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三年七月初,漆黑的夜晚被灯火照得通亮,养心殿外跪着满朝的文武大臣,亲王郡王太后皇后公主格格以及后宫众妃子都身披孝布哭得昏天黑地。而在乾隆窗前的嘉庆看着这位不可一世的君王,静静的躺在床上像睡着了一般。而养心殿外的周文斌带着整队侍卫,站在屋檐下静静的守护着这一切。“皇上,龙体要紧,莫要太过于伤心!”周文斌见嘉庆呆呆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也上前安慰了一句。
“爱卿,如今太上皇仙逝,朕该如何守护这片江山?爱卿在朝时间尚短,不知这朝廷的错综复杂,如今朕脑袋一片空白,爱卿你说说朕该如何行事?”一脸忧伤的嘉庆将整个朝廷的关系,以及和绅对嘉庆所做的何事都一一道出。在漆黑微凉的夜里,两个人坐在城墙上的石阶上,像兄弟一般聊着天。周文斌得知朝廷内种种事情之后,他也终于明白为何嘉庆这般想要扳倒和绅。
次日天下讣告天地同悲,大雨从天而降似乎也在哭泣一般。刚准备去皇宫的周文斌接到了刘嫣然的信,也接到了文云酒楼各地来的消息。白莲教起义了,四川,湖北,陕西,云南等地都相继爆发叛乱,沿海地带倭寇横行不断打劫着沿海的城镇。周文斌也不禁皱眉,柳如云也一片叹息。而调任福建的吕云也捎来一封信,如今身为总兵的他也奔于各地抗击倭寇,信中语语无不透露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走进连空气似乎都很凝重的皇宫中,众侍卫看见周文斌的到来都上前一一行礼。“周大人,皇上有请!”一个小太监急急跑来,说完便领着周文斌往养心殿去了。“爱卿,朝廷之事你也清楚了,如今爱卿可有妙计助朕解除危机?”一晚未眠的嘉庆心中很是焦急,此时耽搁不得迟则生便,这个道理嘉庆再明白不过了。“禀皇上,如今内郊外困臣觉得除外必先安内,臣有一计策”。周文斌便在嘉庆耳边悄悄说起,嘉庆也不禁连连点头觉得是一妙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太上皇仙逝而去,朕伤心欲绝,但岂知诸省爆发叛乱,朕自知该为先帝守灵,但江山社稷重于泰山。故朕特嘱托大学士和绅,成亲王永瑆及内务府总管福长安替朕为先帝守灵三日。钦赐!”领旨的和绅见嘉庆这般不孝,一脸冷笑的他接下圣旨。随后三人便去奉安圣殿中替嘉庆守灵,但谁知宫中众侍卫将整个奉安圣殿团团围住,和绅一看情况不妙,便想逃出皇宫但早有准备的周文斌怎么会给他们机会。
数日之后整个京师都流言四起,四川诸地白莲教起义乃是和绅压榨百姓所兴起。而在四川已经攻占了诸多城池的白莲教也以“杀和珅,除奸人”为口号在四川掀起了反清风波。
嘉庆知道白莲教起义之后,立即召见了周文斌。“爱卿,如今白莲教起义,和珅等人又蠢蠢欲动,你可有何对策即能平定外乱,又能稳定朝纲呢?”嘉庆忧愁的望着周文斌,周文斌抬头望着嘉庆,看着嘉庆皇帝头上的几根银丝,顶着偌大的黑眼圈,一双布满红丝的双眼带着几分期许的望着自己,心中不免感叹,做皇帝也未必好呀,享受生活,百姓说你昏庸无能,忧国忧民,别人笑你不懂人生乐趣,时时担心自己的皇位是否做得稳,夜夜愁思谁对自己是否存有异心,几日不见,就像老了几岁似的,“回皇上,以下官之见,眼下必先去除和珅一派,建立自己的朝纲,到时在一鼓作气,平定叛乱。”周文斌一本正紧的说道,“眼下也只能这样了,那爱卿可有扳倒和珅的妙策?”嘉庆无奈的叹息道。周文斌对嘉庆说了自己的计谋,嘉庆终于露出了一抹微笑,对周文斌称“有任何需要,朕都鼎力相助”,周文斌便告辞了嘉庆。
回到家中周文斌立即找了自己的亲信程正刚到书房,交给他一封信函嘱咐他加急送到福建。程正刚接到命令,说了几句誓死送到的话便带着两个兄弟上路了。出了书房,便见柳如云在门外等待着自己,看着美艳的娇妻手里托着的茶水与糕点,望着他如水的眼睛,想着这几日为了朝廷之事一直忽略了她,愧疚之心由起,一把抱住了柳如云,在她耳边喃喃的说:“如云,对不起,这几日为夫忽略了你。”“傻瓜,我怎么会怪罪于你,你看看这几日你疲惫的样子,我看着多心疼,来吃点东西吧。”柳如云笑面如花,周文斌看着贤惠的妻子,心中暖意十足,拉着柳如云就往房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