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招募新军
柯南大人2015-10-27 13:103,669

  练兵场上下午。

  一队队身穿盔甲的士兵一手握盾,一手拿刀,正在练习拼杀。

  袁惠新站在高台上,孟拱站在旁边,后面跟着严庄、高尚。

  袁惠新满含微笑的注视着这一切。

  袁惠新收敛了笑容问:孟将军,你训练攻城的队伍怎么样了?让大家看一看吧!

  孟拱急忙双手抱拳,低着头。

  孟拱:大人,请看。

  孟拱一摆手。

  一队队身穿盔甲的士兵架着云梯飞奔而出冲向不远处的城墙。

  三千多云梯靠在墙上。

  每个士兵身手敏捷、迅速,爬上了城墙。

  孟拱教队员们进行一些攀爬的基本训练。营地边上山林里有一不算太高的悬崖,孟拱带着队员们在悬崖的山体攀登。从崖顶垂下一根绳子,让队员们抓住绳子徒手爬上去。这只是攀爬的基本训练,在即将完工的秘密训练营地,孟拱特意建造了一坐模拟城墙,以让队员们练习用专业工具攀爬城墙。

  训练的强度还是在慢慢加大,但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大幅地增加,队员们大部分都能较好地完成日常的训练。

  在体能、耐受力和相互间协同配合训练的同时,也初步让队员学习一些特种训练中的特殊科目。

  战争的准备可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完成的,以现在朝廷的动员之力,即使再加上自己船队的能力,也仅仅是将周期缩短为半年而已,此刻袁惠新要为自己的军队接下来半年时光,制定一份新的训练计划。

  袁惠新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训练一个拥有无比森严纪律的大军,就好象先秦时期横扫天下的黑色洪流一般。而战斗力,以自己的财力,袁惠新要为自己这支军队,换上最华丽的装备。

  训练营地设在右卫军大营东侧,一处靠着山前面临水的地方,是右卫军大营中最好的一处训练场,场地与大营被高大栏栅隔离开来,并由军中禁卫把守,禁止任何人靠近。

  训练营中所有的房间都是按袁惠新要求改建的,床也是新制的木制高低铺,如后世的军营一般。每二十人一个房间,房间内设施简陋,除了床,没有其他多少东西。

  被指定担任集训组长的亲卫,每人带一队人员到各自房间里,安排好每个队员的床铺,分配各人的生活用品。

  每个小队在亲卫的监管下选出了一名小队长,由小队长管理士兵的日常事务。

  安置完毕,作为教官的几名亲卫硬邦邦扔给这些士兵的最后话语是:训练营每天早上有起床哨子声,听到哨子声必须快速到场地集合,迟到者会很惨。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训练营上空响起尖利的哨子声,接着听到房间外传来震天的叫唤声,“起床了,快起床,紧急集合了!”

  所有队员都在睡梦中被惊醒,接着传出乱哄哄的吵闹声,杂乱的脚步声,过了好一会,这些队员们才在场地中间集合好,队列很是凌乱。

  袁惠新冷着脸看着前面这些乱成一团如乌合之众的队员。没出意外,第一次晨间集合有大半的队员超过规定的时间。

  “今日的集合很让我失望,第一次我不计较,明日集合若再如此慌乱,定当严惩,”袁惠新指着边上一个沙漏说,“以后晨起集合以此计时,若有人超时,那就别怪我不客气,”看到场内所有的队员都不敢吭声,袁惠新略微满意地点点头,“训练营的一切你们可能不熟悉,但是,所有的一切,所有人必须尽快习惯下来…”

  袁惠新制定晨起集合沙漏计时只有五分钟左右时间,以后世军营紧急集合的方案作为参考,五分钟之内要完成起床、穿衣、整理装备,然后整队,出发等一系列活动,待队员们适应后,时间还会慢慢地缩短。

  只是让袁惠新郁闷的是,除了沙漏,没有更精确的计时工具。

  古代计时是在沙漏里装上沙子,根据漏掉的沙子多少测算时间。袁惠新治军极严,每当他下达死命令时,就会在沙漏里装上计时用的沙子,要是部下不能在沙子漏完之前赶到的话,结果只会有一个,就是杀头。

  绍兴城外宋军大营。

  从辕门到中军,手执刀枪矛戟的卫兵们站立在甬道和台阶两侧,如同一尊尊生铁铸成的雕像,虽然天气已渐渐变热,但是这里的空气,却透着森严与冰冷,亦显示着袁惠新治军的威严整肃。

  中军参将刘铭(刘元珍之子)见到人犯一经带到,便走上前来,向刘元珍禀报:“禀将军,各营来迟兵土俱已带到,请将军发落。”

  刘元珍站在将台上,早已远远看见袁惠新带着众人、亲卫们在外边观看。他知道,袁惠新是有意要看看孟拱的治军本领,便大声吩咐道:“请孟将军依军法处置!”

  孟拱不推不辞,昂然走到将台中。

  他两眼冷冷向下一扫,偌大校场立时肃静下来,三万军士铁铸似地一动本动。孟拱朗声说道:“现在重新宣示镇远军军令——违命不遵者斩!临战畏缩者斩!救援不力者斩!杀戮良民者斩!奸宿民妇者斩!临期不至者斩!”

  几个“斩”字刚出口,下边跪着的一百余人个个面如死灰。却听孟拱又道:“刘元珍将军这几条军令昨天已经申明,今日仍有一百零七人应卯不到。本应一体处置,念在国家用兵之际,择最后三名斩首示众,余下的每人重责八十军棍!”

  “来人,将这蠢材推出去,斩首以正军法!”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孟拱毫不留情地喝令道。

  三名都头不敢置信地看向孟拱,面色瞬间如土。两名军卒上前。一人架住他的一个胳臂,朝外面拖去。

  三声炮响,白刃飞过,行刑刽子手砍下了三个违纪都头的脑袋,提起来回到中军交令。又按孟拱的吩咐,将三颗首级悬在辕门的高竿之上。

  军营里,死一般地沉寂,孟拱轻轻咳嗽一声说话了:“本将军虽为一介武夫,但一向不喜欢这杀人之事。但是,今日,蒙袁大人将军权重任寄托,就不能不整肃军纪,以报厚恩。来呀,把一百零四名误卯的军士拖下去打,有胆敢呻吟呼号者,每喊一声,加打二十军棍!”

  将令一出,校尉们蜂拥而上。这一帮作威作福,目无法纪的无赖兵痞们,算是尝到了孟将军的厉害。尽管大棍子上下飞落,一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出一点声响。

  军营外边的高坡上,袁惠新神色庄严,杜范心惊肉跳,秦九韶暗自称赞,马钰却若有所思,只有袁慧颖见里面打得痛快,想笑又怕挨训斥,只好一个劲儿地向郑爽扮鬼脸。

  午睡时间并不长,才一个小时,很快小兵就叫醒了袁惠新。袁惠新准备洗漱一下就去新军的军营训练,培养枪杆子的忠诚度。

  下午袁惠新要检阅新海军的训练情况,震天的战鼓在平静的海面响起,接到号令的战船全部紧张起来,数艘神舟级大船与商船一面放下联络用的小艇,开始改变风帆,缓缓后退,战船按着训练的要求,驶往自己的位置,整整二十五艘战船首尾相接,摆成一字纵队,军官们驱逐着士兵进入自己的位置,在全部二十五艘福船级战船上,布置着六百架改进过的小型弩炮,受过专门训练的炮手小心的搬弄手边的坛子,里面装满了火油弹,还有数十张巨大的弩机已经张开,虎视眈眈的望着远处的黑点。

  不多时,袁惠新的船队已按照事先演练多日的阵型布防列阵——32艘粮船分为两排,横陈于江面,在每艘粮船的船弦处都有4、50名弓箭手张弓开箭、蓄势待发。在粮船之前,则是由3艘蒙冲、25艘走舸组成的战船队严阵以待……

  在船上,秦九韶很快乐的报出了新海军船队上的人员配置。

  袁惠新彻底的无语了,按照秦九韶的这种配置,已经几乎相当于十八世纪的风帆战列舰的水平了,袁惠新依稀记得,只有到了后世,才有各种功能齐备的船舰组成一支舰队,可是,如今,才十三世纪的前期。

  而且战船上还装备有青铜弩机,青铜弩机之妙,在于设计巧妙,并不在于工艺复杂,其失传的原因已不可知,但其在后世虽然偶有发现,却未被重视,不过是因为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种东西对于弩的重要意义罢了,当然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成本!在弩上装备青铜弩机,在一切手工业制造的时代,需要的成本也是惊人的——并非每个政府都装备得起,毕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弩在军队的配置甚至超过了人手一张。

  弩车的射程比石炮更远,而且准头也好控制很多,但一艘战船往往就两架弩车,弩箭的数量也不多。据说弩车的制造实在是太复杂了,即使大宋拥有大量熟练的工匠,也难以承担,更不用说整天与打猎为生的蒙古人。

  禁军的兵刃甲胄都是顶尖的,还分为了马军与步军,而且大宋闻名后世的神臂弩、步人甲这种高科技装备也都是只装备给禁军的。禁军的指挥官都是在京城上过军校、由枢密院亲自任命的,其士兵的军饷也要比厢军高上数倍。

  按理说,这禁军的战斗力那可是非同一般的强横。可是在军制糜烂的大宋,如今的禁军早已今非昔比。

  原来的绍兴府一共驻扎了五营禁军,士兵两千五百人,算是一军;八营厢军,士兵四千人,算是两军。可是由于贪腐现象严重,这六千多名士兵,能上阵打仗的连三百人都凑不起来。

  前几年一伙天目山上的强盗下山打劫,居然没怎么费劲就冲到了绍兴府城内,竟然连禁军军都指挥使的老婆都抢走了。亏了附近的乡兵来救,这才避免了强盗血洗绍兴府这种糗事的发生。

  于是,便在当日,非止新州城,直至新州治下的大部分镇、寨,都贴满了告示:新州知府袁惠新将要在新州城举行比武大会直接招募禁军,凡家世清白的士民工商,包括厢军、乡兵、蕃军,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可以参加。但是,就在此时孟拱收到了其父孟宗政的书信,让他协助处理枣阳军的军务,于是袁惠新也不好强留,让孟拱离开了新州。

继续阅读:第66章 飞鸽传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中華改造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