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杨玉莲带着范全、杨小山及另一位侄女杨小丽,唱着山歌往十方村赶。
还没走出牛皮寨地界,杨玉莲就看见任晓禹带着朱小强,还有朱家村一位猎户朱子建,拿着一些不认识的仪器在一座山下研究着什么。
在一番招呼后,快人快语的杨玉莲就把自己在牛皮寨里所做的一切,绘声绘色讲给了任大老板听。
“任先生。在我父亲及哥哥的带动下,牛皮寨很多村民都愿意送孩子下山来读书了。大家也都愿意种植你提供的新品种。”
“好,杨大姐,你做得很好!”任晓禹搓了搓手上的泥土,笑着说道,“我们不光十方村自己的人要能吃饱饭、穿暖衣、有学上。十里八村的村民们,只要他们愿意遵守承诺,都可享受与我们十方村同样的待遇。”
送走杨玉莲一家人后,任晓禹回头对朱子建问道:“子建,你确认就是这座山的铁矿质量最好?”
朱子建是朱家村一位普通猎户,但在任晓禹的指导下,对矿山矿石有着特殊的爱好和敏锐的直觉。所以任晓禹就把这小伙子作为开矿冶金这方面的特殊人才重点培养。
“没错,任先生。根据你提供的资料,我先后把这儿附近十几座大山都摸跑了个遍,就这儿的铁矿石最好。”朱子建很是肯定地答道。
“这儿的位置也不错。”朱小强指了指四周,“这儿地势较平缓,便于建立炼钢厂。四周大山高而险,特殊时候也方便隐蔽自卫。再说,这儿里离蟒河也不远,可以相互照应。”
对于两人的回答,任晓禹很是满意。看来这两人关于开挖铁矿、建设炼钢厂的事情都花了不少功夫,在很多关键问题上也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十方村今后的建设,就是需要像朱子建、朱小强这样的人才啊!
按照任晓禹的布局谋划,十方村马上就要迎来工业大发展的春天,对钢铁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单纯依靠那些土法炼钢或者从外地采买,不仅产量低、价格贵,而且质量也不过关。如果让任晓禹运用阿里巴巴机从地球星上传输优质钢材,更不是长久之计。
十方村马上就要建立秘密的兵工厂。按照任晓禹的计划,这个兵工厂的起点很高,对钢材的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尤其生产枪炮必须的优质无缝钢管,根本就不是现在唐龙国一般的炼钢厂所能生产的。
所以,在其他工业还没有开工之前,任晓禹就已经未雨绸缪,规划好新的炼钢厂的选址。而且必须按照高标准进行设计,至少要达到能生产兵工厂所需钢材的要求。
另外,任晓禹还计划在条件成熟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开采朱小刚兄弟俩发现狗头金的那座金矿。那可是黄灿灿的黄金啊!
原来任晓禹还担心这座优质矿山位于牛皮寨地界,不好与倔强成性的牛皮寨人交涉。现在杨玉莲已经做通了牛皮寨的归顺工作,那一切就简单多了。
在这十万大山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矿藏。
据任晓禹、朱子建他们的实地勘察,及阿里巴巴机的系统分析,只这一带十万大山里,不仅有丰富的铁矿、珍贵的金矿,还有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和铯矿等稀有矿藏。这些可都是千金不换的珍惜资源啊!
只不过凭任晓禹的实力和唐龙国的现状,还根本没有实力去大规模开采这些宝藏。但任晓禹下定决心,就是拼尽全力,也不能让那些虎视眈眈的洋鬼子拿走一块珍贵的矿石。
这天,十方村里忽然来了两位年轻人,还拉着一马车东西,指名点姓要见任晓禹。
百忙中的任晓禹接见了这两名很有派头的年轻人。
简单的寒暄后,一名年轻人拿出了一封信,递给任晓禹。“任先生,这是黄健鑫黄连长转交给你的。”
“哦?”任晓禹眉头一皱,立即打开了信件。
“晓宇兄,十方村一别,已半年有余。你送来的三百套军服已经全部收下。为了表示感谢,小弟我特地送上几样礼品。一是三十杆步枪,虽然都是部队淘汰的旧货,但对于你们十方村自卫队的训练应该有所帮助。第二是推荐我的两位小弟吴清泉和郑秋。此二人是我多年部下,对军事训练比较在行,如果你那儿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使用。当然,一切按你们十方村规矩办理。能用则用,不能用切不可纵容……”
“健鑫老弟,你真是雪中送炭啊!晓禹我感谢了!”读完信,任晓禹对着信纸喃喃说道。
在他眼前,又出现那位不苟言笑、冷如冰霜但一提及衰微国势就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愤青”连长黄健鑫。
“两位远道而来,我任晓禹及整个十方村都不胜感激啊!”任晓禹向两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抱拳,真诚地说道。
“任先生哪里的话?既然蒙黄连长差遣,任先生厚爱,我们俩一定会尽心尽力,不辱使命!”身材高挑、皮肤白净的吴清泉也一抱拳,朗声答道。
另一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郑秋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晚上,任晓禹专门摆下接风宴。让姚定林、公孙汉儒、朱小刚、陈晓军、焦家平等一干得力助手,一起迎接两位专业军事人才的到来。
宴席上,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特别是吴清泉,十分健谈。一提起行军打仗,更是侃侃而谈。从古代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谈到现在德国的陆军训练体系、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让陈晓军、焦家平等人立刻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敬酒。
而郑秋却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整个晚上很少说话。但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却不时闪出一阵阵阴冷的光芒。
晚饭后,大家又具体商量了一些十方村自卫队扩军的事项。
在安排好了两位后,已有点醉意的任晓禹拉着公孙汉儒问道:“公孙兄,以你的眼光看,这两人的实力如何?”
公孙汉儒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黄连长专门推荐的人才,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只是我觉得,那位吴清泉,虽然理论知识渊博、通晓古今兵法,但他却让我想起了两个人。”
“谁啊?”
“春秋战国的赵括,三国时候的马谡。”
公孙汉儒一句话把微醉的任晓禹点醒,眼中闪过一丝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