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瑜所率一千东吴劲旅,乘艨艟战舰正待渡过了大江,来到大江北面岸边,周瑜发现豫山脚下的豫林实在是太安静了,鸟语花香的情况几乎不见,几乎没人,这正是周瑜有所顾虑的地方,周瑜大悟道:“不好!中计矣!”正待周瑜话毕,突然从大江东北面,涌现出一卷洪流,席卷而至!艨艟战舰尽被卷翻,吴军尽成鱼鳖!诸葛孔明在豫山上叹了口气道:“周瑜气数尽矣!”明月点头示意道:“如果此生乱世到底谁称得上孔明君一生的军事宿敌,妾想来想去,还是周公瑾算一个吧。”孔明“嗯”了一声,手摇羽扇,示意汉军指挥官摇动红旗,提示汉定南大将军文丑出兵,而孔明自己却与明月双眼瞩目着山下战况。
话说这时山崖下的江里,周瑜这时传令道:“将士们!都逃到岸上去避难!”这时,周瑜军听到汉国军营皆是吴歌四起,渐渐地吴军思乡之情亲切,无心恋战。周瑜见这时孔明使出的“四面楚歌”之计,传令众将士道:“将士们!勿中诸葛亮四面楚歌之计!”然而,将士们哪里分得清楚真实情况,一听到吴歌声,受到悲凉的音乐的影响,早已无心恋战。在吴军部下献马下,周瑜骑马上了岸,仰天长叹道:“吾命尽矣!”这时,汉大将文丑按军师孔明的吩咐,正率领六百突骑从北面杀至!文丑与周瑜交锋五十回合,周瑜疮口迸裂,{注:此时小乔正在弹琴,不料琴弦断掉一根。小乔哭泣道:“夫君命定休矣!”小乔从此带着两个儿子周循、周胤隐居过活。}被文丑补一刀,斩于马下。周瑜吴军誓死报效东吴,全部被文丑大军抄略殆尽。周瑜吴军全部阵亡。周瑜享年三十七岁,时年吴国黄武元年。
突然,从大江南边驶来十几艘战舰,为首一员面如冠玉的白袍小将,银盔银甲,手执方天画戟,正率领一千铁骑从战舰内杀至!白袍小将喝斥道:“住手!”原来这时接受周瑜命令前来会师的魏国皇子曹威,正乘魏国战舰率领一千魏国铁骑赶到,正遇上文丑打扫战场,碰巧文丑命令属下将士将周瑜尸体抬走。这时,曹威一骑白袍涌现,一把方天画戟使得那是神出鬼没,接连挑死两个汉军士兵。曹威立马勾身抢过周瑜尸体,单骑奔回本阵,呼啸一声,撤军乘船返回魏国而去。这一场汉吴豫州决战,奠定了汉得天下的基础。并为汉国统一南北,平定魏、吴两国,扫清了障碍。
吴主孙策见到魏国大将曹威命人带来的周瑜尸首,并陈说周瑜遇害及全军被灭过程。吴主听说了周瑜之死,恸哭道:“公瑾之死,乃是朕之罪过。倘若朕知公瑾有恙在身不对,岂会命之将北?”吴国众臣明白自己的陛下是不得不用周瑜出兵,如今打败了。自家的吴国皇帝怎能不低头洗刷自己的罪过呢?所以说诚实最好。就此一举,赢得东吴众臣的宽容,众臣无不宽心道:“陛下没有罪过,自古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罪在公瑾有恙还对北汉用武,遭致东吴元气大伤。”吴主解释道:“公瑾此举,实属无奈。朕追封周瑜为明侯,周瑜长子周循继任,子孙世袭。公瑾之功过,众爱卿就不要再提了。今后的东吴江山,还需要仰仗众爱卿陪朕一道守护下去呢。”吴国群臣拜讫道:“诺。”就这样,吴主不仅洗刷了吴军战败之罪,还巩固了东吴君臣之心,以此保证东吴延续了长达三年的寿命。
话说十一月份的来临,汉帝刘备见周瑜已死,长叹了一口气,大喜道:“周瑜已死,朕无忧矣。”汉帝问计于诸葛孔明道:“孔明啊,朕想要夺取魏、吴两国的南面江山,该如之何?”孔明手抚羽扇,轻轻微笑道:“禀陛下,如今南面魏、吴二国,孰强孰弱?”汉帝解释道:“魏国首都,孤城一座,恐难久守,不久必被朕逐灭之。”孔明指示道:“那吴国呢?”汉帝分析道:“吴国人多地广,猛将极多,实力强过魏国多矣!不知军师有何良策进一步削弱魏、吴两国。”孔明笑道:“陛下只知其一,未知其二。魏国将士虽忠勇,但是止余魏国首府荆州一地。所以我汉兵要想对付魏国之忠,只能拼死与魏国一战。臣相信,和魏国定会有一场恶战。而东吴人多地广,猛将谋臣极多,但是东吴的战将似乎都对周瑜用兵失误,以及吴主的赏罚不明而懊恼,可见吴主早已经年纪昏聩了。东吴君臣离心,此用间之时。待在东吴不得重用的名将尽被我大汉所用,陛下会怎样想呢?”汉帝恍然大悟,如同茅塞顿开地说道:“如此,则东吴削弱,大汉不久定会铲平江南,荡平东吴。”孔明微笑道:“对啊,陛下真乃明智之君,一点就透。”汉帝见用间的时刻已经来临,着手向东吴的不得重用的武将魏延、黄忠下手。汉国使者首先接近了不得重用的吴将魏延{字文长},并对魏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并陈说汉国的样样好处。
到十二月份来临的时候,魏延见吴主孙策对自己不可能重用,在汉使的极度劝说下,决定弃吴投汉。
大汉章武四年二月,汉帝刘备坐镇在洛阳南宫宣德殿的龙椅之上,见司徒赵云{字子龙}跪下启奏道:“禀陛下。臣自当年追随陛下,力平河北之后,已无多大功绩。臣恳请陛下还是撤走臣之司徒爵位吧。”汉帝见这位中年儒将大臣对自己忠心耿耿,见赵云的话说到众臣的心眼坎上,只得接受赵云的建议道:“司徒赵子龙用兵无功,并撤销赵云司徒一职,命蒯越大夫代理司徒一职。”
史载:汉章武四年、宋永历二年、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西元196年)2月,【洛阳】汉帝刘备撤虎威大将军赵云的司徒一职,令蒯越代理司徒。
三月份,草长莺飞的日子,华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注定当日必不平凡。汉帝刘备在诸葛孔明的建议下:“陛下,如今司马懿被立为吴国的天下兵马都讨诏、大都督。吴国有人不服啦!正是陛下再度实施又一道离间计的时候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晚了,等吴主醒悟过来,可就晚啦!”汉帝问道:“到底是谁不满呀?”孔明回复道:“吴国老将黄忠能开三石之弓,破千军之力,与魏延一致,乃万人敌矣。据吴国探马来报,正是吴国老将黄忠在吴主宴会上,对司马懿任职大都督,而没有重用黄忠,因此黄忠极度不满,叛吴归汉又不可,所以正无可奈何着。臣建议陛下速派人接近黄忠进行抚慰,讲述弃吴归汉的好处以及利害关系,这样黄忠定会归汉,何况黄忠乃是汉臣,会听劝的。”为了得到吴将黄忠这员虎将,将再度派人打入吴国内部,前往吴国长沙,进行游说吴国老将黄忠{字汉升},如魏延故事。
史载:3月,【洛阳】汉帝派人前去吴长沙游说吴国老将黄忠道:“黄老将军,如今周大都督一死,虽有司马懿代替,恐怕吴主孙策必不会再重用你,前年吴主在宴会上说过,老将军你已年迈,当退休之类的话题。。来我大汉的话,必不会使老将军抱憾终生。。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老将军应当明白。。。”黄忠思忖道:“容我思考思考。”
四月,汉使辛毗对黄忠分析了当今天下局势,并对黄忠进行陈说利害关系,黄忠愿意归汉。
史载:4月,【洛阳】汉主傅辛毗向汉帝请命,毛遂自荐前去吴长沙游说黄忠,黄忠愿意投靠大汉。
五月的春夏交际之时,吴大将陈武向吴主孙策陈述汉、吴争霸的利害关系道:“禀陛下,自周公瑾大都督仙逝之后,天下列国均对我东吴不再信任。臣发现我东吴大将徐庶、魏延、黄忠等大将,尽被汉寇笼络而去,想想不出两年,我东吴必遭灭顶之灾。臣得知现今北汉豫州太守诸葛亮自经历汉、吴决战,早已剩些汉军残兵败将,臣请愿陛下准臣率领三军,前往征讨北汉豫州城,攻打汉军残兵,以破东吴偏安一隅之魔咒。”吴主见陈武说得有情有理,立即下令,出师伐汉,打诸葛亮的汉军残兵一个戳手不及,以此保卫东吴的国家太平,如《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一致。
吴主孙策听了陈武的建议,并拜陈武为大将军,特领邢国公朱然{字义封}、偏将军苏飞等将率军三千,号称三十万大军,即日前往攻打汉国豫州城。
史载:5月,【江夏】吴大将陈武领邢国公朱然、偏将军苏飞率军3000,号称30万大军,直杀奔汉豫州。
由于此时汉豫州太守、军师诸葛孔明正经历汉、吴终极决战,而丧失大半兵力,这时候又听说东吴大将陈武统兵三千来犯,轻摇着羽扇,并微笑着示意夫人上官明月道:“夫人,汝知道怎样破解陈武的三十万大军吗?”上官明月见孔明露出微笑,知道孔明心里其实早就已经胸有成竹了。明月微笑着娇嗔地说道:“夫君已自有计矣!”孔明唤来护卫风清阳,用羽扇附耳风清阳,授计吩咐风清阳道如此如此行事。风清阳露出微笑,立即前往按计行事。原来孔明之所以吩咐风清阳去,是因为风清阳是个奇人,有武林高手、江湖侠士的本领,想到当年孔明送明月回徐州见明月家人,就是因为遇见风清阳这个奇人、江湖侠客,所以逢凶化吉,所以如今在此重要关头,派遣风清阳办事,是最适合不过了。
孔明这时下令道:“令汉定南大将军文丑率领残部三百突骑,乘吴军立寨未稳之际,逆袭吴军军营,前去截杀来犯吴军。。”文丑不解其意道:“禀军师太守,如果我军全军覆没怎么办?”孔明微笑着使出激将法道:“怎么会呢?遥想当年,与定南大将军号称‘河北金、银双壁’之一的镇东大将军颜良率领的一百汉军残兵,也是以极少的兵力击败吾兄长,当时为东吴大将的诸葛瑾所率领的五千大军,号称的五十万。汝说,是陈武厉害,还是吾兄长厉害?”文丑醒悟过来,锐气尽现,并说道:“末将懂了。末将必不输于镇东大将军。”
很快,吴国邢国公朱然率军一千,前来归降孔明,原来是在孔明的授计下,风清阳使用轻功,乘夜潜入吴将朱然军营,想到朱然贪生怕死,所以擒贼先擒王,并挟持朱然全军卸甲。朱然为了保命,答应起事,并率领全军一千,归顺了孔明。战事还在继续着……
史载:【豫州城】汉豫州太守是孔明,孔明传令,道:“令定南大将军文丑率军311人,前去截杀来犯吴军。”孔明派人说服了老对手吴邢国公朱然,朱然率军归降孔明。
欲知接下怎样,下回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