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展现天赋
郁闷的土豆鱼2015-10-27 13:174,936

  诸葛斌的住家式教育己进行了近二年,他己满三岁。这两年的生活对诸葛斌来说很是轻松惬意。

  诸葛斌的日常生活安排很有规律:早上六点起床,在院子自行锻炼一个小时。吃完早饭后,九点开始文化知识学习,学习两小时。中午饭后午睡一小时,醒来就练书法、练音乐,直到三点。天气好的话,奶奶刘宝珠带着他在附近的公园逛逛;或者他自已在院内活动。五点左右,刘宝珠开始准备晚饭,诸葛斌就在家客厅看电视,节目不感兴趣就到书房研究历史。晚饭后,一家人在客厅聊天,其中就有家人对诸葛斌的考校,诸葛斌回答的滴水不漏。八点,诸葛斌就上楼听广播,直至十点。后面他就上床睡觉,暗中修炼生生诀,凌晨三点直正睡觉。

  诸葛林也履行承诺,不时让刘宝珠带着孙子上静安寺,和元德大师聊聊,一待就是半天。

  一开始,家里的大人们对诸葛斌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不甚理解,遂问他缘由。诸葛斌就像一个小大人似的回答:“我在广播上听过闻鸡起舞的故事,我立志将来要像祖逖一样报效国家,所以我现在要炼好身体,打好基础。”

  他这一番话说得家人大为高兴,长辈们欣慰中不忘叮嘱他要小心。妈妈张小萌连续现场监督了几天,发现儿子锻炼身体的动作比较简单,只不过部分动作有些奇怪而己。确认过没有危险性后,家人就放心地让他在院子早练,不过得由爸爸诸葛民一旁陪着。

  在日常生活方面,诸葛斌就跟一个小大人似的,有板有眼。生活上能自己做的,诸葛斌绝不假手于人,现在他己能够在生活方面自立,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强烈要求拥有自己的房间。

  至于待人接物方面,诸葛斌的日常表现更是获得家人的赞赏,其行为处事无可挑剔,凡是见过诸葛斌的人没有不夸他聪明伶俐、懂事的,都说诸葛家有一个好儿子。

  文化教育方面,那就不用说了,家人对诸葛斌的学习能力早己见怪不怪。在诸葛斌两岁多的时候,刘宝珠对他的教育已是力不从心,后来全家齐上阵才勉强跟上他的学习速度。爷爷诸葛林负责书法、围棋、历史知识,奶奶刘宝珠负责学校课程的文科教育,爸爸诸葛民负责理科、体育、科普知识,妈妈张小萌负责音乐基础以及钢琴,绘画方面则由姑姑诸葛娜周末专门回家教导。

  现在诸葛斌己学完高中课程,刘宝珠找来当时的各科试卷,对孙子进行测验,并委托老同事进行阅卷。结果每门课程都是满分,惹得她的老同事连连追向做卷人为何人,爱才之心大起,更是强烈要求一见,务必让他参加当年高考。刘宝珠好不容易才含糊应过。

  除了体育、科普知识,诸葛斌在其他素质教育方面己超过教导者。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他的书法除了一手标准的正揩外,在三国时期流行的隶书更是出色,宋体、行书也大有功力。爷爷诸葛林有一次把他的书法作品送到上海市书法协会,邀请多位会员品鉴,结果让众位书法高人爱不释手,惊呼连连,看作品风格不像是诸葛林的,大家直问是哪位书法大家的作品,诸葛林只说是偶然所得,不知其人,诸位会员唏嘘不已,引为遗憾。

  由于诸葛斌前生也喜欢下棋,更是以棋为媒介进行重大问题的思考,所以诸葛斌表现出来的围棋水平己轻松达到职业中级水准。诸葛林可以与上海市围棋协会的职业六段选手战个不相上下,但却不是孙子的对手,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胜率,这还是诸葛斌有意放水的情况下,要不然更是惨不忍睹。诸葛林极喜欢下棋,爷孙对奕的场面几乎每天在诸葛家上演,因此,诸葛林的棋艺大是长进。

  音乐作为个人修养的基础课程,前生出身鬼谷门的诸葛斌,专门潜修过音律,也非常善于弹琴,在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空城计典故中,他在城头抚琴吓退司马的绝代风姿至今令人陶醉不己。乐理都是相通的,有了前生的基础,诸葛斌学起钢琴来毫不费力,进步神速,现在己可以在家里特意为他买的波士顿牌儿童钢琴上弹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诸葛斌在绘画上的表现落后一些,也只是相对他在其它方面逆天的成绩而言,放在寻常小孩的身上,那也是顶尖天才才有的表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前生他精通琴、棋、书,唯独画作一途没怎么学过;二、他本人对作画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学得不甚用心。

  因为家里人都清楚诸葛斌乃是天才中的天才,诸葛娜看到侄子其他东西都学得很好,唯独在自己教的绘画上表现平平,感到非常郁闷,觉得是自己在绘画上的能力不行,要不然,妖孽般的侄子怎么学不好呢?所以她在学校抽出大量时间学绘画,倒是由此催生出一个中国画坛新生派画家,乃是后话。

  至于历史方面,以诸葛斌那变态的记忆力,学起来就是小菜一碟。爷爷诸葛林认为史学一途没有的别的花样,靠得就是博闻强记,深知以孙子的非凡能力,只要他有兴趣,学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因此,诸葛林没有过多的指导他具体应该读哪些史书,而是以讲历史典故的方式,给他梳理出历史脉络,培养孙子的兴趣。同时在历史观、唯物观上予以重点教导。

  由于自身匪夷所思的经历,诸葛斌本身就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只不过诸葛斌对爷爷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毕竟诸葛林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共产党员,唯物历史观、马克思唯物主义已在他心中根深蒂固,要是知道孙子的真实来历,那他还不得彻底崩溃?诸葛斌就以辩证思维有所选择地吸取。当然,为了不让爷爷失望,诸葛斌的表现自是没得说,他现在已可以通背《史记》、《资治通鉴》,正在仔细研究宋代后续历史。

  这样日子的持续到诸葛斌3岁半的时候,一家人实在坚持不住了,他们不光自己原先会,再加上为教孩子特意去学的东西,都已经被诸葛斌掏空了,再也承担不了诸葛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导大任。

  摊上这么一个妖孽,诸葛一家也是大为头疼,别人家是头疼孩子调皮捣蛋,他们是头疼家里不能继续教给孩子新东西,现在他们倒非常希望自家孩子能向寻常小孩一样调皮、贪玩,这样他们就省心了。可是事与愿违,诸葛斌除了有目的的身体锻炼外,从不在外玩耍,倒是由于充分的锻炼以及修炼,他的精力更加充沛,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他就像一个超级大海绵,无限汲取知识。每当看到诸葛斌希冀的眼神望向自己,家中的每一个人现在都有些害怕,不由暗恨自己,暗自自己知识怎么这么贫瘠,这么多人加在一起,连一个孩子都教育不了?

  无奈之下,诸葛民只好遵从家人的命令,三天两头跑新华书店,按照家里拟定的清单购回几本书,下班的时候带回家。每当这时候,诸葛斌就准点到院门口等待爸爸的归来,待诸葛民一出现,诸葛斌就瞄向爸爸的公事包,看到爸爸拿出书来,他的眼神那叫一个亮啊,晃的诸葛民眼晕。

  诸葛斌拿到书后,就立即回房仔细翻阅,奶奶刘宝珠不催个两三遍,绝不下来吃晚饭。新买的两三本书,最多顶个三、四天,诸葛斌就嚷嚷又要买书了。

  有一次晚饭后,诸葛斌满脸笑容地对爸爸说:“爸爸,书看完了,再给我买几本吧。”诸葛民为了避免儿子贪多嚼不烂,谆谆教导道:“斌斌,爸爸知道你聪明,可是你不能啥都学啊,要有所专精。再说,这几本书前两天刚买回来,家里没一个看明白的,你确认自己看懂了吗?”

  诸葛斌鸡啄米似地连忙点头道:“爸爸,我真的会了,你不信,找人对我测试测试。”诸葛民一听,还真打电话给他的一个知交好友,在北京大学读博士的,同时是个北大讲师,这个老同学也是一个天才,当年被一个科学泰斗看中,所以年纪轻轻得以留校参与学术研究,正好擅长这几本书所涉及的领域。

  电话通后,诸葛民与朋友简单寒暄后,便道明来意并要求为儿子的情况保密,那个朋友也是大感兴趣,于是在电话中对诸葛斌考校起来,这一考校就是半个小时,刚开始还是对诸葛斌单方面的测试,到后来变成平等的讨论了,讨论的越来越深,听到家人那是云里雾里。到后来,诸葛民那个朋友也招架不住了,遂中止谈话,并让诸葛民接电话。

  听到诸葛民的声音,朋友就说:“老同学,这个孩子真的是你儿子?你的基因应该没有这么好啊。”诸葛民得意地看向儿子,骄傲地大声说道:“那当然了,不是我儿子,难不成还是你儿子?”

  朋友听后啧啧几声,连连赞道:“那真是你诸葛家祖坟冒青烟了。你们怎么教的呀?你儿子太聪明了,他不是一般的妖啊。好歹我也算是一个天才,跟他比,我连渣都不是,太打击人了。刚才他跟我探讨的可专业了,很多问题我都没想的那么深入,他后来问了我几个问题,我一下都答不上来呢,回头我还得问问导师。说正经的呀,你儿子这么聪明,你们打算怎么办?”

  诸葛民顿时愁眉苦脸道:“老同学,我们一家人目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为好,不过呢,你得为这个事情保密啊。”

  朋友立即表示:“没问题,我理解你们的心情,想当年,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孩子过于聪明对于父母也是一种煎熬,被人关注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不过,你得答应我,让他经常跟我打电话聊聊,相信对我们两个有所帮助,再就是有机会见个面。”

  诸葛民表示没问题,随后聊了些生活琐事,就挂电话了。

  电话刚挂一挂断,全家人的眼光齐刷刷地望向诸葛民,诸葛林抢先问道:“小民,你朋友怎么说?”

  诸葛民在爸爸面前不敢卖关子,赶紧回答。“我同学说,斌斌在这一领域研究已经很深入,很多问题都是他还没思考过的,还得请教他导师。我这个同学正在北大读博士,导师是中科院的傅正一院士。”

  张小萌听后,将手伸到丈夫后腰,手掐着一块嫩肉,脸带笑容向着诸葛民问道:“老公,以后还相不相信儿子了?”

  诸葛民发出嘶的一声,连忙求饶,急忙表示以后绝对相信儿子,不停地示意儿子过来解围。

  诸葛斌看到爸爸的状况,不由的小嘴一笑,走向妈妈身边,张小萌见状,就先放过丈夫,搂着儿子说:“斌斌,要是爸爸以后敢不相信你,你就跟妈妈说,妈妈收拾他,妈妈收拾不了,还有爷爷奶奶哈。”

  刘宝珠一旁附和道:“就是,斌斌啊,你爸爸不听话,告诉奶奶,奶奶帮你出气。”诸葛民一听,成了众矢之的,那还得了?连忙拉过儿子,讨好着。

  过了一会,刘宝珠出声说:“斌斌现在这个学习速度,一般人还真教不了,斌斌以后的学习问题,该怎么办呀?老林,你拿个主意。”

  诸葛林早在儿子回答完自己问话后,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了。他知道孙子不光聪明,而且凡事很有主见,遂就问诸葛斌:“斌斌啊,奶奶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呢?”

  其实,这两年的非凡表现都是诸葛斌刻意弄出来的结果,都是为了引起家人对他教育的重视,他想争取最大的自由度,让自己按兴趣学习,进而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

  诸葛斌听到爷爷的话,正经回道:“爷爷,我想过这个问题了。我喜欢学习,它给我带来不一般的快乐,因为有快乐,所以我学得非常轻松,实话告诉爷爷,现在的学习速度还没有达到我目前的极限,平时怕你们太过担心,所以我就极力克制。我对什么知识都很有兴趣,现在自己还小,谈以后的发展方向还为时过早,所以我想按着自己的兴趣来学,以后长大了再决定方向也不晚。”

  停顿了一会,他接着道:“现在的书都很贵,对家里讲也是笔不小的开销,所以我想呢,妈妈不正好在市里的图书馆上班吗?那里什么书都有,我就可以随意看了,还可以陪着妈妈一起上班,多好啊。爷爷你们放心,我去图书馆绝不会给妈妈添乱,也不会看不健康的书。爷爷,你觉得怎么样啊?”

  诸葛林看向其他人,发现都点头赞同,遂最后拍板道:“斌斌,你跟妈妈去图书馆,自己学习也好,家里现在也教不了你。我们就不限制你,让你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过呢,爷爷有三点要求,第一是尽量别在陌生人面前展露你的不同之处;第二呢,在图书馆不能光看书,也要适当休息和运动,有小孩子的活动得参加一下;最后一点就是你每个星期得写一份学习报告给爷爷看看,好让爷爷知道你学了些什么。这些你同意吗?”

  诸葛斌深刻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平时也经常写读书总结,对这三点要求丝毫没有意见,立即跳着起来,抱着爷爷说:“爷爷,你真好,这三个要求完全同意。”然后对着张小萌说到:“妈妈,明天你就带我去啊,让我跟你一块上班,嘻嘻!”

  刘宝珠一听,就拉过孙子,佯装不高兴,表示孙子不喜欢跟自己待家里了。诸葛斌哪里不明白奶奶在逗着自己,于是极力配合着,安慰了奶奶几句,哄得刘宝珠开心不已。

  刘宝珠开心过后,拍拍脑袋说:“你看我光顾着开心,都差点忘了,图书馆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我明天就去买一个保温瓶,每天给你做好吃的带去。”

  诸葛斌遂亲了奶奶一口,夸赞奶奶太好了。

  通过家庭决议后,大家再相互聊了会,就各自回房了。

继续阅读:第24章 初识图书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国士无双之诸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