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师徒二人喝茶聊天,说了很多久别重逢的话。谈到柳府的不幸遭遇,唐文海不禁感叹不已。
“如今的朝堂,并不平静,当年赵汝愚、朱熹一派,已经所剩无几。韩侂胄、京镗二人,把持朝政,皇上是言听计从。我们这些中立的朝臣,说话已经没有什么分量了。为师本来是要给令祖辩驳几句的,奈何楚王和镇北侯刻意打压,韩侂胄也因令祖与朱熹的交往,顺水推舟,致使令祖遭受不白之冤。形势不由人啊,不是我们这些朝臣可以左右的。”
“难道我爷爷的冤屈,就没有澄清的可能?”柳千青不死心地问道。
“唉!难啊!除非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获得皇上的宠信。其二,向韩侂胄靠拢,请求他的庇护。如此才有一线希望。但是,要想做到这两点,何其难啊?”唐文海叹息不已。
“老师,弟子准备参加今天的秋闱,但是,时间上恐怕有点紧,不知道老师可否通融一二?”柳千青提出了此行的目的。
唐文海眼睛一亮,问道:“你准备参加科举,扭转乾坤?”
柳千青点了点头,眼中一片坚毅。
“好!当今圣上,向来好学,喜欢好文章,宠信有才华的人,尤其是有才华的年轻人。如果你能金榜题名,名列一甲,甚至是高中状元,那么,必然可以获得皇上的宠信。那时,你再稍微运作一番,争取韩侂胄的帮助,必然可以为令祖翻案。只要有了韩侂胄的帮助,楚王与镇北侯即使有心阻止,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了。你的名额,我帮你搞定,肯定没有问题。不过,这么多年了,不知道你的文章有没有丢下,是否有长进啊?”
唐文海对于柳千青的文采,自然不会怀疑,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丢下太多,神童也会泯然众人矣。
“老师不用担心。弟子虽然不才,但是,这些年来,文章书籍,倒也没有放下,通过乡试,应该问题不大。不过,省试和殿试这两关并不好过,还需要温习一番。”柳千青答道。
“好!既然你有这个信心,为师就放心了。如今已是八月十六,再过九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就是乡试日期。你要好好准备。经史子集,诗文歌赋,全都好好温习一下。令祖也是有大学问的人,你应该经常向他请教,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来问我。老师对你的才华,是非常欣赏的,希望你能一举高中,金榜题名,为师的脸上也有光啊。”唐文海对柳千青相当看重,殷切期望啊。
“弟子一定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柳千青相当感动,连忙躬身保证道。
师徒二人,相谈甚欢。唐文海还留下柳千青吃了午饭,才放他离开。
回府途中,柳千青不禁感叹:“老师是一个正直的人啊,没有被朝廷的党争所腐化。值此危难关头,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关怀备至。此种恩情,当铭记于心!”
送柳千青出门,唐文海立即拿出那些礼物,细细观赏。唐家乃书香世家,三代大文豪,是临安城最有名的书画之家。唐文海更是继承了祖辈父辈的书画精髓,创造出“唐氏书画风格”,即读书人常说的“唐风画意”,成为当时的一代书画宗师。
他酷爱收集名家字画。从这些珍品字画中,他能够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身的书画水平。柳千青送来的这几幅书画,果然都是珍品,其中有晋时王献之的《洛神赋》,唐代书法大家、颜体创始人颜真卿的《乞米帖》,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本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唐文海左看右看,个个都是珍品,绝品,无一不是名家名作。他爱不释手,喜不自禁。
“千青这个弟子,果然深知我心。而且他收集的这几幅字画,档次非常高。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修养和才能,应该不会让自己失望。希望他能把握机会,一举高中,鱼跃龙门,挽救柳家危机,拥有光明前途。”
……
柳千青上午刚刚拜访老师唐文海,下午的时候,楚王府的人,就得到了消息。
小王爷赵明急匆匆地走进楚王的书房。
“父王,不好了,柳家的那个小子又出现了,失踪十几年了,这一下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今天上午,还去拜访了礼部侍郎唐文海。”
楚王依然是一派沉着,阴沉地说道:“哦?柳府的独子柳千青吗?当年被我一道征天战气,毁了练武的根基,如今恐怕也没多大进展。不过,他找礼部侍郎唐文海,意欲何为?难道是要为柳文台说情?此案有我和镇北侯盯着,又得到了韩侂胄的默许,他是翻不起大浪的。”
赵明眼露凶光,恶狠狠地说道:“当年这小子手下的护卫把我打伤,我是不会放过他的。父王,你说他找唐文海,会不会是准备参加今年的秋闱大考?虽然报名时间已过,但是礼部主管科举,若是唐文海愿意帮助,他参加科举应该不难。”
楚王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参加科举又怎么样?别说他不一定有这个本事,即使他有这个能力,我也会让他名落孙山的。不过前面的乡试、省试都不重要,先让他折腾去,唯有殿试才是关键。我绝对不会让他金榜题名,成为天子门生的。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若是让这小子在朝堂露脸,将来后患无穷。说不定柳文台老家伙,也能因此官复原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此事,你以后多留心。”
“是,孩儿明白,我会盯紧他的。”赵明恭敬地答道。
为了应对柳府危机,柳千青决定参加科举,希望能够一举高中,金榜题名,踏上仕途,扭转乾坤。幸好,柳千青的恩师唐文海,依然非常看重他,愿意为他铺平道路,使他能够参加今年的秋闱。
不过,柳千青自小离家,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必须从乡试开始,连续通过省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才能金榜题名。每一次秋闱大考,都会吸引无数大宋书生,才子云集,想要独占鳌头,非常困难。
临安府乡试的日期,比其他州府稍稍晚一点,定在八月二十五。属于临安府各乡县的学子,大半已经聚集到临安城了。他们十年寒窗苦读,只等今朝一展抱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柳千青却刚刚下定决心,什么准备都没有。
柳千青回到柳府,将老师答应安排名额的事情说了,爷爷柳文台非常高兴,立即安排他专心温习圣贤之书,全力备考。
幸好老太爷也曾是朝廷重臣,从三品的大员,而且还是进士出身,对于科举考试,那是非常熟悉的。他给柳千青列出一系列书目,哪些是泛泛了解,哪些是熟读,哪些必须精读,逐字逐句分析,理解,举一反三,全都标注地清清楚楚。
柳文台又命人将这些书籍,全都搬运到柳千青的书房,供他就近研读。
于是乎,从这天开始,柳千青每日端坐书房,勤奋读书。由于时间太紧迫了,柳千青将所有练功的时间,全部挤出来,用于研读书籍。
幸好,他有一个好脑子,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读书速度,那是非常惊人的。一本《论语》,别人要好几个月才能熟记于心,而他只需要小半天,就能倒背如流。
如此惊人的读书速度,九天时间,足够他看完这些书籍,为乡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柳府之人,知道小少爷要准备秋闱大考了,全都尽心尽力,做好一切后勤支援。如今,柳千青已经成为柳府唯一的希望了。大家都盼望着柳千青能够考中进士,重新走进朝堂,挽回柳府的颓势。
八月十八日上午,大姐柳若云,二姐柳若雨来到柳千青的书房,向他辞行。
柳千青热情地招呼两位姐姐落座,一边吩咐晓蝶上茶,一边歉意地说道:“两位姐姐,小弟这几日一直闭门苦读,没有与两位姐姐叙旧畅谈,实在不好意思。”
大姐柳若云笑道:“弟弟你太见外了。我和你二姐都知道,你要读书备考,自然不会怪你。如今,你是我们柳家唯一的希望,你可要用心啊!”
“嗯,我会尽力的。我一定会高中进士,为爷爷洗清冤屈,让柳家重新兴盛起来。两位姐姐出嫁之时,小弟也不在家中,实在抱歉。不知道你们现在过得还好吗?”
柳千青对于这两个姐姐,是真的很在意。小的时候,她们都非常照顾弟弟,如今出嫁了,自己这个唯一的弟弟,自然应该关心一下姐姐了。
“还行,勉强能够度日吧!”两位姐姐的神色都十分不自然,似乎颇有隐情。
柳千青观察入微,不免疑惑。他知道,两位姐姐的夫家都还不错,皆在临安城内,一位是礼部侍郎家,一位是大富之家。两家都不错,非富即贵。按理应该不会过得不好啊,难道是因为柳府的落魄,影响了她们在夫家的地位,生活也不如意了?
转念之间,柳千青想了很多,见两位姐姐都不愿意多说,便笑道:“姐姐啊,我送你们回去吧,都在临安城内,我还不知道你们夫家在哪里呢,让我也去见识一下吧!”
若云和若雨的神色有点紧张,赶紧阻止道:“弟弟,你还要温习功课,大考在即,全家人都指望你能一鸣惊人呢,你可不能让大家失望。以后有时间,我再带你去家里坐坐,现在就算了吧,读书要紧!”
柳千青更加疑惑,却并没有再坚持,又坐了一会,两位姐姐就起身告辞了。柳千青一直将她们送到柳府大门口,才返回书房。