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咱们说到了,9月23日拂晓,123团包围了敌人的阵地。
古山顶的救国军火力严密,在封锁着村庄的同时,还控制着四周的小山包。
枪声一响,六连长王大林和指导员杨树林带着一、二班的战士率先发起进攻。
马林眼瞅着战友们在敌人交叉火力网里,冲上去,又退下来,再冲上去,再退下来……整整往返了五次之多。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血战,连长牺牲了,指导员倒下了,战场形势愁人哟。
这时,营党委又下了命令:六连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敌人占据的山头。
军立如山,十个勇士齐刷刷地站了出来,组成了突击班,马林又是其中的一员。
三个战士带冲锋枪,三个战士带炸药包,另外四个战士分别带上步枪和手弹,在一排长张森的带领下,向营首长保证:保证完成任务,用自己的鲜血保持六连的光荣,保持全团的光荣,拿不下山头,决不回来!
冲锋号响了。
十名勇士紧握手中枪,腰束手榴弹,身背炸药包,向敌人的阵地冲出。
敌人的子弹如飞蝗般地从四面八方飞过来,密集地封锁住了勇士们前进的道路。
排长牺牲了,又能有两个战友倒下了,还有两个带着炸药包的战友也负了重伤。
马林和四名战士,冲到了距离敌人碉堡还有二十米远的头道鹿砦前。
这时候,新的情况出现了。
敌人火力更加的猛烈,周围又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地形,炸药包只剩下了一个,炸掉了鹿砦就炸不了碉堡,更为严重的是导火索不知什么时候脱落了,丢失了。
只能用手榴弹代替导火索了,很难保证爆破手的安全。
时间不等人,怎么办?
钻鹿砦!炸碉堡!
马林挺身而出!
“班长,你们掩护,我去爆破!”
“你去找根绳子做拉索呀!”
“不赶趟儿了,你们掩护好吧,我死也要完成任务!”
此时此刻的马林已经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迅速把手榴弹塞进炸药包,拧开弹盖,随着一声呼啸,像一支离弦的箭,勇往直前。
一人高的鹿砦,钻过去!
几米宽的战壕,跨过去!
短短二十几米的距离,真是难上加难。
“轰”一声巨响,天崩地裂。
惊天地,泣地鬼神。
“冲啊,为英雄报仇!”
伴随着一声声怒吼,红旗高高地飘扬在了古山上。
这次战斗,战果辉煌:敌团政治处主任陆兰生以下七十余人被击毙;敌团长黄硕德以下三百来人被俘;缴获机关炮一门,掷弹筒一个,轻机枪三挺,冲锋枪两支,长短枪一百四十九支。敌人无一漏网。小小的古山,瞬间就沉默了,只有徐徐而来的轻风,似有低低地饮泣之声。
战友们脱下军帽,肃立,默哀!
“看呀,那里有一个土包在动!啊呀,出来一个土人!”
低低的一句话,如同晴空打了一个响雷。
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了过去。
那个土人果然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踉踉跄跄地往前蹭了两步。
猛地,又倒下了,像是一个装满泥土的麻袋,结结实实地倒下了,砸起的泥土随即迷漫开来。
倒下之前,还朝着队伍挥了一挥手,像是喊了一句什么。
“啊呀,那个土人怎么又倒下了呀,快去看看吧,好像是咱们自己的人!”
几声叫喊,战士们就好像是又听到冲锋号一样,失控地朝着那个土人倒下的地方跑了过去,如同潮水一般。
“啊呀,马林没死!这个土人是马林!”
跑上前去,有眼尖的战友马上就认了出来。
马林已经被炸得血肉模糊了。
血水和泥土搅和在一起,仿佛是一层厚厚的壳儿。
此时的马林,更像是一座泥塑的雕像。
小小的古山,瞬间就沸腾了,就连那徐徐而来的轻风,似有兴奋的歌声。
战友们大声欢呼,奇迹,奇迹!
“可真是一个奇迹,这原本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嘛,请转告政治部,对于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勇士,一定要大书!特书!一定要大力地宣传,全军全国大力地宣传!”
军区的最高领导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在电话里大叫起来,如果没有警卫员在一边,他会跳起来的,唱起来。
很快,一篇名为《古山上奏凯歌真勇士创奇迹》的长篇通讯就见诸报端了。
在这块“大豆腐”里,有一段描写很是出彩:“……只见我们的勇士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站起来就是一座屹立不到的山。他朝着远处的战友们大喊道:‘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哎呀,你听到马林说什么了吗?”
“哎呀,我可没听到见,没听见也不能乱说,上面怎么写的咱们就怎么说吧!听见了!”
两个正在看报的小战友在窃窃私语。
显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都会有善于凭空想像的记者哟!
一时间,勇士马林的名字叫响整个南中国。
假如,那时候有互联网,肯定会叫得更响,极有可能响到月球上去。
此时,马林正老老实实地躺在病床上,绷带堆里的他很像是现在的那个轮胎商标“米其林”
已经整整地躺了半个月了,已经昏迷有半个月了,曾经在昏迷中说过几句话,可那话也近乎是高烧时的胡话。
窗外已是寂静的夜色。
偶尔的一两个伤员在痛苦地呻吟,让这个夜晚更加的寂静了。
头顶上,一盏昏黄的灯泡,发出了昏黄的光芒,漂黄了病房那白白的四壁,迷茫而又有些羞涩。
此时,在马林老老实实地躺着的那张床边,正坐着一个姑娘,静静地端详着眼前的这个老男人,这个不知是死是活的老男人。
姑娘长得挺俊,尤其是那条乌黑发亮的大辫子,顺条顺溜地垂在那性感的大屁股上,让男人的双眼直放光。
姑娘叫王小花,十八岁了。
王小花正在深思着,病房的门“吱”一声开了,走进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四十来岁,精干而又漂亮。
“小花,还没睡呀,还在瞅着自己的男人偷着乐呀!”
“李姐,你可别拿人家开玩笑了,还没最后定呀。”
“有什么定不定的,我们都要听党的话,听首长的话,更何况你可是主动要嫁给我们的这个大英雄的。”
李姐是这个军医院的护士长,来查房来了,跟王小花聊了两句,看了看病人,就走出去了。
“唉,唉——”
姑娘真的有些后悔了,为了那天的一个贸然的决定。
王小花的家在古山村。
父母早逝,寄住在舅舅家,舅舅对小花还行,舅母就不行了。
苦水里长大的孩子,早熟。
古山战斗结束后,王小花就到军医院里帮忙,满耳朵都是马林的奇迹和事迹。
“这可真是一个大英雄呀,要是我跟他……”
女儿的心有点儿动了,柔软了起来。
那一天,她正在院长办公室里搞卫生,院长和政委正在说事儿。
“马林的情况咋样了,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呀,这可是军区首长的死命令,听说北京都知道这事儿了。”
“情况时好时坏,情况稍好些就说些胡话,说得还挺真亮,哈哈哈……”
“笑什么呀,他都说什么了?”
“哈哈哈,他只要稍好些就说‘姑姑,我一定争气,我一定说个媳妇,生个儿子’,哈哈哈……”
“哈哈哈,不过,这也是个实情呀,他可都快五十的人了。”
“是呀,是得帮他解决一下个人问题了,可上哪儿去找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那一天晚上,王小花回到家,躺在自己的小窝儿里,失眠了,整整一宿没睡。
她感觉,这是一个机会,离开那个令人生厌家,所谓的家。
第二天一大早,小花黑着眼圈儿,推开了院长办公室的门。
“首长,你看我行吗?”
院长听明白后,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