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积极备战的何晓军,春节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餐馆的院子里挖防空洞。
由于暂时还不想搬出生活方便的城里,又怕历史没有记载或自己记忆欠缺的事件突然发生,何晓军就想出了这个备战的方法。
何晓军的防空洞挖在了两丛的竹子之间,他与大牛两人,先花费了几个晚上的工夫,挖了两个有两米直径的大、两米深的井形坑洞。
为什么要在晚上开工?这样自用的备战设施,当然就越少人知道越好,所以,当然就在晚上开工为宜。
坑洞挖好之后,何晓军用从火车站要回的那块生锈的十厘钢板,做了两个盖子。
何晓军这个盖子的设计花了一番心机。因为直径两米的十厘钢板,重量达五百斤,如果不配置省力装置的话,就是他与大牛单独一人移动这个盖子也相当困难,所以,他借用了盖子两旁的竹子,设计了一个省力的、巧妙的机关,让就是阿梅她们那样的人,也能轻松移动盖子。
同时,为了隐蔽,何晓军还给盖子植了土,并种上草,让盖子盖上之后,不留心注意的话,看似与旁边的土地无异。
不过就是发现有异的人,如果不知道机关,也没有办法揭开盖子去了解内情,因为,不但盖子奇重,精通机械的何晓军还搞了个内锁设计,让外面的人束手无策。
一个两米直径的防空洞,可以勉强挤下八到九人,而餐馆里已经有十人,再加上大牛嫂红姨,一个防空洞容不少这么多人,所以,何晓军才挖了两个。
防空洞挖好之后,何晓军还给餐馆的二楼和三楼设计了两条直通地下的快速通道。这两条类似何晓军前世那滑梯般的快速通道,能让这两个楼层的人,在紧急的情况下,快速落到地面。
防空洞做好之后,何晓军给餐馆里的人上了一堂战备普及课,跟众人讲解了飞机经过与俯冲投弹时声音的区别,也让众人学会了开启、封闭防空洞的运作。
何晓军这个防空设施完成后,已经是当年的三月份。
当年,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因何晓军的穿越而改变,他所在的市,就在这个月沦陷了。
1939年3月下旬,日南支派遣军的重久部队2000多人及伪挺进队800余人,分水陆两路进犯何晓军所在的市。水路的舰艇数十艘,在市不远的猪头山登岸,从陆路进犯市邻近的两个县。
何晓军所在的市,建在那条叫西江的江边,可能是西江流经这里之后就入海的缘故,所以,市就起了个江口的名字。
江口市在何晓军的前世时,就是因为傍着那条能通往整个省西南部、并能直通大海的西江,拥有交通的便利而迅速发展,但在当时,也因为这个交通的便利给了日军进犯的方便。
1939年的3月29日早上,侵占猪头山的日舰艇40艘,向江口市的市区展开了侵犯。
由于日军的来势凶猛,又有重炮,很快就击溃了闻讯而来的守军,在海山火车通往市里的终点站那个地方登岸,很快,属于江口市边缘地带的火车终点站那块地方失陷了。
午后,日军侵入江口市中心。与此同时,日军三架飞机轮番轰炸港口邻近的地方。
就这样,江口在敌军三面夹击之中,至当日中午失守,地方守军只好西撤到十公里外的、比邻市区的会城县县城布防。
4月2日晨,日军大批增援,绕过已经拆除的铁路,占领江口的城东,从东北面向会城县县城发起进攻。下午1时,日军分两路攻入了会城县城,让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古城陷落。
市区及会城,离宁城只有六十公里距离,战火向何晓军他们的海山县又迫近了一步。
在市区失陷之后,谢市长接到了上头的命令,实施第二次交通破坏,除了强令拆除铁路之外,县里所有的公路,每华里都要挖4个长两三丈的深坑,破坏路基,图阻敌进。
铁路已经瞒天过海掩饰好,谢市长也已经铁了心要把铁路保存下来,所以,谢市长只好再一次违抗命令。公路的破坏,由于是眼能见到,他只好执行,从此,海山境内的交通全面瘫痪,仅能用单车运货载人或肩挑行路。
江口市的失陷,让宁城的居民更是惊恐,留下那不到原来一半的居民再次纷纷恐慌离城,让城里的人口急降到了原来五分之一不到。
到了这个境地,谢市长索性把政府机构搬到了临时的居民聚居点办公,而且,把城里能搬动的设置,也搬到了那边去,在城里只留下了一个由警局警员和一个班驻军军人组成的应急小组,主持日常的工作。
谢市长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因为此时的居民聚居点,已经聚集了万多人,几乎相当于宁城原来的常住人口,所以,把工作重心放在那边,也是应该的事。
看着人去城空,何晓军虽然从前世的历史上知道,宁城在一年半之后才首次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在两年之后才会沦陷。但考虑到了历史不知会不会变异和自己有没有记错,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离城。
用两天的时间收拾好了餐馆,何晓军才带着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给他带来第一桶金、也给他带来对异世的信心和安逸生活的餐馆,搬到了他一手创办的居民聚居点定居。
何晓军来到了聚居点后,并没有住入统一搭建的住房,而是在自己看中的地方,自己动手搭建居所。
何晓军看中的地方,是半山一块有十米长的大山石所在之处。他傍着那块大石,修建自己的新居所。
海山的山,有一个与其它地方不同的特征,就山中的石多。
海山的山几乎全部都遍布石头,而且是那种坚硬的花岗岩,所以,在海山乡下的房子,不少就是全部用这种山石建造。因为,用花岗岩建造的房子坚固耐用,无论用花岗岩凿成砖或是用花岗岩敲碎与水泥混合砌,都会经百年而不败。
牛角湾四周的山头也不例外,每个山包上都遍布这样的山石。
何晓军之所以选傍着山石、而且在半山的地方建居所,一是考虑到高处干燥和视界好,可以预先看到几里外的情形;二是考虑到了傍着山石,起码能在一面抵挡包括飞机轰炸在内的任何袭击。
为了提高居处的防御性能,何晓军还用了*的原木段来作房子的墙。那每段有半米直径的原木段,相信在一定的距离之内,就是机枪也无可奈何。
嘿嘿,从先进社会过来的人,当然就知道物尽其用,更知道生命诚可贵,所以,何晓军当然也就为自己着想,先从安全方面考虑。
虽然是陋室,从后社会过来的何晓军却一点也没有马虎。人家的居所都是泥地,他的居室要用石粉铺地,既防潮又清洁;人们的房子开不开窗都无所谓,他则要开了两扇窗,保证空气流通;人们还为两餐的事忧愁,他的居室则要摆上了野花,保持生活的情趣。
而且,何晓军的床还要特制。嘿嘿,要应付四人同睡嘛。
何晓军的居所还要特大,因为,他对城里那因逃难而贱卖的东西,收购了不少,比如,酒就收购了十坛,要保证生活的质量嘛。
因为要求高,所以,迁过来了这里之后,何晓军一直就忙着修建居所的事。而且,他还要帮阿梅她们在自己的不远处修建居所,邦谢县长这个没有劳力的家庭,也在离他不远处修建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