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凝视着王羽求贤若渴的眼神,心中热血沸腾,再不犹豫,叩首有声,道:“顺愿为主公练一支精兵,为主公冲锋陷阵!”
王羽扶起高顺,朗声道:“甚好,这支队伍可以‘陷阵营’名之。”
高顺果然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马上就要求王羽允许他试练外边的20名士兵,进一步了解王羽手下士兵的素质。
王羽当然没有意见,当下为士兵们引见高顺,命令士兵们听从高将军的命令。接着,王羽站到上房的台阶上,看高顺练兵。
很快,高顺就发现这些士兵们的皮甲之内另有玄机,于是,在休息时,他过来询问王羽。
王羽点手叫过来一名士兵,让他脱下连环铠,呈给高顺研究。又让两名士兵脱下皮甲,只穿连环铠,互相劈刺,展示连环铠的防身能力。
高顺见到这超时代防具,威严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惊讶。王羽看在眼里,不由在心里偷着乐,心想:“小样,总算吓到你啦!”
高顺仔细研究着连环铠,真是看得爱不释手,看着看着,干脆穿在自己身上,拉出佩剑,在场中挥舞起来。剑若游龙,进退有仪,颇有大将之风。
舞罢,高顺气不长出,脱下连环铠,交还那个士兵,来到阶下,道:“请问主公,此甲何名?不知主公还有多少?”
王羽道:“此甲名连环铠,手下工匠正在加紧锻造,时间一长,可说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高顺闻言,大喜,道:“兵卒披此甲,于战阵之中,无后顾之忧,可添百倍之勇。不知如此神品,乃何人所创?”
王羽道:“此连环铠是我所创,现在,正在院里冶炼精铁,大量锻造,以装备士卒。”
高顺实在没想到,王羽还有这样的本领,道:“主公大才,顺不胜景仰。”
王羽非常高兴,不由得笑出声来。
高顺又问:“顺有一事不明,请教主公。”
王羽道:“但讲无妨。”
高顺道:“顺观连环铠用料精良,但士卒所持之剑相比之下,差距甚大。既然主公自有工匠,何不造些刀剑?”
王羽道:“得魁有所不知,以现在的冶炼能力,精铁只能用来制甲,不足以再制兵器。这些士卒既然追随于我,我首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的生命,使他们少受伤害,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杀敌。”
在那个时代,没有哪个统帅会把士兵的生命如此看重,将军们想的只是如何获得胜利,扬威天下,用战士的鲜血染红自己飞黄腾达的道路。这番理论,再次充分体现出王羽坚决奉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高顺很受感动,躬身深施一礼。虽然高顺没说什么,但王羽明显感到高顺对他发自内心的深挚敬意。
在场的20名士兵听王羽袒露心扉,知道主公爱护士卒,同样心存感激,在高顺的带领下,更加卖力地*练起来。
当晚,王羽和典韦就住在高顺家中,20名卫兵也挤满高顺家的西厢。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次日清晨,天光尚未大亮,王羽就被院子里士兵*练的声音吵醒。一路上王羽都没有组织士兵CAO练,王羽不用看也猜得到,这一定是高顺在练兵。
昨天晚上,王羽和高顺、谈到很晚,按王羽平素习惯,怎么也得睡到日上三竿才能醒来。虽然被吵醒,王羽可是毫不气恼,倒是为高顺如此勤勉敬业而甚感欣慰。
王羽穿好衣服,走出房间,站在门前的台阶上,观看士兵*练。
高顺看来没有典韦那么军阀,他笔挺地站在院子里,很少下达口令,命令出口更不重复,但浑身散发出慑人的力量,不怒自威。士兵们都感觉到来自高顺的压力,自觉地卖力*练。
高顺看王羽出来,连忙走过来,深深施了一礼,至于早安一类的问候话则一概免去。
王羽点首致意,道:“顺辛苦啦,这些兵卒你觉得怎么样?”
高顺道:“这些兵卒根底浮浅,虽经训练,但时日尚短,需假以时日,千锤百炼,方堪大用。”言辞恳切,一针见血。
王羽道:“顺所言深合我意,望得魁莫辞辛劳,苦练精兵。”
高顺道:“顺必不负主公所望。”
王羽道:“我有意在招些兵卒,购买些马匹,得魁安排安排吧。”
高顺道:“遵命。”
高顺在廮陶威名赫赫,由他出面招兵买马再恰当不过。几天工夫,高顺就招兵200多人,买马20多匹。同时,高顺把家产变卖一空,收拾细软,准备随王羽而去。
兵陆续招上来,高顺练兵的热情更高,恨不得一天就把他的陷阵营练成,早日杀敌立功。
高顺练兵时,王羽和典韦一般来说站在上房的台阶上观看。后来,王羽索性拽出来一张矮几,坐在上面,边看边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高顺的练兵方法在三国年间也是一绝,但以现代的训练手段来看,王羽觉得还是有问题的。因此,在高顺练兵的间歇,王羽在矮几旁铺上席子,把高顺和典韦请过来。
高顺落座后,王羽先仔细地把自己对未来军队体系结构的构想讲解给高顺。高顺明白之后,王羽道:“我观得魁练兵,确有独到心得。但依我看来,尚有不足之处。”
高顺惜字如金,王羽也就投其所好,两人说的话确实不多。即便如此,王羽说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真知灼见,高顺和王羽虽然相处日短,但对这位主公深自佩服。高顺听到王羽直截了当地指出自己的不足,当下凝神倾听。
王羽道:“为大将者,当总揽全局,大将的命令应该一级一级地向下传达。就我军的具体情况来说,军长命令师长,师长命令团长,团长命令营长,以此类推,传达到班长这一层。实际上,领导士兵执行具体战斗任务的是班长。当然,在大规模战斗的初期,战斗的最小单位不可能是班,而是营、团等组成方阵进行攻击,但如果战斗胶着化,仍然需要下级军官组织单兵对抗。”
在这一番话里,王羽使用了不少现代词语,高顺难以了解,王羽就一一予以细细解释。
谈到现阶段训练的重点,王羽道:“现在我们兵力微弱,招来的新兵要逐个训练,耗费时日太多。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对下级军官的训练上,要训练这些先加入我军的士兵成为班长、排长,让他们掌握领导一个班、一个排的能力。”
王羽指指那20名从山阳县带来的卫兵,接着道,“这些士兵,典韦和颜良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训练的。山阳县现在有1300人,廮陶有200人,如果我们训练出1500名班长,在此基础上,就能比较容易地发展到15000名士兵。”
听到这些现代训练理论,高顺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心里对王羽更加钦佩。高顺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对王羽深施一礼,道:“主公学究天人,顺得以追随主公,实万幸也!”
王羽点点头,示意高顺落座,接着道:“当然,我们训练下级军官,仍然要注意训练他们自身的能力,这一点,得魁做得很好。以后训练他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高顺道:“遵命。”
说到这里,王羽话锋一转,道:“得魁,河间张郃张隽乂,此人知否?”
高顺道:“此人乃冀州河间郡鄚县人氏,现居于乐成,家资巨万。隽乂武艺高强,足智多谋,能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隽乂虽为武将,而爱乐儒士,博览群书,可外勒戎旅,内存国朝,实乃文武兼修之才。请问主公,莫非有意招此人于麾下?”
王羽道:“得魁知我。”
高顺道:“顺与隽乂,神交已久,虽未曾谋面,但常有书信往来。既主公有此意,顺愿随主公先往乐成。”
王羽道:“如此甚好。”
高顺又道:“这廮陶城中,有位高人,姓田名丰,字元皓,乃当世大贤,此人于顺亦有数面之缘,顺愿为主公引见。”
王羽能说什么?只好苦笑着摇头,道:“这田丰吗……不见也罢。”
高顺若有所悟,不再提起此事。
几天后,高顺把庄院卖掉,准备齐行军用的粮草、营帐、炊事设备,率领着200多人的队伍,带好辎重,一起向河间郡乐成进发。
一路上,高顺对如何保持在快速行军中保持阵形进行研究和实践,这200多人被他折腾得惨不忍睹。只有那20名经过训练的士兵,虽然全副武装,还算是勉强应付得了。
在高顺的严格要求下,行军速度日益提高,行军的阵形也日见整齐。每天晚上,高顺都亲自指挥部下安营扎寨,尤其不忘王羽的指示,训练这些未来班长们扎寨的方法。
王羽念念不忘补充兵力,从廮陶到乐成,途经堂阳、阜城、武邑等地,王羽边走边招兵,到达乐成后,王羽的部队又多出80多人。
到达乐成时,日已偏西,高顺随即传令在乐成城外安下营寨,安排好岗哨,埋锅造饭。
次日,高顺请王羽暂候营中,自己去见张郃。
王羽心想:“那张郃八成也是个富家子弟,高顺此去,弄不好也如颜良去找文丑一般。虽然自己应该亲身前往,但也不能挫折高顺的锐气。也罢,是我的怎么也是我的,让高顺去吧。”
高顺带领20名士兵,来到张郃家中。两人互相仰慕已久,一见之下,甚为亲热。论势力,张郃虽然胜于文丑,门第等级观念却淡薄得多。张郃和高顺相见恨晚,谈论兵法,比试刀枪,演练拳脚,果然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高顺并没有忘记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找准时机,猛下说词,劝说张郃为王羽效力。张郃虽然半信半疑,但高顺如此人物既然能为王羽所用,自己有何不能?又看到那20名士兵的*练水准和连环铠,于是,带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想法,和高顺去见王羽。
王羽的地方虽小,但在高顺的指挥下,营门、路障、陷坑、岗哨,应有尽有,坚固非常。高顺和张郃按照军中规矩,在门外报名求见,得到允许后,入营和王羽会面。
在中军帐内,王羽会见张郃,高顺、典韦在侧作陪。
开始,大家都各怀心事,小心翼翼,出言谨慎。随着交谈的深入,大家逐渐无所不谈
四人从《孙子兵法》谈起,各抒己见。实际上,王羽虽然也算是精通兵法,但那是以21世纪的标准来判断的。好在王羽比所有人都多学习到两千多年的战争精华,可以把三国以后的战例拿出来讲讲,既然无法讲明出处,干脆纸上谈兵,化为自己首创的虚拟战例。另外,王羽精通现代战争理论,改头换面之下,往往出语惊人,张郃、高顺、典韦想不服都不行。
对于如何训练出一支精兵,张郃和高顺一样,对王羽的现代训练理论深以为是,张郃、高顺、典韦也各显胸中才学,谈了自己的想法。
夜色慢慢降临,大家吃罢晚饭,挑灯夜谈,谈论的内容也渐渐由兵书战策转到文的方面。
按照东汉时期文人的风俗,文人之间的重要学术交流之一就是对某些问题深入探究,认真辩论,分出个高低上下,往往一字一句,喋喋不休甚至穷经皓首。这在王羽看来,不过是腐儒钻牛角尖而已。
以王羽的古文修养,肯定问不住张郃。但是对张郃的诘问,王羽绝对能够做到对答如流。实在困难时,王羽就引用后世大儒的经典名言,这对张郃来说,就是必杀技。
谈起文来,高顺立刻就不是对手,只能在一边儿旁听,听到忍无可忍之时,索性睡给他们看。
典韦更是论文不及张郃,谈武不如高顺,忍耐不住,索性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