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吴猛踩在脚下的将领交代,自己是段部鲜卑的渠帅,名叫宿六古鲁,是受了自己的大人乌木陈派遣,与几个匈奴族遗族部落的兵马,出来骚扰地方,制造混乱,拦截打劫汉室,以防止各部迅速达成联合,威胁到整个胡族贵族们的利益。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活动的吴仁义、胡渊、老乞儿等人配合逐渐集中起来的信使团队,以及从关内秘密调入云中地区的汉军骑兵通过设伏、围歼、斩首等手段,旬日之内就拿下了另外三支假扮匈奴骑兵,实际上是被河西鲜卑秃头部大人暗中指使的。
经过审讯之后,吴仁义马上采取了报复措施,一方面发出公开信涵,用大汉朝庭的名义命令河西鲜卑秃头部,辽西鲜卑的主要首领月底之前必须赶到平城负荆请罪,接受处置;另一方面,秘密进行着军事部署,向两个方向调集大军,准备实行强制措施,以示惩戒。
说起来,三国末期,两晋初年,在匈奴族衰落之后,其他迅速掘起的胡人当中,鲜卑族可是实力最为强大的,曾经先后袭扰北部地区,西起河西雍州凉州,东经云中,以至于辽西一带,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建立了大小十几个政权国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关于鲜卑族起源问题,历史上至今没有定论,说法各异,主要有:东胡说。东夷说,汉人说等等。无论哪一种说法,就历史渊源而言,这个民族早就出现在秦汉史书之中,可见其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众多民族中,一度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民族之一。
史载,西汉初期,东胡被匈奴击败,一部分东胡人退居兴安岭地区,“依鲜卑山,以山为号”,也有史书记载为“大鲜卑山”。而两者相距也不算太远,前者即为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的蒙格罕山;后者则位于发现有嘎仙洞的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大兴安岭北段。
东胡的另一比较强大的力量则以乌桓山(兴安岭南段)为依托,休养生息,发展起来,成为了另外一支一度强大的力量,在古代史书中经常出现过。
根据其长相特征“黄头黄须白面”来看,鲜卑还具有百种人某些特征,据说西晋明帝为“黄须鲜卑奴”,“帝生母荀氏,燕国人,故貌类焉”。可见晋明帝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晋书明帝纪》称“帝状类外氏,须黄”,明确指出晋明帝的相貌与其母族相近,说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种人的特征。既然晋明帝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其生母荀氏应为鲜卑人。
汉武帝时期,连年用兵,大败北匈奴,征服南匈奴,终于将世受匈奴族奴役的东胡族解放了出来,并且将乌桓迁到上谷、辽西、辽东等五郡塞外居住。之后不久,远居兴安岭北端的鲜卑山一带的鲜卑部落也开始南下,在乌桓故地饶乐水(西拉木伦河)流域。东汉初年,鲜卑才开始真正与东汉王朝王朝有了交集。
史载,公元49年,鲜卑首领偏何归附东汉;公元54年,鲜卑首领满头、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被东汉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各部。随着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到东汉彻底赶走北匈奴集团,鲜卑趁势占据蒙古草原匈奴故地,吞并匈奴余部十数万部落,逐渐强大起来。
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部分,设大人管理。统一后的鲜卑势力大壮,连年侵扰东汉边境,大败东汉军队,给中原政权带来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背部,多受侵扰,百姓苦不堪言。直到檀石槐死后,鲜卑分内部分裂,,漠南地区的鲜卑大致原来中东部鲜卑分为几个大的集团步度根、轲比能,以及东部若干部族。
其中轲比能为了争取中原政权支持,同曹魏保持了良好关系,逐步兼并了其他一些部族,打败最强劲对手步度根部,逐渐统一了漠南地区,开始兵指中原,曾一度与蜀汉联络,试图夹击曹魏。面对这个威胁,曹伟采取了果断措施,于公元235年派遣刺客刺死了轲比能,致使其部族“部落离散,互相征伐”,经过多年的内耗,东部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个比较强势的部落,主要活动于辽西一带。
漠南内乱时期,拓跋部也在著名首领拓跋力微带领下,趁机再次向内迁徙,开始在云中一带扩充实力。而其中一部,内地史书称之为秃发部的一支鲜卑力量,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迁居到了河西一带;而另一支称之为乞伏部的也在三国末期,迁入到了雍州、凉州地区。
西晋建立后,周边鲜卑各部时有反叛(比如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秃发树机能的反晋起义)。尤其在八王之乱开始后,因为朝廷内部出现问题,边境自然势弱。趁着天下大乱,鲜卑各部也想趁机某些好处,纷纷勾连西晋边疆重臣,参与到中原逐鹿之中,五胡乱华拉开了正式帷幕。
段部鲜卑发源于辽西一带,其始祖原为乌桓大人的家奴,因饥荒,在辽西郡附近乞食,招诱亡叛,逐步强盛。八王之乱爆发后,段部跟随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南下,攻克邺城,抢掠甚多。段部首领段务目尘因此被西晋封为辽西公,领有辽西郡。但鲜卑兵因惧怕王浚军令,将劫掠来的八千汉族女子沉溺在易水河里,令人发指。史书评价曰:“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拓跋部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在大兴安岭发现的嘎仙洞,就有证据证明其为其祖籍之地之一。
东晋时期,鲜卑各部(主要是段氏、慕容氏,以及后来的拓跋部)在北方掀起建国高潮,从337年到420年,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吐谷浑等政权。
隋唐以后,鲜卑已不在作为政治实体和主体民族存在,主要是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成为民族融合道路上又一消失的古代民族。但是现代研究显示,锡伯族很可能是古代拓跋鲜卑的后裔。但是,不管西部鲜卑:河西鲜卑、陇西鲜卑,包括吐谷浑部、乞伏部和秃发部等;中部鲜卑包括拓跋部和柔然等;东部鲜卑包括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等,都曾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书写过浓重笔墨。
已经是十月下旬,按照摄政王吴仁义发布的申饬诏书,真正赶到平城的只有七名鲜卑部头领,其他指定过来负荆请罪的还有三人未到,几名高手马上采取了极端行动,那就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绝对不允许他们逃脱制裁。
行动很快捷,因为吴仁义、吴猛师徒,加上老乞儿等几个超级高手亲自带着胡渊等精锐出马,三日之内就解决了两名部落头人,将他们生擒到了平城关押起来,等待下月月初举行的会盟大会处置,但是一个意外情况让几个人,尤其是赶到辽西的老乞儿犯了愁:自己搜遍了整个渔阳等地,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段务目尘,正自懊恼着,一名当地堂主赶了过来。
“师父,徒儿给您请安了!”因为按照老乞儿规定,所有各地堂主之类头目,必须入门拜师。一方面传述教条,以为约束;一方面也亲自考核,并根据他们的各自情况给予一些调教,确定师徒关系,便于管理。至于下层帮众,除非得到老乞儿喜爱,或者被各地堂主推举,是很难入门直接成为自己弟子的。当然了,为了发展和壮大实力,老乞儿也允许自己的这些徒弟们收罗一些才品俱佳者加以调校和扶持。
“别废话,你小子可是失职了,竟然让老子扑了空!”老乞儿恼怒的说道。
“师父可是冤枉了弟子,旬日之前,我们哥几个可是眼睁睁盯着那个什么段大人上路的,难道这小子半路上尿遁了?”堂主来了一句幽默,还是跟师傅学的。
“屁话,什么乱七八糟的言语!不过也有可能,这小子做贼心虚呢!”老乞儿坐在一块石头上,凝神思索一会,突然问道:“最近他的家里可有什么反常动静?”
“这倒没有,我们一直有人盯着呢!”堂主回答说。
无奈之下,老乞儿只好掏出尚方宝剑,找来当地军政官员,一起去了一趟务目尘府邸,结果还真的没有任何破绽。最为主要的,假若对方有异常举动,绝对会把家属安置好,不会留在原地,等待辽东王的雷霆之怒的。
明白时间拖得越久,问题就会越加复杂,老乞儿一面打发人去了平城汇报,一面带着几个得力门生,在胡渊特战队百余人配合之下,打听着段务目尘曾经赴平城的线路,一直到了下曲阳地界。
“师父,你老过来了,还是请到县衙稍作,让弟子尽点孝道如何?”已经当了一阵子县令,逐渐入戏的关樾得到通报,迎到了城郊,在一个村落头上的破庙里面见师父老乞儿。
“算了,师父最讨厌府衙,约束得很,那里比得了这旷野之地,无拘无束的!”老乞儿将鞋子扣到脚上,很没形象的站起来,拍拍屁股问起了有关鲜卑大人过境的问题,结果真的发现了一些线索,引出了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