了解欧美政治学,这样的人物可不多,严复名列其中。

  “太好了,马公,我随传随到,哈哈哈!”

  翌日,复旦公学院内。

  马相伯捋着花白长须,微笑着说道:“正己,这位就是你仰慕许久的严几道。还有他,便是蔡鹤卿。嗯,秦正己,《华夏自有道统》的作者,青年俊杰,就是他先后向复旦公学捐赠了30多万元的经费。”

  秦政恭敬地向严复和蔡元培鞠了一大躬,朗声道:“小子秦政,见过两位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心中不胜欢喜。”

  说完,才起身观察眼前这两位闻名遐迩的大知识分子。严复带着眼镜,留了小胡子,头发间杂花白,慈眉明目,但是不苟言笑,目光锐利。蔡元培脸庞清瘦,很有魏晋之风,面目略显呆滞,很正统的知识分子模样,颇具儒雅风度。

  “正己请坐,呵呵,好一个星目俊朗的风流少年,无怪马公对你赞誉有加,确实当得起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严复看了秦政很久,感慨万千道。

  不等秦政自谦,蔡元培也笑道:“真是翩翩少年佳公子,十分了得。我读《华夏自有道统》时,总想它的作者该是怎样的俊杰,现在看到正己,觉得名副其实呀。”

  秦政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起来:“两位先生说笑了,你们都是当世的文化大家,许多青年人的偶像和楷模,我也很崇敬两位。至于那篇小文,实在是拿不出手的浅薄短论,一点青年人的愚见罢了,当不得两位先生盛誉!”

  听秦政这么说,严复不高兴了,板起脸说道:“正己太谦虚,以至有虚假的嫌疑。年轻人要自信,你自谦自贬,让我等潜心研究中西学说的人该如何自处?自中法战争来,我一直深思救国保教的方法,但却始终无法拨云见日。等看了你的高论,真是恨相见晚啊!好一个华夏自有道统,好一个人权、公义与仁爱,隆礼重法,比起你的论述,老夫真是白活了几十年!原来,西人鼓吹的自由、民主、平等可以与华夏道统完美契合,中体西用,也并非空话!”

  严复越说越兴奋,几乎慷慨不能自制,讲到最后,已是语带悲呛。

  看面前这位老士绅潸然落泪,秦政也觉得鼻头酸酸的。国学衰败此时不过才开始,而后的百年里,华夏道统几乎绝灭,倘使严公有知,该做何想?为往圣继绝学,保汉家道统不灭,百年里多少人为之耗尽心血,却几乎无成!

  “几道先生,华夏道统薪火相传三千余载而不绝,自有她的生命力。千百年间,多少俊杰贤良为道义与仁爱奋不顾身,我辈生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的年代,如果不自强不息,奋起作为,岂能无愧于天地祖宗!汉家道统,必将在西洋文明的入侵下回归本源,然后发扬光大。这一点,你要有信心!”秦政慷慨道。

  三人全都看向秦政,目光中有怀疑,也有期盼。他们都是传统的中国士大夫,学贯中西,然而,正是对欧美文化了解的多了,反而对华夏文明能否崛起产生了困惑。在西方文化强势的大势下,华夏衰败至此,真的还有希望吗?

  “正己,文明兴衰不是一代人的努力,不过有你这般青年俊杰,老夫心安了。如今西学盛行,我们不仅要读中国书,还要学习欧美人的文明,且不可固步自封!”蔡元培谆谆劝道。自我封闭,对文明的危害往往更大。

  秦政报之以轻笑,冷静地阐述道:“鹤卿先生所言我深以为然,倘使没有满清200年锁国之害,华夏怎么也不会沦落到现在这等窘迫,一次观之,妄自尊大是万万不可的!西洋文明发源于希腊,15世纪才从伊斯兰世界回流到意大利,而后兴起了文艺复兴,但极盛却在英法德美。我以为,西方的文明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但是学习总是学习者根据自己需要和历史传统进行的。打个比方,民主实质,华夏人的理解跟印度人肯定不会完全一样,军人和士人的看法也绝对不会完全一致。为什么,前者是文化底蕴不同,后者是社会阶层不同。一切文明,都摆脱不了地域环境的影响。自然,我们说理解的民主,肯定与欧美人不同,甚至德国的民主和美国也有天壤之别!”

  “西洋人的自然科学,我们可以直接照搬过来。但是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政治学,都是需要打碎了揉入本土文化的。就是说,必须吃掉它,化成我们的营养,而不是简单的移植。李鸿章一代人所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话是没错,可惜彼辈丝毫不通西学,自然学得不伦不类,结果被东洋的另外一个学生打得大败!”

  “我再次强调,华夏的道统应该是人权、公义和仁爱。我认为,你们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理解这六个字的真谛。人权,囊括了西人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和平等这些价值观。人权,是人类的普世价值,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夏正是因为保护和发扬人权最得力,所以才有千年帝国的长盛不衰!我们编户齐民、废除封建、士农工商、阶层平等、择业自由、科举选士、乡绅自治,这一切实践,都是发扬人权,践行自由、平等的的进步尝试。正是保证了社会上升渠道的畅通,才有长期的繁荣和稳定!只是宋亡以后,鞑虏窃据华夏,理学遭到扭曲,及至洪武立国,其不学无术,且私心作祟,汉家道统不禁未能正本清源,反而变本加厉,至此华夏文明走上了不归路。满清虏朝也,百年的文字狱,更是摧毁了汉家文明最后的精神!痛哉!痛哉!国贼也!”

  “重建华夏道统,就必须正本清源,回到国学的繁荣期,回到诸子百家和汉宋学术上!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斩断虏朝和专制君主对华夏道统的扭曲,汲取西洋文明之精华,华夏文明才能大放异彩!”

  “……所谓人权,是诸子关于民本思想的延续,是人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个人权利的保障,这方面西人如今做的更好,值得我们学习。顺便提一下,民主是保障自由、平等等人权的手段,也是一种独立人格的精神!满清百年的奴才文化,已经让程朱理学奴儒化,所以,官学必须彻底抹除!”

  “……保障了私权,就要强调一下公义了。我们是集体主义思想盛行的国家,自古有之,发展的结果就是专制主义,在此不赘述,日后我会专门论述。如果私权盛行而损害公义,那就必须制衡之。古代,人口流动小,儒家采用了道德礼教的方式约束,这时经济而可行的。如今西人城市化了,天主教的那一套道德体系也崩坏了,于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盛行。我强调隆礼重法,便是这个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摧毁了熟人社会,缔造了陌生人社会。但是总有一天,技术会让人人成为熟人,道德的力量不能轻视,也不必否认!”

  “……公义和人权的问题说完,人和人之间还有往来,强调仁爱,维护秩序,就变得很重要。关于这一点,鄙人的国学底子实在是不够的,谈不了太深刻的东西,需要诸公论述!”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回归到意识形态上来!针对西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华夏道统的核心价值就应该明确,我给的定义就是人权、公义和仁爱!至于如何实行,办法只有一个,以此解释儒学,形成新体系,上升为官学!作为国家的价值体系强力推行,成为治国的学术指导!”

  秦政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气场,这一刻征服了三位国学大师。

继续阅读:第62章 日本人的气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开国元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