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林静翻着凯辉公司给她的有关希望工程的文件,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说来也好笑,当叶琛助理时的最后一个案子时凯辉的,没想到自己当上正式建筑师的第一个项目,还是凯辉的。
这次是关于一个慈善的项目,凯辉公司每年都会有一个慈善的举动,今年便是林静手头上的这个,为希望小学建一栋教学楼。相比之前的贵宾楼,林静更喜欢这个项目,能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更具有意义。
其实设计教学楼这种case,总体来说还是挺容易的,不需要奢华装饰,不需要奇异设计,凯辉公司的要求也不高,美观实用就好。林静看了看表,还有时间,她决定去实地看看,这样设计起来效果估计更好。
想到就行动,林静拎起放在一旁的包,关上办公室的门,和方燕交代了几句,便走了出去。
估计是出门忘看黄历了,到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可林静偏偏打不着车,好不容易拦到了一辆,又被别人抢了先,没办法,只好接着等。
一辆车在林静面前停下,林静正觉得奇怪,车窗降下,一张熟悉的面孔,“去哪?上车,我送你。”林静原本想说不用了,可想到先前的状况,还是很没志气的坐了进去。
报了个地址,原本想问知道路吗,恍然想到那还是他们公司的工程,怎么会不知道,于是就没再说什么了。
一路上,车上很安静,他们什么话也没说。
杨延城坐在驾驶位上,手指在方向盘上轻敲着,深邃的眼睛看着前方的路,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到了目的地,林静说了声谢谢,下车。结果她发现,杨延城也跟着下了车。
杨延城看着林静惊讶的神情,莞尔,“难道只准你这个建筑师来,不允许我这出资的人来吗?”一瞬间,林静仿佛看到了那时的杨延城,那个干净俊美的少年,在对着自己笑。同样报以一笑,“当然。”
两人一起走入希望小学。林静想象过希望小学是什么样的,可真正看到,还是让她吃了一惊。这是学校吗?用些砖块砌成一面墙,将地分成两部分,这就是学校范围。走进去,没有操场,没有办公楼,没有图书馆,只有一栋破旧的、看起来随时会倒塌的楼房,就是所谓的教室办公楼。
林静低头,出门前还黑得发亮的高跟鞋已经沾上了黄土。环顾四周,有的地方是水泥地,多数还是黄土,杂草丛生。林静突然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她不用每天踩着黄土上学,不用坐在破烂的教室里担心,她有着最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一个看似三十多岁的妇女向他们走来,“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
杨延城和林静对视了一眼,林静开口,“没有,我们只是碰巧经过,所以来看看。”不知怎么的,林静并不想说明自己的来历,如果说了,这儿的人一定会想着法子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们,林静不想麻烦他们,她相信,杨延城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很显然,这个烂借口并没有取得那位妇女的相信,想想也是,谁会没事到一个破旧的小学来看看呢?妇女狐疑地上下打量了林静和杨延城很久,最后也没说什么。
杨延城开口问:“您是这里的老师?”
妇女将眼光转移到杨延城身上,点头,“是的。”
林静讶异地看着杨延城,他怎么知道?杨延城只笑了笑。
接着,杨延城又问:“这里有多少学生?”
那位老师估计觉得这位衣冠整齐,举止得体的男人,怎么看都不应该是有什么不良居心之人,回答,“六十二个。”
相当于城镇里学校的一个班,林静心想。
也许是说到这,老师有感而发,“其实还有很多孩子想来上学,只是学校实在是小,老师的人数又有限,那些家长看到这种环境后,就带孩子回去了,说是这样的环境,读不出什么名堂,还不如回家种田。后来,学生就越来越少了。”后来,老师絮絮叨叨又说了很多,林静很认真听着,听着听着,鼻子就有点发酸,眼眶有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