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襄的报复之路,其实不过简单粗暴却又步步为营。她利用未央宫严密高超的情报网组织,迅速的收集到了朝廷各种门派的各种信息。而对于她最有利的信息,不是当今皇帝已经对沈皓谦心怀不满,也不是沈皓谦的死对头王允被步步提拔。而是,他的好兄弟,皇帝的第四子楚王的正妃,居然也喜欢沈皓谦!
若是情到深处,便很容易变成恨!楚王生性风流,王妃时常独守空房。除了世子之外,再无任何傍身凭仗。而这长长久久的孤独寂寞里,难免不会想起沈皓谦来,那个对发妻深情不二却对自己不屑一顾的男子。楚王妃柳氏也出身京城名门,早在闺中时候便方明远播,那日她偶然随母亲去郊外寺庙还愿,无意中看见他留在墙壁上的诗,甚为喜爱。便和了一首,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是,这首诗被后来再次前来的楚王见到,遣了人打听,得知是她所作时,便请旨赐了婚。当时她还是不敢相信,却始终不甘心就这样与沈皓谦生生错过,连说出自己心思的机会也没有,便差心腹丫鬟送了沈皓谦一封书信,信中言及那首诗作本是应和他的而写,并非楚王。一片真心还望公子珍惜云云,最后却只得他如此回信:承蒙错爱,婵娟有意,庸人无心!
语气虽然是谦卑,但拒绝却是毫不犹豫,斩钉截铁!若说她嫁与楚王后过得如意滋润也许便淡了!可是偏生又受了这样多的委屈,而沈皓谦的夫人却是京城人人羡慕的好命之人,心中岂会不怨?于是在后来沈皓谦一族遭难时,便是她暗示这柳氏,也就是当今的太后,故意放慢了给楚王送信的速度,让沈皓谦这最后一丝救命稻草,也坠坠落入深渊。
涵襄利用自己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她借助这一股势力,帮助楚王的宿敌,也就是看不惯沈皓谦的炀帝,夺得了大势,也间接地害死了先楚王。而让她想不到的是,当时柳氏明明知道自己的夫君也是间接因自己而死。她却依旧愿意同自己合作——为了能为她的儿子登基推波助澜!
可是她又岂能如她所愿?当年沈氏一族终于如她所愿的落魄后,她也曾经倨傲的走进天牢里去探望她这一生唯一爱过的人。令她不明白的是,明明那是他已经如此狼狈,为何却依旧那么镇定从容,岁月已经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不少的痕迹,却独独给他增添了更多成熟的风度和淡然。他看向她的目光里,也是久经岁月的沉淀之后的坦然,让她非但没有丝毫的快感,甚至还有些……心虚!
可是,她又有什么好心虚的?当年的事情他不愿意给她一个解释,她便自己去寻根究底,终于得知娶妻非他所愿,于是这一刻,她却终究恨不起他来,只想让他能够放下朝堂的一切,再与她重返江湖。只是这样简单的愿望,纯粹的一如当年少时。可是他们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如今的沈皓谦,当年的那些锐气,桀骜,以及对于情爱的执着,都已经看开了!与发妻相处的十余年里,他们之间越发的默契,堪比是无比依赖的亲人关系。即便是到了人生的最后几步,也期望着可以一起走完,所以,无论如何,他是不会同涵襄,回到过去的。本来,也回不去了!
对于沈皓谦就算死也不愿意离开发妻这件事,涵襄一生都足以耿耿于怀。虽然末了,她也看清了。可是回首看去,原来自己的一生,已经走到尽头了!
她原本拂袖就走,可是却一眼瞥见角落里那个小女孩,她的那一双眼睛,同她的父亲,那么像!那一刻,她的心忽然狠狠的颤了一下。于是道:“念着旧日的情分,我成全你。可是你的女儿,你忍心她这么小便与你二人赴死吗?”闻言,沈皓谦有些歉疚的看了幼女一眼,却是坚定的道:“她是老夫的女儿,自然该跟着老夫一样!”可是这时,他的夫人凑上来,欲言却又止,只是那一双温婉的眸子里,蓄满了泪水。默默的看着年幼的女儿,肝肠寸断!
涵襄忽然在那一刻,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她自记事以来便是孤儿,从未享受过片刻属于母亲的温情。如今见此,却忍不住心头一酸,尽管那个人,是她一生的情敌。于是她就带走了那个小女孩——也就是幼年的沈忆清。
可是到底不甘,因为当初拆散他们的是那一道不可忤逆的圣旨,便生出了报复穆氏王朝的疯狂念头。于是她敛去未央宫宫主的身份,入了道教,法号妙音。也在她的内心深处,这样的方式,也是在为沈皓谦守节。他,是她这一生认定的丈夫。而身为她的女儿,理当为他报仇,虽然,这最大的罪魁,是她自己!
她就用了未央秘术抹去了沈忆清的记忆,又给她服用有着较强毒副作用的维持效果的药。要她闯荡江湖,参加义军。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她预期的那样发展,只有穆莳,是一个变数。却正是因为这个变数,让这一切,都揭露改变的猝不及防!
于是沈忆清便这样轻而易举的脱离了他的掌控。于是她的所谓复仇大计便这样被迫中断,虽然她已经逼得沈皓谦毫无退路,可是后来想着却始终是便宜了沈皓谦和那个林茉英,同生同死何尝又不是种幸福?他们死都在一起,可她这一生,却注定孤独冷清。从前他给她的那些快乐,如今算起来也竟都是伤痛。她怎么能够甘心呢?
满室缭绕的淡淡檀香让沈忆清有些恍惚,一颗心却莫名的平静了下来。她看着这个被她称作了十年师父的人,犹如一潭古井,无波无漾,让她如何也看不透。既然看不透,那就这样吧!她只想知道她想知道的而已。
因着这满室的清冷,一颗炙热燃烧的心也冷了下来,她同样用一种说不出来的渺渺语气道:“哪里是好学的呢?一颗被你随意摆布,按照你的方式活着的棋子,你要教她如何不浮躁呢?”
妙音知道她已经猜出了什么,倒也没有太诧异,只是缓缓睁开了眼睛,那里面,沉淀了太多东西,已经辨不出喜悲。阳光从门缝里射进来,让她有些恍惚,恍惚了一切,外面的景物,还有,那个逆着光,站在她面前的女子。
恍惚的容颜,模糊了时间,仿佛把她带回了多年前,那个爱恨无悔,红尘逍遥的年华里。可是终究只是仿佛,只一瞬,她便清醒了。面前的,不过是当初的见证而已,却不是她的见证。
“你终究还是知道了!这比我预想的晚了许多,看来你还是遗传了你母亲居多,若是你更像你父亲一些,你也就不会才今日站在这里了!”淡淡的口吻,却带着浓浓的时光的味道。
沈忆清了然“看来,一切的起落,与我的双亲有关了。”
“不错!你的父亲,可真是世间罕见的才子,我也算是阅尽浮光了,却再也见不到一个肖似他五分以上的人。可惜这样的人才,也同家人一样,却也逃不过不许见白头的命运。可说到底,也不过是因为一个情字,毁在你母亲的手里。”在提到沈忆清父亲的时候,她那双无波的古井,明显的有神采一闪而逝。
妙音顿了许久,像是在回忆着生命里最绚烂的过往,与她以往的淡漠不同,此刻的她,才真真切切的让人感受到,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与芸芸众生一同纠缠在复杂的红尘情网里,而不是从前那样的冷静的可怕。
“父亲年少时,曾厌倦书斋府苑生活,与好友行走江湖,仗剑行侠多时。师父您早年也是江湖中人,与父亲有些许恩怨也合情合理。可家母长在深闺,素不抛头露面,如何又激起了您这样大的怨气?逝者安息,还请师父尊重些。”
“尊重?”妙音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人死如灯灭,再谈这些虚的又有何用?何况谁会对一个抢走自己心爱之人的人尊重,我虽身入道家,却也还是在这些上免不了俗。”
十年的欺骗,多年的怨恨谋划,原来竟是因为情字!万千红尘里,无数人陷在其中一生,原来妙音也不能幸免。
对于当年他们之间的纠葛到底如何,沈忆清无意知道,都随着往事尘封便是最好的结尾。于是,沈忆清突然跪下来,道:“师父您救命授业之恩,忆清无以为报。只是若有来世,必当报答。”说完,重重的对着妙音磕了三个头,而后,利落的起身。从今往后,她与这里,与妙音,都再无联系了!
沈忆清说完便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穆莳亦不做什么停留转身离去。妙音的胸口,刹那间竟是有一丝的舒畅,毕竟积压在心底几十年的秘密,终于都公诸与阳光下,这样的她,倒也是难得的一样轻松。可是,这样的轻松并没有持续多久,接踵而来的,竟是她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不舍和遗憾。
那毕竟是她一手教养长大的女子,纵然她本意并非良善。可到底也心非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