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下面的人就开始躁动起来,边上的女人发出一声欣喜的叫声,问老头道:“开始了吗?”
老头点点头:“开始了,你看着,今天咱们有好戏看。”
看着下面的戏台上开始被摆上桌子和展示台,我立即知道刚才在下面的告示上看到的拍卖会应该是要开始了。忽然暗下的环境和躁动的人声让我有点心虚起来,看了那老太婆不阴不阳的表情,我就预感到自己可能干了什么蠢事,而且事情肯定和这拍卖会有关系。
脑子里电光闪过,但是一时之间我领悟不出其中的蹊跷,只觉得屁股下的凳子好像有点长刺,开始难受起来。
自尊心让我故作镇定,但是我相信以我的定力在这老江湖面前很难完全隐瞒,可是此时不隐瞒还不如站起来认服离开,心中很是矛盾,想了想,也只能硬着头皮等下去了。
我看了看胖子壮胆,胖子也有点忐忑不安,这儿不是他的地头,看样子他也心虚,不过我转念一想,刀山火海我们都闯过来了,这儿能发生什么事情?最不济被人赶出去,总不会掉脑袋。
想到这一点我立即就放松了下来,朝张半仙一笑,心说你太小看我了,我怎么也算生死线上来回过好几遍了,这点场面不算什么。
我于是就端坐着,专心看下面的情况。
戏台上很快被搭了拍卖台和展示底座,一个工作人员模样的人上台拿着一个话筒在调试,还有人在调试灯光,这些人都穿着服务员的制服。看样子不是拍卖公司做的,应该如传闻一般,是属于私人的内部拍卖会,行内的大家玩的场子。
胖子刚才在等的时候和我说过,这儿的拍卖会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不认什么专家学者,讲的就是眼力和人脉,因为大部分这儿拍的东西,都没法估价,甚至根本没人见过,你出多少价不讲一个基准,你感觉这东西能卖个五百来万,但对方的渠道他能找到肯出一千万的主儿,你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换种说法,所以你要在这儿玩儿,首先你得知道拍的是什么东西,然后知道能值多少,才能开口,那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所以,可以说这儿是北京玩古玩的玩得最心跳的地方。
而且,最可怕的是,这地方也能买到赝品,你得自己是个拿得起眼力活儿的大家,因为能混到这地方的赝品,也许已经超出了赝品的范畴了。用流行词汇来说,就是一种叫做“原单货”的东西,这还是新近网络上的概念,就是这批货就是正品工厂生产的正品,但是没有出货,而是工厂绕过了品牌商自己出售。于是就出现了和正品完全一模一样的质量和细节,但是却不是正品的尴尬东西。
当然收藏界里的原单货并不是古代工厂的尾单,而是现在仿冒者用极端高超的技术完全复制出的和真品完全一样的东西,这东西绝对是赝品,但是你通过任何鉴定都找不出它的破绽。在现今的古董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东西。这种东西,其成本也是十分惊人的,可能做一千个也只能成一个,所以必然会想办法让这一个极品能够利润最大化。所以,必然会出现在最高端的市场上。
要分辨这种赝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靠直觉,一个是对卖家的直觉,这人的神态和心理细节是否有鬼,一个是对这类古玩的第六感,另外,也有少数大家能通过一些艺术性上的细节来判断,比如说是青花瓷,整个瓷器完美无缺,但是一些艺术家能从青花的笔法上看出问题,毕竟古时候的瓷器名家上青花釉的功夫,那种神韵是现在的工笔师傅模仿不出来的。但是,这方面的问题往往很难成为佐证,因为艺术品的好坏是见仁见智的。
总之,这里的拍卖会可以说是长见识的顶级盛宴,啥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啥东西都有可能出现,而这一次胖子又看到了几个收藏界的帝王人物,加上张半仙也在这儿,显然都是苍蝇闻到腥味了,这儿肯定有啥了不得的东西。想着我不由也有点兴奋起来。
很快,下面的嘈杂声越来越大,设备也调试好了,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司仪试了试音,就对着四周说道:“拍卖会马上就要开始了,闲杂人等请退场,我们马上就要关门了,场内保持安静,服务员可以开始分发拍卖名册和打手印。”
女司仪长发披肩,看得出腰非常的细,腿非常长,穿着旗袍很有民国贵妇的感觉,这种质量的美女在这里当司仪,更让我感慨,我记得乔家大院故园门上的两个门环,是两只宋代的鎏金狮头门环,这两只门环和其他门环不同,他们的环是雕刻成蟠螭的环状古玉,而且是双层的,也就是透雕,玉环空心里面还有玉环,里面的玉环是雕刻成虬。
懂行的一看到这门环,就知道价值连城,恐怕比整个宅子都要贵上好几倍,这是爷爷特别设计的,告诉别人这家的势力:你看,这么贵的东西,我直接做门环,不怕别人偷也不怕被人敲坏,那说明,这家的货肯定比这门环要贵得多,想来淘便宜货的朋友,看到这门环就不敢进了。在中国的生意,还是得讲究门脸。
楼下的嘈杂声越来越大,我看到有人陆续离场,二楼是一个环形的构造,无数和我们类似的房间围成一个环面对中央下方的戏台,我看到在我们边上、对面很多屏风都被移开,很多人都从吃饭的桌上转坐到看戏的位置上。
我仔细地看着,就看到缀花衬衫女人在我们对面左边一点的一个包厢内,似乎就她一个人,正在玩着手中的九连环,另一边,胖子暗指着让我看对面和我们这个一样大的包厢里,他轻声说了一句:“笑面虎。”
那个位置就离我们有点距离了,有点看不清楚,这时候我发现,所有其他的包厢内,摆设都差不多,一张根雕桌子,几把椅子。但是无论人多人少,所有人都是坐在靠左边的椅子上,唯独右边的椅子,也就是我坐的这个位置,都是没人坐的,不由开始冒冷汗。
就在我心神不定的时候,有人帮我们挪开了我们身后的屏风,一个服务员端着一只托盘上来,上面衬着红布,托盘之中,放着一本硬皮的小册子。我一看就发现他就是来请我们的那位,他来到张半仙面前,忽然就看到了我,接着我看他脸色一绿,整个人镇住了。
好久他才反应过来,立即就问:“张老爷,您这个朋友坐错位置了吧?”
老头看了看他:“怎么?好久没见过这种场面,你也不相信还有人敢坐这儿?也是,十几年,自从老昌盛坐过这儿之后,已经很久没人敢坐这个位置了,不过今儿拍的这些东西,也算是百年一遇,出现几个不要命的也算应景,你给这位李队长再上一份花名册,伺候好了,让你长长眼。”
“得了!”那服务员满是惊惧地看了我一眼,立即转身,不久同样一份花名册到了我手里,同时送上来的还有一壶极品的碧螺春,和四盘非常精致的小吃。
我记得这壶茶要七千多,觉得奇怪,用目光问他,他道:“老板,这是我们领班送的,您慢用,有什么吩咐立即叫我们。”说完就立即离开了。
我看了看胖子,觉得莫名其妙,而且非常不妙,胖子给我使了个眼色,让我别怕,说着他已经翻开了花名册,亟不可待地看起来,才翻了两页,我发现他的嘴角抽了起来。
我立即抢过来,端正了一看,发现那漂亮的封皮里竟然只有两页纸。第一页是欢迎辞,第二页的纸上贴着一张大照片,照片很大,上面是一颗青铜坠子模样的器物,有一个四方形的底座,底座上同体雕刻着复杂的造型,非常深的青色,没有什么光泽。看着竟然还有点眼熟。
下面是手写的寥寥数行的字,都是数字,是照片上东西的尺寸,最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猞猁百鬼法秤,出自云南省。
青铜称砣上的雕刻非常的复杂,光主要造型就有好几个,我看到有几只猞猁最突兀,其他的部分,还有奇怪的是这些猞猁身上竟然被雕刻着一片片像鱼鳞一样的鳞片,每一片鳞片都打磨的很有光泽。四只猞猁脚底踩着祥云,仔细一看这些祥云竟然是被一只只的小鬼双手托举着的,上面似乎有密密麻麻的符文,在照片上还一时看不出什么蹊跷来。
我吸了一口冷气,看尺寸这东西有点大小,不像是寻常人家用的称砣,据说秤是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发明的,这个称砣的名字肯定是卖主起的,但不知道为什么雕刻着猞猁,如果是汉人的东西应该雕刻麒麟或者龙,不知道为什么会是猞猁。
在我国,所有出土文物都自动属于文物不准买卖,但是可以收藏,而且,如果收藏家破坏藏品还要被判刑,也就是说,在中国,清代以前的古董好比一颗颗定时炸弹,要么别人不知道,要是别人知道了就没好。
这东西肯定是盗墓盗出来的,那不要说拍卖,首先这就是赃物,现在在这里半公开拍卖,我们全部都已经犯法,如果这东西的价值非常大,那这法犯得可能会非常离谱。
总之,看样子,这东西是今天唯一的拍卖品,那么所有这些人都会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想着我又看了看不远处的那个女人,他的座位是西式的沙发,如今已经不在玩九连环了,而是很嚣张地窝在沙发里,抱胸百无聊赖地看着天花板。
我把册子合上递给闷葫芦,他一直非常忠实地扮演着冷面马仔的角色,可能胖子在来之前给他补过课了,不过在我和胖子的衬托下显得不伦不类,他看也不看册子,只是放到了一边。
胖子脸色煞白,就和我耳语道:“认出来了吧,看来咱们来对地方了。”
这法秤虽然非常厉害,但是我不是特别喜欢这种东西,所以没胖子那么兴奋,只轻声耳语回去:“你他娘的别给老子分散注意力,我总觉得事情要糟,你得给我兜着点,万一不行我们得想法撤。”
胖子一愣:“你怎么还有心思琢磨这个?你没看出这是什么东西?”说着立即把那册子又拿回到我面前展开,“你仔细看看,这东西,咱们在哪儿见过?”
“见过?”虽然我也感觉有点熟悉,但是因为张半仙的奇怪态度,一时之间没有深追究下去,胖子这么一说,我就再次去看。
只是回忆了一下,那种感觉就又出现了,与这颗称砣类似的东西,我确实好像看到过,而且,细想一下还不止一次。
想了想以前的货物和以前看到的那些文物图献,却都不是,但是越回忆,我越感觉到一股恐慌的感觉,似乎这种回忆触及到了我内心深处一个我不愿面对的记忆。
随着记忆的回归,我的冷汗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我想起了那个瞬间,在恶水村被水淹没之后出现的那个黑衣人,他送给了我一杆古秤,上面的花纹和色泽确实和这个法秤很像,我头皮一炸:难道这两样东西是一个?
“不会吧。”我心说,这是怎么回事?
这东西怎么出现在这儿?
我不知道那东西的用处,但是闷葫芦当时拿着那东西,我的印非常深刻。说实话当时烟雾弥漫,而且时间离现在已经有些距离,我也不确定是否照片上的法秤和黑衣人当时拿的古秤是否为一种。但是,即使不同,这两个“秤”之间,也一定有渊源。
虽然我不能完全确定那是一样的东西,但是颜色、上面的雕刻至少是非常相似。我相信即使不一样也一定是同一类。
我靠,我心说,真真是赶早不如赶巧,想着我就给胖子使了个眼色,他头低下,我对他耳语道:“快去问问,这卖主是谁?”
胖子点头,边上的张半仙阴不阴阳不阳地喝了一口茶,幽幽道:“别问了,这儿的卖主如果不想让人知道,那谁也问不出来。”
“哎,老大爷您看不起了人了是吧。”胖子道,“你家胖爷我虽然不混这骆驼饭店,但是怎么说也算是在晋城有一亩三分脸面的人,我告诉您,不是你胖爷我吹牛,就凭胖爷我的人脉,要在晋城打听一个人,还真没打听不到的。”
胖子其实是给我面子,嘀咕了一声,不再言语,我看着四周逐渐安静下来的场面,心里又起了个念头,心说,见到卖主最简单的向办法,可能就是把这东西买下来,可是,这有可行性吗?
这里只有一个拍卖品,所有人目的明确而且都是大佬,斗价格我估计是斗不过的,如果拍下来违约,违约金至少也能让我倾家荡产,而且这是黑市,如果违约说不定还要砍根手指,挖只眼睛之类的,那就倒了血霉了。
就是真拍下来也悬,这种黑市,卖主可能全程保密,就算买了他的东西,他也不一定露面,最多派个代理人和你签签合同.而且,我估计这里拍卖的流程规矩和正规的是不同的。
为今之计,也只有看一步是一步了,先确定是谁买去的,然后从长计议。我心中的不安已经变成了混乱,预感这儿肯定得出点什么花样。
下面紧锣密鼓,不久就安排妥当,我看着台的中间放上来一只玻璃柜,里面就是画册上的玉玺,看不太清楚,旗袍女开始说话:“各位老板,现在开始走货,您们瞧好了,拍不着可就没下回了。”
说着,从一边出来一伙计,穿一无袖的坎肩,两只手粗得和牛腿似的,手里拿着一根很长的竹竿,竹竿的头上有个钩子,那玻璃柜的上面有个环儿,伙计用竹竿头上的钩子一钩,一提,就像钓鱼一样把玻璃柜提了起来,然后执着竹竿将玻璃柜钓起来,好像用衣叉晾衣服一样,叉到半空往包厢里送。
那伙计手艺极稳,在楼上举着竹竿手丝毫不抖,顺着二楼的包厢廊台外沿就一间一间地送。
没人去接而且也接不着,正好保持着一臂之外的距离,就是这么当空看几眼,不到半分钟又到下一家,很快就到了我的面前,胖子立即凑过去,我也伸长脖子看,距离非常近,看得很清楚,我一下就发现,这东西的材料,肯定是和我那杆秤一模一样的黑金材料做的。
一瞬间,我真想一把抢下来,然后叫他们撒腿就跑,真是硬生生忍住了这个念头。
很快那东西就被收了下去,放回到台中央,接着,还是那个伙计,用竹竿开始叉上来一只只铃铛。张半仙边上那女人接了过来,放在老太婆边上,另外包厢里那些人都拿了,我却没有。
我想应该是参加拍卖的才有铃铛,也没在意,以为分完铃铛就要开始了,没想到,最后那伙计,单独叉上来一只东西给我。
那是一只小灯笼,只有小西瓜大小,里面是小蜡烛,蒙布是青色的,很暗,一看就不是照明用的。
那东西一出现,整个场面上先是一阵小小的骚动,忽然骚动就慢慢变成一片哗然声,我看到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这里。
我就愣了,胖子莫名其妙地接过来,放到我的边上,刚放下,忽然整个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看了看胖子,更加蒙了,一边有伙计从后面上来,拿起那灯,帮我们挂到一边的柱子上一个吊扣上。
我终于就一个激灵,立即明白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忽然就想起当年我听到的一些奇闻逸事里,老板提过这个概念。
所谓点天灯,是老时候赌场里的一种说法,其实应该叫“点灯”,是一种赌博的技巧,意思是如果发现赌台上有人手气非常不好,就反着他押,他押大你就押小,他押闲你就押庄,赌的不是自己的运气而是他人的霉气,这个手气不好的人,就是你的“灯”。有些人天生运气差,逢赌必输,还会专门被人请去“点灯”,小输搏大利。
从概率论上说,其实这是不成立的,概率论不承认什么运气之说,但是,点天灯却是绝对管用的,任何赌徒都知道,自己输了第一把后,很可能会一直连输下去,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满清的时候,在江南豪客玩的圈子里,因为玩的数目巨大而且没有节制,手气背的,往往一个晚上就输个倾家荡产,所以那种场合“点灯”这个词就不够气派了,而且,那种纨绔子弟往往喜欢和人怄气,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利索,还没开赌嘴巴上都要占点便宜。一上来,“王家老二,你别得瑟,老子今天就拿你点灯。”对方总得加点料骂回去,“你拿老子点灯,老子拿你点天灯!”
一来二去,这就直接叫做点天灯了,其实这还贴切了,点天灯就是一把火把自己都烧个精光,一如他们豪赌一晚倾家荡产。
这后来引申了开来,行外都用上了这词儿,到了这拍卖唱卖一行,这意思也发生了变化,在唱卖拍卖的时候点天灯,好像是包场子的意思,一个包厢内,左右两个主位,右边的就是掌灯位,有人坐到任何一个包厢的右座上,就表示,无论这一轮卖的什么东西,无论最后拍到多少钱,我都自动加一票,相当于是你们不管怎么玩,这东西我要定了。
这一般是王公贵族泡妞的手法,满清的时候很常见,政治联姻都是不惜金钱的,反正掌握了政权钱是小事情,所以王公公子追郡主都喜欢到这儿来,有时候碰巧两个郡主不对眼,两边的凯子还得斗灯,这就不是看谁出的价高,而是看谁的男朋友顶得住了,斗灯的时候没有时间限制,但是可以撤灯,但如果一方撤灯,那真的是脸面扫地,在当时那个年代对于那些二世祖比死了了还难受。
而挂独灯的时候,就非常残酷,一点上你就得扛着,一直扛到拍卖结束,谁也不知道这东西会叫到什么价,而其他的拍卖者,得到藏品的唯一机会,就是把这只灯点爆掉,拼命出价,把价格抬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使得点天灯的人无法承担此价格,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顺延由上一位出价的那位得到拍卖品,而点天灯的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某种代价,有时候是钱,有时候可能就是手指之类的器官,总之这种代价极端惨痛,因为后台老板必须让所有人知道这不是用来游戏的东西。所以点天灯的人,必须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那不是一般有钱就能玩的东西。
好在点灯的规矩,也怕你漫天叫价,做生意的都知道,价格叫在合理的区间内事情才会成立,如果一双拖鞋一个亿,那事情就扯了,别人也不来跟你玩儿,而且,你拍得过高,即使你成功把灯点爆了,货顺延到你手里,你同样也可能付不起当时报的价,那等于你把自己也点爆了,你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他们的出价还是在理性范围内,不太会出现完全儿戏的价格。同时有个叫价的幅度,每次加价都有个顶,拍卖会也有时间限制,所以,大部分拍卖都是在凯子极端肉痛但是还花得起的时候结束的。这也是安全措施,你要敢把哪个王爷的公子干完了,王爷就直接发兵把店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