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缔盟约,相与一体。”究竟是不是一体暂且难说;至少在曹*看来,眼下这局面,也只有再次忽悠那位同样与刘汉集团苦大仇深、且一直在固江自保的东吴孙权跳出来扛事,替自己一方缓解一点咄咄*人的军事压力了。不然,就凭诸葛亮和关羽这两位狠茬在河南地界两面夹击,自己的大魏国基业还不得立马歇菜!
当然,曹*自然有十足把握孙权一定会答应自己的发兵请求,剧情也一定会按照自己们设想的套路去走的。——很显然嘛,唇亡则齿寒,他东吴这几年又不是没吃过汉国的苦头,至少赵云还在长江下游虎视眈眈;要是这个时候不跳出来担当一点事情,难不成他孙权还指望着刘备能对自己手下留情?
可跟自己一方一贯的“汉贼”定调不同,对刘备方面而言,孙权一伙本来就背信弃义在先,又结怨构战在后,这时候了,他孙权已经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跟大魏国共进退的命运,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怪谁呢,做墙头草本来就是要付出代价的!
好吧,那就先不理会这些糟心的事情了,先趁这空档养几天病,静待江东那边的好消息传来吧!——曹*显然心情大好,他以天子之尊,凭着无限忠诚的于禁同志从神医华佗那里为自己讨来的神药,早先的病症已是好转了许多。由事及人,当年跟随自己一道起兵打天下的曹家店将佐们,或许也就只有这位于禁老兄可以独当一面了!
这样想着,曹*不禁传下一道诏命,宣于禁入宫见驾。于禁接到圣谕后,不敢迟疑,也赶紧屁颠屁颠跑来了。叩头,答礼,赐坐。曹*先开口了:
“将军你跟我混了这么久,这几年想是吃了不少苦头吧?没办法,眼下的情形你也知道,我们在前线的战况已是十分吃紧了,朕这才叫你过来,不得不借重你老兄的本事来使国家渡过危亡关头——这是大事,希望你不要推辞的好!”
于禁早已感动地稀里糊涂:“哪里的话,臣受国家的厚恩,即便是让我粉身碎骨,我眉头都不敢眨一下,何况这样的大事呢!陛下您就放心好了!”
心愿达成。曹*见缝插针,立马授予于禁前将军的封号,并令文聘、满奋(满宠的孙子)为副将,许他们拿着虎符调两万徐州兵,再加上于禁之前手头还有六千人,一共将近三万人,往新息(今河南息县)整军,然后越过桐柏山往窥襄阳,俾能对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的汉军形成掣肘之势,并令曹休带领一万多人随后接应(这也正是上述曹魏集团在忽悠孙权之时商量出来的协同动作)。
至于于禁等人的具体如何行事,老曹特别指示,要继续跟昆阳(今河南叶县)的张辽部互相呼应,且沿途的地方官吏要一并接受于禁于将军的领导(典型的以军干政)。而且,还特意授权于禁,要是有谁胆敢玩忽职守,贻误军情,于禁可以直接便宜从事!
这是对于禁关照到家了,于禁当然顿首受命,带着三位副手马上行动去了。
此外,皇帝曹*还有诏命,他下旨运送敖仓的五十万斛军粮往偃师,然后由曹彰带重兵接着运往新安,来稳定前线的军心。至于洛阳,贮备的军粮尚且有余,就不用过多担心了。
还有,从国库里取黄金千斤、银一百万、钱千万,作为巨大财饼,来分头犒赏前线的各路将士。前敌官兵的家属们,则由地方官员给予粮食俸禄,予以奉养;并沿路修缮驿站,以供官兵们传递家报;谁家要是有个头疼脑热啥的,直接可以由政府免费帮他们找人医治。
——很显然,这也是曹*安抚军心的一大妙笔。经过这些手段,奋战在前线的曹魏军兵,自然便有了一种皇恩浩荡、感激效死的情形在里头;士气激发出来了,还怕他们到了战场上不能卖命杀敌吗?
说白了,这其实也就是曹*这几十年来“善将将又善将兵”的特别之处。这位壮志满腹的乱世奸雄,即便身处危亡绝境,也能在这方面做的井井有条、丝毫不乱。单就这种定力,即便是汉朝丞相诸葛亮、还有被封为五虎上将的关张赵马黄,他们多年来征战沙场,乃至驰骋中原,也不见得在这方面有多大的发展。所以你别说,这奸雄还就是英雄!没两把刷子他能到这地步吗!
把这一连串的事情都交代吩咐完了,曹*这才放下心来,退入后宫安心静养去了。
再说前线的情形。驻守偃师的城威王曹彰,在接到皇帝老爹的诏命,又顺利接见了贾诩并典满、许仪,便跟贾诩商量,让这两位小哥带人加紧护住了偃师西北方向的要道,来运输敖仓的军粮,绕道往赴新安;自己则安心带人跟马超进行会战。
粮草有了着落,魏都督司
马.懿
眼看自己们还有后面派来的兄弟接济,军心骤稳,也便安心做好持久守护的准备,一面跟洛阳方面互相联络。这样的结果,反倒导致马超一支汉军孤军横亘在四面摩拳擦掌的魏兵中间,情势着实比较危险。
而汉丞相诸葛亮这会儿就在新安,他在接连听闻马超如约招降诸葛诞,并一举拿下敌人三个屯寨、横断了偃师—洛阳的交通后,自然欢欣无限;但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在这种情形下,他立马就反应上来有点不妙,马超孤军,应该十分担忧魏兵对他们来个夹攻合围!
何况还有派出去的侦探报称:伪帝曹*已连夜加派重兵赶往偃师,并给新安运来了十万斛军粮——看来敌人反攻清算的想法,已经马上就要付诸实施了!而马超那边只有三万人,比魏兵少了不知好几倍……这怎么能成呢!
想到这层,诸葛亮当机立断,马上派人飞檄长安,命代理雍州牧(监雍州牧事)刘琰马上带两万新训练好的雍州士卒,星夜兼程由蓝田兵出武关,直扑宜阳,然后再渡过洛水往马超的军营中听候调遣!
“兄弟
齐.心
,其利断金。”长安郡守诸葛均是他弟弟,接到这份钧命后自然十分配合,马上吩咐刘琰带兵出发;饶是如此,诸葛均心系前线,犹恐只靠这两万人前去还是兵力不济,干脆把韩遂增派过来的一万多骑兵,交由骑将
马.凯
、韩雍两位率领着往赴宜阳增援,一面报告给哥哥诸葛亮。诸葛亮求之不得,当然照准。
这样以来,加上这四万步骑兵,以及从长安运来的军粮、器械等物;短短十天时间,马超部就迅速完成了华丽的逆袭。现在他们可谓是兵精粮足,养精蓄锐,正憋足了劲要跟曹彰一伙决一死战呢!
诸葛亮接到马超反馈回来的呈报以后,见布置已然十分妥当,这才放下了心思,一面让马超飞报南阳的关羽,预防魏兵进行反攻。
好吧,好久没有说到这位关二爷了。话说关羽在南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原来,因为曹*调回来了“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老兄,他人牛水准高,把那边愣是防守的滴水不漏,汉军根本无法往前发展。这下,关羽等人可就进退两难了。实在没办法,关羽差点都准备返回荆州面见他那位皇帝哥哥进行再磋商了——
马超的这份飞报改变了关羽的主意。看完报讯,司徒徐庶向他分析:“眼下曹*处处增兵,看来他这是打实了要向我们进行反攻啊!还好我们在堵阳前线的兵力还算雄厚,即便魏兵来了也未必能耐我何;唯一值得我们担忧的,就是生怕这伙敌人又要像上次那样搞一次突袭,窥伺襄阳,来扰乱我们的根本!”
一语点醒梦中人,也戳破了曹*一伙的精心图谋。关羽连连点头:“对,对,很有可能!那这样吧,我不回荆州了,还驻扎在这里来接应前线;麻烦你老弟带上我儿关平,领八千人回驻襄阳增防。要是襄阳出现变故,你就全权处置,我关某人决不横加干涉!对了,要是需要兵力的话,我们在荆州、南阳的士兵,也可以随时听你调遣。”
徐庶知道兹事体大,也不多加客套,立马带着关平并一应队伍返回襄阳防守去了。反攻与防备反攻,曹魏与刘汉的军事拉锯战已然到了一触即发的局面。
现在再让我们回转过头来,接着曹*想找人顶缸的心思,看看东吴的孙权一伙在干嘛。说来也不算怪,在刘备与曹*在北方剑拔弩张、正准备磕个你死我活的时候,我们的孙权同志却在想着如何为自己正名,进而坐上自己期待已久的皇帝交椅呢!
——这事实在没什么好意外的。本来嘛,在当初曹魏篡汉、刘备嗣统,两位老对手都已相继登上皇帝宝座时,他孙权还仅仅只是名义上附属于曹家大魏国的吴王、大司马,名头本来就比人矮了一截。现在曹刘纷争也都好几年了,天下局势早已动荡不宁,大争之世,名不正则言不顺,他要是还不能补上这一步,难不成还要一直甘心做他老曹家的附庸?
何况,这个心思来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他老爹孙坚当年乱世起兵玩割据开始,他们孙家父子三代一直苦苦奋斗着的目标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在群雄逐鹿中也能分一杯羹,屁股沾一沾皇帝的金丝交椅么!
要不然,为啥老爹当年拼了老命不要,也要霸住那块传国玉玺?为啥他老哥孙策气吞山河,一连打下吴越号称六郡八十一县的广袤土地!而他孙权自己,多年来夹在曹、刘两大强人中间做墙头草,他为的又是什么?
所以,到今天为止,不但孙权这么想过,孙权手下那帮蠢蠢欲动的臣僚们也一样存了心思。何况这些年天下格局变化太快,
翻.云.覆.雨
如刘备的大汉王国,竟然能够在短短几年内便把曾经那位睥睨群雄的曹大老板打得全无招架之力;而自己一方又因为破坏了盟约,而不得不跟这位大魏国的总裁绑在一起——
如果到现在还不能登基建国,辅佐他们这位虽是承袭父兄基业、却仍不失人主威仪的孙家大老板登上名副其实的权力最
高.峰
,然后再名正言顺地打出“保家卫国”的旗号跟刘汉王国对抗,那他们这些人一世努力都为的什么?自己们从一开始便追随孙氏父兄又是为的什么?
因此,无论从各方面说,现在这个时候,也便到了孙权无论如何也要迈出那一步的时候了!这几乎成了朝野上下所有人的共识。
在这种配合得天衣无缝的默契下,偏安江左的东吴大臣们很快便迎来了这样的一次朝会:
某一天,吴王孙权设朝,外面派出去刺探敌情的侦探们回来报说,“汉朝丞相诸葛亮最近在西北方向迭出奇兵,魏兵丧师丢城,损兵折将。”这个时候,大臣们便纷纷建言,劝这位吴王殿下按照当初跟曹魏签署的盟约,发兵讨伐刘备的汉朝政权,藉以夺回前次在长江下游丧失的城邑。
孙权本人还没发言,老臣张昭却立马出班奏报:“这事暂且罢了。听说最近武昌东山,出现了凤凰来仪的千古奇观;而我们的长江之中也屡屡有黄龙出现(忽悠,接着忽悠)。看来,这是上天给我们的喻示,大王您的德行已经基本可以跟传说中的唐尧、虞舜、周文王、周武王相媲美了——您得赶紧登基做皇帝,然后乃名正言顺,这才好发兵反攻!”
官员们的脑袋都有点跟不上节拍:怎么话题一下子便转移到这里了?不过好歹这些官员都是人精,何况这件事也实在是他们日日夜夜所期盼的;这次张昭能借着这个名头提出来,自己们当然乐于附和!
因此,张昭老头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了一连串的附和赞同之声。而孙权显然也并不打算再客套了,见全票赞成,他竟顺水推舟地表示同意!
好吧,上下一心,水到渠成,那就实在没什么意外情形出现了。这年四月某日,江东的臣僚们齐集新筑好的登位坛下(没办法,登基称帝总是大事,在古人看来,这种事还是不能马虎的好),簇拥着让这位乱世三巨头中最后一个登基建政的皇帝坐上了梦寐以求的赤金宝座,并昭告天下,改黄武四年为黄龙元年——他如愿了。
这是在大汉章武五年(伪魏始康六年)夏四月。
不过话说回来,孙权这老小子倒的确做得有些过分了点。他登基建政,先追封自己的老爹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父母亲情,本无可厚非);但对真正传递给自己权力的老哥孙策,他却吝惜地舍不得一个皇帝的名头,只草草封了他一个“长沙桓王”的名号,而且连他的尸身棺椁也不好好修葺入陵!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过河拆桥的行为,这是忘恩负义的行为!——没办法,对此,我们也只能略怀宽容地说一句,在皇家,从来没有什么兄弟亲情,有的也只是永恒的烛光斧影。
好吧,相较于对老哥孙策的刻薄寡恩,对自己的儿子,孙权倒是十分厚道。他钦封自己的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并特意选定诸葛亮在东吴的那位弟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作太子左辅,张昭老头的小儿子张休为太子右弼(俩人都是辅佐东宫的老师)。
张休倒罢了,这里有必要隆重介绍一下这位诸葛恪老兄:诸葛恪,表字元逊,身高约1米7(七尺),长得极为聪明伶俐,口才极佳(善应对)。不光他老爹诸葛瑾非常宠爱他,连这位刚登基称帝的东吴一把手孙权本人都非常喜欢他。在他小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两件十分有意思的事——
其一:诸葛恪六岁那年,孙权办了场大party,诸葛恪也跟老爹一起去了。孙权有意嘲弄诸葛瑾脸太长的生理缺陷(估计比李咏那张号称“驴脸”的大长脸也强不到哪里去),便直接让人牵来一头驴,拿粉笔在那头驴的脸上写了四个字:“诸葛子瑜(子瑜,诸葛瑾的字)”。很显然,这嘲笑的有点太露骨了吧!众人顿时哄堂大笑。
正在这窘迫之际,这位六岁的小诸葛恪却不慌不忙地上前捡起粉笔,在孙权写的那四个字下面又添了两个字,结果凑成了一句话:“诸葛子瑜之驴”!(孙权本意是想嘲弄人的,结果还白白搭上了一头驴!)
事情转化的如此之快,众人惊讶之余,立马对这个小孩刮目相看。诸葛瑾脸上自然光彩无限。孙权本人也被逗乐了,干脆一高兴,便当真把那头驴赐给诸葛瑾了。
其二:又有一次孙权召集官员们举办宴会,孙权直接下令让诸葛恪给官员们敬酒。转了一圈到张昭面前,这老头死活不喝,还推说喝酒不利于养生。孙权就故意考验诸葛恪:“你有啥办法让他把这酒喝下去呢?”
诸葛恪略一思忖,便来到张昭面前对他说:“得了吧!想当年姜子牙九十多岁了,尚且秉持旄节、斧钺(权力的象征),替周武王卖命,人家当年也未尝说自己老啊!现在又不要你打仗出征,只让你喝杯御酒(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你怎么就敢推辞说自己老了呢?”
这就是红果果的激将法。被狠狠噎了这么一下,张昭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只好勉强喝了一杯下肚。诸葛恪也算完成了孙权交给自己的任务,顺利通过了这位东吴大老板的考验。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这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孙权赏识诸葛恪的心思逐日增多,这才在他登基建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把太子老师的重担交给了这位后生。至于张休,很显然,张昭辅佐孙氏父兄,足称老臣,此刻当然要位列三公之上,而他的儿子也便蒙荫做了另一位太子老师。
除此之外,孙权的政府班底内,还有东吴名臣顾雍为丞相,吕蒙为上将军。两人一文一武,构成了新政府的领头大佬。
事到如今,对孙权来说,这把迟来的皇帝交椅终于让他的人生得以圆满,也让他们孙氏父子一贯的心愿得以达成。列土封疆,分庭抗礼,或许只有这样,他们在乱世三国的
纵.横
捭阖局面下去争斗,才会显得名正言顺一点吧!
嘿嘿,别扯什么纲常名教,谁让现在天下三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