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纵有慧谷识盘古,不懂易卜也枉然
山高知寒2015-10-27 13:413,906

  第五十二章纵有慧谷识盘古,不懂易卜也枉然

  纵有慧谷识盘古,不懂易卜也枉然。

  卜筮天经地义事,难敌基督唱得天。

  娘俩沿山路往上走去,单见山谷中绿树成荫,风景秀丽,蔚然深秀。路旁乱石间生满了绿蔓草案,草木奋力拼搏着生长,可怜地吸吮着石缝间稀薄的一点营养。

  娘俩说着话走着,就听寡妇婶子说道:“二毛,我们找个地方歇会儿,我看走到山上可是得到下午了,今天说不准要住在山上呢。”

  “婶子,不急,俺娘俩慢慢地走,走到啥时是啥时,住下就住下。”范二毛说着话把婶子扶到小路旁的一块平地上,搬个石头让婶子坐下,抬头看看日上树梢了,心想快晌午了,于是俯身问道:“婶子,您饿不饿,您先吃点东西。”

  “不饿,就是有点渴,拿水来。”

  “中。”范二毛赶忙把水递过去了。

  这娘俩走走停停渴了喝水,饿了吃山下带来的干粮,待到上了山进到老君庙、玉皇殿已经是日头偏西了,进午朝门,入大院即是“凌霄宝殿”。

  大殿为两层楼房,楼上正中神龛内供玉皇大帝,雕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两侧供有太白星君、雷、电、风、雨神,及千手观音,托塔李天王、二郎神等,故又称“神霄万灵阁”,殿内窗明几净,环境清幽。

  寡妇进前上香,范二毛站在一旁看香客如潮,跪在地上拜玉帝自己觉着没趣,于是自己悄悄走出殿外。

  殿外景色秀美,风光迷人。

  范二毛出了大殿顺路向西北方向而来。

  太阳西下,远处的台阶状山坡笼罩在金黄的微光之中,一派宁静平和的景象。

  落二毛一边欣赏着山景不觉来到又一处大殿前,自己信步而行入了殿门,就看到殿内供着太上老君的塑像,塑像白鬓胡须,神态自若,右手握羽毛扇,左陪祀郭天师,右陪祀张天师,上悬“大赤天宫”、“青霞再现”二个匾额。出了大殿,殿堂旁边的信门内供关、温、马、赵四大灵官,再往外走殿左右房舍为道士食宿之所。

  范二毛一路走来,欣赏美景,览胜道殿,看殿堂巍然,悠然间产生敬畏之心,有神仰之意。

  慢步走来不觉又回到前庙,进了庙门,就见婶子坐在殿内正在与一个道人说话。

  范二毛走到近前在一旁找个空闲的位置坐下,就听老道言道。

  学《周易》者,欲通玄黄,定当先知《周易》之理。原因是这部经典是中国人的思想渊源。不过只要你学易、知易,无论你悟性多高,学问多深,道学奇门三式运用多么熟练,可是终有一种学问是你无法逾越的沟壑,那就是《道德经》你绕不过去。

  《道德经》是一部什么经书,书中又在阐述什么道理呢?

  要想弄明白《道德经》是一部什么经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对于“道德”两字几千年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标准,原因是古言精练,一字多释,由阅读者的层次而定。

  以我的浅薄认知,我认为圣人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这句话在诠释一个“道”字的含义。

  就宇宙而言,自然界存在着一条自然生成的“道”,而这个“道”决定了宇宙中物种的起源,物种生成,非同寻常,于“道”而来。

  这个“道”没有名字,是因为道是宇宙中物种生成生命的温床,也可以说是孕育之所。道可以看作是一种概念,一种原子、粒子。道来源于哪里?“道”来自于天际、宇宙。

  “道”不是人们常态下看到的东西,而是一种能量,一种原子,一个过程,一个概念,所以细微到可以有名,也可以无名。

  那么,这个“道”到底是什么呢?道,其实就是宇宙中凡是有生命活力的物种生成生命的通道,就是动植物孕育生命的过程。在天“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故“道”是宇宙物种生成生命的通道,细微而恍惚,若有若无,精细如粒子传递着生命的信息。

  现代科学证明坠落的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物的蛋白质分子所必需的元素。科学研究表明,一些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分子可以在星际尘埃的表面产生,这些有机分子可能由彗星或其陨石带到地球上,并在地球上演变为原始的生命。

  在天际宇宙,生命因子细微至恍惚,飘荡在宇宙。在地球,生命因子背阳而有道,得月而来到地球。在人间,生命因子承月光来到大地,寄生于山谷幽泉。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这段话是古中国人认识自然科学最原始的认识。什么是众妙之门?众妙,即有生命活力的所有物种,也就是地球上的动植物。那么众妙之门的“之门”是什么,又在哪里?众妙之门,其实就是地球上所有有生命活力的物种,产生生命的法门。

  地球上物种产生生命的法门在哪?

  在天,于月光之夜,生命乘月光而来。

  在地,位于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在哪?在妙关之处,也就是有生命活力的所有物种生成生命的孕育之处。在哪?渊兮,似万物之宗。渊又在哪里?在水之源头。

  深山幽谷之中有潺潺细流,这里便是孕育生命的源头。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万源归流,归而流入江海。是故地球上物种生成生命的孕育之处,在万泉之中,在川谷洞穴之中,那里是孕育地球物种的地方,所以说地道在谷。

  在人,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在人,生命出于玄牝。玄牝是什么?玄牝就是女人的子宫,位于女人小腹内部。此既为人道,孕育人类生命的地方。

  何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要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就要探讨什么是谷神。

  谷神,即孕育生命的地方。

  生命之神通过山间泉水潺潺流出,深谷泉水是孕育生命之神。

  物种起源于水中,源头就在洞穴深处,地穴与水泉之间正是孕育生命的源泉之处。

  生命之神在天在月,在地在谷,在人在女人脐下三寸,这里就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即为谷神。

  在天,经月亮漂泊,在地,经幽谷绵亘,在人,经父精母育,生命不息,长生不死,即为谷神。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是故,你看月色幽婉,其味何闻?你看泉水潺潺,其味何闻?你看人道绵绵,其味何闻?所以‘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道”是什么?道就是来自宇宙的生命元素,经月夜天道入川谷地道,川谷地道生成地球上有生命的千万物种。

  故天道在月,地道在谷,人道在牝。

  天地人三道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什么?道经玄牝之门流出,清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得。有物混成,万物得生,来自于天,孕之于地,成之于玄。

  寂寂寥寥,生生息息,各自遵循自己的自然规律,独立生息不变,循环不止,生命不止,代代繁衍,这就是天地之母。我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这也是道家认为人本来就是人,不存在人猿进化之说的原因。道家没有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念,道家不认同“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对世界万物生成没有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认识。

  道家认为道法自然,自然天成。

  道,在天,位于繁星点点的浩瀚夜空中的寥月之处;在地,位于幽远深邃的山谷洞穴深处的幽泉之中;在人,位于四季绵绵的玄牝之门。道,无色无味,无形无态,承月气而载,顺幽泉而流,自阴道而出,是生命之源,生命之始,生命的符号。

  老子是现今世界上最早论证物种起源的人,道教理论认为物种起源于天,经月道入地道,经地道入人道,孕育生命,周而复始,死而复生,长生不死。

  道教是世界上唯一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的教派,道教认为人来自天,人的灵魂不会死去,人死只是肉体五行物质的泯灭,而人的灵魂会出窍回到天地,经“奈何桥”,喝“孟婆汤”转世回到阳间,或转世为人或转世为畜,物种来自天地,循环往复,生生息息,长生不死。

  道家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的原因就在这里。

  这种思想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物种来自宇宙空间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说明道家很久以前就认识到物种起源于宇宙,天地创造了物种,物种生死循环,循环往复,生生息息,代代繁衍。

  道,就是形若玄牝的通道,博大而幽深,深明而大义。故‘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的思想也是最早尊重生命的思想,是非常伟大的思想,道博能容,深远幽邃,大道致微,深明大义。

  那么什么是“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天地形成,物种自立,细微的德行唯一的从化于道,无道无德。

  德从道生,无道无德,世界上没有生命何来德行。

  德是典型化后求完全的标准;枉法后求直正的标准;水洼地求满盈的标准;敝帚处求自新的标准;缺少时求得到的标准;多余了求分享的标准。

  德从化于道,道发于自然,自然生成生命,生命自成规律,德就是自然规则,自然规律。

  德是什么?中国人所认识的“德”其实就是自然规则,自然规律。

  因此,德是歪曲了匡正的标准,枉法了治正的标准,是自然规范,是自然法则,是先有了道,产生人类之后,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人为制定的自然法则,自然规范,所以德是后天生成的产物。

  德从何而来?德随道自然而来,先有道,后有德。德是道的规矩,德是道的规范,德是道的法则。

  德是人类行为的标准,其出处来源自然法则。

  所以人类的德性是衡量人类文明的标准,人类的德性来自于自然规律,来自于人类自觉自悟的对善恶的理性判断,是人类通过判断、分析、批判、总结、合成合理认识后的客观逻辑思维,应当归于哲学中智慧思维的部分,是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人客观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是中国人的精神圣地,也是中国人用自己的道德观最终战胜西方价值观的锐利武器。

  老道长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正是:

  道可道兮非常道,玄可玄兮玄又妙。

  天若不老情难绝,青春付与万年妖。

继续阅读:第57章 突然天上劲风雷 雨打风吹何处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八字人生 第一部:八字奇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