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几纸碎片不见了踪影,易民有种隔空的感觉,在一个密封的闷罐里,透不过气来。路上的雪已经被逐渐踩化,形成一股股小溪流涌向路的下面,流进沟的阴暗里。村子里的沟四通八达,到处张扬着缕缕白气,混合着冬天的风一样嚣张。他来到村外的马路上,一些人来人往的人流都在忙碌地穿梭着,他一时觉得这热闹的村子里,也是那般地寂寞。看见那些小孩手里玩耍的花炮嘻闹,他越看越难过。
春节的第一天,天气异常地好,到处是鞭炮的轰鸣。人们相互之间的祝福洋溢在毎一张脸上,就连平时有些小磕小碰的人见了面也是一番抱拳恭贺。
走完村里的亲戚与长辈,已是中午,肚子里灌满了一家一家的茶糖水,带着这番满足与喜庆,易民想坐在家里好好休息。看着家门前那一片无法落脚的炮竹碎纸,红红的堆满一地,燃烧的余烟带着一股清香在家门前的空气中缭绕。家家如此。弄堂里不时走动拜年的人群,以及恭祝的词语,仿佛一夜之间,全村就变了模样。
很想好好休息,肚子里的水分压迫得难受。
一群人来到家门口,锣鼓的敲打整天响,女儿欢蹦乱跳地进屋对易民说:“爸爸,来倒龙灯的了。”倒龙灯就是用草把扎起的一条草龙,七八个人举起像模像样的龙挥舞着,那龙张着嘴,吐着一对红色的祝福联。一人敲鼓,一人打锣,还一人肩膀上挂一个包,用来装祝福哪家,哪家就把钱自动放在包里去,就对你家一番舞动与祝福。这种讨好的民间习俗不知道延续了几辈子。易民也十分喜欢看这种草扎的龙灯,毕竟是一种古老的风景与文化。据听说乡里已经把谣家的文化与倒龙灯联合一起申报到了区里市里,想把它作为本乡的传统文化保存下来,用作本乡的一条民族风景带。因为是瑶族乡,这种申报听说很快就批复了下来,所以,毎当逢年过节的大喜日子,就缺不了这道独特的风景,带着满满的喜庆。
易民兴奋地走出门。倒龙灯的都是瑶族人,就住在隔壁村子,离村不远,平日里也相互认识。他刚走出来,就听一声吆喝:“初一龙上门啰!喜气绕你家啰!恭贺发大财啰!世代出人杰啰!”
易民一听,也连忙一番抱拳还揖,然后一挂鞭炮迎接,过后并放了一百元在那鼓鼓的包里去。
当头的就喊,“舞起来!”
就见草龙在人的走动下,不停地在空中盘旋飞舞,如似真的一样,甚是好看。锣鼓也不停地响起,过往的人,看热闹的人就把家门前挤得满满的,弄堂里到处是人影。
连续几天,村里都被这嘻闹的景象包围,一派繁华,比起城市里过年热闹得多。
龙灯走后,女儿出去玩耍,儿子上电脑,易民与妻子坐在客厅看电视,不时就听她被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与相声引发出一阵大笑,易民也笑。
不一会,他的手机信息铃声响,一看,手机里就刚才的那一刻,又多了很多的信息,也有岚竹与李红的。他一条条翻看,都是亲朋好友发来的祝福话。这时就想起了岚竹。
岚竹的信息很简单,“新年好!在特别的日子里更想你。”
他看了看妻子,她正在出神地看电视,他就对妻子说:“我出去一会。”
妻子就答道:“不要久了,待会吃午饭。”
易民“嗯”了一声就走出去。来到弄堂里,他边走边打岚竹的电话,身边不时有人走过与他打着招呼。不一会,手机里传来岚竹的声音,“易民,新年好!”
他一听到岚竹的声音,心里一阵激动,连忙回应道:“新年好!”
“我知道这几天你会很忙,很怕影响你,也就没有给你打电话,但又实在想你,只好发了个信息给你,你能理解我吗?”
“我知道,我也想你。”
“你忙吧,记住我的话,不要多喝酒;我在李红这里,她对我很好,你放心好了,安心过个好年。”
“嗯。”
“我挂了啊。”
“好吧,自己好好照顾自己。”易民刚说完,岚竹就挂断了电话,与初遇的时刻一样,从不犹豫。
弄堂里依然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不时在说:“新年好,发财!”
“新年好!”
“发财!”
……村子里的上空,硝烟弥漫,到处一片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