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讲完了《古诗词三首》,在讲新知识之前,同学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好不好?”
星期五第二节课,阳扬捧着语文书,正在四年级的教室给学生们上课。
“好!”
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在他们的心中,阳扬俨然成为了一名明星,所以上起课来倒也是积极异常。活跃无比。
“那这样啊,背得出来的同学把书合上,还背不出来的同学呢,就把书打开来,《古诗词三首》预备起——”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四年级教室顿时响起了一片整齐的朗朗读书声。
这时候,练晓静出现在了四年级教室门口,她示意阳扬出来说话。
“张校长找你。”
“又找我?”阳扬有些诧异,这几天,貌似张校长找他都找上瘾了,“校长的脸色怎么样,是阴天还是晴天?”
练晓静想了一下,说道:“晴天,看上去还挺高兴的样子。”
“难道是祝嘉庆的笔记本送过来了?”阳扬疑惑道。
练晓静摇了摇头,“不是,来的是一个大美女。”
阳扬走到校长、主任办公室前才发现,停在那里的那辆白色面包车身上,喷漆的是“南都县电视台”六个蓝色大字。
“电视台?来找我做采访的?”阳扬瞬间猜到了记者的来意。
“阳老师,你来了!”看到阳扬进来,张校长很高兴的起身跟阳扬打了声招呼。
办公室里,一共有六个人。除了张校长、黄全春、邱警官,这三个人是认识的,还有两男一女,阳扬并没有见过他们。
“我给你介绍一下,”不等阳扬答话,张校长就笑眯眯的开始为阳扬作介绍,“这位美女,是邱警官的小妹,同时也是县电视台的邱大记者。”
听到张校长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自己是一名“大记者”,邱芳顿时有些尴尬,脸颊上闪过一丝红晕,不过她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毕竟张校长只是走过场似的做下介绍而已,用不着太较真。
“你好,我叫邱芳!很高兴认识你,阳扬老师!”
邱芳大方的伸出右手,表示要和阳扬握手。
看到对方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女孩子竟然是邱楠的妹妹,而且还要和自己握手,阳扬赶紧有些慌张的在衣服上擦了擦满是粉笔灰的右手,然后才小心翼翼的握住了邱大美女的手。
“邱记者好,我是阳扬,很荣幸见到你!”
阳扬第一次面对面和记者交流,所以很谨慎的用了“荣幸”这个词,引起大家的一阵笑声。
接下来,张校长又介绍了另外两个男的,他们分别是中年摄像师和小年轻司机。阳扬也礼貌地一一跟他们握手,并相互问好。
众人坐在一起又聊了十多分钟的闲话后,张校长带着无关人等去了学校食堂,办公室里只留下了阳扬,邱芳,以及摄像师三个人。
摄像师马上架起机器,准备开拍。
趁摄像师忙着架机器的时间,邱芳笑容甜蜜的跟阳扬说道:“阳老师,昨天我可是打了你一晚上的电话,没想到你一直关机!”
面对着美女记者,本来就感到有点局促不安的阳扬,看到她脸上的迷人笑容以及听到她好听的声音,顿时更是有些紧张,在默默地作了三次深呼吸后,才歉意的说道,“对不起,昨天太忙,包括晚上也是,一直到了很晚,才从教办回来,所以手机一直没开机。”
“呵呵,看来阳老师是个大忙人!”邱芳笑得很美。
看到那么美的笑容,阳扬有点不淡定了,心想:这位邱记者,外形那么出众,声音又那么好听,做主持人绰绰有余,却怎么做了个跑新闻的?
“阳老师?”看到阳扬正盯着自己发呆,邱芳赶紧提醒道,生怕一边的摄像师看到,传出一些谣言。
“也不是,”醒悟过来的阳扬赶紧收回自己的目光,“就是这几天突然变得很忙了,这让我很不习惯。”
“我理解你的心情,不过习惯了就好,”邱芳很善解人意的说道,“幸好今天我大哥带我们找到了你,要不可就要错过对你的采访了。”
“很抱歉,我不是故意关机的。”阳扬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歉意。
关机不是故意的,难道是无意的?听到阳扬的话,邱芳感到眼前的这个年轻教师实在是有趣得很。
“小邱,可以开始了!”
摄像师告诉邱芳可以开始采访了。
调整了一下坐姿,并浏览了一遍问答提纲后,邱芳对阳扬的采访正式开始。
“阳老师你好,请问你在救人的时候,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阳扬仰起脑袋,想了想,说:“其实是什么也没想,就是一种本能吧,看到有人掉下去了,就冲上去了。”
“那么你觉得这种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吗?”
“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吧,因为我记得《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想必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
“当时那么多人在现场,是什么力量让你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救人呢?而其他人并没有你那么快的反应。”
“是脑子里存在的一些观念。”
“是什么样的观念?是‘见义勇为’的精神吗?”
“见义勇为的精神也有,还有《好汉歌》中唱的那样的‘该出手时就出手’,类似的观念,换句话说,就是华夏优良传统的熏陶吧,我在学生时代接触过很多这方面的教育,现在当老师了,也正把这些方面的教育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所以是华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给了我力量。”
一说完这些,就连阳扬自己都感觉太过牵强附会了,但他只能这样说,因为邱记者给他的问答提纲中,这一点是必须这样说的。
“阳老师说得真是太好了,”邱芳以记者的角度对阳扬的回答给出了评价,“总而言之,就是华夏的传统文化,类似侠义精神,或者说是奉献精神之类的文化,给予了阳老师从小到大的熏陶,从而促成了此次的救人举动,对不对,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