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荷尧小学(四)
禹嘉2015-10-27 12:584,761

  许慎言看着大家,问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一次性都问出来吧。”

  何正林问道:“许相公准备在三基金和教育基金会里采用哪种形式?”

  许慎言道:“我准备在基金会里设基金执行委员会。”

  “基金执行委员会由谁来主持?”

  “我之前就说好了的,由何小姐来主持基金工作。”

  何三妹虽然颇为自信,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心里面未免也有些发憷,这个基金会不比学校,这是个跟钱打交道的东西,稍有不慎,损失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许慎言看出她的心情,安慰道:“何小姐不用慌,什么东西都是慢慢学起来的,没有人天生就会,以何小姐的聪明才智,学起来会很快的。”

  何三妹道:“我虽然知道这是句安慰话,但总算是有些信心了。我们可说好了,你得多教教我,否则出了问题我可不负责。”

  许慎言大笑道:“那是自然。”

  “还有些小问题,目前来说,你是基金会的创办人,又没有其他人出资,所谓的理事会也还是空中楼阁,所以现在不管怎样做都是你说了算,但是以后呢?看许相公的决心,应该也不会只是短时间地做着玩,而是想让这两个基金会长期地办下去。这样问题就来了,这个执行委员会听谁的呢?听理事会的命令还是听你这个创办人的,如果理事会做出的决定跟你的决定相反怎么办?如果理事会对执行委员会不满意怎么办?如果理事会将我这个执行委员会的负责人撤掉怎么办?因为你刚才说过,理事会是基金会的最高决策机构,想必是有权力裁撤执行委员会的吧。”

  许慎言点头道:“这些确实都是问题,不过请放心,在章程里面,这些都可以做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不会干扰到执行委员会的正常运行。总的来说,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是独立的,只接受理事会的监督,但不接受业务指导。只要执委会按基金会章程办事,不违反章程,任何理事会成员都不得干涉,包括理事长在内。就算是违反了章程,理事们也只可以在理事会议上提出质询,不可以直接插手执委会的工作。”

  “有了这些章程,我做起事来倒是放心多了。”

  “好了,关于基金会的事情,就暂时说到这里吧,我说过,这些都还只是设想,具体实施的时候,说不定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到时候再调整吧,现在多说也是无益。”

  何三妹道:“那好,我们还是再说说学校的事情吧。”

  “学校还有什么事?”

  何三妹道:“其他事情没有,主要还是费用问题。在目前来说,教育基金还只有许相公一个人出资,一年三万两,以后怎么样还难说得很。虽然设计很精巧,各方面考虑都很周到,但现实会怎样没人知道。所以目前只能以三万两来做打算,三万两听上去很多,但每所学校动辄就是一两千人,尽管孩子幼小所费不多,但一年二两的伙食费还是要的,那么一年下来,光这方面就要花三四千两银子……”

  许慎言接口道:“萍城理工学院是按年龄分等的,十岁以下的学员伙食标准是每月二钱银子,十岁到十四岁学员伙食标准是每月二钱五银子,十四岁以上是每月三钱银子。以后新建的学校都参照这个标准。”

  何三妹道:“何院长果然是有心,如此一来孩子们的生活水平就高很多了。但是一年下来十岁以下的孩子伙食费就达到了二两四钱,十岁到十四岁的孩子伙食费更是一年三两银子。虽然刚招来的时候都是十岁以下的,但是一年两年后,就有相当一部分学员超过十岁了。就算三分之一吧,一个学校以一千五百人的规模来算,一年伙食费就要近四千两,但一个学校要运转,仅吃饱饭是不够的,还有其他方面。这样算下来,一年至少要一万两才够,大家算一下,三万两银子也只勉强够三个学校所用的,委实不算多。”

  大家想着确实有理,原以为三万两很多,连十个何家都养得起了。可一算细帐,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学校规模毕竟大,学员人数动辄一两千人,花销自然非常巨大。加上许慎言定的伙食标准高,那钱花出去更是犹如流水一般。

  若在其他人看来,能够支持四千多学员的生活、学习,那也是一件极了不起的事,那教育基金也算名副其实。但众人经过一下午的了解,都知道许慎言的行事风格,断不是这样小格局的,区区三个学校,不是许慎言费心费力的目标。

  何三妹问道:“不知道许相公究竟想建多少个学校?”

  许慎言道:“目前而言,以每所学校平均起来一千五百人的规模,要建七所小学,才能满足要求。”

  “这个数是怎么来的?”

  许慎言道:“其他地方我管不了,至少萍城这块地方我可以管起来。我们统计过,萍城现有人口约十万,适龄小孩大约有一万五千人。其中萍城理工学院本部因为地处中心,又离萍城很近,所以条件放得略宽一些,招收的对象是从六岁到十四岁的。预计可以达到五千人的规模,事实上现在萍城附近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经入学了。第三期的规模最大,近两千人,第四期人数就少了很多,刚好一千人的样子。其他的人离得太远了,没办法去萍城理工学院就读。所以只能采取就近建小学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让所有孩子读书的目的。”

  “这样算起来,许相公的投入还是过少了,少说也得七万两才够啊。”

  许慎言苦笑道:“何三小姐真当这钱地上有捡么?三万两银子还嫌少,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何三妹说道:“那得看你要办多大的事了,以你准备将学校建遍萍城、惠及万多名幼儿的气魄而言,这三万两确实不算什么。刚才也算过了,三万两只够四千多人的开销,缺口还很大。”

  许慎言道:“许氏工坊并不是没钱,但不是这么个花法,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呢。现在就一句话,许氏工坊每年只投入三万两银子,而短时间内不会有其他人慷慨捐献,不知道何三小姐有什么办法做大这个基金?”

  何三妹道:“银子放在那里,就算再多,那也是越用越少,终有用尽的时候。但若是将这个基金用来投资,相信所获定然不菲,而且细水长流,就算有朝一日许相公不再投资,教育基金也能自己发展壮大,如此方为长久之计。”

  “看样子何三小姐早有定计了?”

  何三妹狡黠地一笑道:“我听说许相公办许氏工坊不到两年,如今却是拥有了诺大身家,每年挣的钱怕是几十万两。我想若是将部分教育基金比如一万两,投资到许氏工坊,不知道一年可获利多少?”

  许慎言一怔,旋即苦笑道:“何三小姐真会开玩笑。教育基金的三万两本就出自许氏工坊,现在你又反过来投资,就算一万两获利五万两,那岂不是许氏工坊又凭白无故地多支出五万两?别说许氏工坊不需要别人的投资,就算要投资,也不能是这种方式。何三小姐再另想他法。”

  “许氏工坊既然不行,那退而求其次。许相公既然需在荷尧水泥厂投资二十万两,那么其中一万两由教育基金来出又有何妨?教育基金投资额为二十分之一,每年利润分配的时候,自然也有二十分之一的分成收入。仔细算一下,应该有两三万两的收入吧。这样就等于将教育基金给翻番了。”

  众人无不称妙,都夸何三妹果然心有玲珑七窍,不过转手间,就凭空多出几万两银子来了。

  许慎言道:“看来你是早就打好这个主意了,刚才说许氏工坊是假,现在说荷尧水泥厂才是真啊。”

  何三妹道:“许相公慧眼,我打的就是水泥厂的主意。”

  许慎言道:“你说的有道理,我既然投资,能少一万两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接受教育基金的投资也无不可。不过何三小姐有一事需知,荷尧水泥厂后期可望达到五十万吨的年产量不假,按每吨二两五钱来算,年销售可达一百二十多万两银子也不假。但是扣除工人工资,扣除设备折旧,扣除原材料和其他相应费用,每年利润最多也就五十万两的样子,这已经算利润率非常高的了。教育基金既然是以投资的方式进来,那么分成的时候自然就不能以销售额来论,而是应该以利润额来分成。何三小姐同不同意这个方案?”

  何三妹道:“很合理,再说一年也有二万多两,总比将钱放在那里越用越少要好啊。只是虽然这样做,仍然有缺口啊。”

  许慎言道:“其实最近两三年,学校的扩张速度不会那么快,先得将荷尧小学办好再说。等荷尧小学办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模板,再办其他学校时经验便要丰富多了。这样,每年教育基金都会有富余。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会交一个项目给你,到时以教育基金的名义全资投入项目,相信每年赚的钱就不是二三万,而是十万甚至更多了。”

  何三妹叹道:“这话也就许相公说得出来,随便丢一个项目,赚的钱就是以十万计,如此魄力,别人想学也学不到的。”

  许慎言道:“这些都是后话,我们暂且不论。还是说到荷尧小学的事,陆家兄弟的女朋友,都是从学院出来的,而且成绩都很优秀。虽然和陆家兄弟一样,提前出来后,很多知识还来不及学,但这些都不是问题,以后自学也好,向前来支援的学员老师请教也好,总之是有希望的。她们进入荷尧小学,也应该担负一定职务。按照我的计划,荷尧小学的财务,可以由子羽的女朋友刘翠玲兼任,她在学院的时候财务就好,平时也是帮着心兰做账的,这方面很熟。同时可以让她跟着二叔学习管理水泥厂的财务。”

  陆子乔应了。

  许慎言接着道:“子乔的女朋友林慧芝呢,可以协助何三小姐管理一下工会和困难补助基金,但是有一点,一切都以何三小姐的意见为准,不要让你们的立场干扰到何三小姐的工作,以免闹出矛盾。”

  陆子乔应道:“这是当然。阿芝是个明白人,知道分寸。”

  许慎言道:“那就好。大家毕竟成长环境不同,贸然合作,由于双方的理念不同,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有事情可以多商量,拿不准的可以命人急报于我。绝不允许乱发脾气,更不准拿大帽子扣人。以前你们陆家和何家是有些不愉快,但我今天在这里作一个调解,从此以后,双方的不愉快烟消云散,陆家和何家就是亲密无间的合作对象,明不明白?”

  何正林站起身来,走到陆家兄弟面前,诚恳地说道:“以前是我何家对不起你们,我向你们道歉。从今以后,我何正林视陆子乔和陆子羽为自己的亲兄弟,绝不食言。”

  陆家兄弟急忙站起来说道:“何兄言重了。我们自此以后便亲如兄弟了,以前的事再也休提。”

  许慎言道:“好啦,今天话是说下了,就看以后怎么做。我也没有天真到以为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不过以后各位在工作中若是出现矛盾的话,希望能够想起今天说过的话。能让的就让一下,能退的就退一步,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希望各位谨记。”

  众人齐声应是。

  何三妹问道:“许相公,办荷尧水泥厂的一应手续,会不会有麻烦?”

  许慎言一怔道:“有什么麻烦?”

  “这个规模实在太大,不知道县衙会不会允许?”

  许慎言知道她的担心从何而来,明朝时,朝廷对矿产的控制并不严,但并不等于就不控制,尤其是对于贵重金属矿,如金、银、铜、铅、锡、水银矿的控制就非常严格,绝不允许私自开采,违者处罚极其严厉。对铁矿的开采则较宽松,但也有很多限制措施,比如限制生产规模,限制工人人数等,不是你想开采就开采的。因此,许慎言若真想建一个规模空前的钢铁厂,阻力必然极大,不是一番豪言壮语就可以建成的。他以前发过的宏愿、向学员们描绘的远景,其实都绕不过这一道坎。这也是方文为之忧虑的原因所在。

  至于许氏工坊的规模,主要还是靠学院作了掩护,再说用矿量并不大,以前每天用量不过数百公斤,今年以来有所增加,也不过一吨多而已,并不引人注目。而且粘土、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并不受朝廷管控。

  但任何事情都怕上规模,荷尧水泥厂的规模一旦达到每年十万吨,这个量便已经很吓人了,如果再扩大规模,说不定惹得府县震动都有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厂子办得怎么样其实已不再重要,官方允不允许才是最重要的。

  荷尧窑名列萍城三大窑,产量自然是可观的,但也完全不能跟水泥厂相比。荷尧窑能够办到的手续,水泥厂不一定能够办到。倘若连手续都办不下来,那之前谈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没任何意义。

  看着大家殷切的目光,许慎言说道:“手续问题自然包在我身上,大家不用担心。”

  何三妹怀疑的问道:“莫非许相公在衙门里都有关系?”

  许慎言笑而不答,但那意味大家都明白。罗县丞作为萍城事实上的一把手,办这个手续不过是分秒之间的事情。只不过这个关系隐秘,少有人知。连罗正英入学,也是造的假身份,学院内部知道的人并不多。

  大家都是明白人,眼见许慎言的神情,便不再多问。许慎言既已打了包票,那自然是很有把握的。

  何正林道:“眼看都谈了一下午了,具体事宜明天再商量,今晚何家设宴,欢迎许相公和各位贵客。”

  许慎言道:“那就多有叨扰了。”

继续阅读:第117章 学院来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明朝官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