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桑尼亚预测的那样,四十八小时后暴风雪停了下来,但天空中仍是乌云蔽日,同样也证明了桑尼亚天气预测的准确性。虽然上古住民用来预测天气的方法伊凡至今还弄不明白,不过这已无关紧要,关键还是之后两周的天气预测,这对冬季攻势的成败至关重要。
这两天来,第一精锐师都在做着战前准备,所有参战部队整装待发,只等伊凡一声令下,随时都能投入战斗。
十小时后,天空中的乌云开始消散,星光若隐若现,预示着明天将会是一个不错的天气,于是伊凡决定马上发起进攻。
夜里十点一刻,装甲一团从要塞出发,在黑夜的掩护下直奔蒙特,这样就能和黎明时出发的运输机队同时到达,从正面和背面一齐发动进攻,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想要逃亡或者通风报信的敌人。
因为是夜间行军,无论是视野距离还是地形参照都受到极大限制,极易出现迷路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格拉夫带着通信长和作战参谋对行军路线和周围地形整整研究了两天,不仅把行军路线、地形地标以及到达时间都强记于心,甚至还向射手号的舵手亚美丽塔和领航员蒂法请教夜间航行的技巧和经验,毕竟装甲一团能否按时到达关系到夺取蒙特的成败,同样也能左右数百空降士兵的生死和整个冬季攻势的成败,因此丝毫马虎不得。
凌晨三点,运输机被推上了已经清空积雪的跑道,并且开始做最后的检查。
凌晨三点一刻,地面作战旅的士兵开始着装,检查各自携带的武器、弹药和降落伞。
凌晨四点,所有前置准备工作完毕,十五架运输机也全部检查完毕。
凌晨四点三刻,地面作战旅的士兵开始陆续登机,十五分钟后,跑道上已经看不见等待登机的士兵了。
这十五架运输机全部都是装备了三具引擎的中型运输机,每架飞机可以搭载二十名士兵,就运载能力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十五架运输机满打满算也就只能将三百士兵空降到前线,加上装甲一团捎带的两百多人,这种规模对于城市夺取战来说力量会略显单薄。但如果算上战车、自行火炮、战术机甲以及战斗机的轰炸支援,相信也能弥补一些力量上的不足。况且这些训练有素的地面作战旅士兵还拥有精度高、杀伤力大的半自动步枪和迫击炮,拿下蒙特也许并不会很难。
凌晨五点一刻,天空中仍然是漆黑一片,但此时的要塞却充满了震天的引擎声,因为运输机大队接到了升空的命令。
提前出发的理由很简单,装甲一团将比预定时间更早到达蒙特,而且作为进攻方来说,夜间战斗要比白天战斗更加有利,可以减少己方伤亡,更能打敌人个措手不及,于是伊凡便下令提前发起进攻。
三十分钟后,满载着空降兵的运输机群进入了罗德西亚军的实际控制区,距离蒙特城还有二十公里。
负责掩护和轰炸的战斗机大队虽然要比运输机晚十分钟起飞,但却走在了运输机群的前面,毕竟体积小、速度快是战斗机的特点。
实际上参与占领行动的还有一支部队,那就是血狼团的侦察连,他们早在两天前就接到了潜入蒙特周边的命令。
侦察连的任务是监视、狙击敌人的传令兵,破坏四座城市之间的通信联络,并为空降行动做好地面引导。毕竟在一片漆黑环境之中,想要找到理想的空降地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伊凡才会让侦察连事先做好准备。
大雪虽然阻断了交通,但却没能阻挡这些精锐的脚步,侦察连的士兵们身披白布斗篷,利用脚底的雪橇高速移动着,行踪就像鬼魅一样飘忽不定,没有人能够发现他们,更别说追上他们了。
当天空中传来机群的轰鸣声时,侦察连便从藏身地鱼贯而出,他们先向空中打出信号弹,引导运输机群飞往指定地点。接着又在空降地点的四周点燃了多个照明弹,为空降兵着陆提供指引。
当然,罗德西亚军也不是聋子,犹如闷雷般的响声他们不可能听不见,而且时值隆冬季节,打雷闪电几乎是不可能的现象,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可能——敌人来了。
罗德西亚守军当中有不少参加过前几次防守战役的老兵,他们对头顶上的声响再熟悉不过了,那跟独龙号所发出来的声响一模一样,但却比以前听到的要更加响亮,这就意味着是两艘、三艘甚至更多的独龙号即将出现自己的头顶。
警钟响起的同时,恐慌也开始蔓延,罗德西亚士兵大多都是连衣服都没穿好就从营房里冲了出来,可出来一看四周一片漆黑,虽然听得见轰鸣却不知道敌人在哪。
就在信号弹打上天空的同时,惊慌失措的罗德西亚士兵马上就尝到了火炮的滋味。
十辆自行火炮车在距离蒙特四公里的地方怒吼了起来,车上搭载的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威力惊人,将坚固的城墙和石质建筑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就像顽童随意推倒积木一样。
有了前两次攻城的教训,伊凡清楚地意识到轻型野战炮劣势,特别是在机动性和火力方面。
和需要载具牵引的野战炮不同,自行火炮就是一门会走的重型火炮,利用战车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车具有许多优点。
第一,机动性强。自行火炮车不需要额外的载具牵引,有着即停即打、边走边打等特点,基本上可以走到哪里打到哪里。而且履带式战车底盘也能在复杂条件下行驶,魔导引擎和改进型悬挂系统提供的强大动力,能够让自行火炮轻松穿过湿地、树林和陡坡等复杂地形,对于经常身陷坑洼和烂泥地里的火炮来说,这绝对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第二,防护性强。以往的火炮阵地都必须设置在己方的防线后面,而且非常脆弱,容易被敌人的小股部队袭扰,一个火炮营的战斗力还不如一个野战排,营救蒂安娜那次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设置在战车底盘上的自行火炮拥有良好的装甲保护,虽然比不上战车的装甲厚、防护力强,但对于手持轻武器的步兵来说已经是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更何况车上还装备有机枪等自卫武器,而且时不时地转移阵地才是自行火炮的生存之道。
第三,火力强劲。野战炮为了方便操作和牵引,口径往往都不大,这就限制了野战炮的作战效率,而战车的底盘和悬挂却能提供强劲的动力,在削减了装甲的厚度和数量之后,能够轻松承载口径一百零五毫米的榴弹炮、三十发装备了高爆弹头的炮弹、以及一名炮手、两名装填手在内的五名成员。
如果把机动性、生存能力等因素都计算在内的话,一辆自行火炮车作战效率至少能顶的上五门牵引式野战炮,无论是从军费开支还是从作战效率上看,自行火炮车都是最佳的选择。
就在自行火炮对蒙特守军进行猛烈炮击的同时,格拉夫的装甲一团也出现在了罗德西亚军的视野当中。
其实战车群的噪音也不小,但运输机群的响动远远盖过了战车群所发出的声音,而且起伏的地形也多少阻挡了一些,一直等到装甲一团开火时,罗德西亚士兵这才发现他们的存在。
“冲进去!替步兵开路。”
眼见罗德西亚士兵被火炮打的晕头转向,格拉夫当即下令全团进攻,并让步兵跟在战车身后,向蒙特城推进。
这场突袭打的罗德西亚军措手不及,凌厉的炮火也压的他们抬不起头来,更不用说反击了。眼看着城墙被催毁,敌人的钢铁巨兽轻松驶过结满厚冰的护城河、越过被炮火轰塌的废墟,仿佛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住它们一样。
正面是战车与火炮的猛攻,罗德西亚军毫无招架之力,连那些早已预备好的防御工事和反击设施都在炮火的摧残下倾覆,就在守军打算弃城逃亡时,他们的背后却又遭到了战斗机和空降兵的双重打击。
战斗机携带的航空炸弹只有一百公斤,不过威力却非常大,能轻易地炸毁城墙,更别说那些用来防御的迎击设施了。而如神兵一般从天而降的空降兵,在迫击炮的掩护下从被炸开的城墙缺口鱼贯而入,迅速占领了城墙和部分防御设施,并且沿着城墙一路猛攻,那些早已没有斗志的罗德西亚士兵很快便弃械投降。
从战斗打响到蒙特城被完全占领,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算上行军时间也不过九个小时而已,这种速度就连身为指挥官的吉尔伯德都觉得难以置信,但事实摆在眼前,伊凡做到了,他的战争策略彻底改写了这个世界的战争方式和力量格局,也许他还能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