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站在产业的高度看问题后,萧安邦明显感觉到要费的脑筋大大增加。
诚然,人才是一家公司成长的最大资本,但是人才却又是必然会流动的。
这就要求他一旦走向独*立,就要有面对人才流动的问题。
而现实点说,萧安邦也不能无穷无尽的对自己公司的员工动辄实施忠诚印。
真要这样的话,岂不是就等于说自己没有信心管理好企业?而且这样一来,公司就变得离不开自己了,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想要建设百年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竞争力,靠这些可以复制可以传承的东西来经营才是正道。
自己之前的这种只是为了争取发展时间而不得已为之的措施,绝对不能成为常态。
拥有了那么杰出的能力之后,能靠自己把场面撑起来吗?对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来说,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实在是不值得提倡。
反之,刘邦式的管理才是最理想的。
虽然自己的书已经读过极多,远远超过这世上的绝大部分人,但是相比较当初的刘邦,萧安邦还是深深感觉到自己在管理上连刘邦的一成功力都没,真正是惭愧之极。如果说刘邦算是管理学上的博士后,那么自己可能只算得上小学生。
这种人生历练沉淀积累出来的东西,不是多读些书就能马上拥有的。
而且对萧安邦来说,有个表面上像是很有利实则很不利的因素。
那就是刘邦本身能力一般,因此全是依靠手下的才能来打拼天下,因此他把管理当做最大的任务去做,把手下的实力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而萧安邦此刻却是自己的能力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这就有点像是当初的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最终的结局却是败亡,那自己这种状态走下去,会不会最后也是这样的悲剧结局呢?
萧安邦扪心自问,觉得这样下去,自己还真有可能最终失败。必须依靠管理,才有希望最终取得成功。否则的话,一旦自己有事离开,自己辛辛苦苦架设起来的商业帝国整个体系就极有可能快速走向崩溃。老话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建立企业的基础不扎实,那么商业帝国最终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
难道自己拥有了如此杰出的能力,将要建立起来的家族,将来也会逃不脱富不过三代的命运?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能不能打破这个宿命,也是萧安邦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萧安邦也在未雨绸缪地考虑怎么来解决自己将要发展的事业中的深层次隐患问题。
别搞到最后,看人家都是失误错误,到了自己手上却更是远远不如!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流绝非萧安邦之所愿。
因此,在深深思索过之后,萧安邦还是觉得,不能过分突出自己的个人能力,而更应该依靠刘邦式的管理来壮大自己的队伍。
不过萧安邦思来想去,自己还是要快速崛起的,现在是特殊阶段,必须是争分夺秒,只争朝夕,这就必然要求不能只走寻常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前,自己的个人能力该用还是得用。只是管理必须要跟上,未来才好顺利过渡到正常依靠管理发展的阶段。
加紧网罗人才,加强技术储备,收购壳公司,壮大资本力量,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再建销售网络,走通上层关系,等等,千头万绪,都是现在萧安邦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白手起家,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啊。
必须尽快出成果,拿到更大的话语权,才能占据有利的位置,方便自己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至于收购壳公司,壮大资本力量这个暂时还没到时候,投出去的第一波收获,应该在2000年初。现在才只1995年还没过,这个时间段太长,不能坐等,必须另外途径尽快筹集到资金收购壳公司!
银行资金暂时就别想了,银行家们从来都是在你不缺钱的时候送钱给你用,分上一杯羹,而在你缺钱的时候往往就会踩你最致命的一脚,落井下石,陷你于水深火热之中。后世有位华夏国首富之一,做饲料出身的,就一直对于银行敬而远之,宁可自己慢慢积累,至少能不受银行的擎肘。
股票,期货方面,后世倒是记得,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过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可惜前世萧安邦对此也仅只是知道而已,详细的信息一概不知,这个快钱已经是赚不到了,国内有个国债327事件也已告结束。就是说大的事件机会暂时是无。彩票中奖?倒也是可以,问题是也貌似没有大奖,自己也不差这个钱,也排除。
好吧,老老实实再多治点病赚钱吧。功力大增后的萧安邦,每天可以治疗的病人怕是十个都没问题了,目前却仍然控制在每天2个左右。不过这件事还得重新考量,因为还得有整段时间来做事业,甚至有时还需要出差,总不能只去一天就能打个来回的地方吧,作为还在单位上班的情况,这样是极其不合适的。
呃,现在已经实施双休了,那可以利用周末两天时间来治病。其它时间则可以用来集中发展电梯事业,实在是太多事情要做了。周末用两天时间来治病,每天治疗十个,那一周也不会比以前治得少,但是其它时间就解脱出来了,可以用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可以再建销售网络,可以利用自己的医术建立和走通上层关系。
不是为了权钱交易,而是为了可以得到最起码的支持,要想避免以后被秋后算账,一开始就要身家清楚,要经得起历史考验。至于被人栽赃陷害之类,萧安邦倒也不怵,弄手段谁怕谁啊。他之所以坚持这样做,最主要是想问心无愧,秉承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做法而已,岂能为了身外之物,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原则?
想到这,萧安邦打电话给当初治病后赠与别墅的大地产商汪总,问他能否准备个会所,周末时间开放给他治病之用,作为回报,接待这些富豪级人物的任务就交给他,使他可以利用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人脉。汪总高兴地满口答应了,这样双赢的事,不干的才是傻子呢。两人谈妥之后,萧安邦又打电话给马苏,交代她以后对治病做如此这样的安排。马苏倒也挺高兴,那样平时就没那么多麻烦了,晚上时间也相对自由多了。萧安邦也顺便告诉小颜,以后集中精力搞研究开发,把治病的安排工作移交给自己的妻子马苏。
这些问题都厘清了,接下来还要解决个公司内部问题,虽然留着不解决也未必会有大事,但是一定会有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