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当鲁闼率领五万大军插入绵州军阵的时候,德王正紧张的盯着行宫城墙,那里有他魂牵梦绕都要砍下脑袋的瑞王,然而就在这时,其身后居然出现了五万大军,愤怒之极的德王下令分兵十万回守。
而一见对方攻势减弱,且军阵之后烟尘滚滚,瑞王当机立断,下令大开城门全军出击,同时令燕王也率军出城从侧翼攻击绵州军,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绵州军瞬间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僵局。
“王爷,瑞王已经率军出城,燕王也从侧翼开始对我军发动了攻击,后方的敌军又不知情况,我等该当如何?”吴志眼见前方的军阵一阵混乱,瑞王大军就像是一把利剑插入,心神慌乱之间问道。
“不愧是我大周军神,如此情势居然还能来一个大逆转,玄慈方丈,本王已是强弩之末,你尽可杀了本王投效瑞王,既然他有帝王之志,必然不会随意杀戮,这样还可保你少林无虞。”德王眼神有些涣散,本来昨夜就彻夜未眠,加上今日大战,现在知道自己已经毫无机会,便对身边扮作亲卫的玄慈方丈说道。
“王爷何出此言,老衲投效王爷也是在陶潜失败之后,当初没有能够及时救走陶潜,已经是促成大错,现在就在王爷身边,要是老衲还没有办法护主的话,老衲也不用再做这个少林方丈了。”玄慈方丈也知道如今德王根本没有机会了,但是却坚持要带走德王。
“方丈无需如此,本王不能登基大宝,也只是行尸走肉,方丈就算将本王带出去,本王也不会再有何作为,要是方丈怜悯,就让本王战死沙场。”德王看着前方不断倒下的士兵说道。
“王爷如何能够如此,堂堂大周亲王,岂是如此便要认输的,就算是看破红尘,也不尽要用死来完成,我少林清心寡欲,王爷尽可剃度出家到我少林,就算是了此残生,也好过寻死。”玄慈方丈振振有词的说道。
德王心神一阵,少林寺确实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明明大好河山自己不去享受,偏偏要在这沙场上争一时之高下,倒不如到少林寺了此残生。
“既是如此,便多谢方丈了。”德王眼神中多了一丝光芒,扭过头来,看着吴志,“吴将军,你也是一员猛将,待本王走后,绵州军就全都交给你,是战是和你自己拿主意,本王都不会怪你的,只不过本王希望你能够救出燕京德王府中的两个人,一个叫凝香,长居本王书房,另外一个是陶英,此女才思敏捷,是不错的人才,就算不能让他们身兼一官半职,也要让他们平安离开燕京。”
“王爷之命,吴志誓死办到。”吴志拱手说道。
所为兵败如山倒,德王二十几万大军攻打行宫之时,及时是死伤惨重,但瑞王毫不退让,而当德王身后出现鲁闼骑兵,瑞王和燕王分别率军出击之后,德王不但不想抵抗和反击,却是一味的逃窜,军阵很快就被撕开了。
仅仅只是两个时辰的时间,绵州军要么死在瑞王和燕王以及鲁闼大军手中,要么就是因为混乱倒地之后被人马践踏致死,整个绵州军在这短短的两个时辰就已经彻底被击溃了,只不过德王的身影却未曾见到。
“吴将军,本王念你是一个人才,现在给你两条路,要么你投效本王,本王绝不追究过往,要么你自绝当场。”瑞王看着立在尸体堆积成的小山上的吴志,朗声道。
“瑞王,吴志虽然不像你手上的鲁闼一样勇猛,不过吴志却比他多了一份谋略,要是瑞王不弃,吴志愿意归降王爷,做鲁将军手下的幕僚,配合鲁将军南征北战。”吴志深知自己的身份,便说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本王欣赏,那就这么说定了,待泰儿大婚之后,本王就奏请皇上赦你之罪。”瑞王看着衣甲破裂,浑身伤痕血迹斑斑的吴志说道。
“王爷,吴志曾经可是德王心腹,在绵州作为已死大将杨谦的副将,招揽这样一个人在身边,王爷真的放心?”这个时候,其身边的张坤义问道。
“无需多言,本王自有定论。”瑞王头也不回的说道。
回到寝宫,已经是申时三刻,瑞王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倒了床上,呼呼大睡过去,知道第二日辰时才醒过来。
之后景帝带着众人参加了嘉郡王周泰的婚礼,同时下令瑞王派军绵州,由于刚刚经历了内乱,绵州境内极不平静,一些极力支持德王的势力不断的做着小动作,瑞王派去的军队负担显得非常的重。
太和三年八月二十日,参与完嘉郡王大婚的众人都回到了燕京,刚刚回到燕京,景帝就下令清扫禁卫军,通缉在逃的太尉金杜义,同时查封德王府,关押德王府所有的人,并召回了镇北侯谭忌。
“皇上,瑞王这一次打破德王阴谋,解救皇上,依微臣看来,皇上应该……”谭忌看着有些疲惫的景帝,不知道接下来的话是否应该继续说下去。
“说吧,朕也明白这次事情的影响,只不过朕想看看你们的想法。”周公瑾看着下方的谭忌说道。
“皇上,瑞王雄才大略,又是我大周军神,这一次又大破德王阴谋,俨然已经是我大周众臣心目中的太子人选。不过臣心中有一个想法,请皇上恕臣直言,皇上如今年事已高,不若退位安享晚年,众臣对于瑞王也是心服口服,必然能够全力辅佐的。”谭忌坦然的说道。
“谭将军还是一样,对朕直言不讳,德王这一次的阴谋之大简直骇人听闻,好在有武儿安排妥当,要不然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景帝缓缓的说道。
九月一日,经过了十来天时间征求群臣的意见,大周首代皇帝终于找来了丞相林福。
“丞相,朕经过这段时间征求群臣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瑞王适合做我大周皇帝,朕这些年来南征北战,伤痕累累,且年事已高实在不宜在继续理政,你替朕拟一道诏书,传位于瑞王。”景帝寝宫,丞相林福坐在书案前,景帝缓缓念出了禅让之词。
九月十日,大周景帝禅位,瑞王继位,称武帝,年号宣德,太和四年为宣德元年。
武帝继位后,九月十一日,太上皇周公瑾退出了朝堂,龙椅之上坐着的是继任的武帝周武,刚刚继位,今日是第一个早朝,武帝显得有些意气风发。待群臣见礼之后,武帝开始分封群臣。
新任的太监总管名叫任武根,他尖声尖气上前,拿出武帝诏令,开始分封群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林福为大周丞相,协助皇上管理朝政,钦此。”任武根念完之后捧着圣旨缓缓的走下台阶,就要交到林福的手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过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微臣年老体弱,指望能够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请皇上见谅。”林福跪在地上说道。
林福此言一出,震惊朝堂,所有人都暗自为林福捏了一把汗,虽然林福如今确实也有五十五了,但是却并非年老体弱,身子骨其实还是不错的,这个问题就算是武帝也非常的清楚,如今公然拒绝武帝封赏,又偏偏是武帝分封的第一个人,众人无比担心武帝会发怒。
武帝也是微微一怔,从来都是别人求官,更是求取高官,但是林福居然刚刚相反,自己封他做丞相,他居然立马反对,难道是因为自己是新任皇帝,他只忠心于父皇,还是自己不是嫡长子继位,他心里不接受。
正准备发威,一声轻微的咳嗽声传了进来,从太和殿外走进来一人,正是曾经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周公瑾,虽然已经是知天命之人,但是精神益发抖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要不是德王事件,所有的人都相信他还要坐几年皇帝的。
“儿臣参见父皇。”武帝快速的走下台阶,来到周公瑾面前单膝下跪道。
“皇上不必如此,如今你可是一国之君,至于林福,我想替他说几句话,望皇上能听进去。林福自从跟随我之后,就一直南征北战,多少次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在德王事件之前,他曾多次向我提及告老还乡,并非是在这个时候,只是当时对他多有依仗,所以一直没有应允,如今皇上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他说自己终于可以告老还乡了,还特地来找过我,他说如今是年青一代的天下,我们这些老骨头也该好好享享清福了,所以对林福就不要*他了。”来到太和殿之后,太上皇周公瑾说明了林福的情况。
武帝听到周公瑾的话之后,心中一片释然,还以为是因为其他的原因,看来并非如此,既然是这样,就不用再*林福了。
“好了,丞相请起,朕答应你就是了。”武帝走到林福面前,伸手扶起了林福,温和的说道。
“谢皇上体谅老臣。”林福感激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