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赵三借酒述往事;丹硃虞舜结和约
话说虞舜入驻运城后,先犒赏三军了,又命人准备庆祝过年的相关事宜。
那一日,毕广东带着赵三去拜见虞舜,赵三当场给大家表演了几段小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过后虞舜又留毕广东、赵三二人留下来一起吃饺子。
席间,虞舜不无感叹地说:“娥皇、女英,我们成亲已经多久了?”
娥皇道:“快十年了。”
女英道:“九年零五个月零二十一天了。”
虞舜听了,若有所思地端起一杯酒一饮而言,喝完酒,虞舜的脸上泛起一缕绯红,他一时兴起,又当场吟诗一首:“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娥皇和女英听了,顿时也都羞得满脸通红,娥皇又不胜娇羞地答诗一首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女英见娥皇答诗一首,也不肯示弱,便也答诗一首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娥皇和女英吟罢,虞舜哈哈大笑起来,又自顾自地干了一杯酒,娥皇和女英各自都羞红着脸也陪了一杯。其余的众人见状,好不肉麻,也都跟着陪了一杯酒。
众人酒过三巡之后,虞舜又问起赵三何故流浪到此地。赵三闻言,红着两只眼睛看着虞舜,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赵三自饮了一杯酒,似有满肚子的苦水要吐,又沉默了半晌,竟有两行眼泪从他的眼角淌了出来。众人见了,一时都不知所措。
娥皇赵三暗自落泪,便赶紧安慰道:“赵三,你有什么话,慢慢地说,不必悲伤。”
毕广东也拍拍赵三的肩膀道:“是啊老弟,虞舜陛下是我们大地上极仁慈的君主,你有什么委屈可跟陛下说,不要伤心了。”
赵三听了众人的话,又用袖子抹了一把眼泪,哽咽着道:“实不相瞒,我赵三在外流浪多年,平时大家只晓得听我讲小品,看我演二人转,却从来没有关心过我,也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半句嘘寒问暖的话,今日我听到陛下对我的关心,倍感亲切,不由地想起了我那去世多年的母亲来,因此忍不住落泪……”说完,他又努力地振作了一下情绪破涕为笑,向大家讲述一番自己的经历。
原来,赵三老家在关东地区,他六岁丧父,八岁丧母,童年生活过得十分凄苦,从小就拜一个老瞎子为师,学习各种器乐和表演艺术。十八岁那年,因为闹饥荒,赵三和师傅辗转多地来到关内,谁知老瞎子却于半路上饿死了。从此赵三便开始一个人四处流浪,平时以卖艺为生,但也还是常年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后来终于时来运转,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赵三结识了剧团的负责人李西生,李西生把他带进了娱乐圈,从此他便凭借着诙谐幽默的表演技巧在娱乐圈一炮走红。同年春天,赵三还登上了总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名星。
谁知好景不长,就在赵三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以为从此便可以过上安逸悠闲的生活之时,却突然祸从天降,赵三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之中——那位正义人士后来亲自出庭为赵三做证辩护,赵三这才只被轻判了八年徒刑。
后来赵三又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减刑两年。出狱后的赵三无以为计,只得又重*旧业,干起了讲小品、演二人转的营生。没过多久,却又遭遇丹硃起兵作乱的事情,各地诸侯也纷纷趁势而起,大地上一片混战,老百姓民不聊生,也没有人去听他的小品和二人转了,因此赵三只得以乞讨为生。
这次听说虞舜要搞跨年庆祝活动,赵三特意赶过来应聘演员,因为他的节日滑稽搞笑,因此被毕广东发现,将他带来见虞舜。
众人听了赵三的曲折经历,尽皆唏嘘不已。当下众人又都喝了几杯酒,彼此说些祝贺新年的话,到半夜大家才都散了。
第二日,虞舜便又早早地便起床处理公务。此时,办以桌上堆着几份从各地送来的急报,虞舜便逐一拆开来读。
第一份急报上说的是洛阳守军陆续收复河南各地,东到周口,南至信阳,都已平定,虞舜看完顿觉精神舒畅,复又拿起第二份急报来看。
第二份急报上说的是沧州州牧徐重阳攻占保定,已将河北全部纳入其势力范围。虞舜看完不觉皱起了眉头,把这份急报扔在一边,又拿起第三份急报来读。
第三份急报说的是长沙王陈煜进犯襄阳,现在盘踞于湖南湖北地区,气焰甚是嚣张。虞舜看完不禁大怒,又拆开第四份急报。
第四份急报上说的是兖州州牧许四灵攻占山东全境。虞舜读完,心里愈怒。
第五份急报上说的是扬州州牧陈美言攻占江苏安徽全境,并且正在向南扩张……。
虞舜一口气读完这几份急报,上面都是些诸侯作乱的情报,气得他把剩下的那些军报往案上一扔,便不再去看,又见旁边有一份帖子,便随手拿起那个帖子来看,只见帖子上写着:“太子丹硃殿下左军小前锋周通求见虞舜大将军。”虞舜看了一眼便叫随从把那周通传进来说话。
未几,周通便趋步入得堂内,见了虞舜附身拜道:“太子丹硃麾下小前锋周通拜见虞舜大将军!”
虞舜看了周通一眼,便道:“周将军请起。”
周通起身谢道:谢大将军恩典!”
虞舜又道:“丹硃命你来见我,有何贵干?”
周通回道:“我家主人太子丹硃殿下怜悯天下苍生罹受战祸,民不聊生;大地久经烽火,千疮百孔……呃……故此特地命小人前来与虞舜大将军议和!”
虞舜耐着性子听完他的那一番铺排,道:“难得丹硃也顾恤百姓,肯稍息兵争,我岂有异词!只不知丹硃想怎么个议和法?”
周通道:“太子慈悲为怀,宽容大度,愿意他居河东,将军你居河西,双方两不相犯,如有外寇入侵,太子愿与将军互为救应。”
虞舜正思要让军民过个好年,更可借机休整一番,而丹硃所提的条件也是合乎情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丹硃和虞舜对此早已心照不宣,虞舜心里很清楚丹硃此番要求言和只不过是缓兵之际,日后他俩之间必定还会进行大会战——而虞舜自己也乐得做个表面文章,以显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不凡的气度,并借机缓一口气,——暂时休战是双方共同的意愿。舜虞当下便同意了周通所提的条件道:“你可加去禀报丹硃,我接受他的条件。”
周通闻言大喜道:“末将还有一个要求。”
虞舜道:“你还有何要求?”
周通道:“末将希望大将军从严治军,以后将军辖下军民不要直呼太子的名讳,须在后面加一个殿下则个。”
虞舜听完哈哈大笑道:“这个周将军但可放心,我辖下的军民对丹硃从来都不直呼其名。”
周通听了,便心满意足地称谢辞别了虞舜,立即回镐京复命去了。
虞舜没有说谎,他辖下的军民对丹硃从来都不直呼其名——都叫他“朱三胖”。原来丹硃在族中排名老三,又因为人到中年,渐渐发起福来,故此天下百姓都这么称呼他。
虞舜和丹硃互相订立和约之后,便各自准备起过年庆祝的活动来,一时间竟似乎都忘了渡河打仗一事。一直到过完年,彼此间都相安无事,后来渐渐地又不知过了多久,虞舜和丹硃却还是没有再起兵争。
原来,停战之后,虞舜和丹硃各自都权衡了一下各自的实力,似乎谁也没有把握战胜对方,于是便想着先积蓄力量,再图进取——军民在经过一番短暂的休整后,也都纷纷安居乐业,谁也没有心思打仗了——并且,河东河西两边的军事力量一直维持着均衡的增长态势,因此在双方的军中,出征一事都被一拖再拖——双方都只道等对方先出兵,自己落个后发制人——最终三年过去了,因为各种原因的耽搁,双方终于都没再起兵——不惟他俩,此时大地上的各路诸侯也都维持着一个相对均衡的军事力量,大家见虞舜和丹硃都没有动静,也都没再起兵。故此,大地上竟出现了几年相对安定的时光——对此最为高兴的当然是天下的百姓。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年之中,女英为虞舜产下一子,虞舜给其命名为商均。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