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四章 太史慈~
执子依在2015-10-27 13:306,513

  ”报,前方十里处一个商队遭遇山贼,山贼人多势众,有三千数人围攻两百护卫的商队,商队损失惨重……“一路行来,战斗无处不见,但,真个上了几千人的战斗场面还没碰到过。

  第二天中午时分,眼看就要穿过沟门官道,虽然路上遇到过很多股零散山贼,但都没敢冲击黄忠队伍,开玩笑,这可是数百名骑兵队伍啊,一般山贼只需要用战马冲锋,就会被四千匹战马踩成肉酱,他们明智的选择了避开。

  ”主公,此交战之地乃我等必经之路,卑职以为应该尽快支援商队,如果商队一旦战败,我部将会直接面对山贼,还不如趁此时机夹击山贼……“

  “不可,这些山贼实乃吃不上饭的饥民,若不是世家大族不但不开仓赈灾,反而变本压迫剥削,百姓无活路可走,才不得已而为之,我等岂能对百姓痛下杀手?”今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幽州一带人烟稀少,一路行来,官道上逃难的饥民依然不少,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年轻力壮的大多落草为寇,大汉人口稠密的州郡不知道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场景,难怪“黄天当立”,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角除非脑袋秀逗了,不然肯定会揭竿而起。

  “可是……可是他们是山贼!”

  ”能臣军候,你觉得是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是帮助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人?本将痛恨那些为富不仁之徒,希望能臣军候能明白。“黄忠尊重百姓,而对富贵不仁的人很有成见,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出生阶层的原因吧。

  ”主公,可是……可是他们是山贼,我们应该帮助官府世族……“

  ”没有可是!这是命令,传我将令,能臣军候点两百骑随我前去查看,苏老板带三百骑留守队伍,指挥伙计护卫战马。“

  能臣氐很不情愿的去召集将士,能臣氐的想法,既然他投降给大汉,当然是站在树大根深的豪强世家一方,但是,黄忠的命令他又不敢违背,心中不满的想法不敢表露出来。

  黄忠看到能臣氐的表情,杀心顿起,卢龙四面楚歌,如果在关键时候有人背叛,将面临无暇应付的局面,只是,想要杀能臣氐需要一个理由,黄忠一时也不敢乱来,想要弄死他的办法多了去了,黄忠的仇家可不少,到时候让仇家干掉他,想来张飞等人很乐意帮黄忠这个小忙的。

  黄忠带着两百骑兵,气势汹汹的往战场行去,骑兵跑起来,干枯的土地,灰尘遮天。

  这一来回,差不多将近花了一个时辰,等黄忠抵达战场,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双方参战人数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山贼们依然死伤无数,战死过半。

  战场上惨叫哀嚎声不断,残肢断臂琳琅满地,血水染得干燥的泥地一遍血红,好一副修罗战场。山贼们的装备低下,基本上都是赤着膀子,没有护甲防备,如果不是数十倍人数,用人命堆,根本就不是商队的对手。

  战场都边缘,战斗依然在持续。

  一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子,身长七尺有余,满是血水的须髯随剧烈的动作飘荡,粗壮奇长的双臂各持一柄短戟,身着对襟布衣,一幅百姓打扮。双戟虎虎生威,势若奔雷,带着雷霆万钧,面前山贼的长矛大刀犹如豆腐搬不削一个回合,刚一触碰,便被扫成两截。

  男子的身侧是一名亭亭玉立的女子,女子的头巾早已掉落,头发披散在肩后,没有凶悍泼辣,多了一分楚楚可怜,精致的脸上血迹斑斑,见者担忧。女子手中一杆长枪上下翻飞,犹如一条灵蛇在空中翻腾,时而盘踞左右,击飞山贼偷射而来的弩箭,时而奔袭而出,每次出击,必定有一山贼栽倒,柔弱空灵中带着凌厉,纤弱中翩翩起舞。

  两人互为攻守,护着身后的一名老妇,被山贼们用刀盾手和长枪兵组合成的战阵团团围困在中间,二人居然不落下风,身边堆积了一圈的山贼尸体,看这情形,如果不是要保护老妇人,二人早已杀出重围。

  老太太虽浑身沾满了鲜血,看着堆积的尸体,眼神中流露出不忍,脸色一片安然的神色,显示出老太太的胆量,和对身边两人武艺的肯定。

  青年男子担忧的扫视了一圈战场,商队中的护卫尽皆战死,要么就投降了,只有他二人还在勉励相抗,紧紧的咬着嘴唇,剑眉倒立。

  轰隆隆的马蹄声惊动了胜利在望的山贼。

  ”有骑兵,快,设绊马索,拒马桩……“躲在山贼大部队中的一名头目大声喊道。

  不一会,山贼头目就看到快速奔来的骑兵有二百众,为首一面兽皮大旗上秀着一个斗大的”义“字,让山贼头目没有猜出来到底对方是什么人,对方兵不像兵,匪不像匪,为首的大汉更像一个山贼……

  山贼头目只是召集着众人,让众山贼密集的站立在官道中间,不敢主动攻击,又舍不得拼死抢来的物资就此丢弃。

  黄忠看到眼前瑟瑟发抖,面黄肌瘦的山贼们临时组合成的步兵战阵,这个战阵残破不堪,虽然想到了用密集的步兵抗衡骑兵的冲锋,只是,这群一看就没什么力气的山贼能抵挡得住吗?不被撞飞才怪。

  黄忠只是带着骑兵缓缓游走在战场外围,躲开绊马索和拒马桩:”在下平北义军主将,春申君黄歇后人,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之女婿,黄忠黄汉升,运送战马路过贵地,望当家以和为贵,徒增伤亡,放我等通行。“

  根本就没人知道义军是什么东东,山贼头领一听说黄忠是什么什么军主将,吓得胆寒,山贼对付一般的商队护卫还行,真要跟军队对干,一点胜算都没有。

  “原来将军是大贤良师女婿,失敬失敬,在下陈败,幽州张梁张教首麾下左髭丈八渠帅之下的小首领,奉命筹集物资,无意冲撞将军去路,还望将军能在大贤良师面前美言几句……“太平道的名号就是好用,这个陈败头上并无太平道黄巾信物,可一脸的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说自己是太平道人,根本就没一点像要抢劫黄忠战马的心思。

  黄忠对于陈败是不是太平道的人一点也不关心,不过陈败所言筹集物资,让黄忠留意了一下,张角要筹集物资干嘛?准备造反了?黄忠远离中原,就像与世隔绝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太平道动向的消息。

  ”可是张教首派你等前来收集物资的?“

  ”正是。“

  ”你们所做之事在下并不想多言,不过奉劝一句,盗亦有道,取人钱财,别动辄取人性命。更不要抢夺平民百姓之财物,如今税赋沉重,食不果腹,不要再给百姓雪上加霜,你们也是百姓中的一员,切记切记……赶紧把物资带走吧。“

  ”多谢将军,不过请将军助我等诛杀了此二人!此二人屠我兄弟数百,望将军念同为太平道之情,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用他二人的血祭奠战死的亡魂,败在此叩谢将军大恩。“陈败指了指远处背靠背揣息的青年男女,希望黄忠帮忙杀了这两人。主要还是黄忠带来的人马装备精良,远非陈败手下的山贼可比,山贼们在青年男女手下死了三百多人,这个仇恨拉得杠杠的。

  如果黄忠愿意帮忙,陈败相信,对面两人即便武艺高强,一样顶不住精锐骑兵的冲锋,何况两人都是以保护老妇为主。

  青年男子第一时间见到一支精锐的骑兵来到战场边缘时喜出望外,本以为是官军来剿伐山贼,老母亲有救了,谁知道,这只不像官军的官军看起来是跟山贼一伙的,他虽然对自己的武艺很自信,可是想要从骑兵的铁骑下保护老母全身而退,一点可能都没有。

  黄忠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这奇怪的三人,这对武艺高强的小夫妻拼命的保护着一个老农妇,想来应该是他母亲把。黄忠看到这女子就喜欢上了,当然不是感情上的,完全是出于对她武艺的欣赏,巾帼军团正缺一得力悍将,陈姬适合练兵和临阵指挥,但她的武艺太低,根本无法带领将士冲锋陷阵,如果派一员男猛将带领巾帼军团,这样一来根本无法发挥出巾帼军团最强的实力,因为将士不同心。

  在汉末三国,黄忠还真没听过武艺超绝的女子存在,因为女子不能上战场,即便他们身怀绝学,一样受到世俗的束缚,没有机会用一身武艺名留青史,让后人记住。

  如今,发现一个武艺高强的女中豪杰,怎能不令黄忠动心?

  ”陈首领,冤家宜解不宜结,此三人并非豪强世族,杀你兄弟不过出于自卫罢了。你还是快去吧。“

  ”难道我的兄弟就白死了?“

  ”那你杀别人的时候,可有想他的亲人一样会伤心难过?杀人者人恒杀之,况且这位兄台护母心切,乃忠孝之人。“

  ”哼,亏你还是太平道弟子,胳膊往外拐!山不转水转,我们走……“陈败气急败坏的本欲张口大骂,可又怕把黄忠惹毛了,说完招回团团围住青年男子的山贼,搬上物资气冲冲的离去。

  看着山贼离去,青年男子长出一口气,跟女子搀扶着老妇来到山贼离去之后,下马用手牵着马匹慢慢行来的黄忠走去。如果不是黄忠先下马,其他人才陆续跟着下马,男子未必就能分出谁是这群人的主将来,刚刚黄忠和陈败说话,距离太远,男子并没有听清楚,况且,说话的不一定是主将,有可能是派出来搭话的信使。

  黄忠身裹士兵铠甲,没有多余的装备显示主将的身份,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就看不出这个队伍中到底谁是主将,因为黄忠气势平淡内敛,如果不是脸上那道刀疤,整个人都快被人忽略。这也是黄忠故意的,不然明晃晃的的铠甲不是告诉别人我就是主将,弓箭朝我身上招呼吧……

  ”在下东莱太史慈,多谢将军援手之恩。“虽一身倦意,神情萎靡,但,面对气势磅礴的骑军依然淡定自若,不卑不亢。黄忠下马步行,让太史慈生出些许好感,这样一来,也是变相的告诉太史慈,骑兵对他们没有恶意。

  太史慈是谁?黄忠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一时半会实在想不起来。

  ”在下黄忠黄汉升,乃平北义军首领。这位可是高堂?不知道这位娘子是?“

  ”原来是黄将军当下,此乃家母,这位是我堂妹太史昭容。“原来是他妹妹,黄忠还以为是他媳妇呢。

  ”老身见过将军,蓉儿从小不喜女红,让将军见笑了。“太史母嘴上满是责备,语气中的慈爱却无法掩饰。

  ”忠见过老夫人,昭容妹子真乃女中豪杰与太史兄皆武艺卓绝,太史一族满门豪杰,伯母应该自豪才是。男子能上阵杀敌,女子一样能保家卫国,义军中就有一营女子军团,前数日以千名女战士大破乌桓三万精锐骑兵,于阵中斩杀乌丸大人乌延首级。“

  太史昭容听黄忠说义军中一支女子军团,攻无不克,颠覆自古女子不上战场定律,心中满是羡慕,希望自己也能上阵杀敌,施展一身武艺。

  太史慈从未听说过有一支黄忠口中的义军,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支神秘的军队之中还有一支不能用精锐形容的女战士,真如黄忠所言,这只女战士部队堪称世间最强的部队了。两人本就萍水相逢,黄忠没必要所假话,再看身后遮天的尘土,轰隆隆的马蹄声,至少有数千骑,黄忠神色自如,这必定是黄忠方人马,太史慈误以为后面的马匹是后续骑兵,即便如此,能拥有这么多战马的人,是一般小势力吗?

  ”请黄将军恕在下无礼之罪,为何慈从未听闻我大汉还有一支义军游离在边疆抗击蛮野?“太史慈曾在公门当过差,一身武艺,早有为国效力以光耀祖宗,对大汉的军队经过多番了解过,此次躲避小人举家欲往辽东郡,对幽州一带也作过深入了解,可从未听说过有一支义军。

  ”义军之所以称之为‘义军’,并非朝廷编制。匈奴鲜卑掠我大汉边疆,并幽二州辖下诸郡相续沦陷,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千里绝人烟,天下兴亡之际,却宦官把持朝政,横征暴敛,天子不闻边陲百姓疾苦,我等既为男儿身,正应不忘国耻,为天下百姓出一份绵力,保家卫国死而后已。岂能苟且偷生不闻不问,那又与卖国求荣有何异?匹夫之责,不求封王拜将、封妻荫子,只求问心无愧。民间有志之士高举义旗号曰‘义军’,不拿朝廷一粮一钱,远走塞外,抗击犯我边疆的草原蛮野,守护一方百姓安居乐意。”

  黄忠打定主意先礼后兵,故技重施,先在空中画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饼,如果太史慈不上当,黄忠就是绑也要把太史慈绑去卢龙,卢龙缺乏人才啊,一个企业想要做大,竞争的就是人才。

  太史慈忠肝义胆,重情重义著称于后世,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听黄忠说完,热血沸腾:“丈夫生世,当带三尺青锋,以升天子之阶。将军之志,慈拜服。”

  黄忠想起来了,这家伙就是死不瞑目的东吴第一战将,曾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其战力跟孙策不相上下,招降之心更甚,偌大汉朝,能找出几个这般的人才?

  “太史兄弟豪气吞云,你我俱为习武之人,忠心生仰慕,特来结交一番。“

  ”将军过誉,慈不过一举家避祸之人,有何豪气可言。“

  两人脾气相投,言语投机,如果不是身处的地方残肢遍地,实在不适合把酒言欢,两人还真有触膝长谈的倾向。黄忠见太史慈老母受惊吓,派人搭了个帐篷,稍作休息。

  耽搁了这么会时间,苏双赶着战马追了上来。太史慈见数千匹战马,啧啧称奇,看来黄忠所说的义军确实有一些手段。

  赶了这么久的路,人疲马乏,战马一天也就行走个八十来里路,走了这么久了,也需要休息一下,再说,还没把太史慈忽悠到自己船上来,黄忠能就这么走了吗。

  ……

  两人一席了解,黄忠感觉得到,太史慈相当的尊重他母亲的意见,打定注意从老太太身上入手。

  ”我与太史兄弟一见如果,别老是将军将军的叫,我不过就是一个民间自发义军推荐的首领,若不嫌弃,叫我一声大哥便是。太史兄弟可有表字?“

  ”那慈厚颜叫一声大哥,表字子义。“

  ”子义与令妹武艺过人,什么仇家能让子义背井离乡,此行是南下还是北上?“

  ”说来惭愧,在下一时义气用事连累家人,不得已欲避祸辽东。郡与州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辨,而结案判决奏章两方谁先送到有司(掌刑赏之官吏)就对谁有利,然而,州的奏章已经上传洛阳,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阻拦州吏,郡守对我素有恩义,我便自荐为使前往洛阳拦截州吏,毁掉奏章。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员往洛阳通章,但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因此我便成为州家所仇视,为免受到无妄之灾,欲往辽东避居。“

  据史料记载,太史慈应该是在187年到193年之间前往辽东避祸的,现在才183年,大概是时间久远,记载的时间有一些出入。

  黄忠听明白了,难怪这孩子不远千里也要跑去兵荒马乱,外族蛮越横行的辽东一带。拦截州吏、毁掉奏章,这可是严重违法行为,朝廷不会放过他,州刺史更不会放过他,他一个小老百姓,也只有跑到大汉鞭长莫及的辽东一带了。

  太史慈为报恩,不顾严重的后果,敢跑到洛阳,毁掉奏章,说干就干,没有丝毫犹豫,可见太史慈是个直性子,爽快果断,重情重义,贵重然诺,生死不相负。

  ”乌桓东鲜卑等蛮野骑兵游离,掠夺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子义带有高堂令妹,恐怕……“

  ”天下之大,除了辽东一带,何处还有我容身之处?“太史慈十分清楚辽东一带的局势,可他已经走投无路,不去辽东又能去哪里?

  ”子义武艺高强,心怀抱负,我义军将士个个忠义勇烈,以造福百姓、保家卫国为己任,扼守卢龙要塞,如若不弃,可以带老夫人居住卢龙。义军缺乏能征善战之士,若能得子义与昭容妹子相助,何愁乌桓不灭,鲜卑不破?“

  黄忠摸清来龙去脉之后,知道太史慈是个性子直爽的人,又没有地方可去,直接开口挽留,没有拐弯抹角的试探,这样只能让性急的太史慈反感。

  “大哥想要如何击破匈奴鲜卑?”

  “筑城蚕食,施以教化,同化蛮夷,以夷制夷。”

  “胡人不善攻城此法可行,但游牧部落同样筑墙而抗,大哥如何灭之?况且,以夷制夷恐有养虎为患之忧啊。”

  ”草原游牧筑城相抗就不再是草原牧民了,我大汉军队善攻城拔寨,他们把自己关在城里只能是取死之道。至于养虎为患,只要能控制这只虎,驱虎逐狼不在话下,科技,军事,商业,教育,农业……

  ”承蒙大哥救命之恩,慈愿孝犬马之劳。“像太史慈这样的人,一旦受人恩惠,舍命也要相报。义军的实力恐怕不小,黄忠队伍护送的数千匹战马,应该是义军从乌桓手中抢夺来的,能从乌桓骑兵手中抢夺这么多战马,战力弱小吗?从道义而言,黄忠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理应报答,从得失而言,卢龙兵强马壮,跟着义军必定能一展所长。

  太史慈深有体会,平民百姓想要出头人地,根本就不可能,太史慈自信允文允武,心怀大才,可也仅仅担任一名小小的郡奏曹史,赚点微薄俸禄养活家人。自己又性子耿直,不会少顶撞上司,一般上司岂会容忍,而黄忠看起来不一样,气势平和中带着血性,必定是一个能纳善箴,心智坚定之人,必能做出一番作为。

  太史慈直接了当的答应了黄忠,让黄忠刚喝在口中的水差点喷了出来,招募太史慈可比徐晃要容易多了,不过想想也正常,今日与当日不可同日而语,当日的黄忠不过是一个山贼头子,无权无势无地位,今日的黄忠财力强大,更为义军之主,以后必定声名远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之黄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