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三年七月十日,德王府中,杨舒、陶英和德王围坐着。
“王爷,这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已经是差不多了,不知道王爷还有什么需要安排的?”杨舒向德王问道。
“此事事关重大,众人都明白其中的凶险,况且瑞王那厮必然会让大军随后,行事之时定要小心谨慎,否则要是被他们警惕了就会有所防范,本王也就难以成功了。”德王眉头微微皱起,缓缓的说道。
“王爷心思缜密,瑞王虽然功勋盖世,但是在宫廷之争上,与王爷想必还是很有差距的,就算是徐殇,也难以想到王爷的手段,虽然之前肃清府内内奸的时候无论是皇上还是瑞王甚至燕王都感到了王爷肯定有目的,但是能够想到这里的估计没有一人。”陶英在一边说道。
“陶姑娘所言不错,王爷,虽然徐殇乃是国士之才,但是想要将事情想到这个层面上来却是非常艰难,他最多也就是让瑞王大军随后,到时候只要我们运作速度快,而且控制住了之后,就算是百万大军,又能如何?”杨舒面带微笑的说道。
“两位对本王忠心耿耿,令本王万分感动,若大事成了,两位就是最大的功臣,封侯拜相自是必然,请两位一心助本王。”德王深知这个世界是一个利益的世界,这两人虽然非常用心的帮助自己,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在为自己的后半生荣华富贵做努力。
“王爷放心,杨舒跟随王爷多年,从未有过二心,如今王爷正是图大事之时,杨舒必然竭心尽力替王爷出谋划策。”杨舒并不说自己有多清高,封侯拜相的事情也不说自己不想,其实作为天地盟天盟弟子,杨舒本来就是要在这乱世建功立业,只不过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杨舒选择的是德王。
“王爷也请放心,陶英深知先父败在瑞王之手,虽然并非瑞王亲手所杀,但是却是瑞王先斩其羽翼,导致后来陆灿大将李庆和楚原大将秦羽长驱直入,否则有温刚将军和孙云将军在,父亲也不会败得这么惨,为了国仇家恨,陶英也会力助王爷。”陶英心中对瑞王怀着极大的仇恨,所以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找瑞王报仇,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德王。
德王看了一眼杨舒,心中感动,再看了一眼陶英,虽然深知双方都是利用关系,但是在德王的心中并不反感这样的事情,毕竟这个世界不可能有人无缘无故的就无怨无悔的帮助自己。
“本王深知两位忠心,只是本王才疏学浅,很多地方还要仰仗两位帮忙,言语不到之处望两位见谅。”德王想了想之后说道。
与此同时,景帝寝宫,丞相林福、镇北侯大都令谭忌、尚书付残梦、太傅庞炫都端坐在景帝赐予的座椅上。
“各位爱卿,朕今日特意秘密召集四位前来,是有事相询,还望四位不要藏私。”景帝端坐在首位上,身边的太监宫女都已经被遣出寝宫。
“皇上请明示,臣等无不明言。”林福站起身来缓缓的说道。
“坐下坐下,虽然如今朕是皇上,但是多年来大家都是兄弟之情,太傅更是和朕有师徒之宜,今日召集四位,大家就像当年征战之时一样畅所欲言,朕先赦各位无罪。”景帝示意林福坐下,并且将关系拉到了征战年代,让几人对他减少对皇上的崇敬而多一份同生死共荣辱的沙场同袍之宜。
“臣等遵旨。”四位回道。
“好好好,既然各位能够像以前一样,朕就放心了,关于这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事情众位也有所耳闻,朕心中也很焦急,两人都得如火如荼,本王并非不知情,只是一个是长子,一个优势雄才大略立下汗马功劳的贤王,朕实在难以取舍。”景帝眉头紧蹙着说道。
众人都没有说话,对于德王和瑞王的夺嫡之争众人都是看在眼中,只不过这几人都是深知参与进去之后的后果,所以一直都置身事外,绝对不参与其中,无论是德王还是瑞王,四人都坚持自己中立的身份,加上四人德高望重且身份非常,德王和瑞王也不敢造次。
“致远,你是什么意见?”景帝没有喊林福丞相,而是喊了林福的字,可见是想听到林福心中实实在在的意见。
“皇上,臣两年多前也曾与皇上有过一次详谈,只不过当时皇上估计某些人所以没有深问,臣也知道皇上当时没有立储之意,所以就选择了避重就轻,如今皇上再次问道,臣也不能再不温不火了。
德王是皇上的嫡长子,古礼有立嫡以长的规矩,废长立幼的做法往往没有好的结果,所以若要依古礼来看,臣认为皇上立储宜选德王,毕竟德王才是皇上与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是太子之选。
不过瑞王雄才大略且功勋卓著,为人又张弛有度,朝中大臣多有对瑞王服气之人,况且大周江山近一半都是瑞王率军打下来的,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谋略上,瑞王都是立储最佳人选,只不过他不是嫡长子罢了。
臣也一直在观察两位王爷,自从皇上登基之后,德王尽力的表现自己,但似乎是适得其反,而瑞王一直深居简出,难有言语,直到今年才参与辅助兵部尚书,这份深沉让人胆寒,却是最适宜做皇帝之人,所以若是要臣推荐,臣推荐瑞王,请皇上定夺。”丞相林福深知这一次景帝是要向他询问真实的心意,并且不希望以宫廷之礼相见,而是征战沙场的同袍之宜。
“谭忌,你看呢?”听了林福的话之后,景帝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转过头来看着谭忌问道。
谭忌端起身边的香茗,缓缓的说道:“皇上,德王与瑞王之争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臣虽然身在北方大都镇守,但是不少消息还是传到了臣的耳中,对于两位王爷在这段时间的表现,臣也是非常的清楚。
正如丞相所言,德王作为嫡长子,确实是太子首选,这也是古礼,不过臣曾听说德王有过拉拢朝中重臣的意思,皇上需深思。
至于瑞王,从得到的情报来看,一直都是深居简出,不过臣认为这是其手下第一谋士徐少傅之策,这是一招以退为进,德王认为自己得势,偏偏人越是在自得之时越是容易犯错,虽然臣不清楚因为瑞王的这一招是否有令德王失德,但是现在看来至少瑞王并没有被压制下去,从丞相之言就能够听出来。
所以按照谭忌的意思,皇上在做出选择时候既不要去管废长立幼的束缚,也不要去管谁的功勋更大,重要的是要看谁对将来大周的宏图有更大的作用,谁更能带着众人一统天下,而在臣看来,瑞王可能是更好的人选。”谭忌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景帝看了谭忌一眼,又看了林福一眼,这两人可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没有想到对于立储之事两人居然有共同的认识,难道自己真的要选择瑞王了,可是德王失德事情并未被外人所知,自己又找什么借口呢,不过景帝也是深沉之人,不懂设色之间就问向了付残梦。
“残梦,你看呢?”
“皇上,前面两位大人说的都很有理,不过臣却是一个古板之人,虽然瑞王雄才大略且功勋卓著,而且朝堂之上也是对人客客气气,从未和朝臣有太亲近的举动,而德王与朝中多位大臣走得较近,也许会换来皇上猜忌。
不过在臣看来,德王作为嫡长子,乃是古礼之太子人选,皇上还是依照古礼的好。”付残梦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太傅你的意见呢?”
“老臣是看着德王和瑞王长大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有着明争暗斗,特别是在皇上你的领地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之后,两人之间的斗争更是变本加厉,特别是这三年来皇上登基之后,两人之间的斗争到了夺嫡的时候,斗争已经白热化。
德王采取主攻,尽力迎合皇上心意,希望能够得到皇上的认可,继而成为太子人选,甚至拉拢朝中重臣,不过皇上心如明镜,德王此举效果不佳。
而瑞王采取主守,基本上不会过多的表现自己,就算是今年瑞王参与兵部之事也只是辅助,却并没有真正的管理兵部,这种主守的方式虽然对皇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却也还是没有直接影响到皇上立储的想法。
而按照臣的观察,这两人在夺嫡之争中的手段无论如何,都不是皇上您考虑的因素,皇上应该考虑的是谁更适合做君主。
臣认为德王外松内紧,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对大周的长治久安有益无害,而瑞王锋芒毕露,只不过故意掩饰,所以趁认为在两人之中,真正有利于我大周的应该是德王,不过瑞王最好领兵在外征战。”
“太傅此言差矣,既然两人夺嫡,那么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谭忌缓缓的说道。
“这只是理想的状态,老臣也明白,所以皇上若是要大周一统天下,那么就要选择瑞王,但是要朝廷之上更加稳定,臣认为德王更为可信,毕竟瑞王锋芒太盛。”太傅庞炫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