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却说丞相大将军曹操闻听江东吴候孙权起兵来犯,徐州合肥门户大急!一时之间曹操便急忙召集手下的文武大臣们前来商议对策!最后曹操决定起兵与江东吴候孙权决战合肥!同时听从了军师荀彧的计策,便命令大都督夏侯惇从汝南一线,赶奔国都许昌镇守许昌,留大将于禁率军镇守陈留、派大将文聘镇守濮阳。其余军兵拔寨都起,并且以荀彧为军师杀奔濡须坞来。
而就在曹操大军出发不久之时,荀彧便开始患病!并且病情逐渐发生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曹操得知荀彧病了,并没有像昔日对待荀彧一样寻寒问暖,只是将荀彧安排到了寿春养病!然后曹操便以军情万分紧急为理由,继续帅令数十万曹军出发直奔江东吴候孙权集兵之所在一一濡须口而来!
而此时此刻的荀彧病情逐渐加重起来!可以说荀彧与曹操是当今天下的一对有名的君臣,一个是当时的名士,一个当世的英雄。荀彧能主动投靠曹操,除了曹操能力过人之外,还一个是重用原因,就是曹操的对汉王朝的态度。当时董卓作乱,曹操能首倡义兵起兵伐董,并在各路诸侯观望不前的时候,能够主动出击董卓。这些也是荀彧对曹操产生好感的原因。而曹操一见到荀彧,就马上说出了:“吾之子房也。”并委以重任,荀彧遇见曹操,有了更大的表演舞台,他也为曹操集团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甚至可以说没有荀彧极有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曹操,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几个人能像曹操一样这么对荀彧礼遇!接下来我们看看荀彧的比较大的功绩。第一个,是保全兖州三城。当时曹操为报父仇,出兵讨伐徐州的陶谦,山东张邈、陈宫等人联合吕布叛乱,整个山东地区仅剩鄄城等地。荀彧在曹操大军未到之际,和程昱等人设计保住三城,稳定了局面,保住了曹操的根基。并在山东局势不明朗,曹操想先夺取徐州的时候,主动向曹操劝谏,劝其效仿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巩固关中、河内的基地,而曹操也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并最终打败了吕布,有效控制了山东的地盘,这也为曹操后来争霸天下打下了基础。第二,迎奉天子,以尊王室。当时,李傕、郭汜作乱关中,汉献帝被迫逃亡东方。当时曹操许多部下认为局势不明朗,迎奉天子会带来麻烦,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可荀彧却高屋建瓴地从大局出发,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他说“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他从道义、战略、人心等诸多方面分析了迎奉天子的利害,曹操最终采纳了荀彧的建议,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献帝迁都许县。荀彧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让曹操政治上占据了主动权,为曹操之后进一步争霸天下,打下了可靠的政治基础。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荀彧兴复汉室的理念,客观上延长了东汉王朝的寿命。第三,官渡一役,坚固军心。当时,袁绍势力强大、人才济济,许多曹操部下都认为打不过袁绍,可荀彧却从袁绍与曹操各方面的比较,和袁绍内部人员的逐一分析,提出了袁绍必败的理由。特别是在官渡激战的关键时刻,当时兵微粮少的曹操,几次想撤军。而荀彧却在关键时刻,向曹操进言,“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采纳其建议,坚固战斗到底的决心。继续坚守待机。果然,后来许攸来投,曹操用其谋,火烧乌巢,大破袁绍,为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可靠的基础。第四,献计伐荆,刘琮投降。平定北方后,曹操积极准备南征,他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采纳荀彧的计策,果然曹操大军出其不意地到达荆州地区,迫使刘表的幼子刘琮,望风而降,荆州不战而定。此外,内政方面,荀彧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等大量人才,这些人都为曹操集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这些人无不是一时之人杰!足可见荀彧能慧眼识人,反应了他过人的眼光,另一方面,人才的聚集也是曹操能统一北方,争霸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荀彧后来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曹操每次出兵,荀彧都镇守许昌处理军政大事,他也为汉朝廷和曹操集团的稳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然而,就当荀彧屡次为曹操作出重大贡献的时候,成为曹操倚重的重臣时,他们却于此时此刻开始与他的主公曹操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间隙,在曹操欲进位魏公的时候,产生了重大政治分歧,最终也导致了荀彧的神秘死亡。整个事件发在建安建安十七年,当时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他手下的董昭等人,就向朝廷建议曹操应当称魏公,加九锡。亲进曹操的臣子董昭自去询问荀彧的建议。之所以要先询问荀彧,是他们想争取荀彧为代表的士族势力支持,毕竟荀彧是曹操的老班底的人马之一!再加上荀彧在很多时候说出的话,有定层度上可以代替曹操的!所以让荀彧这个重臣挑头干这件事情,由他上表朝廷,会让曹操称魏公事情更为稳定,反对意见也就越来越少。可一向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荀彧,听到曹操称魏公的事情,马上回应董昭说道:“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荀彧为什么会如此反对曹操称魏公呢?因为他是十足的拥汉派。他认为曹操一但称魏公,就不是当初与汉献帝之间的君臣关系了,而是国与国的关系,有朝一日曹操没准就会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这也是与他兴复汉室的理想,谬以千里。得知荀彧明确反对后,曹操很生气,他没想到荀彧会如此反对,由是心不能平,并开始不信任荀彧了。此时,权倾朝野的曹操,早已不是让称那个首倡义兵的热血青年了,也许曹操一开始也有兴复汉室的想法,但局势的变化,汉王朝的急剧没落,以及自己的在权力道路上的急剧膨胀,都让他让为汉王朝早已不重要了,不过是自己手中利用的政治工具。他认为自己功盖寰宇,称个魏公没什么了不起的,是理所当然。而荀彧如此表态,是明白的唱对台戏,以后自己再还想进位加爵,荀彧更是一块绊脚石,他们之间也完全没有当初的默契了,反而越走越远,而且荀彧本事大,能力强,又是士族代表,日后注定是自己在权力道路上升上的最大阻碍,没准还会到威胁自己的安全。于是,曹操开始准备处理荀彧了。
而同年也就是此时此刻,江东吴候孙权举兵来犯合肥,而正好此时此刻荀彧有进言曹操举兵与江东吴候孙权交战!所以曹操亲征江东吴候孙权,也正是这样他曹操处置荀彧的机会到了!他曹操先让荀彧为军师,而等荀彧到谯县劳军,等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并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把他控制在自己身边。之后,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而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另外一种的说法是: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还有可能是荀彧见到曹操送给自己的空食盒,自己心中自思:莫非这件事情传到了曹公的耳朵里,对我不满意,故而送我个空盒子,暗示让我自裁的意思。转念又想,曹公平时待人,宽容豁达;言谈戏笑,尽无所隐。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必有显露。哪能一无所示便赐我去死?左思右想不得要领,更加觉得寒气袭人。便命侍从禁闭门窗,添炭取暖。不多时候就昏昏睡着了,从此却再也没有醒过来。等到侍者进室发觉,已经冰冷去世多时了。时人不知道真相,以为荀彧服毒自尽。按照今天猜测,实在是炭火攻心而亡,说白了就是煤气中毒。荀彧到底是病亡,还自杀,目前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说明,死也许是荀彧唯一的选择了。因为荀彧先死不是肉体而是精神上的,他兴复汉室的理想,完全被当初那个自己信任的曹操破灭了,看着曹操一步步要取汉室自立,荀彧也完全束手无策了,他陷入了空前的绝望,精神上的折磨比肉体的更为痛苦,那个兴复大汉王朝的志向也只能化为南柯一梦,再也无法实现,而他认为他再在曹操身边多停留一天,就会在多助纣为虐一天。他现在是不能帮曹操也不能不帮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完全是进退失据,而且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不管他是忧郁而死,还是服毒自杀,都在精神折磨后痛苦的离世。也许,他是用自己的死亡,死来告诉曹操,我绝不能赞成你这做下去,就是强烈表明自己这样一个反对曹操窃取大汉王朝权力的态度。而就在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曹操就顺利地当上魏公,从此一步一地走上取代汉室的道路。
就这样,一代名士荀彧以神秘的死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他的死,是那个时代所造成的历史悲剧,是理想破灭带来绝望的死亡。但他敢于坚持理想,敢于反抗现实的精神,却是我们后人值得尊敬的。后来曹操得知荀彧去世后,大哭不止,并对属下说:“荀令君啊!德行周备,名重天下。百十年间的贤才也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啊!君与我相处二十了余栽,所进奇谋最多。没有荀令君我得不到今天啊!我失去荀令君,既丧良师,又折益友,损伤股肱!”确实在此时此刻曹操以数十万雄兵来与江东吴候孙权决战之时,自己一向仪仗的大臣当今名流荀彧病亡,是对曹操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对曹操军队士气上一个不小的打击!我想就算是曹操想要斩杀荀彧,也自然不会让荀彧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死亡!因为这样对全军的士气打击太大,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曹操于江东吴候孙权的这一场大战!所以可以说荀彧的死,也渐渐让曹操赶到了在战场之上的无力!而此时此刻的曹操从心里厌恶司马懿,虽然让他留在军中听用,但司马懿的官职却是极低的!并且此时此刻曹操出征并没有将一代智者,足可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和江东军的大都督周瑜一决雌雄的司马懿带在身边!所以荀彧的死,让曹操十分的难过!曹操知道大战在即,很多事情并不能急着去处理!便在军中为荀彧出丧,然后讲荀彧的尸体暂时留在了寿春等曹操凯旋而归的时候,在做处理!并且曹操还亲自祭奠了这位为自己鞠躬尽瘁二十余年的军师荀彧!而此时此刻曹操于孙权的这一场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到底曹操最后胜负如何呢?请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