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吴来了不速之客
尚古散人2015-10-27 13:025,638

  我前面说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只限于数学应用或日常生活中,在大的政治、军事对峙格局中,这句话恰恰是最不靠谱的。而世上的事又总是这样,此消彼长,强弱转换;这样,如果有三方军事、政治势力处于一种相互对峙的态势,这场面一定非常纠结繁复,三方关系也最为复杂多变。

  在整个三国大历史环境中,现在我们遇到的情况最为特殊:刘备治下的大汉集团已经接连平定了关中、三晋之地,声威大震;而它所领有的荆、益、雍、凉、并五个州的广阔地盘,已经在三国对峙中处于绝对的优势,一强(季汉)两弱(魏、吴)局面已经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集团咄咄*人的超强态势已经让魏、吴双方都难以比肩,所以,剩下的两方势力一定会进一步勾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位强大的擂主。这结果相信每个人都不会感到意外。因为“唇亡则齿寒”,强势的那一方已经对弱势的两方都构成了巨大压力和威胁,为了共同的安全利益,如果不甘放弃自己的集团投靠强者,或者不思进取坐以待毙,任何有识之士都会这么做的。

  没错,在强大的压力下,接连失利的大魏国皇帝曹*首先就有了这种想法。

  在前面的战斗中,诸葛亮率领的汉军已经强势夺取了上党地区,阻断了并、冀两地的交通,并且乘着战胜之威,一鼓作气,最终一举荡平了整个并州全境,三晋为之风云变色;而曹*的魏军很是倒楣,先在潼关方面遭到打击,后来又失去了并州地盘,进不足以跟汉军较量,退又害怕被人家痛打落水狗,此刻正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没办法,实在忍不住了,高都(今山西晋城)的曹*只好再一次召集各位文武官员召开御前会议,商量此后对敌的方针政策。曹*先发言定调:

  “诸葛亮这家伙用兵,简直神出鬼没;我军已经接连失败,眼看成了人家的鱼肉了。现在他们又占了上党,窥伺冀州;并且业已收取定襄,抚定榆林,他们手下的人是越来越多,气势也越来越猛,进足可以俯瞰中原,退也可以对我冀州、幽州一带构成威胁;可谓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你们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皇帝问话,官员们当然不会说“凉拌”。这个时候,一向足智多谋的贾诩首先想到了联吴的策略:“皇上呵,您仔细想想,汉军节节胜利,拓土开疆,这么牛掰,不仅仅是我大魏的祸患,恐怕对东吴孙权来说,也是一件极为不利的事情!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

  “想当初,关羽既然能跟孙权断交,那么,他哪里会有半点心思不惦记着揍东吴人一顿?!只是因为诸葛亮前一阵子正在对我进行围攻,不愿意同时树敌而已,所以诸葛亮接连拿下我们的关中、并州,荆州方面还静悄悄没一点动静。上次张飞出屯在南召,那纯粹是虚张声势,故意对我们的援军掣肘的,这个我相信您肯定知道。既然如此——”

  贾诩顿了一顿,“既如此,我们在西北方面的形势已经日益严峻了,我觉得有必要采取联吴策略。不如这样,您即刻下诏,派我去江南忽悠孙权,让他趁机朝荆州开火;而关羽那边一旦出了事,也肯定会向诸葛亮求援,届时,诸葛亮肯定会把这边的精锐部队拉着去救援荆州,而我们也可以在后面对敌人进行袭击,痛打落水狗——虽然不能把沦陷的土地都弄回来,最起码并州应该能收回来!”

  曹*一听顿时醒悟,赶紧表态:“好,就这样办吧。现在我国已经到了危急时刻,就麻烦您老走一趟吧!朕代表全国人民拜托你了!”

  贾诩的分析应该说大致正确。此刻对魏国君臣而言,联吴抗汉已经是目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策略了(多个帮手,又分担一些压力)。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只是,他们可能都不清楚,赵云的军队就在长江下游驻防;如果东吴人真朝荆州开火,关羽是否真的会向诸葛亮求援?他们的设想又是否真的会达到?这是个未知数,可他们显然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好吧,要去联吴,就必然要关注一下在江湖上沉寂已久的东吴集团的近况。话说江东的孙吴集团,自从跟荆、益方面断交,转而跟曹魏一方紧密结好以后,很久都没在江湖上露面了。汉中对峙、曹魏篡汉、汉朝重生、刘备北伐——这么多让人目不暇接的精彩大戏,在东吴人冷眼旁观的态度下,不过都是浮云;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似乎只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好自治就行了。

  这么长时间,东吴方面只做了一件大事:改元(换年号)。在曹*和刘备相继登基做皇帝(当然性质是迥然不同的)之后,孙权也按耐不住了。可他跟上述那两位不同,他还要依附曹魏集团一起抗衡刘备,所以只能“缓称帝”,继续接受魏国集团册封的名号。但他也想表示一下自己的王统,于是便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不称帝,却要改变年号。

  我们知道,年号这玩意一直以来都是皇帝的专属物,除了用于纪年的实际作用以外,还可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你们想到了什么?)。每个年号都反映着皇帝本人的某种思想和企盼,是他区别于其他皇帝的身份标识。——可孙权作为魏国册封的“吴王”,居然也要自己搞一个年号出来;连当年的所谓“仲家皇帝”袁术都忘了弄的东西,他的心思还用得着猜吗?

  于是乎,在一番仔细排演后,东吴的重量级大臣张昭、顾雍两人带头向吴王孙权打报告,要求他更改年号。孙权愉快地答应了,传令将刘备即位后的第二年,亦即大汉章武二年(伪魏始康三年),改为自己所属的“黄武元年”,同时在三吴地区举行大赦。

  这样一来,江东地区已经彻底成了独立王国了,称不称帝都无所谓,只是一个名分而已。曹*正忙着跟诸葛亮的北伐军在关中死磕,也懒得管他(反正自己也没那个实力吞并东吴,倒不如采取默认态度)。

  贾诩的联吴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在接受了曹*的诏命之后,贾诩连夜赶路往赴江南,好不容易到达建业,见过吴王孙权,递上国书(主意是国书而不是诏命,曹*在实际上已经将孙权摆在和他一样的高度了)。人家做的很客气,孙权也好生招待这位魏国派来执行特殊任务的使臣。贾诩倒也直接,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将自己的来意和盘托出。

  事情顺利地出奇,看完曹*的国书后,孙权一口答应:“老实说,汉军得到便宜,对我也是很不利的;我出于自卫的角度考虑,肯定也会带人去打荆州。你回去告诉你们皇上,江东方面早晚会发兵的!”

  可这么顺利,贾诩反而有点不太适应了:“您确定刚才说的话都是真的?可军情紧急,不容推脱;要是等诸葛亮再出了潼关打下洛阳,荆襄方面肯定也会连为一气大肆发兵;到时候,你们江南就算有百万大军,恐怕也没啥用了!”

  孙权大笑:“您老放心好了!我要是不发兵去打荆州,当年便不会跟他们断绝联盟关系;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了了:我要是不把荆州打下来,眼看着荆州方面就要把我的地盘给打下来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贾诩知道孙权的话绝对是真的,东吴人一定会发兵;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便高兴地提出告辞,返回高都前线,向皇帝曹*交旨覆命。

  到现在,曹*联吴的计划已经成了。而孙权送走贾诩以后,也立马传令,召集重要文武官员们前来开会,专门就“要不要发兵助魏”的议题展开讨论。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江东方面的官员派属情况了:话说江东地盘的高级官员在政见上一共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跟荆州搞好关系,这一派以鲁肃为首,顾雍、徐盛等都属于这一派的重量级嘉宾;另一派主张三分天下,一切向利益靠拢(即:谁对我有利我就跟谁好),这一派以后起之秀吕蒙为首,其他重要将官们也都是这一派的大佬。

  随着形势的不断推进,第一派可谓已经完全失势,处于在野位置了;第二派的主张因为跟领导人孙权的本意比较符合,所以如日中天,此刻正炙手可热。而鲁肃本人懦弱无能;奉命镇守江夏的徐盛眼看孙刘联盟破裂,知道久后一定会有战争,也只好出于军人的本能,加紧提防做好战备工作,一切以上面的命令为基准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发起出兵助魏的讨论,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在场的文武官员一致赞同,全票通过。——这也不难理解,当时的情况只要是个人都会看出来:诸葛亮的大军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便已经顺利拿下了关中、三晋的广袤地盘,曹*那样牛掰的一位大神,都在汉军的*迫下顾此失彼接连失败;东吴方面要是再不发兵帮助魏国一方,等到将来汉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就算再有这个想法,也已经没办法实施了!

  所以,综上所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积极行动;要不束手投降,那就非打不可。发兵助魏,不只是照顾盟友的利益,更是为东吴自身的利益考虑;带兵去打荆州,不但是为魏国解围,也是给东吴人换来安全的筹码!——一切都已经不待抉择了。

  很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孙权一看所有官员都一律主张发兵助魏,便立即派陈武、潘璋两位,拿着自己的制命去见吕蒙,充分传达孙权的意思,拜封吕蒙为东吴集团新一任水陆军大都督,所有军队都归他管,让他择日起兵,攻打荆州。——吕蒙接到命令以后觉得兹事体大,便吩咐两位先去招待所休息,自己打算先派人去江夏把老江湖徐盛请过来商量商量再说。

  新官上任,徐盛在接到吕蒙的请柬之后,不说二话,赶紧上船过江前来了。吕蒙开门见山:“老徐啊,请你来是想商量商量天下大事。你也知道,最近汉军屡屡战胜魏兵,已经一举拿下了关中三辅和并州全境,他们的势头不可谓不猛。可问题也就出来了:汉军一枝独强,魏国被他们打垮了,我们也要跟着完蛋!”

  “我反复考虑过了,大王(孙权)也是这个意思,即:我们既然早已跟刘备集团断交了,那么双方终究会打一仗;与其在魏兵已经歇菜之后再想办法自我保全,还不如趁着魏兵还有两下子,跟着他们一起合起来收拾刘备,先下手为强呢!‘元芳’,你怎么看?”

  徐盛一听,呆了半晌,最终吞吞吐吐地表态:“对,对,您说得对。只是,据我所知,荆州方面防备得相当严实;我们要开打,从哪里进攻呢?我脑子不太好使,请都督示下。”

  吕蒙侃侃而谈:“兵法上都说了,打仗要钻空子,先从容易下手的地方动手(捡软的捏)。荆州方面最近正动用重兵防守着长江,害怕我们往上去攻击江陵(荆州城,今湖北荆州);所以,我决定,让所有水军都打扮成商人的样子沿江而上,再用陆军从西岸线逐次前进,水陆并用偷袭敌人的巴丘(今湖南岳阳)!”

  “这件事天衣无缝,可谓天赐之福;等我们得到巴丘,便可以直接往长沙进军,砍断荆州的右臂。到那时候,荆州方面要是派增援部队过来的话,我们就调集船队在江面上跟他们对K,并且严格守卫夏口。这样,我军进退有余,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对吕大都督的这番见解,徐盛却有不同看法:“您胸有成竹,按理我不该说啥的。只是,荆州方面,关羽、徐庶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加上最近还有赵云沿江不停游弋巡逻;我猜他们在西北方面用兵,肯定也会同时在东南方面做好防备,万一他们真的有备无患,您这番计划,可不就要吃亏了么!”

  “何况,魏国跑来拉拢我们,我们答应帮助魏国,曹*的目的是想让我们在东南方面开辟第二战场,来缓解一下汉军在西北方面对魏兵的围攻,让刘备两线出击削弱实力,最后好让他们魏国能够收回并州。这样的话,我们不妨虚张声势摆出要打江陵的样子,暗中却把重兵全部集结在夏口,等待敌人来攻。”

  “关羽那人一向心高气傲,老早就憋足了劲想跟我们干一仗了,我们要是打着攻击江陵的名号,他肯定会先发制人派人来抢江夏的!这样,他就恰恰落入我们的圈套了,到时候我们竭尽水陆两军的全力对他进行围攻,一定会胜利的!”

  大家看,徐盛的发言,其实就是提出了另一套思路,一条跟吕蒙的策略截然相反的第二策略。关于这两条策略到底哪个更正确,我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予以证实;可吕蒙作为大都督,对待不同意见,居然压根就没听进去!

  他在听了徐盛的意见之后,不置可否,却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并且直接分配任务了:“他们才刚刚大肆征调了一番士兵,要打起来的话胜负一定不好说。我们要是乘机偷袭拿下巴丘的话,他就是不出兵也得出兵,这才是掉进了我们的圈套!而我们得到了巴丘,也可以大大拓宽江夏一带的防线,牵制荆州的后背。因此,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麻烦你老兄来守卫夏口,我会调甘宁来替你守卫江夏;到时候,我亲自带着陈武、潘璋两位将军去偷袭巴丘。不同的分工,一样的职责;你的任务就是守好防地,我的任务就是外出打胜仗。希望我们两头都不要出岔子哦!”

  ——吕蒙用实际行动向徐盛表示:刚才问你意见只是给你个面子走走过场,别太当真;事实上,我才是整个东吴地区的军方一把手!

  见吕蒙根本就拿他的意见当放屁,徐盛这人脾气不错,明白“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马上不跟他争了,也迅速违心表态:“好吧,既然您已经决定了,那么,我服从命令。”

  徐盛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内心的想法很简单:反正建议我提了,爱采取不采取是你的事。我只做好我该做的。你要一意孤行,将来出了事,可别怪我这个老前辈事先没提醒你!

  而吕蒙呢,他一看徐盛这么识相,当即大喜,立马发飞檄召来甘宁守卫江夏;一面吩咐潘璋、陈武俩人各自带五百人,全都穿上白色的衣服,驾上一般的商用民船,悄悄向巴丘方向进发;自己本人则带着副将朱桓,带领五百战船,三千水军在后面进行接应;命令蒋钦、周泰带五千陆军,从石牛寨(当初魏延落草时候的老巢)袭击巴丘的后面。

  上述是本次行动的任务布置。吕蒙本人对此预备已久,因此,只要他一声令下宣告出发,各路士卒马上都能进入状态,速度相当给力:

  甘宁被调防去江夏,一面分出一部分兵给陆逊,让他随时声援。徐盛如期接守夏口,他始终对吕蒙这套不太看好,深怕荆州汉军要是识破了他们的计划,到时候会拿重兵在巴丘进行阻击,顺带以轻兵袭扰夏口,便又吩咐士兵一定要用心防守,陆路上可以添设烽火台(传递军情),水路上多派巡船;又派出重兵挡住荆州方向的来路,免得被汉军突袭。

  ——徐盛可谓用心良苦。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这次行动的准备工作逐日完成,魏吴已经成功地勾结在一起,并且已经准备在二线朝着汉军发难了。到时候,刘备治下的大汉政权,不得不面临一种两线出击的境遇!

  这真是一种十分糟糕的局面。眼下的形势已经越发对汉军不利了;同时在两面树敌,不知重生后的大汉能挺得过来么?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灾难,抑或只是一场虚惊?

继续阅读:二 想浑水摸鱼?没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反三国那些事儿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