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对峙
东琦先生2015-10-27 15:523,320

  大夏历二七零年五月。

  主政北狄的大国师王猛任命大将鲁固为帅,统领十万大军掠边。原本是想趁萧元忙着攻占高唐之际,在晋州捡一个便宜,可事实上北狄大军很快发现,今日的晋州已经和一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原来,萧元在推行屯田制的同时,也采纳了陆浩的意见,在晋州与北狄的交界沿线,选择地形险要的地方,设置了横阳、神堂、银城七寨;同时修缮建筑了东胜堡、白胜堡、安定堡、建宁堡、金城堡等十三堡;还挖掘了大规模的壕堑,总计长达三百八十公里,深与宽都在一丈五尺,缠绕了铁丝,埋设了尖桩,并且筑堤储水,引入大夏河的河水,其中“有深处舟马不可渡”;另外还种植大量草木以阻塞道路,这些举措都极大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延缓了北狄军的南下。

  这些壕堑同那七寨十三堡大部分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加以修建的,彼此相辅相成,虽然耗费的人工并不是非常巨大,但是却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实用功能。

  它们平时分别用于疏导水流、灌溉农田、储蓄谷物、训练士兵;战时则绵延千里,互相呼应,凭借参差不齐的地形和险要的关卡,有效地滞缓了号称天下无敌的北狄骑兵。

  再加上安平、麓城、庆城、府城这四座处于西北军事第一线的城池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纵深,有弹性的防御体系。

  在祖狄的朱雀军、治国器的玄武军殊死抵抗下,竟然将北狄人死死的阻止在第一线之外,连晋城的影子都摸不着,更不用说进入晋州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带,和往常一样予以大肆掠夺了。

  而与此同时,韩邦的青龙军、耶律荣光的捷豹军和拓跋家族的私家军相互配合,一方面威慑住了南面蠢蠢欲动的孔氏家族,一方面在人力、物力上源源不断的支援着第一线,还不时地发动小规模的反攻,逐步的消耗着北狄军的实力。

  以上就是王猛和萧元,这两个双方的最高统帅相继赶赴前线时的局面:整个战事正在倾向于对太平军有利的相对僵持态势。

  所不同的是,萧元匆忙赶回晋州时,仅仅带了忠心耿耿的三千亲卫军,而无病的五万白虎军被留在了高唐;而王猛则是统率着刚刚拿下敦煌的四十万百战雄师滚滚而来。

  “启禀国师,探子来报:昨夜我军高唐方面军团在唐古拉西侧峡口,遭遇了白虎军的伏击,损失四个团的兵力,剩余兵马被滞缓在峡口之外,请求增援!”

  在北狄大军的营帐内,吴川面无表情的将刚刚接获的消息禀告给王猛。

  王猛紧闭着双眼,左手按在太师椅的扶柄上,右手则缓慢的挪动着两个大钢球,让人无法揣测这位权倾一时的传奇人物,此时此刻正在想着什么。

  事实上,他内心的震惊是无以言表的,这个萧元每一次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太平军的真实作战实力和萧元的战略调度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

  当初陈兵敦煌,故意没有拿下,除了需要示威于那些西面的国王和酋长之外,更是想故意留出破绽引诱国内的反对者自动跳出来,没想到却等到了萧元进军高唐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机会难得的王猛迅速命令鲁固统帅十万大军为先锋,自己则立刻拿下敦煌,亲自压后赶来,可以说做出了非常正确和迅速的反应,同时也给予了萧元足够的重视,在战略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差错。

  在他的计划中,鲁固的十万大军应该可以给予防守空虚的太平军以重创,使得太平军在晋州岌岌可危。

  而自己随后挟着在敦煌攻城战中获胜余威而赶来的北狄军主力,将一举击溃因为后院起火而慌忙从高唐赶回来的太平军,甚至是可能出现的孔氏家族的军队,从而彻底的收复晋州;同时从敦煌进发的另一支军团将乘机进入高唐,扫除太平军最后的庇护所。

  应该说整个战略思想无懈可击,可惜偏偏就是碰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萧元只调用一个军的兵力迅速而有效的进占了高唐,再加上他在晋州事先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措施,使得鲁固的先锋大军无法攻陷一城一池。

  面对着坚城和纵深的堡寨、堑壕一筹莫展,连带着自己随后而来的四十万大军也没有用武之地。正面战场的僵持,不仅消耗了北狄大军的实力,更消耗了大军的士气和物资。

  而另一方面,萧元面对着正面五十万大军*近的压力,竟然还是留下白虎军镇守唐古拉峡口,一举粉碎了王猛奇兵收复高唐的图谋。

  “好大的胆子,竟然无视北狄的五十万大军,我倒要看看你萧元究竟是不是三头六臂?”

  沉思了良久,王猛终于睁开了双眼,放射出的是令人胆寒的目光。

  在这种目光下,那些身经百战的北狄王公大臣们纷纷冷汗淋漓,那称雄一方的国王酋长们个个卑躬屈膝。

  如今,东方的那个年轻人彻底的激怒了这位北方的霸主,他决心用那一向纵横无敌劲旅来粉碎对手的桀骜不驯,为帝国的辉煌和威严,再塑新的篇章。

  “大草原的将士们,你们用刀剑证明着你们的勇猛,用热血织就了你们的无畏,然而现在,敌人仗着几座城池,挡住了你们前进的步伐,玷污了你们英雄的名誉。

  就在那几座城池的后面,是广阔的田野,是无尽的财富,是娇柔的美女,是醇烈的佳酿,那么如今,你们是要在敌人的面前做一个懦夫退缩,回去承受子孙的辱骂;还是踏破这些该死的土墙,获得勇士的桂冠,享受财富、美人与佳酿?”

  在北狄大军决战前夕的誓师大会上,王猛用最直接的物质和荣誉刺激,*裸的蛊惑着五十万大军求战的意志和奋斗的信念。

  他决心抛弃先前过于华丽的战法,完全依靠兵力的优势来粉碎太平军这条弧形的防线,然后不再理会四周小部队的骚扰,长驱直入进*晋城,运用北狄人惯有的机动作战方式,纵横驰骋,呼啸来去,洗劫整个大西北。

  “战!”

  受到了王猛的煽动,草原的骑士们发出了最原始的吼声,洗去了这些天战事不顺的不安和烦躁,决心用刀剑夺取荣誉和财富,用鲜血点缀战袍与兵刃。

  在这样力求一战的激动气氛中,因为大军在外,后勤补给供应不上而主张谨慎作战的人们更是被王猛用去晋州就地解决的话给挡了回去。

  北狄庞大的军队开始缓慢而不可阻挡的行动起来,整个战术虽然有着蛮干的嫌疑,但是由于占据着绝对的军事优势,却也让人无法小视。

  “萧侯回师了!”

  在晋州的人们则纷纷弹冠相庆,将不败战神萧元回来的消息争相传颂,人们所关注的不是萧元带了多少兵马回援,而是他所给予人们的强大信心和无尽慰藉。

  “这些日子,在治将军和祖将军的指挥下,我军以安平、麓城、庆城、府城为支撑点,辅以七寨十三堡和绵延千里的堑壕,成功的阻击了北狄大军于第一线,保障了晋州的生产发展,同时也有力的消耗了北狄大军的实力。以在下看,北狄主力的到来,只是进一步加重了补给的负担,如今进退维谷,应该会不日退兵。”

  在晋城的作战会议上,陆浩的话明显带着乐观。

  他很得意于自己在晋州实行的防御措施。

  四城七寨十三堡,再加上那些壕堑,使得太平军的北面防线犹如一张精心编制的网,既能够坚固的挡风遮雨,又不失弹性和韧性,使得无坚不摧、无城不克的北狄大军在此面前也一筹莫展,狼狈不堪。

  有了这道网的屏蔽,整个晋州就成为了一个大城池,晋城反而变成了这座大城池的内城,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名列史册。

  “韩邦,你的意见呢?”萧元对陆浩的想法不置可否,而是转首向韩邦提问道。

  “依末将之见,王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毕竟拥有五十万精锐大军的北狄,相对于虽然人数上并不相差太多,但是可靠战斗力却只有二十万精锐兵马的我军而言,在兵力上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接下来的关键是寻找出北狄军即将发动总攻的位置,只有全力顶住这一轮的进攻,我军才有可能真正守住晋州。”

  韩邦可没有陆浩那么乐观,和北狄军多次血战的经验,使他很了解对手的特性,他们崇尚军功和武力,绝不会这么窝囊的撤退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五十万大军就这样无功而返的话,王猛在国内的权威势必会产生大大的动摇。

  因而顶住了这一次的进攻,也势必会让太平军彻底解决北方在短期内的危险,从而赢得西征胜利的有利局面。

  事实上,这也正是萧元不顾北狄潜在的威胁出兵高唐的理由之一。

  而在晋州的外围同王猛面对面地进行一场控制住损失的防守反击战,更是萧元早就决定下来的战略部署。

  作为萧元最信任的战略执行者的韩邦,在萧元不在的期间,顶住了各级将领的压力,没有和北狄那支先锋大军决战,也正是为了等候王猛的亲自到来,贯彻萧元的大会战意图。

  但是真的会事事如意吗?

继续阅读:第119章 安平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风雨江山之天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