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宋朝便将国界退至大散关。至此,南宋仅有十五路并几个州。国界既已确定,金便建立五京,即以会宁府为上京,辽阳府为东京大定府为中京,大同府为西京,大兴府为南京。不久,改南京为中都,称汴京为南京。
到了这般时候,金熙宗仍不肯归还韦太后,后经何铸恳请再三,方答应归还徽宗帝及郑后、邢后棺木并高宗生母韦太后。金熙宗派完颜宗贤与刘祹护送徽宗帝后梓宫,高居安护送韦太后。韦太后颇有心计,既然金熙宗允许南还,唯恐金人反复无常,于是,一俟随行役夫等齐集,便立即启行。临行时,钦宗前来送行,跪在韦太后车前,涕泪俱下对韦太后道:“母后南归之后,告语九哥(高宗乃徽宗帝第九子,故钦宗呼为九哥。),为我请还。我若回朝,得一太乙宫使便心满意足,其余不敢奢望。”韦太后见他满面泪痕,心有不忍,遂满口应承下来。钦宗又取出一个金环,作为信物。又有徽宗帝的贵妃乔氏,与韦太后相处和睦,曾结为姊妹,也来送行,并赠给金使高居安五十两金子道:“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惟愿好生护送姐姐回归江南。”又举酒向韦太后祝福道:“姐姐旅途保重!姐姐回去后即为皇太后,妹妹我回归无期,当老死沙漠罢了。”说罢泪洒衣襟,正是:巫峡猿啼无此苦,孤雁悲鸣未足哀。
韦太后见此,也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遂与之泪眼相向,执手恸哭而别。时当盛夏酷暑,金人怕热,沿途逗留不进。韦太后唯恐生变,托词有病,须待秋凉后再行,暗中却向高居安借了三千两银子,作为犒赏。高居安想起乔贵妃的话,肚里寻思道:“到了南朝,她就是太后,要多少便有多少,我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便慷慨借贷。役夫们得了犒赏,也顾不得天热了,遂昼夜兼程,往南行来。
到了楚州,韦太后的弟弟安乐郡王韦渊,奉诏前来迎接,姐弟相见,悲喜交加,自不必表。到了临安城北的临平镇,高宗率文武百官来迎。宋朝奉迎使和金国扈行使高居安先来报于高宗,高宗慰劳已毕,先来迎接帝后梓宫,跪拜礼成,然后谒见韦太后。母子重逢,喜极而泣,自不必题。
时宰相秦桧、大将张俊、韩世忠等人也都在帷幔之外拜见韦太后。韦太后对韩世忠道:“这位就是韩将军么?我在北国之时便闻大名了。”韩世忠忙上前向太后请安,然后欠身而退。韦太后又问道:“为何不见大小眼将军呢?”一个大臣悄悄地禀报太后道:“岳飞已经死在狱中了!”相传,岳飞两眼一大一小,时人称之为“大小眼将军”。
却说韦太后听了那大臣的话,脸色大变。转过身来斥责高宗道:“岳飞乃国家栋梁,威名远播,金人闻风丧胆。你…你…为何要置他于死地呢?早知如此,我宁可死在北国!”韦太后直气得说不出话来。接下来她又道:“罢罢罢!你如此昏聩,妄为人君,我索性出家去了!”慌得高宗赶忙跪下请罪,众大臣也都跪倒一片,请太后息怒。在众大臣的劝慰下,韦太后方止住怒气。
且说韦太后被金军掳往北国时,年方四十多岁,至今已年过六十。高宗唯一的一点人性,就是对韦太后十分孝顺。自此,韦太后在南宋过上了安定愉悦的晚年,一直活到八十岁,此是后话。但后来,韦太后得知正是岳飞之死才换来她的回归,她感到十分愧疚。据说,韦太后此后终身都穿着道士服装,以表示对含冤而死的岳飞的悼念和歉意。但高宗的孝顺是以牺牲国家利益和屠戮大将,不顾百姓疾苦为代价,难以赢得后人的原谅与称颂。
随后,高宗迎着邢后灵柩,不禁泪下。他对群臣道:“十六年来,朕未册立中宫,就是为了等待皇后归来,不幸皇后居然仙逝,直到今日,始得耗闻,顾念旧情,怎不伤痛?”秦桧等劝慰再三,高宗方释怀,遂追谥号曰懿节。
且说高宗安葬了徽宗帝后等梓宫,便奉韦太后入居慈宁宫。当时金熙宗已遣使带着赐予高宗的衮龙袍和平天冠,以及礼器典册,来册封高宗为宋帝。典礼毕,高宗居然向北面拜受,且在垂拱殿召见群臣,行朝贺礼。当下晋封秦桧为秦、魏两国公,秦桧却嫌与蔡京如出一辙,坚辞不受。高宗便只封他为魏国公,兼太师爵位,其他大小官员皆有封赏晋级。唯独钦宗要韦太后南归后请高宗为之请归一事却搁置不提。
看官,你道韦太后为何把此事搁置不提?原来,邢皇后梓宫归葬后,秦桧等屡次上表高宗,要他继立新皇后,韦太后也赞同,于是在高宗在后宫妃嫔中选择。第一个便是吴贵妃,她曾有“侍康”的瑞兆,事见本书九十九回。且才艺过人,性情温柔,尤其自韦太后归来后,着意侍奉,颇得韦太后垂爱,高宗更不必说,遂于绍兴十三年闰四月,册立吴贵妃为皇后。初时,她与张贵妃一起侍奉高宗,每次晋封,二人不分高下,同时晋级。绍兴二年,高宗亲生元懿太子夭亡后,再也没有生育,张贵妃便请高宗招宗室之子伯琮入宫,育为养子。伯琮乃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是秦王赵德芳之后。伯琮进宫时年方六岁,高宗赐名曰瑗。后来,吴贵妃也欲养一子,仍在宗室之子中选一子,名为伯玖,年方七岁,赐名曰璩,也是宋太祖七世孙。绍兴十二年,张贵妃病死,二子皆为吴贵妃抚养。瑗品行端正,恭俭有加,且勤奋读书,高宗十分喜爱,每每加封。到吴贵妃册立皇后时,瑗已封为普安郡王。吴后也对高宗道:“普安二字,系天日之表,妾当贺陛下得人也。”同知枢密院事李回与参知政事张宇都对高宗道:“武德太祖皇帝传弟不传子,徳追尧舜,陛下应效法,庶可德昭天日。”高宗也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