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汉军攻克建业城以来,已是汉章武五年(西元197年)十二月份的寒冬腊月天,汉军师徐庶发榜安民已毕,决议招降纳叛,吴国大臣程秉、傅婴二人听到老百姓之间的相互传闻,得知徐庶大人的善举,决定不再隐居,决定主动请缨归降徐庶。程秉、傅婴二人来到建业治所向徐庶跪拜道:“臣程秉、傅婴二人愿意归降大汉。”徐庶高兴道:“你们能归顺汉室,那就是对我徐庶以及大汉的恩赐。吾自当表明圣上,赐你二人官衔。”程秉、傅婴二人握拳跪谢道:“谢徐军师。”
过了两日,圣谕来到建业,宣读汉帝诏书道:“奉天承谕,皇帝诏曰:以吴臣程秉、傅婴二人识时务者为俊杰,率先厉兵勒马,领兵归顺大汉,为大汉的统一大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即日起,晋封程秉为建业太守、傅婴为建业刺史。钦此!!”
程秉、傅婴二人叩谢圣恩不止。上差问何故,二人指天叩首地对答道:“汉皇陛下圣明,重用徐庶军师等一帮乱世豪杰。方今乱世,能扫清六合者,唯汉皇陛下是也。”二人感激涕零,经过上差几经劝说乃止。
史载:12月,【建业】汉军师徐庶招降吴臣程秉、傅婴,封为建业太守、建业刺史。
十二月冬霜之际,吴国丞相张昭病危,吴主孙策前去慰问,张昭忧愁地答道:“陛下还怪罪罪臣当年阻挠陛下杀掉叛臣徐庶之事吗?”
“爱卿勿言!朕已经释怀了。爱卿曾为东吴殚精竭虑,没有爱卿治内,哪有朕的今日啊。何况是朕偏心于内臣,不修政理,导致天怒人怨,而使部卒铤而走险。朕若失去江山,亦是天意为之,非爱卿之过。”吴主推心置腹地安慰着病榻上的老臣张昭。
“陛下能有如此雅量,老臣就算是到了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张昭语毕,意犹未尽,眼睛瞪得圆圆的,梗塞着道出最后一句话,过世了。
吴主惊呼了一声:“老相!你这一走,朕可举目无亲啦!主外的都督周公瑾走了,主内的你老相张昭也走了,朝堂空矣!今后可叫朕怎么收拾这个烂摊子啊!”吴主语毕,顿时晕了过去,身旁的仆从大惊道:“陛下?!”
等吴主醒来时,发现皇后大乔在身边服侍着,喃喃道:“陛下醒了,感觉好点了吗?”
吴主低声细语地答复道:“朕好多了。”
大乔端起刚熬好的汤药送到吴主跟前,温柔体贴地哄吴主吃下道:“来,陛下好好把汤药喝了,身体也就痊愈了。”
这时,吴主泪水哗啦哗啦地留下,命令大乔道:“皇后,朕命令你放下汤药。”
大乔担心问道:“为何陛下会不爱惜自己身体呢?整个国家可是需要陛下啊。”
吴主忧虑道:“今日之幸福还是否绵长下去,似乎都是个未知数。如今皇太弟孙权与留都建安城共同被汉寇获取。朕的东吴江山朝不保夕,人才日益凋零,恐怕国亡身灭之日不远矣。”
“陛下,臣妾知道了,”大乔意志坚定,大难临头丝毫不改其本性,“陛下想要臣妾怎么做?”
吴主孤妄言一回道:“你速带着咱们的孩子逃命去吧。”
大乔泪流不止:“不,夫君。”
吴主拿刀相向,坚定道:“听话,为朕和皇后你留下咱们唯一的后代,以示证明咱们曾经爱过!!来人呐!!”
三个仆从应声道:“小的在!”
吴主吩咐道:“火速带着朕的皇后与两个小皇子出南城门,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永远不要回来!!”
三个仆从领命道:“小的遵命!”
“夫君,臣妾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大乔带着两个吴国小皇子在三个仆从的指引下,离开了交州城,远遁他乡而去。
这天,吴主接到前线战报,报说汉破虏大将军张飞与军师徐庶率大军来到建安城与汉大将赵云军汇合,呈中流砥柱之势态,预备同东吴军作最后决战!!
故魏降将曹威向吴主请命道:“臣自魏丧之后,来吴效命,寸功未立,今日愿为陛下先锋大将,迎战汉军!!”
吴主面对曹威的气吞山河之状语,不觉视之朝中还有人在,当即允诺拜曹威为先锋大将,出阵应敌。
而另一边,汉破虏大将军张飞、军师徐庶、副将武安国、文聘等四将统率的四千兵马,早已与汉建安城的赵云、夏侯渊的汉军汇合,合军六千,号称六十万,正出师直扑吴国都交州城而来!!
吴主发号施令道:“命老将韩德、先锋曹威与大将吕旷、留平,各领精兵一千分兵三路直攻夏侯渊、赵云所部汉寇兵马。丞相万彧领兵一千守城,以拒张飞兵马。”
众将领命道:“诺。”
十二月最含泪的时刻来临了。
汉、吴决战第一场交锋,由于大江中下游平原,一马平川。汉军因而可以一泻千里,横扫东吴,直杀奔至交州始奂一带,吴大将韩德与先锋曹威摆阵示威于此,赵云、夏侯渊、张飞所部汉军杀至!夏侯渊向赵云、张飞二员汉军大将请缨道:“叛将韩德就交付与末将收拾好了,两位将军火速驰攻交州去吧。”
赵云、张飞向夏侯渊瞪眼示意道:“夏侯将军当心啊……”
夏侯渊还没与赵云等将道别,便亲领一千汉军杀奔韩德而去……
话说赵云、张飞等将率汉军跋涉一日,到达南海广州时,夜已将深。赵云命全军就地扎营。赵云军守夜,张飞等将率军安歇。半夜,一彪军杀出,为首一将乃是吴将留平。
赵云命令张飞等汉将率军带足干粮直袭交州,而自己领一千汉兵就地断后,张飞允诺,带领其余汉军杀奔交州而去!!
夏侯渊大军此刻与韩德军鏖战,韩德催促曹威道:“曹将军且先追击赵云大军,此地由我对付。”
曹威领命道:“诺。”因而率军奔袭赵云军而去。
夏侯渊军与韩德军杀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夏侯渊骑马拍刀大战马背上手拿长矛的东吴老将韩德一百多个回合,直累得这员大宋西凉名将(韩德曾是宋国西凉名将)泪流满面,气势消遁,谁叫他老韩德年老体衰,已经赶不上当年喽!很快被夏侯渊狠拍一刀,搠死马下,杀散其余吴军。夏侯渊忙急转勒马,率所部汉军驰援赵云军而去。
汉、吴总决战的第二战,赵云汉军在被留平吴军劫营之时,汉、吴两军再度短兵相接,杀得昏天黑地,难分难解。后来,一彪军杀至!马上为首一将,赵云视之,乃吴将曹威是也。
赵云在马上挺枪力拼留平、曹威二将,并放下枪,竖叉于地,直接从后背上取出古锭刀,胡乱砍杀,大战留平、曹威二将,由于古锭刀乃是天外陨石所作的玄铁宝刀,因此将留平连刀带人迅速砍了三次,斩为三块六截。曹威见此,心思黯然,长叹一口气道:“天啊!你为何要夺走我的一切啊!不要,我还没报仇呢!蜀国……对!还有蜀国可以帮我……”曹威叹息完毕,想到还有一条生机可走,自然领残兵奔西蜀国而去。
曹威率领残部吴军离开半晌,一彪军杀至!马上为首一员大将,赵云视之,乃是汉将夏侯渊。赵云对属下汉军将士大呼道:“夏侯将军前来增援啦!”因此汉军士气大振。夏侯渊汉军处理好韩德吴军,前来正好赶上增援赵云汉军,并协助赵云汉军扫灭完全部劫营吴军,再一同朝吴国都交州进发。正待赵云、夏侯渊两路汉军行了几里路程,突然一彪军杀至!马上为首一员敌将,赵云、夏侯渊视之,乃是吴将吕旷,赵云拔出古锭刀,下令道:“吾赵云旗下没有孬兵!!骑兵列阵以待!!”
汉军骑兵整肃阵型,呈一字长蛇阵,赵云雄心勃勃地下令道:“三军骑兵拿出马刀,超准敌人冲锋!!冲锋!!”汉军骑兵一听主帅号令打马狠狠地冲锋向前,借助平原地形的优势直杀得吕旷一千吴军不光被冲散得溃不成军,而且被踩死殆尽!就连吕旷也被汉军骑兵踩死马下,吕旷吴军全军覆没。
这边张飞等几路汉军兵马兵临吴国都交州城城下,呈包围之势,张飞对众将下令道:“粮食不多,利在速决。拖延下去,于军不利。俺张飞所率大军务必火速夺取吴国国都。”汉军师徐庶等将领唯唯诺诺。
汉将武安国向张飞请命道:“禀破虏大将军,末将想请命攻取交州城!”
张飞见武安国信心十足,便同意他前去一试。
是日正午时分,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武安国汉军严阵以待地像蚂蜂一样屹立于交州城下。武安国下令道:“全军进攻!!给我杀啊!!”
吴军抛落石,浇热油,放火球,发弓箭。而这边的汉军架云梯攻城,推冲击车,汉军死的死,伤的伤。武安国只得率领残兵败退归营。
这时赵云、夏侯渊所率汉大军赶到会合张飞汉军。三军复振,猛攻吴国坚城交州。很快随着吴军的减少,而使得汉军攀爬入城墙内,交州城门同样被汉军的冲击车震开,汉军杀奔入了城内,张飞军一入城内,突然四周城墙上的吴国伏兵四起,发射弓箭,杀得张飞军全军覆没,张飞被射伤,败退出城,吴国丞相万彧率领吴军一千追杀张飞,张飞一招回马枪,直接一矛刺死万彧,在武安国的残兵支援下,再度杀散万彧遗留下的一千吴国残兵。
当武安国接到张飞命令率领吴军杀入城内时,再度被吴主的禁卫军击败,归来与汉大将赵云的八百汉兵会合,再度杀奔吴主的皇宫,很快吴国禁卫军被全歼,吴主手拿宝剑杀死数名汉兵,哀伤地晒笑道:“无趣!!就这样就结束了吗?!我还没有活够呢。。。来啊!!与我决一死战吧!!”赵云下令道:“三军骑兵作最后突击,目标吴国主孙策!!冲锋!!”就这样吴主孙策也被汉军骑兵踩死,战况极其残忍,不堪入目。
汉军打扫战场时,赵云命人将吴主孙策的尸首以草草埋了,以安民心,作后续处理。
吴主孙策临死时,亡年二十六岁。吴国都交州城破。吴主孙策在位三年,吴国亡。
汉帝刘备听说了汉、吴交州之役,观看赵云、张飞的战报,赞叹道:“此次攻略交州之役的战况多年罕见,为属不易。吴主孙策真乃有西楚霸王项籍之勇,索幸被我军所灭。诸卿务勉!再接再励,攻取吴国余地。”
史载:汉破虏大将军张飞与军师徐庶、部下武安国、文聘等四将军率军4000前往汉建安同赵云军会合。【建安】汉虎威大将军赵云、征虏大将军夏侯渊、破虏大将军张飞、军师徐庶、大将武安国、文聘等六将军率军6000,号称60万大军,运粮1000石,直扑吴国都交州。【吴交州国都】吴主孙策命老将韩德、大将吕旷、留平率军3000迎敌,自与丞相万彧守城。第一战,汉将夏侯渊率军1000迎战韩德军1000,夏侯渊单挑韩德,大战一百五十回合,终斩韩德,破了此路吴军。第二战,吴将留平率军1000劫汉军军营,赵云率军迎战,用古锭刀三刀砍死留平,破了此路吴军。第三战,吴将吕旷率军1000来攻赵云军,赵云用骑兵大破吕旷军,吕旷被汉军骑兵踩死,吴军全军覆没。汉将张飞率军1000攻打吴交州国都,汉军全军覆没,张飞大败而逃。吴丞相万彧率军1000来追杀张飞,与张飞只交手两回合,被张飞一矛刺死。汉将武安国率军1000攻打吴都交州,大败而归。汉大将赵云率军800多人来攻吴都交州,破,吴主孙策被汉军骑兵踩死,交州城破,吴主孙策在位三年。
吴太傅司马懿大哭,望南面交州拜了三拜,也在其部下的拥戴下称帝,立皇后张氏,改国号为大晋,改吴黄武三年为晋泰始元年。追谥先帝吴主孙策为吴长沙桓王。自号晋宣帝,定都零陵城。
史载:【零陵】吴太傅司马懿在众臣三次劝进下称帝,司马懿对众臣道:“当年东吴的守护神周大都督,曾对陛下说过,重用我为大都督,以护东吴,可惜陛下不听,才弄得东吴损兵失城,今陛下之子年幼,众臣劝本官继位,如今陛下故后,东吴已经不像当年了,自当继位保护大家。”追谥吴主孙策为吴长沙桓王。司马懿定国号为晋,改元吴黄武三年为晋泰始元年,自号晋宣帝,定都零陵。
欲知接下怎样,下回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