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连国,都城真州。
时间已经步入了八月,这时本是酷暑肆虐最后的一个时节,但是得益于连国居于整个大陆北部,塞北的朔风已经微微吹起,所以初秋意掩盖了盛夏的气息,空气不热不燥,也无甚凉意,加之真州所处之地,倒也显得安逸。
宫城内廷,连国国君所居之地仍是一片通明,而越过重重的宫墙,真州城中的俗民百姓已经归于寂然,还未消逝的流萤飞舞在空中,总算为这庞大的宫城添了一点人世的温暖。
连国最高位——沈赫谦,正在灯光下审阅着一批奏函,整个居内没有一个侍应的侍官,除了阶下躬身垂立的一个人以外,就只有他一个人了,而此时的他正在凝眉看着手中的奏函,旁边搁置的毫笔墨迹还未干。
“你确定正国已经有按耐不住,出兵的迹象了?”沈赫谦合上了奏函,缓缓而有威严的对着阶下人道。
阶下人仍然低着头:“正国临善氏边域一带近来动静明眼可见,而且据斥候探报,他们在一月前就有大量的调兵举动,种种迹象表明,数日之后,正国便会立刻举兵而进善氏”,声音不卑不亢。
“那么近来关于平定善氏北境的状况如何了?”沈赫谦紧接着问。
“骁侯得悉的君上的旨意,恩威并施,到如今,除了极少数的几个与善氏有血脉联系的氏族还在反抗以外,其它皆已镇服,善氏北境已经据下,可以说大体已无后顾之忧”,沈赫谦细思了一下,眼神一定:“加派前往姜、余、封的哨探,密切注意其朝堂上的所有动静,稍有发现立刻回报,此外,传骁侯孤的旨意,对于善氏北境的顽固氏族,一个不留,令其注意南境的动静,若有战事,他可进而取之”。
阶下人应了声“喏”,然后退出了这座宫殿。
越过层层宫闱,在穿过无数的山河,时间空间定在了大陆的另一端,地处南疆之侧的武国,武国国君处理政事和军务的地方同样通明一片,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传奏的侍官疾走在宫道上,所向之处正是武国国君处理政务的地方。
武国的君主武合正正和几个近臣商讨着什么,门外传来侍官的求见之声,然后侍官走了进来,手里好像是拿着什么,像是一个函筒,侍官倒头便拜,口中言道:“禀君上,正国密使星夜而来,呈上密函一卷,恳请君上亲启”。
武合正看着跪伏在地侍官手中托着的函筒,而后微蹙了一下眉,向着几个议臣看了一下,几个大臣同样是一脸疑惑的样子,武合正示意一位近臣解下函筒里的密函,验过没有什么诡机后,近臣将密函呈到了武合正的案前。
密函外面还漆了一道火漆,正是正国的火漆,武合正打开密函,率先见到的是鲜红的印鉴,也是正国国君之宝,墨迹有些散乱,可知是一写完,还未待墨迹完全干透,就折叠起来被打上火漆发往远方了。
“武兄见启,今天下大势已分,六强共逐天下,然强弱异任,有识者俱明之,武君承六代之政,励精图治,据中州之南,号令百万,御下文臣武将如云,中州一霸,实至名归,吾敬也,连沈氏居于中州之北,势力虽稍逊武氏,但也不可不称为悍然,君,吾,沈氏领驭余三者,君亦默然也。雄主也,不已卒多为多,不已地广而为阔。吾诚邀武君合沈氏,共图大业,不知,君意下如何?”了了百余字,却是看的武合正眼睛里一片炽热。
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如今这局势,稍有不慎,就会亡国覆邦,何况是正国这一只大老虎主动伸出手,不可不谨慎,武合正捏着手里信封,正要征求议臣们的意见,但是就在这时他发现拿在手里的信封似乎还有东西,于是再次伸到信封里一看,里面又是一份信函,而且看样子是已经拆开的信函。
武合正快速的看了一下,大吃一惊,上面写的内容与正国慕容霸的意图差不多,不过主角却是封、姜两国,看完后武合正同样大解,这就是正国提出结盟的缘由,这就值得深思了。
就武合正目前而观,姜、封暗中两国已经结盟,欲对正国图谋,而正国却探知了这个机密,反拉拢连国与自己,反攻姜、封,不需权衡,就知武正连远强于武姜封,可是仅凭这两封信怎么能够使武合正相信呢?可是武合正也早就忍不住了,正国与连国争夺善氏就已经使他躁动不安,如今这么一块肉在面前,他怎么能够淡然旁观呢?
武合正不加思虑,火速写了一份信函,大意是希望能与正国国君面谈,最好连国国君也能到场,这样结盟才能使他安心,若连国国君不能亲至,也要看到连国沈氏的亲手盟书和使者。
若说到这,姜国与封国密谋的时候十分严密,怎么会将这等大事泄露出去呢?原来拓跋峰当初与安以远密谋中意图联合的是余、武两国,共四国瓜分正国,然而就在他们向余国发出密使的时候,途经连国与正国相接的疆域,可能是冥冥之中的,这只密使被正国截获了,正国原意是不日出兵善氏南境,但看眼下这局势,善氏时无法图谋了,而且还有大敌即将来临。
慕容霸星夜遣使前往三地,连国,余国,武国,向三国都提出了结盟之意,余国迫于正国之威,加之正国暗示已与连国结盟,答应了他的要求,假意应允了姜封的结盟之意,实际上是与正国结盟,当然慕容霸也许给了余国好处。
同时去往武国的密使也快马加鞭,终于赶在了姜国密使前面到达,并以逸待劳,拿下了姜国密使,暗中修改了一下,将余国的结盟给抹去了,这么一来,局势明显是有利于正国,武合正怎不会心动,只是他不知这是正国使的一手好计谋——合纵连横。
就在武合正写完这封使函的时候,另一封出自正国国君之手的使函正被送往沈赫谦的内阁之中,一场大的纷争终于要降临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