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章武二年四月,远在江东大地的一位器宇轩昂的大将军,见前几次吴军战败,唯有低头叹息。看官道这大将军是谁?原来是我们的本传主角诸葛孔明之兄,如今的吴国建威将军诸葛瑾{字子瑜}。没想到的是,这一声蔚然叹息被来访的吴王孙策发觉了。吴王见诸葛瑾心事重重,知道诸葛瑾之志,不在其弟诸葛亮之下。吴王忙走上前去,咳嗽了两声。诸葛瑾顿时发现了吴王的到来,忙跪下行礼道:“臣拜见吴王殿下。”
吴王立刻扶到,并说:“孤觉察到爱卿之志,不在一般人之下。敢问爱卿愿意发我东吴兵,前往征战汉国,为我东吴阵亡将士雪耻国恨么?”诸葛瑾奏道:“启禀吴王殿下。如今的汉国得到了臣之弟诸葛亮,恐我东吴将不再信任臣带兵,还是请陛下另派贤士出兵作战吧。”
吴王立刻解说道:“爱卿乃我东吴重臣,东吴即孤,孤岂会不信任爱卿呢?”诸葛瑾谢恩道:“臣谢殿下知遇之恩,其实臣自有与臣弟孔明决一死战之心,只恨无人肯重用臣,今日殿下既然发话,臣必当遵命而行。”吴王笑道:“孤今日观爱卿所行,绝非平庸之辈,信爱卿如信周公瑾、张子布。”诸葛瑾发誓道:“臣已观察到汉兵新破魏都豫州,其兵势尚未恢复,只需臣率领大军杀入,定克豫州。既然殿下如此深信臣下,臣定不辱使命,率军与汉军决战,为我东吴数万将士雪耻,不胜不归。”吴王大喜道:“爱卿既有如此誓言,孤早看出来啦!孤待爱卿早日凯旋而归吧。”诸葛瑾回答道:“诺。”吴王立刻命黄门宣旨谋士鲁肃、大将徐庶、司直万彧、副将陈武等文武韬略之臣,尽归诸葛瑾管辖。
由于在诸葛瑾誓师当日,将领们见诸葛瑾乃是诸葛孔明之兄,都劝说吴王不要大用,吴王不听,并深信不疑。等诸葛瑾、鲁肃等将领率军北征后,甘宁{字兴霸}进吴国大殿劝说吴王道:“大王令诸葛瑾带兵,倘若诸葛瑾引兵归诸葛亮而去,则江东大势去矣!”吴王思虑一想:甘兴霸说得也不无道理,凡是也得防他一防。于是,吴王说道:“爱卿想要举荐何人为我东吴第二路征北大军主帅?”甘宁毛遂自荐道:“臣举荐臣自己,望陛下准臣所奏。”
吴王料想到:东吴战将凶猛者,如甘宁、太史慈之辈,极善水战、步战,在东吴武艺超群,绝非泛泛之辈。先前太史慈将军在守卫荆州时,被汉军所杀阵亡,东吴大将至此少了一位,吴王顿时感觉失去了左膀右臂。倘若再派甘兴霸去攻打汉国,希望不要再失去甘兴霸将军了,但愿战事能有所好转吧。
身在霸王的大陆的三国世界中,当今局势处于汉、吴两大割据之势的大碰撞,由此,军师诸葛孔明前往洛阳,临走暗嘱咐镇东大将军颜良好生守住豫州城,伏兵于豫州南岸,试探敌军威力,缓缓图之,并给颜良留下了一道秘策内函,以保豫州不失。孔明来到洛阳,面见汉帝刘备,并向汉帝进言道:“禀陛下。如今我大汉兵威稍妥,军队理当养兵蓄锐,构筑江北水陆防线。待兵势恢复之日,再出兵,灭曹魏,破东吴,匡汉室,以正天下!”汉帝惊奇得拍案叫道:“好!军师所言极是!准奏!”
孔明献出水陆布防图,这张图画,很明显修筑得算无遗策,每一处山川险要等等防御薄弱处,都刻画出驻留一支精兵所在。如果这一套防御方案实施下来的话,只要派领汉兵精兵强将前去镇守,都可防范吴军来攻,或偷袭,严格制止住吴军的北略攻势,似乎吴人的攻势加上北略不行的原因,北略更加不起丝毫作用。汉帝一览此图,感悟道:“昔日高祖任用萧何守护关中,光武启用寇询据有河内。今日军师此案无异于持家固国之本,不知何人能启用,方能完成如此殊勋呢?”
孔明头戴纶巾,轻摇羽扇,笑道:“能完成如此殊勋者,非臣友徐元直不可。”汉帝惊问道:“莫非吴王孙策驾下大将徐庶徐元直么?”孔明回答道:“正是徐庶。由于当年吴王孙策的大都督周瑜听说了徐元直的贤名,便求贤元直,归顺东吴去了。”汉帝沮丧道:“那不是没有用了嘛?”
孔明轻摇羽扇,露出一个坏笑道:“陛下之心,臣已知矣。陛下勿虑,臣早有计矣!”汉帝疑问道:“看看军师之计是否与我暗合?”孔明笑道:“那就请陛下与臣各自手书笔墨一字与左掌心中。”于是,汉帝与孔明各自取笔蘸墨,提笔于手掌心中书写。
书写完毕,二人各自取出手掌亮相一览,哇靠!两人的手掌心中竟然都写有一个“间”字。因此,两人对视了一眼,并哈哈大笑起来。于是,孔明对汉帝说道:“此事暂且不急,防线需要慢慢构筑。因为中原尚未大定,东吴未可图也!”汉帝只得坚定信心地说道:“那只好缓缓图之!”
这时,东吴建威将军诸葛瑾听说二弟孔明驻守大汉城池豫州城,因此有了想与二弟决一死战的想法。因此东吴军火速开拔道江北豫州南岸。诸葛瑾大军刚一上岸,突然伏兵四起,杀出一彪人马,为首一员汉军大将,你道是谁?乃是咱们的汉镇东大将军颜良,颜良大喝一声:“哈哈!诸葛子瑜!你也没料到俺颜良早已按军师计谋伏兵于此,待你多时矣!”诸葛瑾问道:“军师?请问你口中所说的军师是谁?”颜良笑骂道:“诸葛驴子{因为诸葛瑾的脸很长,像驴子的脸一样,因此颜良故有此说},俺老颜可没必要告诉尔,俺家军师是谁?你没权利知道,接招吧!”
诸葛瑾见汉军攻过来,便把令旗一挥,突然吴国主力军,左右岸边的鲁肃、徐庶、万彧、陈武等将率领吴国陆战水师偏师杀至!在诸葛瑾的令旗挥舞下,将士严严实实,队伍严整,加上此处草丛多,易埋伏兵,易用火攻。由此,东吴军放火矢攻杀汉军,汉军损失惨重,死的死,逃的逃,颜良见状,想立马骑马赶上诸葛瑾,给他一刀,可惜诸葛瑾渐行渐远,模糊不定。
这时一支火矢飞来,烫伤颜良左腿,颜良只得恨得咬牙切齿道:“好个诸葛驴子!看俺老颜不斩了你!”颜良气急败坏地败阵退回豫州城去。这一战下来,重创汉军。
颜良气妥地败阵回归豫州城,只见颜良的副将对颜良说道:“大将军不必气妥,诸葛军师临行前,不是给了大将军一道锦囊吗?”颜良一想,说道:“对啊!军师不是说过,先伏兵试探一下敌军虚实,如此说来,感情还是先看看锦囊妙计才行。”因此颜良打开锦囊一看,只见里面一张白纸条上写道个“奇袭”两字。这时,颜良算是恍然大悟了。
颜良仔细分析一下,“奇袭”二字的妙处:试探吴军虚实时,发现在江北的吴军扎根之地,只局限于江岸边。因此,用北方突骑奇袭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于是,颜良打定主意,令哨探瞄准诸葛瑾扎营防御薄弱处。
由于一两天下来,诸葛瑾的防御系统都很强。结果,第三天,没想到的是,吴国军队中的第一强将陈武与诸葛瑾闹了矛盾,说什么诸葛瑾无法北略,想要退兵江东,于是,陈武自率一支吴军撤离了吴军大营,引兵回江东而去。因此,诸葛瑾控制不住。随后万彧从兵士处得知诸葛瑾是孔明的兄长,怕诸葛瑾有诈,带东吴军自投罗网,因此,万彧也退兵了。只有鲁肃与徐庶支持诸葛瑾,但是面对汉军大将颜良,他们两位文臣,恐怕也是无可奈何?诸葛瑾只能仰天长叹道:“某事不成,乃天意也!”
这天,颜良发现决战的时机成熟了,便发汉军铁骑一百余人偷袭诸葛瑾的大营。本来诸葛瑾大军准备要撤退的,不巧,被颜良军搞了个突然袭击,弄得诸葛瑾大军惨败,颜良只寻诸葛瑾而去,发现诸葛瑾被鲁肃、徐庶二将扶着刚要上船,于是,拈弓搭箭,只听羽箭“嗖”的一声,正中诸葛瑾的心脏,诸葛瑾当场阵亡。这时,徐庶发话了:“颜良匹夫!你知道你射杀的人是谁吗?”颜良笑骂道:“管他是谁?俺老颜反正是打胜仗了。”徐庶气急败坏地骂道:“颜良匹夫!你射杀之人,正是你家军师诸葛亮的兄长,你现在闯祸啦!”徐庶说完话,与鲁肃等吴国败军乘战船,撤离了此水地。颜良这时极其纳闷地想着,不知道军师会不会找他麻烦。
一日后,孔明回到豫州,听说了大哥诸葛瑾阵亡的消息,不觉恸哭万分:“大哥啊!咱们自幼分别,至今尚未见过一次面。没想到,如今竟然天人两别啦!”这时,颜良上前背着荆条负荆请罪道:“杀害军师兄长者,乃末将之罪过也。请军师为诸葛子瑜先生报仇吧。”这时,从堂外传来了一件急令,哨探报说道:“禀军师!江岸不远处,出现数十艘大大小小的艨艟战舰。”孔明只得释去眼泪对颜良说道:“念在你事先不曾知情,曾为大汉的建设多立战功的份上,本军师暂且饶过你!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重打三十大板,以戴罪立功。”颜良见孔明饶恕了他,只得抱拳跪谢道:“谢军师不杀之恩!”颜良退下,被打了三十大板,起不了床。孔明发现接下来的战事,还是不要仰仗颜良的好。
这时,吴国猛将甘宁、老将韩当、小将徐盛等正率领三千吴国丹阳兵黑压压地一片正杀将而至!
史载:4月,【扬州】 吴建威将军诸葛瑾{实乃孔明之兄}向吴王孙策请缨出战,率谋士鲁肃、大将徐庶、司直万彧、副将陈武领5000军,号称50万大军,前来攻打汉豫州,想与弟弟孔明一较高下。【豫州】汉将颜良自领残部100余人偷袭诸葛瑾大营,刺杀了诸葛瑾,退了50万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