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时间。我十分惊讶,他居然同意和我谈谈。由于这18间房屋至今无人问津,很明显地,他愈来愈为此焦虑不安了。
他一开始就对我抱怨道:“你一定是要我削价出售这批房子,这便是你们这些房屋推销员最常做的事。”
“不,”我回答,“恰恰相反,我建议你抬高售价。还有一点,我会在这个月之前将整批房子卖出去。”
“它们已经在那里躺了两年半之久,你现在告诉我你会在一个月之内将它们全部卖出去?!”他不相信地说道。
“请允许我对你详加解释我会怎么做。”我说。
“请便。”他说,同时将他的背往后舒适地靠在了椅子上。
“就像你所知道的一样,先生,每当一名房屋经纪商开放一间待售房屋时,人们便可在任何时间前往参观,”我说道,“可是我们将不会这么做。我们将一批一批地展示这些房子,就在火车驶过的那个时候展示。”
“你疯了不成?”他大声吼叫道:“我们起初之所以无法卖出这些房子,就是这该死的火车在作祟!”
“请让我说完,”我平静地回答他说,“我们准时在每天早上10点和下午3点开放房屋让人参观,这样必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我建议在展示的房屋前面挂上一个牌子,在上面写着:此栋房屋拥有非凡之处。敬请参观。”
他的下巴往下掉了几寸。
“接着,”我继续说,“我要求你将每户的价格抬升20美元,然后用这笔钱为每户买一台彩色电视机。”在那个时候,拥有一台彩色电视机是一件十分了不得的事,绝大多数人都还只有黑白电视可看。简直是令人无法置信,开发商还真的同意了我的计划,购买了18台彩色电视机。
在每次“参观”开始之后的5~7分钟,火车会从罗斯利路旁隆隆驶过。这样,在火车轰轰驶来之前,我只有几分钟时间对买主们进行推销。
“欢迎!请进!”我在门口招呼人们进来。“我要各位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进来参观,是因为我们罗斯利路上的每一栋房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首先,我要你们听听看,然后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
“我只听到冷气的声音。”总会有人这么回答。
很自然地,我的问题也引发了听众相当好奇的表情。如果表情会说话,那一定是在说:“这里会有什么?这个人到底要做什么?”
“没错,”我回答,“但是如果我不提出来,你们也许不会注意到这个噪音,因为你们早已习惯冷气机的声音了。然而,我很确定当你们第一次听到它时,这个声音一定会引起你的注意。你会发现,一旦习惯了噪音之后,它们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困扰。”
我接着带领人们走进客厅,指着那台彩色电视机说:“开发商将随同房子将这台漂亮的彩色电视机送给你们。他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他知道你们将不得不适应一段90秒钟的噪音,一天3次,但是很快地你们会感到习惯。”
在这个节骨眼中,我转身将电视打开,将它调整到正常的音量后说:“想像一下你和你的家人坐在这里,观看电视的情形。”接着我便停下来,等待由远而近的火车隆隆驶过。在这段90秒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很清晰地听到了火车的声音。
“各位,我要让你们知道,火车一天经过3次,每次90秒钟,也就是一天24小时中共有四分半钟的时间火车会经过,”我在叙述一个事实,“现在,请问问你们自己:我愿意忍受这点小噪音——我当然会习惯的噪音,来换得住在这栋美丽的房子中,并且拥有一台全新的彩色电视机吗?”
就这样,3周之后,18栋房子全部售出。
在推销的过程中,如果推销员忽略了商品的缺陷,那只是让他的推销工作更加艰难。因此,永远不要把产品的缺陷当作一项秘密。因为这是一种欺骗行为,也许客户已经知道这个缺陷,但你在介绍的时候并没有明说,对方会认为你在有意隐瞒,势必导致你的信誉丧失。
所以,在客户对你提出任何问题之前,你要对每一个主要的不利点做好心理准备,将缺点当着客户的面提出,从而将其转化成优点。
快速成交的10种技巧二选其一当准顾客一再出现购买信号,却又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时,可采用“二选其一”的技巧。譬如,你可对准顾客说:“请问您要那部浅灰色的车还是银白色的呢?”或是说:“请问是星期二还是星期三送到您府上?”此种“二选其一”的问话技巧,只要准顾客选中一个,其实就是你帮他拿主意,下决心购买了。
帮助准顾客挑选许多准顾客即使有意购买,也不喜欢迅速签下订单,他总要东挑西拣,在产品颜色、规格、式样、交货日期上不停地打转。这时,聪明的推销员就要改变策略,暂时不谈订单的问题,转而激情地帮对方挑选颜色、规格、式样、交货日期等,一旦上述问题解决,你的订单也就落实了。
利用“怕买不到”的心理人们常对越是得不到、买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它、买到它。推销员可利用这种“怕买不到”的心理,来促成订单。比如,推销员可对准顾客说:“这种产品只剩最后一个了,短期内不再进货,你不买就没有了。”或者,“今天是优惠价的截止日,请把握良机,明天你就买不到这种折扣价了。”
买一次试用看看准顾客想要买你的产品,可又对产品没有信心时,可建议对方先买一点试用看看。只要你对产品有信心,虽然刚开始订单数量有限,然而对方试用满意之后,就可能给你大订单了。这一“试用看看”的技巧也可帮准顾客下决心购买。
欲擒故纵有些准顾客天生优柔寡断,他虽然对你的产品有兴趣,可是拖拖拉拉,迟迟不作决定。这时,你不妨故意收拾东西,做出要离开的样子。这种假装告辞的举动,有时会促使对方下决心。
反问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