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因为之前校官的吩咐,操练的将士都已经停了下来。全都集合看向了沈忆清,虽然沈忆清看不清他们的神情,却能从他们那威武挺拔的站姿中看出他们对沈忆清的尊敬。要知道,他们并非正规的军队,却可以只在沈忆清的面前努力的当真正的士兵。即便沈忆清一向冷情,也不由得有些动容。
但是,她很快又恢复了原来的神色,缓缓开了口:“将士们!主公已决定,立即攻打聊城。诸位速速准备一下,除刘牧将军麾下的守城部队驻守冀州以外,其他人明日一早出发。不得有误!都听明白了吗?”沈忆清的话语总是那样简短,从来不会多说一句,或者少说一句。她的话音刚落,底下便响起一阵气势恢宏的回答“明白了。”像是竭力向沈忆清宣告自己对她的忠心,沈忆清的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是没说出什么话来,微微摆了摆手,便转身离开了。身后是一片恭送大将军的声音。
沈忆清的心里,总是抗拒别人向自己行礼的,虽然这已经在今时今日成了家常便饭,可看到那么多人齐刷刷的向自己回话,行礼时,沈忆清突然迷茫了。她所做的一切,到底值不值得?而且,这些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她自己,她离江湖越来越远了,似乎那个放舟清波,不问世事的渴望已经成了隔世之盼。只怕穷极这一生,都难以实现了。
想到这里,沈忆清原本坚定沉稳的步伐突然虚浮了许多,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坚持多久?心累了,人也累了。可是,她还是要硬着头皮走下去,直到她为他们找到生存的空间。
次日一早,节度使府里便开始调兵遣将,出征聊城。数万将士同时离开节度使校场,向着城门行进。为首的是慕容恺和沈忆清,二人均是高头大马,一身铠甲。身后是高举的写有‘恺’字和‘沈’字的大旗,冀州百姓夹道相送,饱含不舍,他们早已归顺义军,是义军的忠实拥护者。此战前途难料,他们又如何能不担心?可却也只能以送行的形式来稍稍慰藉他们忐忑的内心了。
慕容恺和沈忆清走到了城门口,出征的号角已经吹响,大批的军队正跟在他们身后,望着沿街的百姓,慕容恺和沈忆清相视无言,却见慕容恺调转马头,对着百姓们,神色严峻的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们!自我等起事以来,深受诸位爱戴支持。对此,我慕容恺无以为报,只能拼尽全力,为诸位夺得一片盛世乐土,让诸位不再受这无道王朝的压迫。若因此而殒命,也在所不惜!今日在此,天为证地为凭,我若辜负冀州百姓,便遭天地谴责,万劫不复!”说完,端起百姓敬的酒水,一饮而尽,然后将酒具掷于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其他诸将也纷纷如此,沈忆清也不例外!清越的声音不绝于耳。
随后,慕容恺大声喊道:“此战必胜!”军师和百姓也纷纷附和,热闹非凡。只有沈忆清,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神色淡然。
非她对义军百姓无情,而是性情使然,这世间实在少有让她失态失神之事。而穆莳,则是那个少有的。
直到慕容恺下令出发后,百姓才纷纷退开来,在低沉悲壮的号角中,义军缓缓北上,向着当朝的天子,江山主宰,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挑衅和威胁。
一路上,慕容恺的行军速度都很快,从不在任何地方上多做停留,甚至有时夜半行军。沈忆清曾就此向慕容恺提出异议,这样的行军会让将士们疲惫不堪,哪里还能有精力打仗。慕容恺却坚持说战机不可延误,只要给予将士们足够丰盛的伙食,那里愁没有精力?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慕容恺的说法,沈忆清见劝阻无果,也不再坚持。她本就不喜欢和人争辩,何况是一个人对那么多人。
之后行军,沈忆清再也没有提过这个问题,因为她已经发现,将士们也没有她以为的那么疲惫,大约是粮草充足,能量摄入足够的缘故吧!而且沈忆清也发现慕容恺虽然嘴上拒绝了她的建议,但还是减少了夜间行军的次数,不再是只追求抢夺战机了。既然如此,她又何必再计较了呢?
慕容恺虽然平日看似散漫放纵,但打仗这种事情还是非常谨慎的,何况这次他要打的是穆莳麾下的城池,所以他在加速行军的同时,也在尽量遮掩自己的行踪。他虽然总共有十万大军,但却只亲率了三万精锐走了非常偏僻的捷径,且十分警惕是否被跟踪。而余下的部队,则举着他和沈忆清的帅旗,正大光明的走在官道上,所以天下人都只以为他带了七万大军。实则不然。沈忆清也赞同慕容恺这样的方式,毕竟兵不厌诈,这样也或许会极大程度的减少义军的伤亡情况。虽然沈忆清心中还是有些不想和穆莳真正成为敌人,而她也说不上为什么。可是,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活着,她要为了无数的义军考虑,或者,也可以说她是在代替去世的岳飞鹏活着。又怎么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沈忆清无奈的抬头望了一眼天空,没有月亮的夜空显得是那么压抑,暗沉。前方没有被火光照到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如同她的人生一样,前途迷茫,没有航向。
与此同时,京城的形势,也严峻的非同寻常。
穆莳虽然答应了朝臣选合适的女子入宫,却对太后宫里那些勋贵家的女儿不闻不问。就连每次去向太后请安是也是匆匆忙忙,生怕太后要他见那些人。而每当王允询问他为何迟迟不册封太后选中的人时,穆莳总是推脱朝政繁忙,无暇筹备册封仪式,若一切从简又怕那些勋贵之家不满。一番话说的王允也无话可说,于是这件事就被无限期的延迟,搞的太后丞相等一干人等心急不已,偏偏穆莳什么事都十分上心,却偏偏不把这件事当回事,每次的借口又是那么无懈可击,让他们窝着火却又无处发泄。 真真气死人。
而这次薛郁进犯宛城,让原本已经平静的朝堂又再次沸腾起来,本来王允已经觉得可以继续劝谏穆莳选妃了,如今朝堂无事,此刻不册封后宫更待何时?可突然战事又起,这让王允气愤不已,他们不主动剿灭反贼已经是仁义之至了。可这些人却来找他们的麻烦,让人如何不生气。果真贼心不死,胆大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