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来临,一大早,萧安邦踩着单车回到电梯厂上班。说来,厂里可不单是招进大学毕业生,更高级人才,只要厂里需要的,都想办法挖过来或者用比较好的待遇条件吸引过来。今天就来了一位,从川省回到故乡的高级工程师方工。川省众所周知,乃是国内众多军工企业集结的地方。方工老家就是杭城,年纪可能是临近退休了或者已经从那边退休,然后回到老家来,算是叶落归根吧。方工担任了副总工。技术科之前基本上就是机械类的人一统天下,唯一的电气类的王工还在电气车间,貌似编制还不属于技术科,因为王工在电气车间上班,拿的也是电气车间的工资。萧安邦进来的部门也是电气车间,也没说是技术科编制。但是王工和萧安邦在车间里干的却又多半是技术科的活。所以,这里面关系比较复杂,一时半会说不太清楚。
方工来了之后呢,首先就是发现了其中的不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他就开始牵头组建技术科里的电气组,统一归属技术科管辖,后面还要充实电气组的人员,因为后续开发新产品,离不开人手的支持。以前的项目,其实都是从各个部门七拼八凑来的,完事了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就是许多高速发展的乡镇企业的一个缩影,在发展初期有其合理性,到后来就会变得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需要正规化,才不会出现多头管理那种很容易发生扯皮现象,责权利不相对应的情况。要是在大锅饭时代,那这种情况就太普遍了。这是萧安邦再世为人后观察体悟到的东西。
其实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改若干不合理的地方,多头管理最容易发生扯皮现象,做得好大家都有功劳,皆大欢喜,做得不好那就踢皮球了,肯定都得推卸责任到对方头上,谁都不愿意顶缸。这么个情况,不改又怎么能行呢?政fu部门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很多部门,头上有多个婆婆来管,哪怕是后世很长时间之内都一直有,这里面就牵涉到利益问题了,因为很多工作都需要各部门协调去做的,不赋予一定的权利,谁来管你?可一管起来,有权利管的就多了,于是很容易就出现踢皮球了。还不仅如此,最后的结果可能更糟,管的人一大堆,真正干活的就那么几个,少得可怜。官比兵多,是很多部门的常态。这算是一种痼疾了吧。
就萧安邦的眼光来看,改革开放除了对外开放那一块外,在对内改革的地方,在这一块一直没有太多的办法,没有太大的进展。其实,这方面倒是可以效法国外先进国家的制度。国内之所以长期没法改变这种痼疾,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外是因岗设人,国内则是因人设岗。很多东西没个统一成熟的制度来约束,老是应付式的,就像西医治病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性机构多如牛毛,换个领导上台,按照他的心意设立新的部门,进行新的管理。记忆中后世网络发达了之后,依托网络,专门开发有一种软件,叫做OA协同软件,O是office,A是automatic,OA就是办公自动化,这个软件就是为了提升较大公司或者机构里的办公效率的,萧安邦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就发现了这个明显的不同,植根于国外过来的OA软件,设的流程就是岗位决定这个人该做什么,有什么权限,而本土的软件就宽松多了,因为是因人设岗,使用起来的确是方便,国外背景的OA软件明显的水土不服。但是这个方便是有代价的,那就是规矩很容易改变,难道规矩就是用来破坏的吗?现代华夏会相当普遍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跟这种大众心理不无关系。都知道规矩可以不遵守的,于是经常会有觉得利益受损或者想要得到更多利益的人通过人情关系网来试图挑战这个规矩,而人都处在这个环境之下,今天你求我,明天说不定要我求你,或者有把柄在手不得不从,于是规矩转眼间就被破坏了。问题是大家都可以去破坏它,那规矩的存在还有何意义?所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应该还是因岗设人更加合理,更有可*作性,更容易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萧安邦就想不通了,难道就不能集合大多数人的智慧,搞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约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谁上来都要标新立异一番,政策哪里还能有延续性?其结果还能比集合大家的智慧,制定好相对最合理的制度,大家都去遵守更好?后世很多地方搞城市规划也是这样,为了政绩,很可能东开一块,西挖一块,换个人又是一套,城市布局就会在领导们拍脑袋指挥的情况下变得面目全非,最后还不是某个人的错,因为大家都有份不是?那就法不责众了。
他觉得,就得跟人自身一样,各个部位各司其职,协调发展,哪怕有发生冲突导致疾病也不会出现诸如再造个假肢出来应付这个局面的情况,正本清源,对症下药就行了,实在是不需要那么多的标新立异,做好各个部门该做的事就够了。记忆中后世肯德基因为鸡翅销量太大,来源不够满足市场需求,就使用了转基因技术,搞出一只鸡身上同时培育有多对翅膀的怪胎来,相信看到那些怪胎鸡,知道自己吃的鸡翅很可能就是从这种怪胎鸡身上取下来的人不会再去吃肯德基了。大道至简,朝令夕改,只能让人无所适从。现代有一门科学叫做仿生学,就是仿照各种生物的特点制造出具有类似优异效能的东西来,比如飞机外形就是模仿蜻蜓,潜水艇搞流线形,游泳运动员穿的泳衣也都是模仿鱼类的特点,等等,不胜枚举。我们也可以模仿人类自身的肉身结构,架构起最高效最合理的机构部门来。大家都在这个体系下运行,不用费尽脑汁去标新立异设立怪胎式的机构,成绩做得好不好,就看执行得好不好,这样不是更合理吗?这也算是另类的仿生吧。
心有感慨,扯远了点。言归正传,方工来了之后,厂子里的不合理之处得到了有效改变,在后来抽调了一部分人之后,技术科电气组就成立了,有了常备的这些人,新产品开发什么的都变得名正言顺了,这方面的发展从此走上了快车道。这就是正规化之后,有规矩可依带来的好处。记忆中萧安邦作为电气组组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出后来畅销一时的新产品的,算是新锐技术带头人,后续电气组的每个人各自分别主负责一个项目进行新产品开发,可谓是人尽其用。
因为厂子里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开发的都是市场上最需要的产品,所以一经推出,很受市场欢迎,抢占了市场先机,所以后来才成功的越做越大。方工刚来不久,很多东西还在逐步理顺之中,但是萧安邦知道这是对的,也早就做好了相应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在日常的忙忙碌碌之后,还是有些志趣相投的同事朋友间的聚会切磋。萧安邦利用这个机会,在一次聚会中,对那个耳聋的女大学生小颜提出有一定把握可以治好她耳聋,问她敢不敢治。小颜在耳聋的情况下,还上完了大学毕业出来,还是华夏名校沪海交通大学呢,其聪明就可想而知了。有机会能治好,谁又愿意自己一直做个耳聋的残疾人呢?何况,小颜本身就比较喜欢萧安邦,虽然比较含蓄。她自然是毫不迟疑的答应了。以萧安邦现在的功力修为,和相当长时间里的积累,以及平时的治疗小病积累的经验,对于这种看似绝望的病,反而很容易治好,他浑厚真元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支持一直治好对方为止,而他修炼出的识神更是使他对于病症了如指掌,由于男女有别,对方也是个没结婚的大姑娘,他选择了气功隔空治疗,对着病灶发功,进行修复,为了避免过于惊世骇俗,分成了好几天治疗,当然,第一次就让她感受到了外界的一点声音,以坚定她继续治疗的信心。
几次之后,小颜彻底恢复听觉,重新成为了一个健康人。那感激之意真是无法言表,都快想要以身相许了。好在再世为人的他坚定的婉拒了,他很淡定的告诉她自己已经有女友了而且很相爱,衷心祝福和希望恢复健康的她可以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件事,很快就不胫而走,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开始听到了都不敢相信,一个才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还不是学医出身的,居然可以轻易治好几乎被判死刑的耳聋?开什么国际玩笑啊。但事实俱在,当他们实地考察之后,不得不信了。于是萧安邦彻底火了。口耳相传之下,很多人开始上门延医。萧安邦倒也不拒绝,但是他言明自己是没有行医资格证的,想要他治疗可以,别指望他包治,还必须立下自愿治疗的字据,才可以。而且他为了避免太多麻烦,宣称能量有限,每天最多只能治两个人,否则会伤害反噬他自己的身体,所以要治疗的还要预约好时间。由于他治疗还要消耗他的本命真元,所以还得收一些费用,竞标来决定,由于小颜被治好没收钱,家庭条件也是一般,她不想欠他那么多,所以想要帮忙,萧安邦索性把预约治疗竞标的事交给她去办,给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卡号给她,方便打款用,先打款后治疗,治不好的全额退款。就这样,萧安邦挣钱了。不过为了避免麻烦,他还是主动去申报了交个人所得税,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至于非法行医,大家你情我愿的,有字据为证,也没办法判他。
暂时来说,来的还大多是条件一般,身家不算很丰厚而病症又很棘手,医院里治不好的,闻声到他这儿,死马当活马医的。就这样,一天一个,而且周末要休息不治疗,一个月下来,也有上十万的收入。不过这些,也没对他的生活造成太大变化,该上班的照常上班,从不因帮人治病的事耽误了上班,所有这些都是在业余时间里完成的。尽管如此,由于他不断的治好了好多很棘手的病,气到病除,效验如神,为他人解除了痛苦,他的名声还是很快在周边传了出去。
未几,传出来说是集团公司老总,那个带头人王总患了慢性乙肝。这个病可是高发却又很难完全治好的顽症。显然医院也没什么太好的方法,只能喊他以调养为主了,不要那么劳累就不会有什么大事。所以就有人想到了萧安邦。但是由于还没听说过患乙肝的来被萧安邦治好,加上萧安邦这样的背景,自然可信度没有大医院里的那些医生高了,所以,暂时还没人来为此找到他来治疗。
直到有一天,也有一个乙肝患者实在是受不了医院那套几乎是等死的方法,吃着昂贵的所谓特效药,却实在是看不到痊愈的希望,听说了这事,病笃乱投医,找上门来。萧安邦肯定的告诉对方可以治,就是要多一些疗程,一般不太重的病,他一次就搞定了,象这种慢性病,时间就要久点了,要5天时间,费用也收得贵些。这段时间,由于僧多粥少,竞标的价格日渐走高,从原来的上千元到目前已经是五,六千元一个病了,以这个时候的物价,实在是不便宜,但是效果确是杠杠的,所以还是物有所值的。那个乙肝患者同意了,因为是打包竞标,他用了两万五的价格击败了其它人,接下来5天,每天两次机会里的一次就属于他了。5天之后,顺利治愈,有去医院的最新检查报告为证。这个病人的治病前后的检查报告被复印留存,病人欢天喜地的走了,留下了一地眼镜,这气功也忒万能了点吧?话说如此,事实俱在,也没什么好说的,人们只能羡慕嫉妒恨了。萧安邦自个去租了一间条件比较好的新房子,方便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而这会,也有好事者主动把萧安邦能治乙肝的消息传到了老总和其家人那里,希望能讨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