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马氏五常
崖山忆夫2015-10-27 12:204,119

  荆州人才济济,而在刘表的统治之下,荆州更是基本属于未开发之地,上层都被世家大族尤其是豪门世家给垄断了,小一点的世家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那些个有才华的人大多都是依附在豪门下面,基本都是属于无业之人或者是小吏,都是怀才不遇的不得志人群啊!

  要知道后世之中刘备入蜀,乃至是建立了蜀国失去了荆州之后,他手下的人群大多都是来自荆州,也就是所谓的荆州集团。这是刘备手下最大的一股势力,他们几乎掌垄断了刘备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全部的力量,而让刘璋的降臣还有益州本土的人士都觉得郁郁而不得志。

  这些人就是赤壁之战以后刘备所招揽到的人才,都是在荆州所招揽到的人才,他们也就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员,在刘表手下时郁郁不得志,而刘备却给了他们一飞冲天的机会,让他们掌控住了蜀国的生死,即使是刘备死后荆州集团依旧控制着蜀国的命脉。

  戴明的目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人放在那里不用实在是可惜,戴明必须要把他们收到帐下,即使有些不愿意为自己打工,那也要把他们弄到孙策的帐下去,绝对不能便宜了别人,这些可都是人才啊,大名鼎鼎的安邦定国的人才啊!

  那么荆楚大地又有哪些的人才呢?

  最有名的莫过于卧龙凤雏了,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在后世几乎是人尽皆知,后人们崇拜诸葛亮更是几乎到了一种崇拜神明的地步。可是庞统已经被错过了,孙策不用此人,更不会让戴明用此人,是以对于庞统戴明也没什么兴趣了,顺其自然吧。

  对于诸葛亮,戴明很是纠结,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既想要用此人,把他收到孙策的帐下,让他去为孙策打工,让他能像历史上一样的绽放自己的光彩。可是戴明另一方面又想要像是杀了刘备一样的杀了这个诸葛亮,因为他觉得诸葛亮不可能被自己用,孙策用他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诸葛亮虽说是有才华也忠心耿耿,可是他是忠心于汉室江山的,而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将来孙策必然会走上那一步,到时候又该怎么办?而最重要的是,诸葛亮要是来了,该给他一个什么样子的位置?把他安置在哪里?

  刘备在世之时,诸葛亮就是一个后勤部部长,尽管他有提出隆中对,告诉了刘备正确的发展方向,可是刘备也只是把他任用为后勤部部长,建国之后就是丞相,并没有过让诸葛亮领兵的记录。而刘备此人别的本事没有,看人那绝对是当世一绝,这也可以从侧面说,刘备并不怎么认可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即使是到了人才凋零的时候他也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足以挑起大梁,亲自领兵作战,甚至还用李严等人来牵制诸葛亮。

  而诸葛亮六次北伐更是说明了这一点,除了第一次北伐有过那么的一丝机会之外,其余的五次都是属于诸葛亮的执念了,是他一心想要完成自己的梦想的执念,即使他本人也知道这个梦想怕是不可能完成了,可是他还是要去做,必须要去做。

  纵观诸葛亮用兵,那都是以堂堂正正之师与敌人堂堂正正的交战,除了马谡给他支了一招弄走司马懿以外,诸葛亮基本上就没有想过要从其他的方面去打败敌人。他没有试过经济战,没有试过政治战,更不敢打粮草战,甚至连魏延提出的一个小小的偷袭他都不允许,他想要做的就是堂堂正正的打败敌人,用这种方式来宣扬自己的正义。而在蜀国没有绝对的实力战胜魏国的前提条件之下,他这么用兵的结果也就是已经确定的了,不可能有大败,可是也绝不可能有大胜。诸葛亮非常的完美,完美到了执着的地步,而当他把这份完美用在了军事上面的时候,这样子的结果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了,战争,他是需要冒风险的,不敢去面对风险那还谈什么胜利,我们能做的只是把风险降低,而不是逃避风险。

  军事上面不行的话,那么政治方面呢,政治方面又能被孙策用吗?

  首先,诸葛亮有着非常强烈的独裁欲望,只要是他所掌握的权力他就会想尽办法的用的尽善尽美,而且决不让其他人插手,任何档胆敢插手的人,不管你是天子近臣还是先帝的托孤大臣,都得去死,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可以说,这已经是有一种强迫症了,刘备在世的时候这种性格就有突显出来,刘备死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而孙策明显不是刘备,更不是刘阿斗,他不可能允许手下有这么强烈独裁欲望的人。

  再者说,诸葛亮的才华主要是在政治上面,尤其是在治国上面。不能否认的是,诸葛亮治理之下的蜀国确实是使得人民百姓安居乐业,甚至都不用去受到来自贵族的欺凌,能够堂堂正正的做人,这也充分的反映出了诸葛亮的政治抱负,他其实是想和孔子一样,建造出一个理想之中的国家,伊甸园一样子的社会。是以即使是到了千百年之后,蜀中的人民依旧还在祭拜给他们带来幸福的诸葛亮,武侯祠每日香火络绎不绝,诸葛亮在蜀中的地位甚至都已经超过了昔日那个建造都江堰造福万代的李冰,被后人永远的记住。

  按理说,这样子一个人孙策留下来不是正好么,正好让诸葛亮来治理东吴嘛!即使是他的军事才华上不了台面,可是这个政治才华就已经足以掩盖住他的其他的缺陷了!这可是一个萧何般的人物,甚至说是就连萧何也比不上他啊!既是忠心耿耿,有如此的有才,还能有比他更合适的丞相人选吗?

  既然要做一个政治家,那他就应该明白,政治永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的简单。

  不是说你有才华有能力就能坐上高位的。孙策帐下现在是谁在主政?江东二张,准确点说就是张昭张子布。东吴的政令皆是出自此人之手,孙策时代就是如此,而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孙权时代,一直到了孙权称帝任命了丞相之后,张昭的权势才逐渐的滑落。

  在江东,甚至有这么一种现象这么一个说法。由于政令皆是出自张昭之手,于是形成了一个人们只知道张子布而不知道孙策的局面。张昭为此曾经诚惶诚恐的去向孙策请罪,让孙策收回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让这种现象蔓延。可是孙策却是恺然一笑:“管仲相齐,此也仲父彼也仲父,天下只知仲父而不知桓公,敢问功不在桓公否?”

  于是这也就代表了孙策公开承认了张昭专权的这个事实,还拿这个与管仲齐桓公相比,可以说是把张昭吹捧到了极点,而张昭也是欣然接受,成为了一个有实无名的丞相。可惜的是当孙权主政之后,张昭还一直延续着使用这个孙策给予他的权力,延续着这个习惯,这就让权力欲望十分强烈的孙权非常不爽,最后被孙权给疏远了。

  当一个专权者遇见了另一个专权者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会相互的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可是当他们要去服侍一个老板的时候,那就绝对是死敌,不死不休的那种。政治上只允许有一个老大,同僚这种生物一个就已经是太多了,丞相更是只能由一个人来做。

  于是招揽了诸葛亮之后就得去想一个问题,到底让谁主政,要是让诸葛亮主政那张昭怎么办,让张昭主政诸葛亮怎么办?什么?你说等张昭死了之后再让诸葛亮主政?那我来告诉你,历史上张昭活了八十多岁,主政时间快要长达半个世纪,现在的张昭还不到五十岁,理论上来讲应该还有三十多年的寿命,这三十多年诸葛亮能忍得了?现在的诸葛亮还是个年轻气盛的诸葛亮,才二十岁左右,都还没有卧居隆中呢,可不是什么老成的家伙。把他找回来之后,孙策该怎么处理诸葛亮与张昭之间的矛盾,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戴明可不想孙策手下发生袁绍帐下那样子的政治斗争,最后毁掉了大业。

  再退一步而言,即使是张昭早逝了,那么孙策又凭什么要用诸葛亮主政?除了张昭以外,东吴还有很多可以主持大局的人物,比如与张昭齐名的张纮,还有张昭的徒弟顾雍,甚至是周瑜鲁肃诸葛瑾也并无不可,这些人都是有资历有能力有威望且立下过大功与孙策关系非常的人,孙策凭什么要放着这么多的人才不用,放着顺手的人不用去用一个新来的?

  至于戴明自己收服诸葛亮,戴明反正是觉得不可能的。诸葛亮此人志在天下,戴明志在辅佐孙策,这两者根本就不对等,戴明可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王霸之气能够留住这个名垂千古的大人物,真要是留得下那也是屈才了不是。

  于是乎对于孔明此人戴明很是纠结,他很想去找孔明,去满足一下子自己的崇拜心理,也要去见识见识这个中国人的偶像,否则岂不是白来了一趟么。可是戴明又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此人,自己任用他这不可能,孙策也不太可能重用他,更不可能为了诸葛亮去疏远那些个老臣。既然用不了,那就杀掉?就像是对付刘备那样子?

  戴明的心在不住的动摇,一时间难以得出结论。

  既然不明白,那就索性先放在一边,反正刘备已经没了,诸葛亮还能去投奔什么人?千里马再好没有伯乐那也是白搭,难眠逃不了驽马的命运。

  戴明决定还是先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英雄身上吧,不管是他还是孙策都太需要荆州的人才了。戴明首先就把眼睛放在了这户人家的身上,这也是荆楚的大才,至少未来是的。

  就在江夏,站在这个朱门之前,戴明默默地感慨了一下,这家里面有五个兄弟,都还不错,甚至还有两个特别出色的人物,最小的那个更是千古留名的奇才,虽然他最后的命运很悲惨,沦落为天下人的笑柄,可是不能否认的是他很有才华,就要看自己会不会用了。最重要的是,这家现在还不算是什么高门大户,这几个兄弟现在更是不得志,刘表根本就没有正眼瞧过他们,因此戴明对自己的此行很有信心,搞定他们不是问题。

  为了方便,也是对这几个兄弟的信任,没有带多的人,只有他们俩,潘璋和黄忠在戴明的身后拿着礼物等待着戴明的吩咐。出于尊敬,戴明没有派遣他们俩去敲门,而是整理了一下衣冠,确认不会事例之后亲自的走上前去,敲响了朱门,递上了自己的拜帖:‘江夏戴明求见’。

  这个门子不识字,对于戴明的拜帖没感觉太意外,平日里也有不少少爷们好友前来拜会,眼前这个人虽说没有见过,但多半是哪位少爷新结识的好友吧,门子这么想到恭敬的应了一声诺就进去递交自己的拜帖,而把戴明三人晾在外面。

  没一会,朱门之内就响起了一阵的惊呼,但是转瞬之间这声惊呼就沉了下去。紧接着的就是朱门大开,这也是戴明所意料之中的事情,自己身份摆在那里,对方又是江夏本地人,只要他还想继续混下去就不可能不亲自来迎接自己。紧接着,家中的礼乐都响了起来,兄弟五个排成一条对兴冲冲地向着戴明走来,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这,是欢迎客人的礼节。

  “马玄字伯尝。”

  “马康字仲常。”

  “马津字叔常。”

  “马良字季常。”

  “马谡字幼常。”

  尽管是年纪不一,马玄和马谡的年纪甚至可能还相差了二十岁,兄弟五个却是一条心的对着戴明说道:“马氏兄弟见过太守大人。”

继续阅读:第198章 白眉最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醉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