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军的这一手厨艺,是在他前世的工作后练成的。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何晓军的脑中就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理念:同样的菜,经过了不同的炮制,就得出不同的效果,既然人每天都要吃,为什么就不能把同样的菜做到最好吃?
何晓军就是抱着这个理念,把做菜当成大事来认真做,也喜欢上了做菜这项工作。为了这个喜欢,他在前世时,只要有空,不但包揽了家中的厨事,还抽空读了期中级的厨师班和看了不少烹饪书、烹饪节目。
有理论基础,有实践,也工多手熟,再加上沉浸过前世那个美食遍地的世界,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当代,何晓军的厨艺哪还不技惊四座?
不过,何晓军苦于对当代饮食的行情不了解,不知当代人的口味和饮食的喜好,所以,他并没有忘形于老者的称赞中,而是连声向这位号称“食神”的老者,追问这几个菜的优缺点。
老者沉吟了一番后,说:“我这人一生的最爱,就是吃,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找这个地方最好的东西来吃。我这次回乡,为了口福,特意在香港逗留了一段时间,把这个号称世界美食中心的地方所有有名气的酒店、食店基本吃遍。如果单以味道而言,我认为小哥做的这几个菜,比我在香港吃过的都要好。”
接着,这位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一一分析起了何晓军今天做的这几道菜来。
“这道生炒菜心,制作虽然简单,但却胜在原料够鲜,火候掌握得刚刚好,成色嫩绿而口感脆爽,绝对是精品;这道炒丝瓜,也是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菜式,却胜在调料足和锅气够,也是少见的珍品。”
“至于汤水嘛,它的好我就不多说了,你这个用蛇做主料的主意,已经是一绝。对啦,你的蛇为什么要盘着扎起来炖?”老者不解地问道。
何晓军解释:“蛇的刺多,而且经火之后会身子变硬、变直,把它盘着扎起来炖,就不怕它的刺在久炖之后散落,也不让它变得像一根棍子一样难看或顶了盖子。”
“哦,原来如此。对啦,这个汤水虽然已经是绝品,如果能再添加些药材的话,我相信会更绝。”
老者果然是行家,看出了这点破绽。
唉,何晓军也清楚,炖这类禽、畜类的东西,加入点药材辟腥,当然就口感更佳,但在这个偏僻的地方,让他到哪去弄药材呀?
整个的陈村,说到药材,就只有郎中阿普那里有些贮存,但他的那点药材,可是治病用的,何晓军又哪敢借用?
听了之中的原委之后,沉醉于美味中的老人,才醒觉到了自己此时置身于一个落后的地方。
确定了老人是这方面的行家后,何晓军当然就不放过向他了解这个社会的机会,趁机与他聊起了美食来。
不速之客的老人,他的自我介绍显然没有说错,他的确是一个好吃之人,许多地方的美食,他都能说出一二,而且,对当代的饮食,也有一套自己的独到见解。
何晓军在与老者关于美食的交谈中,旁敲侧击地了解了一通当代菜式的用料、做法,然后结合自己在陶然居与村里吃过的宴会,对当代的菜式在心中做了个评估。
通过了一番的评估之后,何晓军对当代的菜式,有了个基本的概念。
由于当代的调味品缺乏,所以,当代的菜,多以汤水来调味。于是,当时的茶楼、酒馆,哪怕是小食店,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熬汤。档次越高的酒楼,汤水的名堂就越多,不但分高汤、头汤、二汤等等级别,还分了干货汤底、骨肉汤底和家禽类汤底等多种的汤底。
就是因为这个调味品缺乏,限制了当代烹饪的手法与速度,也减弱了菜式的口感与味道。
而且,在当代中,由于人的认知有限,加上世道不稳,饮食这个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整个的饮食界中,可用的食材并不多。许多在何晓军前世抢手的食品,在当代竟被沦为垃圾。
再有的是当代的炉子,由于没有旺火的设置,在烹饪的火头控制上,远不及何晓军的前世,限制了当代菜式的口感与做菜的速度。
既然已经找到了缺陷的所在,何晓军相信只要能突破以上的环节,这人在当代饮食这一行,就一定能得到一席立足之地,并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就。
沿这个思路,何晓军决定在下来的日子,把脑里前世所见所闻的这方面贮存调出了,看能否思索出一个突破当代饮食局限的方法。一旦成功,就选择入这一行。他相信凭自己那后社会的见识与自己对这一行的知识储存,攻克这个难题的机会很大。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何晓军对日后的生活,多了个打算,就是想方设法开一家小食店之类的饮食铺子,从事饮食这一行,在自己光临的这个异世世界,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毕竟,因为当代的这方面落后,入行的门槛低多了,入门也容易多了,给有一定这方面技能的何晓军,带来了一个入行的契机。
这一顿,就在何晓军与老者的交谈中,在大牛的埋头大吃中,在几女对何晓军的默默关注中结束。
酒足饭饱的大牛满足地离去之后,几女也收拾起饭桌来,何晓军与号称“食王”的老者,因为志趣相投,对美食这个话题谈兴正浓。两人索性搬了张凳子,坐到了雕楼外,边享受夏夜的凉风,边继续交流下去。
何晓军见到了那“食王”老者,不但对美食有兴趣,也好杯中之物,就索性搬了张小桌子出去,让阿梅去炒一碟花生米上来,两人边吃边喝边谈。
何晓军既然抱着了解行情的目的,他当然就以问和听为主,偶尔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轮的交谈之下,虽然何晓军对老者那“食神”的称号还不敢苟同,不过,却也对他在这方面的见多识广深感佩服。
而老者呢?不知是因为极少有人与他这般交流的原因,还是也让何晓军这方面不弱的见识吸引之故,与他谈得甚是投契,也对他甚是佩服。
就这样,一老一少不知不觉间一气就谈到了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