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凤凰还朝,拂曦归位
拂曦离了万言堂后,便去了盛京有名的怀瑾书院。
之前在雒山拂曦便从涟裳处得知她这位皇叔的“奇缘”。走近怀瑾书院,发现这牌匾所书之字有一股浩然之气,浑然天成的士人风骨,这便是怀瑾书院的创始人苏子安所书。
走近古意盎然的书院大门,一副对联“唯此有材,于斯为盛”出现在眼前,门楣上那块钦赐御匾“国之大才”几个雄浑大字赫然在目。
书院内传来朗朗读书声,门外并无护卫,只是一排排青松翠柏。
拂曦走进书院--老旧的木结构空间沉积着久远的历史光阴,氤氲着一种浓稠的文化气息。两侧墙壁上丈高的“寿”“福”二字气度不凡,暗淡的字迹透出岁月的深远,把人带入一个传奇故事之中。
这是昱朝开国之初便已经存在的书院了,历经几百年长盛不衰,无论君主如何改朝换代,这个书院一直坐落在这座并不起眼的天青山上,培养无数人才,从状元到隐士,无奇不有,不拘一格。
庭院里一十岁左右的少年手执木剑,聚精会神,并没有发现拂曦的到来。练了许久,似乎不得要领,眉头微皱,和端王简直如出一辙,拂曦想这便是端王与怀瑾书院院长之女苏黎落的小王爷,她的小堂弟玄睿了。
“将吐纳之息调整至丹田处,手腕之力运转至手心,发力至剑尖。”玄睿按照这法练剑,果然茅塞顿开,之前的淤滞之气烟消云散。
收剑寻声望见门前一身天青色的拂曦,揖礼道:“多谢指教。敢问先生何人?可是要寻人?”
拂曦看着这小小年纪却礼法自持的玄睿,不由得一笑:“你父亲没有跟你提过你有一个哥哥?”拂曦心中想的却是:其实我便是你的表哥。
“我父亲只我一个儿子,不曾有过一个你这么大的哥哥。”玄睿眉头一皱,那表情满是不相信
“呵呵,跟你开玩笑的,何必认真?你父亲要是另有儿子,你母亲肯定是永远不会回到你父亲身边的。”拂曦忍不住逗逗这么可爱的玄睿。
“我找你母亲有事,你母亲在哪里?”拂曦走到玄睿面前,发现这个孩子身量虽小,却也快挨着她的肩头了。
玄睿看着比他略高的少年,也知道这人并非宵鼠之辈,而且那股亲近之感让他没由得安心,他便指指掩映在莽莽青翠之中的九层楼阁:“我娘便在那御书楼中。”这御书楼馆藏丰富怕是连皇宫也望尘莫及,但这九层楼阁要找出一个人也是极难。
玄睿领着拂曦走进御楼,玄睿便也向拂曦介绍道:“御书楼内藏书丰富,我娘经常在这里找书,找着找着便迷路了,每次都是我寻她,她吹响口哨后我便去找她,这次不知道要怎么找她出来。”说起他母亲苏黎落,玄睿有些哭笑不得,很多时候他觉得他母亲就是个小孩,想不通一向神通广大的父亲唯独对她哭笑不得,半点办法全无。
“这样说来你母亲倒是个有趣的人。”一阵口哨声响起,清脆如同空山鸟语。
“我母亲约莫是在三楼了。”待到三楼后却见一书架上的书都倒在地上,一女子席地而坐,没有挽发髻,长发倾泻而下遮住侧脸,而她似乎还沉浸在书中,丝毫没有听见玄睿与拂曦的脚步声。
“娘,你怎么又把书架翻倒了?”玄睿眉头又皱了起来,嘴巴微撅,这才有了一丝孩子气。
“啊?睿儿你来了。”苏黎落抬起头,看着走到她身边拾书的玄睿,似乎才反应过来,然后迅速地把一本书藏到身后,塞到书架的角落了。拂曦眼尖,看见了那是一本《故朝后宫秘史》。看来这苏黎落还真是有趣得紧。
拂曦帮忙整理好书,苏黎落这才注意到:“睿儿,这位是?”
“在下玄祯,见过叔母。”拂曦向苏黎落行礼。
苏黎落呆了半天,愣是没想到这“叔母”叫的是她。玄睿倒是反应过来,拉着苏黎落跪下:“参见皇上。”难怪觉得这人有亲近之感,甚至和父亲相貌有几分相似。
苏黎落也反应过来,她时常在茶楼里听说这玄祯帝的事情,更何况还有之前绵城一事。
“我这次是微服私访,来见我的堂弟和叔母,不存在君臣之别,你们不必多礼。”苏黎落倒是大大咧咧地站起来了,却不想被儿子拉住,她有些恼怒地看着玄睿。
拂曦看着这一对母子倒是忍不住笑了出来:“不必这样,像平常百姓就好。叔母不带我看看这怀瑾书院吗?”
“好呀。”苏黎落爽快地回到,倒是挺喜欢拂曦。一路上她唧唧咋咋说个不停:“当年鹿鸣宴在怀瑾书院隆重举行,宴会突然闯进一个陌生老道对院长问候,众文人对其轻薄不屑,要他写几个字让大家瞧一瞧。老道从容淡定地一手拈须,一手拎起堂前的扫把在门外沾了黄泥,走到赫曦台的一堵白墙前,唰唰两写下了丈高的‘寿’字,然后扬长离去。众嘉宾看到墙头劲健如龙的书法笔迹,皆目瞪口呆,知道字的笔力与神韵非凡人所为。老道一去便遁无踪迹,后人认定这是一位仙人;‘寿’字便传为仙迹。后来院长把这个字镌刻了下来做为永久保存;又为了赫曦台上的对称美,他在对面墙补书了一个‘福’字,只叹这凡人的笔迹不可与仙迹相提并论了……”
游览完怀瑾书院,已是日薄西山。
“院长是在闭关冥想修行吗?”
“是呀,那老头子每年这个时候便要闭关一次,还好书院有阿弟打理。”
“对了,你是何时下山的?端王知道么?”苏黎落突然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她听说过这位玄祯帝,却没想到他居然就这么来找她和玄睿了。
“我来这里边是希望叔母能转告叔父,十日后去珞瑜山迎我回朝亲政。”
书院外,苏黎落的弟弟苏黎士在书院前的竹林里抚琴,苏黎落小跑着去向他告别。
拂曦看见影影绰绰的竹林里那人一袭白衣,长发如墨,簌簌竹叶落下,美得像一幅画卷。随说竹林隔着看不清容貌,但在心里拂曦却知道他是个极美的人,美得纤尘不染,就像他身后的青竹一般。
流枫已在书院门口备好马车,是一辆十分简朴的马车。
“阿弟喜静,时常在竹林里抚琴,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近,日常管理书院也大多数是吩咐刘管家。都二十岁了还不曾与其他女子接触,老头子也不管,我都操心死了。”苏黎落突然提起弟弟苏黎士,拂曦不知如何回答,便静静听她说。
“娘就是爱瞎操心。舅舅芝兰玉树,还怕找不到好媳妇?”
“你呀,人小鬼大。”
拂曦听说过苏黎士,如果不是因为那个病,倒也是盛京贵妇圈中难得的佳婿。但因为他这个病,所有的贵女都望而却步。
苏黎落知道弟弟这个怪病,寻医问药许多年仍不见效便也死心了,偏生一老道士来到书院:“公子这病并非无解,待命定之人出现后这症状便解除了。”
苏黎落迫不及待地问:“那要多久?”
那老道士却摇摇手,捋捋白须:“可能一日后,可能十年后,天机不可泄露。”
气得苏黎落差点把那老道士的胡子都给拔掉。后来这事也淡了下来,不过她一直放心不下这个弟弟。玄睿说得也对,她弟弟不怕没人要,但就怕那人要不起。
拂曦不由得对这素未谋面的苏黎士感兴趣。
岑瑾在朝堂上向摄政王请命:“先太后病重时,臣侍立左右,是已先太后将谕旨交与臣手中,事关当今圣上亲政,臣认为时机已到。不日前,万言堂的士人议论纷纷,言当今圣上在绵城一事上有先帝之风,是以陛下也该还朝亲政,臣以为是当携太后谕旨迎陛下返朝亲政!”
右相苏婴狐狸似的眼睛看着左相岑瑾,似笑非笑却也跪倒言:“臣以为左相忠心耿耿,陛下已到亲政时机,是该迎陛下还朝亲政了,望摄政王迎陛下还朝亲政。”
不少臣子纷纷应和,户部侍郎程蔚清道:“时机已到,陛下亲政乃是顺应天意,请顺应天意。”
但摄政王一派自是持反对意见,工部侍郎白潜道:“陛下尚为十三稚龄,则能担起国家大任?且先太后有言,得端木倾先生允许,陛下方可下山返朝亲政。如今端木倾先生尚未言明陛下是否可以下山,所以诸位是否操之过急?以致忘了太后谕旨?”
“白大人此言差矣。世人皆知端木倾先生从不踏足朝堂,是以朝堂又如何知晓端木倾先生是否允陛下下山?即便端木倾先生派人下山通知我等,又不防有心之人刻意封锁消息。先太后早有考量,是以便留下这谕旨,以便我等迎陛下还朝亲政。如此,自是我等上山向端木倾先生请教。且说先帝便是以十五之龄下山,稳坐东宫太子之位,登基之后更是励精图治,我朝在先帝的治理之下便是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如今陛下十三之龄,却能一解绵城之危,此等魄力手段与先帝如出一辙,亲政一事事关能力,无关年龄。白大人此话不是在怀疑陛下能力,质疑当今陛下血统?你当该何罪?”左相岑瑾言之灼灼,据理力争,生生把白潜说出一身冷汗。
“微臣绝无此意,望摄政王恕罪!”白行“扑通”一下跪于殿前,重重扣头,惊吓异常。
“左相言重了,白卿本意不是如此。白卿平身罢,不可再犯。”
端王发话后,白潜战战兢兢地起身:“谢摄政王!”
端王玄夜看着众臣子,便道:“如此,便按右相所言,九日后本王便随左相前往珞瑜山恭迎陛下返朝亲政,待陛下返朝后,本王自当将朝政还于陛下,但陛下远离朝政十三载,本王作为陛下皇叔自当尽心辅佐陛下。如此众卿可有异议?如若无异议,本王将携左相及百官前往珞瑜山,朝堂之事暂由右相协理。退朝!”
右相府内,右相苏婴坐于梅树之下,看天边弯月,陷入沉思,这朝堂终于要热闹起来了。右相苏婴已经年近不惑,却只似而立之年,右相府内的总管夏言看着右相苏婴孤寂的背影,上前禀报:“主子,万言堂近日流传陛下不日就要返朝的言论。”
右相苏婴示意夏言退下,夏言恋恋不舍地望着右相苏婴妖冶魅惑的脸,终于侧身退下。夏言心道,已经二十余年,主子依旧对那人年年不忘。自己的心意主子又何曾在乎过?主子心中今生怕只有那一人罢了。
拂曦在万言堂内听叶舜汇报此事,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还有九日时间,这九日可以发生的事情很多,也足够她去准备好一切。
叶舜看着拂曦如此笑容,不禁又想起了杜玉生所说,若是他不曾提及此事,叶舜也不会去刻意关注,只是如此一来······唉。
流枫侍立一旁,自那日拂曦叫他去传旨并与陈英一同前往绵城之后,他便再也没有见过傅曦了。而拂曦今日找他来必定是有事吩咐的。
“流枫与剪瞳姑姑先回珞瑜山,九日后再同我一起回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